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醫師說: :裝葉克膜不代表一定會沒命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劉真已裝上葉克膜進行搶救。(圖/翻攝自劉真 Serena Liu Facebook) 44歲「國標舞女王」劉真驚傳心臟動手術一度心跳驟停,目前已裝上葉克膜在北榮進行搶救,今(22)天進入第16天,胸腔內科醫師表示,裝葉克膜不是一定會沒命,只是代表病危而已,不過他也提到若病患出現幾種症狀,最短的存活率只有2年。

raw-image

胸腔內科醫師黃軒在節目《新聞挖挖哇》中表示,如果主動脈狹窄的病患出現頭昏眩暈症狀卻沒有治療處理,存活率預計3年,若出現反覆胸痛卻沒有治療處理,存活率預計5年,若是出現喘的情況卻沒有治療處理,恐怕只剩2年壽命。黃軒強調,任何的手術都有風險。(圖/翻攝自YouTube《新聞挖挖哇!》頻道)黃軒強調,任何的手術都有風險,沒有風險就不叫手術,手術中也會有很多不可預期的事情發生。黃軒也提到,其實裝葉克膜就是買時間,不代表一定是不好,「裝葉克膜是在病危的狀態,但不代表一定會死,這代表醫護人員正在這個搶救生命。」

raw-image


詳細報導請見: news.tvbs.com.tw/entertainment/1280696?from=Copy_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97會員
57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26
現代生活節奏快,越來越多人因為工作、學習或娛樂而養成熬夜的習慣。然而,熬夜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 最新的研究表示:熬夜不僅會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還會增加多種健康風險,這些風險從肥胖到糖尿病,可能潛伏多年後才逐漸顯現
Thumbnail
2024/09/26
現代生活節奏快,越來越多人因為工作、學習或娛樂而養成熬夜的習慣。然而,熬夜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 最新的研究表示:熬夜不僅會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還會增加多種健康風險,這些風險從肥胖到糖尿病,可能潛伏多年後才逐漸顯現
Thumbnail
2024/09/24
大家每天都在使用手機: - 上班時間看! - 下班時間看! 但長時間使用手機對健康的影響不僅僅是眼睛👀的傷害
Thumbnail
2024/09/24
大家每天都在使用手機: - 上班時間看! - 下班時間看! 但長時間使用手機對健康的影響不僅僅是眼睛👀的傷害
Thumbnail
2024/09/18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無意識間的日常習慣,往往對大腦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 隨著科技和飲食文化的發展,許多看似平常的行為,從飲酒、熬夜到長期焦慮,都可能加速大腦的衰退,並增加患上痴呆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
Thumbnail
2024/09/18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無意識間的日常習慣,往往對大腦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 隨著科技和飲食文化的發展,許多看似平常的行為,從飲酒、熬夜到長期焦慮,都可能加速大腦的衰退,並增加患上痴呆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每次出國旅行,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要穿什麼? 不同國家的氣候差很大,從零下低溫到艷陽高照,一趟旅程可能要準備兩季的衣服! 這次我整理出我出國最愛帶的 WIWI 輕旅穿搭清單,全部都能在 蝦皮雙11活動 期間用超優惠價格入手,還能同時參加 蝦皮分潤計畫,一邊分享一邊賺旅費 💰 雙11優惠懶人包: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大家好久不見,趁著連假有時間寫文來分享我這陣子的近況~ 大約 8 月中後的時候,我自己去了一小趟的釜山+福岡獨旅,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沈澱放鬆,也加上自己好久沒有好好休息,所以希望可以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當然,也因為這次是獨自出發,所以身為小小自媒體工作者還是會需要拍照記錄一下生活,所以這次旅程還
Thumbnail
「那是一個70歲的男性患者,罹患慢性肺病,且被診斷出二尖瓣逆流與心房顫動,需要手術治療,但是患者、家屬都擔心開胸手術傷口過大,而猶豫不決。」陳紹緯教授表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不停跳二尖瓣人工鍵索植入術及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來治療。
Thumbnail
