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再度踏上旅程之時,眼前的景色開始改變,兩旁的樹木不在是寬大的闊葉林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整齊劃一的針葉林的樣貌,這裡看起來就有受過造林的土地,兩旁的樹林裡也出現一顆顆的大石頭,但唯一不變的就是那巨大的坡度依然讓我們兩吃足苦頭。
由於海拔的提升,我們的體感溫度也大大的降低。這對身上只有穿單薄外套的我們,無疑形成一股強大的阻力,逼著我們打退堂鼓。可是筆者與友人始終相信礦坑就在下一個轉角處,這個坡爬上去後一定可以找到。
當我們堅持信念不停的走,但現實卻一在地攻擊我們,就如同李宗盛的歌—《山丘》一樣: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最後我發現四周的道路變平坦,上坡的路段消失了,這時我們馬上打開了手機定位,赫然發現我們已經身處在海拔將近1200以上。如果再繼續往前走,我們將會一路走到鹿場神仙谷或是向天湖部落。因此筆者與友人衡量體力與時間後,當下便決定這裡就是我們的停損點,於是感受了一下冷冽的空氣後便頭也不回地往山下走。
下山的路上,偶然在路的兩旁發現了疑似過去礦坑所遺留下的物品,但我們也無法確定那到底是不是,只能稍微的研究之後,就匆匆下山。畢竟天色暗下來後,會遇到的生物就會越多,沒有人能保證我們會不會發生甚麼事。以前就曾經發生過有獵人被山豬攻擊後重傷的故事,我們兩人不想拖太久,只想趕緊下山。
在下坡的幫助下,我們很快的又回到了土地公廟。筆者不願意就這樣沒有找到南礦就鎩羽而歸,因此又在土地公廟的周圍做地毯式的搜尋。為何要針對土地公廟旁調查呢?因為這裡的土石很不一樣,周邊有許多呈現消光黑的碎石,看起來就與我們印象中的煤炭極為類似。
不過經過筆者與友人的調查之下,也只能有限度地找到一些蛛絲馬跡。至於南礦的坑口,我們兩人卻是遍尋不著,雖然在樹林之中有些許已腐蝕崩壞的枕木,但也無法證明南礦的位置。筆者與友人也只能夠趁著太陽還未下山之際,趕緊回到山下,臨走前我們也帶走了兩塊黑色的石塊,希望能夠詢問本地的長輩們,那是否就是煤礦。
雖然種種的跡象都顯示著,這裡曾經有過煤礦的開挖的痕跡,但也由於礦場關閉的時間已經是幾十年的事了。所以周遭的環境以及設施也早已回歸山林,成為蓬萊山區的一部分了。
下山的路上,我們伴隨著山羌特有的吼叫聲,細細的感受著過去先人來到這裡開採煤礦的歷程。我們無法親眼見到那個大時代的繁榮,只能憑藉著部落之中的實地踏查以及耆老回憶中的故事去拼湊還原過去的榮景。
回到出發地的蓬萊國小時,已經是傍晚五點的事了,總共花了近四小時的探險歷程結束,我們拿著石塊詢問了一些長輩,也確認這就是煤礦時,也使我們對於這趟旅程畫下完美的句點,雖然沒有真正的找到南礦,不過這也是屬於我們重溫黑金時代的最好回憶。
後記:半個月後,友人與筆者聊天時談到那次的探尋南礦之旅,友人說他後來有去詢問祖父南礦的切確位置,最後才得知,原來當時我們在土地公廟旁的岔路,如果我們選擇了另外一條路,就可以找到南礦的舊址,不過也由於當時很多天都陰雨綿綿,那條路早已經泥濘不堪,又加上雜草叢生,沒有任何工具的我們就直覺性的不選擇那條路了,沒想到也因此錯過探訪南礦的機會。不過,筆者也與友人協議,有機會的話,我們一定還要再次探訪南礦,重溫當年的黑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