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還沒出現的妳寫信9—我喜歡獨居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自己住真好,什麼事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思,不用商量,不用遷就他人,不用忍耐,不用規定人家要照我的規則做。天氣熱時,可以只穿內褲和背心內衣;洗過澡,裸身坐著看電腦、做事,等汗乾。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睡覺,出去或回家......通通不用交待。

媽媽的領域容易被孩子侵入—是我說的。

我喜歡乾淨、整齊,做事仔細,忍不住要收拾人家造成的髒亂,操心人家的事情,這裏的「人家」指的是家人或室友。我來礁溪,除了休養之外,其中一個原因是不想和女兒同住。

台北的家,原來是我自己住的,加上辦活動的小型空間,當時裝修得我很滿意。前女友來的時候也很高興,我們有自己的空間可以獨處。沒幾年,在高雄待了10年的大女兒要回台北,要跟我同住,我請她去新店和爸爸住,那裏的空間比較大,她不要,我只好「收留」她,她在工作上身心受創,回台北得休養幾個月,我還得接濟她。

然後她在家工作,也在空間裏辦活動。一開始,活動前會跟她一起準備,後來覺得我操心太多,很累,就出去,或回新店的家,不要看了。

原來想說,到礁溪或許住3個月或半年,沒想到住了之後,覺得以後就是這個樣子了,獨居,自己住,礁溪不住的話,就換別的地方。有可能搬去伴侶家同住嗎?我不知道,儘量不要,各自有自己的住處,再約時間碰面就好。各自的住處自己做主,另一個人配合,不用協商、討論空間的使用,生活規則的溝通等等。

妳呢?對於同住或各自住有什麼看法呢?有期望同住或各自住嗎?前女友(不好意思又提到她)一直做著退休後要跟我同住的夢,我沒有吭聲,她不能理解我為什麼不想同住,說:「2個人比一個人好」,對於這事我也講不清楚,慢慢地,後來她明白我沒有要和她同住的意思。

這是伙侶間需要好好溝通的地方,我覺得也是為難之處,想親密,又保有各自的空間和時間,該怎麼做比較好呢?互相陪伴的時間,如果一個人的需求多,另一個人比較少的話,要怎麼辦呢?我就是想太多,連妳要不要跟我在一起都不知道,就想到那麼遠的地方了,真好笑!

對於生活瑣事,我有我的做法和規則,如果有人同住的話,我也會在意她的意思,不會堅持或要求對方要照我的規則,這麼一來在我自己的內心產生矛盾衝突,讓我不舒服、不快樂,但是又放在心裏,不會明白說出來-這是這幾年發現的,我有這個問題。

也想到,各自獨居的話,互相的吸引力會保持地比較高吧!哈!每次的見面會比較興奮和期待,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自己住才能看到自己,這是這陣子最深的體悟。