「那是一個70歲的男性患者,罹患慢性肺病,且被診斷出二尖瓣逆流與心房顫動,需要手術治療,但是患者、家屬都擔心開胸手術傷口過大,而猶豫不決。」陳紹緯教授表示,「經過詳細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不停跳二尖瓣人工鍵索植入術及微創胸腔鏡左心耳關閉術來治療。
Thumbnail
20240316 一早主治醫生告知,昨夜終於湊齊三項要素,順利地進行了葉克膜移除的手術。很幸運的,手術相當成功。 另一個好消息是依照評估結果,將以大型血液透析儀取代目前的24小時小流量透析,藉以加快將超標上限快一萬倍的肌氨酸肌脢趕緊降下來,幫助腎臟早日降低壓力,藉以增加從當機狀態回到正常工作的機率
Thumbnail
20240316 一早主治醫生告知,昨夜終於湊齊三項要素,順利地進行了葉克膜移除的手術。很幸運的,手術相當成功。 另一個好消息是依照評估結果,將以大型血液透析儀取代目前的24小時小流量透析,藉以加快將超標上限快一萬倍的肌氨酸肌脢趕緊降下來,幫助腎臟早日降低壓力,藉以增加從當機狀態回到正常工作的機率
Thumbnail
宜蘭縣一位59歲的黃姓婦人因就醫其他症狀而入院,卻在住院期間意外中風。她出現了反應遲鈍、嘴巴及眼睛偏右,以及左側肢體無力等症狀。幸運的是,黃姓婦人在黃金治療期內接受了動脈內機械取栓(EVT)手術治療,成功挽救了她的生命。
Thumbnail
宜蘭縣一位59歲的黃姓婦人因就醫其他症狀而入院,卻在住院期間意外中風。她出現了反應遲鈍、嘴巴及眼睛偏右,以及左側肢體無力等症狀。幸運的是,黃姓婦人在黃金治療期內接受了動脈內機械取栓(EVT)手術治療,成功挽救了她的生命。
Thumbnail
「那是一位66歲的女士,因為末期心臟衰竭而喘得很厲害,經常需要住院治療。」鄭羽廷醫師指出,「由於年紀較大無法接受心臟移植,所以在詳細討論後,決定安裝持久性心室輔助器。」 接受手術後,患者順利出院,心臟衰竭的症狀大幅改善,體力與活動力也明顯提升,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Thumbnail
「那是一位66歲的女士,因為末期心臟衰竭而喘得很厲害,經常需要住院治療。」鄭羽廷醫師指出,「由於年紀較大無法接受心臟移植,所以在詳細討論後,決定安裝持久性心室輔助器。」 接受手術後,患者順利出院,心臟衰竭的症狀大幅改善,體力與活動力也明顯提升,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Thumbnail
陳醫師拿了一大疊的資料放到桌上,並從抽屜裡拿出一隻高級的萬寶龍鋼筆,他輕輕地轉開筆蓋,將一份全英文的A4紙推到我面前,他將鋼筆頭指著一道黑色粗底線,說道:「請您簽名。」 「好,可是醫生我……」 「醫藥費的部分您別擔心,我會用醫學研究經費處理。」 「謝謝醫生。」 「容我再提醒您一次,您確定要捐出自己的
Thumbnail
陳醫師拿了一大疊的資料放到桌上,並從抽屜裡拿出一隻高級的萬寶龍鋼筆,他輕輕地轉開筆蓋,將一份全英文的A4紙推到我面前,他將鋼筆頭指著一道黑色粗底線,說道:「請您簽名。」 「好,可是醫生我……」 「醫藥費的部分您別擔心,我會用醫學研究經費處理。」 「謝謝醫生。」 「容我再提醒您一次,您確定要捐出自己的
Thumbnail
他是一位50歲的男性,被發現的時候,已經倒在路邊沒有生命徵象,經過一連串的搶救之後,到了醫院的急診,經過葉克膜的置放,逐漸恢復生命徵象,一連串的檢查發現,其實有很嚴重的冠狀動脈狹窄。
Thumbnail
他是一位50歲的男性,被發現的時候,已經倒在路邊沒有生命徵象,經過一連串的搶救之後,到了醫院的急診,經過葉克膜的置放,逐漸恢復生命徵象,一連串的檢查發現,其實有很嚴重的冠狀動脈狹窄。
Thumbnail
「醫師,我又昏倒了。」50歲的王女士說。 「當時是什麼狀況?」 「那時正在慢跑,突然就昏倒了。」 患者已有幾次昏倒的經驗,檢查發現是惡性心律不整。陳煌中醫師表示,惡性心律不整發作時,患者可能在幾秒鐘內失去意識,若未及時救治,有極高的可能致命。
Thumbnail
「醫師,我又昏倒了。」50歲的王女士說。 「當時是什麼狀況?」 「那時正在慢跑,突然就昏倒了。」 患者已有幾次昏倒的經驗,檢查發現是惡性心律不整。陳煌中醫師表示,惡性心律不整發作時,患者可能在幾秒鐘內失去意識,若未及時救治,有極高的可能致命。
Thumbnail
很多人說,器官捐贈是在延續大愛,但對移植醫師而言,器捐只是為了救治病人,經過評估後,在當下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當病人器官衰竭,內科治療已經無法挽救生命,或無力維持基本的生活品質時,器官移植,可能就是唯一的活命辦法。劉君恕是北榮的兒童外科醫師、器官移植外科主任,是活體肝腎移植的權威。
Thumbnail
很多人說,器官捐贈是在延續大愛,但對移植醫師而言,器捐只是為了救治病人,經過評估後,在當下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當病人器官衰竭,內科治療已經無法挽救生命,或無力維持基本的生活品質時,器官移植,可能就是唯一的活命辦法。劉君恕是北榮的兒童外科醫師、器官移植外科主任,是活體肝腎移植的權威。
Thumbnail
                                                                      
Thumbnail
                                                                      
Thumbnail
「我當時候真的是把全台灣所有醫師都得罪光了...」推了堆眼鏡,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說。
Thumbnail
「我當時候真的是把全台灣所有醫師都得罪光了...」推了堆眼鏡,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