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夜:我不會是一個人了──讀《空橋上的少年》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當你向一個曾經有心理疾病的人問,「你是怎麼好起來的?」時,其實你是在問一個哲學問題。
如果你願意翻開《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的話,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少年,其實是三十歲出頭的蔡醫師,在異國充滿迷惘的身影。
出身某大醫院體系的蔡醫師,受訓期滿之後卻想要離開原本的大醫院,而當被其他大醫院的科主任詢問:「你是真的想要來我們醫院,還是只是想要離開?」時,卻又無法勇敢地給出一個答案。
這樣子深埋在蔡醫師心中的困惑,迫使他選擇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旅遊,來尋找內心的「出口」。
早在大學畢業之際,蔡醫師就寫下了在南美壯遊之際的所見所聞,並出版書籍,因此,對他而言,他有足夠的能力去離開那個環境,從事件本身徹底抽離出來,但是,書中另一個主角,十七歲的學生,張朋城,他卻沒有這個辦法。
書中的情節順序是由三個不同的主軸交織而成的,一個是蔡醫師在印度拉達克與宗教邂逅的畫面,一個是蔡醫師從困惑到能夠回答主任問題的過程,還有一個是在某大醫院的青少年日間病房任職之後的日常。
書中所有的情節就像蔡醫師與張朋城會談時,張朋城口中的過往記憶一樣,失去了連貫性,原本應該有前因後果的事件,在回顧時,卻變成一個一個毫無關聯的斷簡殘編。
對學校的恐懼?不是的,每個恐懼、害怕、憂鬱的心靈,最最缺乏的不是面對負面情緒的勇氣,而是在什麼還不懂的時候,沒有人能理解他就是比較特殊的認同感。
「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張朋城,一個在日間病房上下學的學生,靠著醫院的體系跟護理師的幫助,得以與媽媽開始有一個讓他能夠喘息的距離,也因此,逐漸跟身在拉達克的蔡醫師一樣,走上尋找內心「出口」的道路。
這是這本書第二個主要的少年,但他花了四年多的時間,才終於等來第一個少年,在與蔡醫師會談的過程中,也終於等來自己內心的答案。
身為一個躁鬱症患者,在書中我時常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各種極端情緒中,每個人都是充滿困惑以及疲憊的靈魂。
每個人的身體都是極度靈敏且具可塑性的儀器,而當我越想逃離內心深處的情緒,我的身體就會相對產生反應,在兩種相對極端的情緒中,時而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時而感覺無止境的恐慌與憂鬱。
有時候,憂鬱甚至會變成一種扭曲過後的憤怒,放棄任何理性思考,跟張朋城自訴的某一段經歷很像,瘋狂敲打著東西,大聲向給予自己壓力的親人嘶吼,像個瘋子一樣。
等到能夠重新控制情緒的時候,卻感到一陣陣的疲憊,就像踩在沼澤的身軀,用盡全力也只能夠保證自己不會完全陷下去,卻也感覺自己無法完全獲救。
只有接納自己的情緒,才是讓情緒能夠自然消退,唯一的辦法,那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很多時候,是需要醫療人員專業的協助,才能漸漸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接納情緒之後,就是要讓自己找到一個可以讓心情平靜的方式,但很多時候,只用文字是沒辦法解釋一些無法解釋的問題的,就好比,向一個曾經有心理疾病的人問「你是怎麼好起來的?」
文字所能做的只有,將人們的生活過程誠實的呈現給想要知道的人,因為,人生中許多問題往往是沒有一個符合標準答案式的「解決」的。
蔡醫師在拉達克之旅中,登上了喇嘛玉如寺的後山,看著三三兩兩的男女撥動著轉經筒,聽著每一個動靜、看著每一道反射的光,突然就明白了「我總是在移動,總在之間,並總在之間,找到我。」
於是他終於能夠跟科主任說,我想來青少年日間病房,跟想要離開,是同一件事,同一件想要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的事。
而張朋城,也終於能夠在畢業典禮致詞的時候,自述雖然害怕,但他知道自己現在就是想要去學校,即使還是那麼害怕,但至少,能夠說出自己的害怕了。
「其實,很多以前的事情都記不太清楚了,就算還記得起來的,可能也只是我記憶中的樣子而已,但回頭一想,好像很多當時覺得四周沒有人在的黑夜,也都莫名其妙黎明了。」
