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共居共住」近年炒的超夯,但真的有這麼美好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通常,被炒作的議題、或被造神的新聞,我都會先打個問號。我會好奇,它這消息釋出來的背後目的是什麼?

例如近年很夯的共居共住,真的有這麼美好嗎?我不認為,至少我看到的並沒有因此變美好。你可以住附近、你可以住同一棟不同樓層(一層一戶)、一可以住同一層樓不同戶,但要「共居共住」,你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嗎?其中最大的代價大概是自由吧。

相較於日本、歐洲的生活價值觀與共居默契,我們還有許多細節待釐清。我發現共居團體有個現象,就是一開始一群朋友(以客氣之名)把事情都丟給強勢者主導,等到住進去才在反悔、抱怨連連。
要知道,一起出國旅行發現不合、回國還可分道揚鑣,一旦共同買屋共住發現不合,就不一定還有退路了

共居示意圖,圖中人物與共居無關。

共居示意圖,圖中人物與共居無關。

舉例,即使是從國中就是非常要好的五位同學,他們在四十多歲共蓋了一棟公寓,至今同住兩年了也仍在適應。其中一位無奈的對我說,下班後跟週末的公共大客廳,總是有同一個人窩在那邊,很愛攀談。只要走出房門來到一樓大客廳都稍感壓力,現在他跟老婆寧可窩在自己的小客廳。(聽他這樣描述我忍俊不住,聯想到「阿公阿媽全天候待在客廳,其他叔伯嬸都躲在房間」的場景XD)

他希望不要被強迫聊天,但大家同學這麼久了,「明講出來實在傷感情」,「有時只想靜靜的享受客廳天井的採光發呆而已,並不想聽別人的家務事。」講不出口,只得默默躲回自己的小客廳。

因此,共居真的沒想像中的簡單,希望你能先釐清以下四點:
1. 台灣的居住空間形式不同於國外
共居共住的規劃,通常擁有公共互動的空間,諸如大客廳、大餐廳、公共廚房等,在歐洲空間較大,共居形式通常以集村、社區為單位。
台灣地小人稠,大部分的共住計畫多選在交通便利的大都市或衛星城鎮,因此共居形式多偏向選擇共同住一棟公寓、或者買下建商的其中2、3層樓,大家住樓上樓下互相照應。
我會建議選擇新興市鎮的新建案,一來房價不如市中心昂貴、二來步行尺度相對舒服。不過新興市鎮也要看人口移入率,如果宛如空城、甚至生活機能根本就不完整不太適合。

2. 愛「逗陣」「相揪」的個性,要小心副作用
西歐人普遍較為「注重隱私」、日本人則秉持著「不造成他人麻煩」,即使是共居,他們的民族性可以克制生活的互動。
台灣則多偏好「逗陣」「相揪」等行為,而且都很臨時,比如突然想聊天、就馬上去敲朋友家門,也沒顧及到對方心情如何等。
同時我們的民族性也較為情緒化,八卦耳語乃至於互相比較等習性,很難一時戒除。一開始會覺得大家感情好好喔,好像永遠有聊不完的天。但要知道,那是偶爾小聚才有這種新鮮感。如果是幾乎每天甚至每餐都會碰面的話,有話也會聊到沒話(就跟老夫老妻一樣)。所以共居者更需要有能力自處、獨處,若凡事都要依賴他人,還是找管家或看護比較好
共居者要有相近的價值觀、默契與共識,要有各自的生活嗜好,彼此互相尊重、保持最舒服的距離,否則很容易造成他人的困擾

3. 共居共住很好,但西曬、最吵那間誰要住?
最初都想得很簡單,一人一間、一人一棟。
如果是連棟透天,那誰可以選邊間?誰選停車道旁那間?誰選路衝?如果今天是一整棟公寓,那視野最好那間誰選?西曬那間誰要?頂樓、臨路側又是誰住?
例如,選擇西曬面的共居者,將來會繳比其他人更多的空調費用,是否要用其他方式加以補償(例如管理費減少25%之類)。要做到全然公平不容易,只能透過彈性調整來讓所有人盡量滿意。
若從公平的角度來看,共住共居較理想的形式是一層一戶、或者是有電梯的連棟透天。
比如說4個好朋友合蓋一棟多層樓電梯公寓,一樓作為共用的客餐廳、甚至規劃幾間小店面大家聯合收租,二樓以上一層一戶。只是,一層一戶面積較大,一個人住40幾坪在環境維護上較需花費心思。


↑合蓋成小型住宅公寓,A西曬又臨路、B則可看後方公園景觀,在大家都想選B的狀況下,如何協調?(手繪_林黛羚)

↑合蓋成小型住宅公寓,A西曬又臨路、B則可看後方公園景觀,在大家都想選B的狀況下,如何協調?(手繪_林黛羚)