另外想到的:現在在這個社區進出,其他戶假日來度假的,大都是夫妻同行,自己來或自己住的大都是男生,像我女生自己住的很少,我會想到「旁人的眼光」。當年紀越來越大,仍然自己住的話,是否會引起他人的側目呢?人家會認為我可憐嗎?如果有人當面說我可憐的話,如果是女人的話,我回她:「我覺得,妳留在家裏當奴才,幫家人做盡所有的家事才可憐。」如果是男人的話,說:「你認為你太太在家裏為你做家事,讓你過好日子比較不可憐嗎?」哈!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紀餘的沙龍
90會員
689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紀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03
作者註:雖然同婚通過了,但是平權和不歧視的對待並沒有理所當然地跟著來到,仍然要繼續努力。 我為網氏訪談「老年拉子情歸何處」焦點話題時,聽她們敍說的過程中覺得難過又心疼。她們都超過50歲,最年長的65歲,父母健在,也沒有缺手缺腳,更沒橫禍,都是「一般」家庭的孩子,有正當的工作,表面上過著和「一般人
Thumbnail
2021/11/03
作者註:雖然同婚通過了,但是平權和不歧視的對待並沒有理所當然地跟著來到,仍然要繼續努力。 我為網氏訪談「老年拉子情歸何處」焦點話題時,聽她們敍說的過程中覺得難過又心疼。她們都超過50歲,最年長的65歲,父母健在,也沒有缺手缺腳,更沒橫禍,都是「一般」家庭的孩子,有正當的工作,表面上過著和「一般人
Thumbnail
2021/11/02
註:本文為訪談文 小學的時候,我和女同學互動時有不一樣的感覺,當時不知道什麼是同性戀,同學間的要好到了互稱「老公」、「老婆」的程度。 國中時,我極端討厭男生,我想是因為基因,還有我的家庭背景重男輕女有關,為什麼女生就要做家事,男生不用?或許那時我的女性主義萌芽了。 高中時,我喜歡一位班上同學檬,我
Thumbnail
2021/11/02
註:本文為訪談文 小學的時候,我和女同學互動時有不一樣的感覺,當時不知道什麼是同性戀,同學間的要好到了互稱「老公」、「老婆」的程度。 國中時,我極端討厭男生,我想是因為基因,還有我的家庭背景重男輕女有關,為什麼女生就要做家事,男生不用?或許那時我的女性主義萌芽了。 高中時,我喜歡一位班上同學檬,我
Thumbnail
2021/10/25
註:這是訪談文 小時候我家有傭人,幫忙照顧我們小孩,他領薪水時會買東西給我們,我要求他買男性化的衣服給我。那時候社會觀念保守,喜歡女生不敢表達,只用暗戀的方式。 稍大之後,我到圖書館找書看,像心理學的書,看它怎麼說?有一個說法是父母將女兒當男生養,長大後女兒是同性戀,這只講到T,至於說到婆,有的說
Thumbnail
2021/10/25
註:這是訪談文 小時候我家有傭人,幫忙照顧我們小孩,他領薪水時會買東西給我們,我要求他買男性化的衣服給我。那時候社會觀念保守,喜歡女生不敢表達,只用暗戀的方式。 稍大之後,我到圖書館找書看,像心理學的書,看它怎麼說?有一個說法是父母將女兒當男生養,長大後女兒是同性戀,這只講到T,至於說到婆,有的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擁有礁溪的房子空間,是幸福或是孤單呢? 前幾天,在礁溪的家中,外面下著雨,地上是溼的,天色暗暗的,周圍很安靜,靜到好像沒有人居住似的,就是沒有「人聲」,除了偶而經過的車聲以外。我好像剛醒來,或剛做完什麼事,站在房間時,突然想到:「我為什麼在這裏?為什麼有這麼一間屋子,我住在這裏?一個人在這裏。」腦
Thumbnail
我擁有礁溪的房子空間,是幸福或是孤單呢? 前幾天,在礁溪的家中,外面下著雨,地上是溼的,天色暗暗的,周圍很安靜,靜到好像沒有人居住似的,就是沒有「人聲」,除了偶而經過的車聲以外。我好像剛醒來,或剛做完什麼事,站在房間時,突然想到:「我為什麼在這裏?為什麼有這麼一間屋子,我住在這裏?一個人在這裏。」腦
Thumbnail
在獨居了好幾個月之後,接到舊日好友來的一通電話。那時我正在父母的家中參加著無趣的星期天晚餐聚會。舊日的好友其實都一直保持著聯絡,當時我們叫做三劍客,現在叫做三老人。朋友在幾個月前;幾乎跟我同時的也跟另一半分開了。那時候我們也沒有多打電話的,就讓個自去面對傷痛,其實也蠻好的。至少好過兩個人抱在一起自怨
Thumbnail
在獨居了好幾個月之後,接到舊日好友來的一通電話。那時我正在父母的家中參加著無趣的星期天晚餐聚會。舊日的好友其實都一直保持著聯絡,當時我們叫做三劍客,現在叫做三老人。朋友在幾個月前;幾乎跟我同時的也跟另一半分開了。那時候我們也沒有多打電話的,就讓個自去面對傷痛,其實也蠻好的。至少好過兩個人抱在一起自怨
Thumbnail
身心進化 我一點兒也沒有潔癖,甚至被家人叨念是個有點邋遢的女生,一個人居住之後,被自己的愛打掃驚嚇到,在屬於自己的能量場與喜歡的環境居住,我能感覺自己變得比以前更健康,也更敏銳,表現於外的是身體體脂數字的進步,嗅覺比以前更為敏銳,連冷氣房的睡衣都需要每日替換,因為已經聞得到自己的味道。
Thumbnail
身心進化 我一點兒也沒有潔癖,甚至被家人叨念是個有點邋遢的女生,一個人居住之後,被自己的愛打掃驚嚇到,在屬於自己的能量場與喜歡的環境居住,我能感覺自己變得比以前更健康,也更敏銳,表現於外的是身體體脂數字的進步,嗅覺比以前更為敏銳,連冷氣房的睡衣都需要每日替換,因為已經聞得到自己的味道。
Thumbnail
我們沒有談過未來,只是想要當下彼此的陪伴,不需要裸露的體溫,只需要分別前一個三十秒的擁抱。然後,在擁抱的當下,還是思索著,這裡不是我的家。
Thumbnail
我們沒有談過未來,只是想要當下彼此的陪伴,不需要裸露的體溫,只需要分別前一個三十秒的擁抱。然後,在擁抱的當下,還是思索著,這裡不是我的家。
Thumbnail
但多半的日子都還是喜歡一個人住挺自在的,如果沒有誰能成全這樣一個人的自在,人還是不要跟太多人同住。(而消耗掉原來擁有的情感!)
Thumbnail
但多半的日子都還是喜歡一個人住挺自在的,如果沒有誰能成全這樣一個人的自在,人還是不要跟太多人同住。(而消耗掉原來擁有的情感!)
Thumbnail
  轉眼間,後天我就要開啟租屋人生,體驗一個新的生活模式,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要開始完全自理,好刺激啊!   我抬頭看了看民宿環境,瞬間感到非常捨不得這個我生活了將近一年的地方(待到闆娘生第二胎,笑翻......
Thumbnail
  轉眼間,後天我就要開啟租屋人生,體驗一個新的生活模式,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要開始完全自理,好刺激啊!   我抬頭看了看民宿環境,瞬間感到非常捨不得這個我生活了將近一年的地方(待到闆娘生第二胎,笑翻......
Thumbnail
還是想想,各自獨居的話,互相的吸引力會保持地比較高吧!哈!每次的見面會比較興奮和期待,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Thumbnail
還是想想,各自獨居的話,互相的吸引力會保持地比較高吧!哈!每次的見面會比較興奮和期待,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Thumbnail
每個家都應該學習保留一處讓家人能安心待著的地方,也許那個地方是能一個人能坐著看完一本好書的窗邊,也或許那個地方是不必關門也能擁有隱私的房間。每個人的心裡總有一處別人去到不了的地方,那裡沒有進去的門,但從那裡出來的我們會因著找到屬於自己空間,而更有力量從心底的深處去給予。
Thumbnail
每個家都應該學習保留一處讓家人能安心待著的地方,也許那個地方是能一個人能坐著看完一本好書的窗邊,也或許那個地方是不必關門也能擁有隱私的房間。每個人的心裡總有一處別人去到不了的地方,那裡沒有進去的門,但從那裡出來的我們會因著找到屬於自己空間,而更有力量從心底的深處去給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