台東元宵筆記:陣頭的最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0年的元宵,我全程跟拍台東重陽宮陣頭繞境
一段五到十分鐘的表演,背後是幾個人的夜間練習、十幾個人的行動支持、幾十個人的投入合作,才能從凌晨的準備,拚到深夜的結尾。

台東重陽宮
供奉犁山老母的重陽宮於民國77年成立,第一任宮主為廖惠鈴女士,管理重陽宮30餘年,民國108年深感年紀大了,便將宮主一位交接給兒子范育嘉。

#國術武功結合民俗藝陣
重陽宮在民國79年首次表演「八仙藝陣」便造成轟動,往後每年都是元宵繞境受矚目的班底之一。初期的表演成員都是從宮廟家族成員或鄰里小孩開始培育,年紀最小的甚至從國小四、五年級便加入操練,所有武功以國術為基礎,從踢腿、翻滾到拳棍,皆由武術雙博士林琮翰(現為台東副議長)嚴謹指導,再融入民俗藝陣的文化,演譯八仙角色的步伐。

十幾年過去,當初的小朋友都長大了,雖然許多成員因工作到外地生活,但每到元宵離鄉的成員總是會想盡辦法回來,因此每年的元宵重陽宮沒有缺席過。憑藉紮實的功夫底子,以及多年培養的默契,即使沒時間充裕複習,還是能呈現極具水準的演出。民國107年考量到成員團練不易,表演內容改為「天師鍾馗」。
#回到元宵的前一晚
這晚是所有出陣表演成員能到齊的少數日子之一。我稍晚也跟著去了廟裡,看見廟旁搭了帳篷,三太子跟鍾馗的轎子已經安頓在帳棚下;一輛三噸半貨車也已經就位,廟裡各位叔叔姊姊合心協力把多尊犁山老母的神像過爐、請到貨車上的神桌安置;表演成員則是各自拿著法器複習走位。

時間很快地來到晚上11點,開始分配成員隔天要來廟裡集合的時間,一點、三點、四點這樣的間距,分配完迅速解散,各自回家洗澡睡覺。凌晨三點半鬧鐘響,我打著哈欠開車到廟裡,有弟弟已經畫好半臉在打盹了。

#分工合作完成出陣準備
負責幫官將打臉的是孫述仁先生,大家都稱他阿毛,先用白色顏料在臉上勾勒線條,再依各個角色代表的顏色補上其餘部分;接著要用痱子粉跟水定妝,才有辦法維持至少8小時不臉花。整張臉都塗滿顏色叫做「花臉」,若上蜜粉眼影腮紅的,就叫「粉臉」,而廟裡的粉臉,都是神明下來到阿嬤身上親自幫大家畫的。