↑連棟集合式住宅,A是臨路邊間、D旁則是一片荒地,A是最佳的店面條件,合蓋的話大家都想選A,如何協調?(手繪_林黛羚)

↑連棟集合式住宅,A是臨路邊間、D旁則是一片荒地,A是最佳的店面條件,合蓋的話大家都想選A,如何協調?(手繪_林黛羚)

4. 空間共享很好,但誰來維護管理?怎麼付出?
上述的共居形式,通常除了大家共用的大客廳、公共餐廳外,理想狀況下,家中都還是會有各自的客餐廳。
但若空間有限,客餐廳等設備僅在公共空間、要一起使用的話,那就有了誰來清潔維護管理、以及如何用餐等的軟體規劃了。通常分為「輪流付出」及「雇用專人」兩種,成本有限就選擇輪流清掃環境、備餐給其他人吃,但可能流於有些人打掃較隨性、有些人又過度潔癖等窘境。「雇用專人」較能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爭執。

一旦一年365天住一起,基本的尊重他人生活隱私與自由空間,務必要有明確的共識。因為,太多人會無視那條「不被明說」的界線,進行空間侵犯與情感依賴(沒錯,我說的就是賴皮、巨嬰、情緒勒索)。

以上都是想共居的朋友,需要冷靜好好思考的。至於基本的興建經費、財務規劃、公共空間產權切割、法律上的權益等就不多贅述,自我權益的保護是基本要有的,別一頭熱的什麼都好、什麼都答應,到時候後悔莫及!

共居共住的成員,不一定要是多年的好友或老同學,而是至少要有共同的價值觀與生活習慣、經濟能力相當(但即使是這樣也不一定能成)。委託有經驗又有耐心的建築經理人,能帶領大家順利處理貸款、法規及工程管理等細節,大家也要有耐心的與建築師討論規劃,不只是每個人的房間,公共空間的規劃設計也需要所有人同意才行。

確認後,找法律顧問,大家都白紙黑字簽約。規劃討論過程也許會耗費3、4年,但一旦方案確認,施工完成只要1、2年時間。完工後,建議共居者同樣要繳管理費,以便做為日後的維護管理費用。