「當你不斷尋找自我的過程中,那就已經是你了。」
當蔡醫師將文字誠實反映許多人的生活細節之後,我們才能夠從中體悟到「怎麼從心理疾病中好起來」的道理,因為,很多人生的旅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只有靠個人自己的體悟,才能讓自己從困惑到不再困惑。
身為一個在好幾年前就因為家裡變故而一直走不出來的重考生,我很感謝心靈工坊能給我這個機會去閱讀到這本書,也感謝蔡伯鑫醫師能夠寫出這麼好的故事,讓我能夠試著在躁鬱的泥濘中,試著再勇敢一點,勇敢地走向門外的世界。
最後恭喜張朋城同學,在書中還收穫了一份美好的愛情,也謝謝你讓我知道「我不會是一個人了」,我也終於有勇氣去面對自己深處的情緒,尋求一定的幫助,並且踏實的往自己真正想要走的路前進。
文:百夜(試讀評論讀者)

「太勇敢的人,或者太害怕的人,是不會來到這裡的。」
★真實故事改編 × 心理治療 × 邊境旅行 = 精神科醫師首部雙線長篇小說
★以懼學為線,穿梭家庭/學校/醫療/職場,探問成長與自我認同的困境
★迷惘度直逼《徬徨少年時》!獻給每個在過渡中迷失與不安的靈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超閱讀觀點5】《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看完」幾本書,不該是閱讀的重點為什麼要看《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菁英閱讀的深思考技術》這本書? 人的精力跟生命都有限,開始寫作輸出後,更深覺輸入的重要性,因此想要藉由此書,了解如何更快速抓住閱讀重點。 本書適合 想要提升閱讀效率、想Get成長書單、了解商業經營的人 其實,我們可能都畫錯線了XD 話說電子書真的很方便
Thumbnail
avatar
滾石西恩
2021-09-22
《怪獸來了!》桌遊寫作課|課程小記番外篇:我喜歡自己是一個快樂的人那麼簡單,那麼珍貴,這個率直而純粹的男孩,將一直以來好好守護著自己的神秘魔法遞上。他不知道吧,這是一份多麼美好的禮物。
Thumbnail
avatar
陳冠穎(冠冠老師)
2021-01-12
每個人腦裡都有一個「自我辯護」律師・讀《錯不在我》//幾乎所有人都想維持自己的「道德」形象,換句話說就是「我的價值是對的」。而這個「對」的形象不能被打破,否則晚上會睡不著。為了自己的睡得著,扭曲事實也不難見了。從新聞上可以看到不少政治人物、跨國公司的主管都會用「自己的角度」解釋事實。//
Thumbnail
avatar
眾讀PopRead
2020-12-04
背叛一個罪犯不會使人有罪,我的罪在於我愛過一個罪犯《我願意為妳朗讀》【25週年全新譯本】背叛一個罪犯不會使人有罪, 我的罪在於我愛過一個罪犯。 Photo Credit: 皇冠文化 在往後的歲月裡,米夏總是不斷夢見那幢房子。 那裡混合著清潔劑的氣味、煎炸食物的氣味,還有,「她」的氣味。 米夏永遠記得,漢娜熨燙衣物的專注神情,年少的他無法把視線移開。「先唸書給我聽。」漢娜總是這麼說,
Thumbnail
avatar
皇冠文化
2020-09-30
我也是個不正常的人啊 讀《滌,這個不正常的人》#1那個令人無法忍受的「砰」,我也蒐集了很多很多。其實遭遇事件是沒有關係的,但「那有什麼好在意的?」、「那是你的問題。」、「又沒關係。」才是每一個「砰」的來源,如無法與搬床鋪的人錯身一般,從那些他人看來的小事,收穫了很多否定和忽視。而我一直都在忍耐,還在忍耐。
Thumbnail
avatar
蒙二
2020-09-12
《蜘蛛人:離家日》觀後感 / 「我不是下一個鋼鐵人,我是蜘蛛人。」作為《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這個如此龐大作品的續作、漫威第三階段的收尾之作,《蜘蛛人:離家日》不免背負著不小的壓力,如今鋼鐵人、美國隊長等元老的成員都已經離去,漫威宇宙在《終局之戰》過後能否繼續向前走,蜘蛛人一角勢必是關鍵拼圖........
Thumbnail
avatar
咖哩聊電影Curry Talks Movies
2020-08-09
《百合心》 ──我們都是愛上一個人之後,才開始學會如何去愛的。由吉高由里子飾演的美砂子,從小就被醫生診斷似乎沒有「百合心」。至此,電影一直沒有向觀眾解釋何謂「百合心」?劇情以自述的方式倒敘展開,從長得像洋娃娃的小美紗子開始,展開她的殺人旅程。
Thumbnail
avatar
Scatterbrain
201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