關於臉譜的樣式,阿毛說並非每年是固定的,可以依照動筆人的功力及臉譜的美感去做變化。
化好妝後,就是更衣了。所有出陣的衣服,都是犁山老母跟濟公師父下來指導,由阿嬤親手裁製,因為出陣繞境衣服容易鬆脫,所以每套都是機動性極高的「一片式」,穿上後需再一一縫合開口,確保合身。我在一旁看,有的人幫忙定妝、有的人檢查發電機、有的則是幫忙穿線、縫衣,若有誰的妝缺了,便自動拿起眼線液幫大家補。
最後由「祖祖」幫大家「開臉」,又稱破相,即是在扮演官將者的臉上點上紅點,目的是保護將者不被惡鬼侵擾。所有人各司其職,出陣前集體上香拜拜報備,所有的前置作業就算完成了。
ps: 祖祖就是犁山老母娘娘附身在阿嬤身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7會員
130內容數
台灣靈異故事、藍色蜘蛛網等戲劇鬼故事已成經典,感受恐懼的感官需要得到滿足,生活周遭都是鬼故事的靈感,有真實改編,也有憑空想像,驚悚反轉故事錦集。最近開始記錄婚姻鬼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以前在醫院工作值夜班時,一位單人病房的老婆婆總是不睡覺,說要等先生來接她。那天巡房到第二輪時,同一層的其他病患紛紛反映有奇怪的人進了病房,到了半夜老婆婆就不行了...
阿伯,在某一個下雨天出去喝酒回家後睡了一覺,醒來後宿醉的很嚴重,不只看到土裡有手指在動的幻覺,睡覺也夢到一個人在看他,七天後他終於知道這個女人是誰...
我出國玩的時候,因為那個地方離海很遠,所以大家消暑都去室內游泳池,我選了一間近幾年翻新過的游泳池去,但在換衣服時聽見隔壁淋浴間有規律到不合理水聲,還發現中間的隔板有個小洞...
小古在加油站打工賺零用錢,有一天晚上值夜班,一個黑色轎車進來加油,明明副駕駛座有一個紅衣女子,但加完油卻不見了。當車子開走沒多久就聽見一聲巨響,車子被撞爛,那名紅衣女子又出現了...
阿梅本身是不容易還運的體質,一直到40歲才生下第一個孩子,無奈孩子生下來有斷掌,且似乎有精神方面的問題,常常對著空氣哭鬧,長大甚至躲進鄰居家的狗窩。有朋友帶了師父來看,劈頭就問「你是誰!」
今天要講的是之前拍戲的故事。劇情中我演一個收妖的道士,就跟朋友借了一把收藏的寶劍。朋友千交代萬交代不可以拔開,但劇情需要我還是拔開了,結果現場立刻出現不合理的景象...
我以前在醫院工作值夜班時,一位單人病房的老婆婆總是不睡覺,說要等先生來接她。那天巡房到第二輪時,同一層的其他病患紛紛反映有奇怪的人進了病房,到了半夜老婆婆就不行了...
阿伯,在某一個下雨天出去喝酒回家後睡了一覺,醒來後宿醉的很嚴重,不只看到土裡有手指在動的幻覺,睡覺也夢到一個人在看他,七天後他終於知道這個女人是誰...
我出國玩的時候,因為那個地方離海很遠,所以大家消暑都去室內游泳池,我選了一間近幾年翻新過的游泳池去,但在換衣服時聽見隔壁淋浴間有規律到不合理水聲,還發現中間的隔板有個小洞...
小古在加油站打工賺零用錢,有一天晚上值夜班,一個黑色轎車進來加油,明明副駕駛座有一個紅衣女子,但加完油卻不見了。當車子開走沒多久就聽見一聲巨響,車子被撞爛,那名紅衣女子又出現了...
阿梅本身是不容易還運的體質,一直到40歲才生下第一個孩子,無奈孩子生下來有斷掌,且似乎有精神方面的問題,常常對著空氣哭鬧,長大甚至躲進鄰居家的狗窩。有朋友帶了師父來看,劈頭就問「你是誰!」
今天要講的是之前拍戲的故事。劇情中我演一個收妖的道士,就跟朋友借了一把收藏的寶劍。朋友千交代萬交代不可以拔開,但劇情需要我還是拔開了,結果現場立刻出現不合理的景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民俗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臺灣家家戶戶無論是佛教、道教信仰或沒有特殊的信仰,都會在門口擺一桌普度好兄弟(或稱老大公媽)幽冥界的眾生。民俗節日在臺灣會看到很有人情味的情景,普度供施的供品桌子前面還有一個臉盆,裡面裝著洗臉水,上面放一條新的毛巾。無論哪一家的鬼道眾生、哪一家的老大公媽、哪一家的好兄
Thumbnail
臺北天后宮主祀媽祖,廟宇前身為新興宮,在1943年,曾被日本徵收,「弘法寺」是曾經存在的寺院,戰後,建築改由艋舺新興宮,也就是臺北天后宮所使用。臺灣對於媽祖的信仰,就如同「媽祖」這個稱謂,從字面上來看,媽祖是位如同家人般的神祇,再從每年繞境的盛況,足見媽祖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每年農曆三月,國曆四月時,全台灣最夯的事情就是媽祖遶境的活動,上至廟堂大官,下至庶民百姓,人人都爭相隨著媽祖神轎走上一段。     民國六十幾年讀大學時,因為有同學住在大甲,第一次聽說隨大甲媽祖徒步到嘉義北港進香的民俗,後來看到奚淞在民國74年演講時提到曾經採訪大甲媽祖進香團給他的震撼,自此想去
Thumbnail
「三月瘋媽祖」,在這時候,我來談兩件和媽祖有關的事。 這兩件事,一般人比較不會注意。媽祖廟的方向,以及媽祖是道教還是佛教神明?臺灣的民間信仰,受到影響,常是佛教、道教混雜,媽祖的廟宇狀況更是比較特殊。
延續上一集天眼通師姐故事後,我媽又指定去一間拜媽祖的壇.[一般壇就是規模比宮還小,可能就拜少數幾座神靈,或是地點就在居家類型] 這壇拜的媽祖是三媽,媽祖還有分幾媽?特地做了一下功課,資料來源網路google: [台灣媽祖廟的開基媽祖大多源自湄州,廟方為了妥善安排陸續奉請的神尊,以及廟會迎神遶境活