#儘管如此,除親戚與大家庭之外,我仍一點也不看好共居共住。


阿羚新書《在家CEO!賺進後半輩子從家開始》 博客來 誠品 讀冊 金石堂訂閱阿羚Youtube頻道
訂閱阿羚官方Line
阿羚臉書《林黛羚
阿羚居家諮詢詢服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羚的沙龍
13會員
27內容數
阿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15
根據美國CDC針對冠狀病毒所發表的建築通風報告指出,運用「定向氣流」概念,更能大幅降低同室感染的風險。 由於目前定向氣流多用於醫療空間,在本集影片中,阿羚將概念轉化到台灣最常見的三房兩廳、四房一廳居家,整理兩種簡單的氣流處理方法,讓確診者可在家安心隔離、降低感染給家人的風險。 1. 在家創造定向氣流
Thumbnail
2021/06/15
根據美國CDC針對冠狀病毒所發表的建築通風報告指出,運用「定向氣流」概念,更能大幅降低同室感染的風險。 由於目前定向氣流多用於醫療空間,在本集影片中,阿羚將概念轉化到台灣最常見的三房兩廳、四房一廳居家,整理兩種簡單的氣流處理方法,讓確診者可在家安心隔離、降低感染給家人的風險。 1. 在家創造定向氣流
Thumbnail
2021/06/04
前幾天看到FB有臉友確診,她是輕症、只需在家隔離觀察。因為擔心傳給家人,她緊閉門窗,搞得房間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反而容易頭暈、且讓房間內病原體濃度增加。而且,只要一打開房門,房間裡的高濃度病原體仍會傾瀉而出。 看到越來越多人必須居家自我隔離,我決定延續去年居家防疫通風路徑的案例,再整理出一篇居家適用
Thumbnail
2021/06/04
前幾天看到FB有臉友確診,她是輕症、只需在家隔離觀察。因為擔心傳給家人,她緊閉門窗,搞得房間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反而容易頭暈、且讓房間內病原體濃度增加。而且,只要一打開房門,房間裡的高濃度病原體仍會傾瀉而出。 看到越來越多人必須居家自我隔離,我決定延續去年居家防疫通風路徑的案例,再整理出一篇居家適用
Thumbnail
2021/03/24
日前經過一山坡地社區。這裡曾是某國際廠牌的外派人員及高階主管宿舍區,於三十多年前蓋了磚造尖頂連棟小屋,建築中軸並貼上石板,很有異國風味。 原本應該有近百間同一風格的小屋、分佈在社區的十幾條小巷中,但現今有的頹圮荒廢、有的改建重建、可能不到一半是延續房子原貌居住的。 在訪友結束開車離去時,其中一條巷
Thumbnail
2021/03/24
日前經過一山坡地社區。這裡曾是某國際廠牌的外派人員及高階主管宿舍區,於三十多年前蓋了磚造尖頂連棟小屋,建築中軸並貼上石板,很有異國風味。 原本應該有近百間同一風格的小屋、分佈在社區的十幾條小巷中,但現今有的頹圮荒廢、有的改建重建、可能不到一半是延續房子原貌居住的。 在訪友結束開車離去時,其中一條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什麼是共生公寓? 什麼是Co-living? 甚麼是共居?」
Thumbnail
「什麼是共生公寓? 什麼是Co-living? 甚麼是共居?」
Thumbnail
員和社會住宅在建築規劃設計的過程中經過OURS都市改革組織的努力與新北市城鄉局達成共識進行實驗。但由於中途透過變更規畫設計的原因,使得共居空間的建築計劃破碎、基礎設備缺漏。只能透過共居生活成員間的合作及結構中的彈性才克服相對應的問題。計畫時效性將影響成員穩定性及價值觀,這會是個嚴重問題與困境。
Thumbnail
員和社會住宅在建築規劃設計的過程中經過OURS都市改革組織的努力與新北市城鄉局達成共識進行實驗。但由於中途透過變更規畫設計的原因,使得共居空間的建築計劃破碎、基礎設備缺漏。只能透過共居生活成員間的合作及結構中的彈性才克服相對應的問題。計畫時效性將影響成員穩定性及價值觀,這會是個嚴重問題與困境。
Thumbnail
📷 租屋要自己住或與人合租?夢幻室友賓果連連看!圖/租屋比價王製作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求學階段或出社會後,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與人住在同個校園宿舍、或在外租屋的經驗。不像學校宿舍,室內空間單一化選擇較少;在外租屋有獨立套房、分租套房、雅房或整層住家等種類可供選擇,除非選擇獨立套房
Thumbnail
📷 租屋要自己住或與人合租?夢幻室友賓果連連看!圖/租屋比價王製作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求學階段或出社會後,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與人住在同個校園宿舍、或在外租屋的經驗。不像學校宿舍,室內空間單一化選擇較少;在外租屋有獨立套房、分租套房、雅房或整層住家等種類可供選擇,除非選擇獨立套房
Thumbnail
台灣不動產業帶動整體經濟發展,副作用則造成房價、租金上漲、都市更新難以推動。但國家的經營絕對不是討論單一產業就能有結論那麼單純,這篇作為本系列文完結篇就來跟各位聊聊不動產相關的課程。
Thumbnail
台灣不動產業帶動整體經濟發展,副作用則造成房價、租金上漲、都市更新難以推動。但國家的經營絕對不是討論單一產業就能有結論那麼單純,這篇作為本系列文完結篇就來跟各位聊聊不動產相關的課程。
Thumbnail
還是想想,各自獨居的話,互相的吸引力會保持地比較高吧!哈!每次的見面會比較興奮和期待,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Thumbnail
還是想想,各自獨居的話,互相的吸引力會保持地比較高吧!哈!每次的見面會比較興奮和期待,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Thumbnail
前幾天拜訪四十多歲的朋友家,他和小時玩伴們一起蓋一棟五層樓的獨棟,每層約實坪40坪。 屋內除了電梯、樓梯、梯廳及頂樓外,#沒有其他公設。屋外的停車場產權也是五戶共有,有機車棚及一戶一個停車位。 「我們太熟了,認識超過30年,彼此有什麼毛都摸的一清二楚。想找誰就打個電話問一下、想開管理會議就隨便選一
Thumbnail
前幾天拜訪四十多歲的朋友家,他和小時玩伴們一起蓋一棟五層樓的獨棟,每層約實坪40坪。 屋內除了電梯、樓梯、梯廳及頂樓外,#沒有其他公設。屋外的停車場產權也是五戶共有,有機車棚及一戶一個停車位。 「我們太熟了,認識超過30年,彼此有什麼毛都摸的一清二楚。想找誰就打個電話問一下、想開管理會議就隨便選一
Thumbnail
通常,被炒作的議題、或被造神的新聞,我都會先打個問號。我會好奇,它這消息釋出來的背後目的是什麼? 例如近年很夯的共居共住,真的有這麼美好嗎?我不認為,至少我看到的並沒有因此變美好。你可以住附近、你可以住同一棟不同樓層(一層一戶)、一可以住同一層樓不同戶,但要「共居共住」,你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嗎?其
Thumbnail
通常,被炒作的議題、或被造神的新聞,我都會先打個問號。我會好奇,它這消息釋出來的背後目的是什麼? 例如近年很夯的共居共住,真的有這麼美好嗎?我不認為,至少我看到的並沒有因此變美好。你可以住附近、你可以住同一棟不同樓層(一層一戶)、一可以住同一層樓不同戶,但要「共居共住」,你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嗎?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