Thumbnail
"白沙屯媽進香到北港朝天宮;大甲媽遶境到新港奉天宮" ​ 這也是最近我才知道的習俗,聽著北港人的淑芳姊姊說起,因為從未追隨媽祖進香或遶境活動,但能感受民間信仰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的那份純粹與真誠(雖說自己是信仰佛教),還記得2007年電影《練習曲》裡的一幕,彰化老家的阿公,在等待媽祖進香時,鑽轎腳,
Thumbnail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據說是西元1730年,於清雍正年間自湄洲天后祖廟恭請媽祖神像來臺。後來因香火鼎盛,於西元1732年在臺中市大甲興建小祠,直到西元1770年改建小廟為「天后宮」。西元1787年重建,才被載於臺灣淡水廳水獻中。往後由大甲士紳屢次發起重建並改為「鎮瀾宮」。每年農曆三月初「遶境進香」
Thumbnail
泰山鄉可讓人居住的腹地並不大,多數的住宅都是沿著明志路兩旁比鄰而建,隨著世代的播遷,一整條明志路,就有了像是「上泰山巖」、「下泰山巖」等幾間知名的廟宇供信徒前來膜拜。老媽要帶我去拜拜的廟宇是下泰山巖的顯應祖師爺廟,廟的對面的福泰街有著一大片的攤販擺攤,俗稱「廟口」市場
Thumbnail
每年農曆十月十八日是「地母至尊聖誕」 是埔里很大的宗教盛事 全台各地很多的地母廟宇,都會來祝壽 趁著下午還沒有很多人 我跟好友驅車前往 到了地母廟門口 沿路都是小攤販在為明天做準備 牌樓前已搭起兩個歌仔戲班的台子 也開始兩場互尬的歌仔戲 好久沒看野台歌仔戲了 還噴乾冰,很有趣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民俗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臺灣家家戶戶無論是佛教、道教信仰或沒有特殊的信仰,都會在門口擺一桌普度好兄弟(或稱老大公媽)幽冥界的眾生。民俗節日在臺灣會看到很有人情味的情景,普度供施的供品桌子前面還有一個臉盆,裡面裝著洗臉水,上面放一條新的毛巾。無論哪一家的鬼道眾生、哪一家的老大公媽、哪一家的好兄
Thumbnail
臺北天后宮主祀媽祖,廟宇前身為新興宮,在1943年,曾被日本徵收,「弘法寺」是曾經存在的寺院,戰後,建築改由艋舺新興宮,也就是臺北天后宮所使用。臺灣對於媽祖的信仰,就如同「媽祖」這個稱謂,從字面上來看,媽祖是位如同家人般的神祇,再從每年繞境的盛況,足見媽祖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每年農曆三月,國曆四月時,全台灣最夯的事情就是媽祖遶境的活動,上至廟堂大官,下至庶民百姓,人人都爭相隨著媽祖神轎走上一段。     民國六十幾年讀大學時,因為有同學住在大甲,第一次聽說隨大甲媽祖徒步到嘉義北港進香的民俗,後來看到奚淞在民國74年演講時提到曾經採訪大甲媽祖進香團給他的震撼,自此想去
Thumbnail
「三月瘋媽祖」,在這時候,我來談兩件和媽祖有關的事。 這兩件事,一般人比較不會注意。媽祖廟的方向,以及媽祖是道教還是佛教神明?臺灣的民間信仰,受到影響,常是佛教、道教混雜,媽祖的廟宇狀況更是比較特殊。
延續上一集天眼通師姐故事後,我媽又指定去一間拜媽祖的壇.[一般壇就是規模比宮還小,可能就拜少數幾座神靈,或是地點就在居家類型] 這壇拜的媽祖是三媽,媽祖還有分幾媽?特地做了一下功課,資料來源網路google: [台灣媽祖廟的開基媽祖大多源自湄州,廟方為了妥善安排陸續奉請的神尊,以及廟會迎神遶境活
Thumbnail
"白沙屯媽進香到北港朝天宮;大甲媽遶境到新港奉天宮" ​ 這也是最近我才知道的習俗,聽著北港人的淑芳姊姊說起,因為從未追隨媽祖進香或遶境活動,但能感受民間信仰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的那份純粹與真誠(雖說自己是信仰佛教),還記得2007年電影《練習曲》裡的一幕,彰化老家的阿公,在等待媽祖進香時,鑽轎腳,
Thumbnail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據說是西元1730年,於清雍正年間自湄洲天后祖廟恭請媽祖神像來臺。後來因香火鼎盛,於西元1732年在臺中市大甲興建小祠,直到西元1770年改建小廟為「天后宮」。西元1787年重建,才被載於臺灣淡水廳水獻中。往後由大甲士紳屢次發起重建並改為「鎮瀾宮」。每年農曆三月初「遶境進香」
Thumbnail
泰山鄉可讓人居住的腹地並不大,多數的住宅都是沿著明志路兩旁比鄰而建,隨著世代的播遷,一整條明志路,就有了像是「上泰山巖」、「下泰山巖」等幾間知名的廟宇供信徒前來膜拜。老媽要帶我去拜拜的廟宇是下泰山巖的顯應祖師爺廟,廟的對面的福泰街有著一大片的攤販擺攤,俗稱「廟口」市場
Thumbnail
每年農曆十月十八日是「地母至尊聖誕」 是埔里很大的宗教盛事 全台各地很多的地母廟宇,都會來祝壽 趁著下午還沒有很多人 我跟好友驅車前往 到了地母廟門口 沿路都是小攤販在為明天做準備 牌樓前已搭起兩個歌仔戲班的台子 也開始兩場互尬的歌仔戲 好久沒看野台歌仔戲了 還噴乾冰,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