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大元國小探銅山林道出翠峰湖—初嘗探勘滋味,一段跨越半世紀的諄諄教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人生初次的微探勘行程襯著翠峰湖的風光畫上句點,回憶起那彷彿凝固了時光的蕭瑟校園,總覺相隔著連日數次探路、攀爬、與跋涉,似乎顯得有些遙遠。縱觀這趟體感比實際時間要長上許多的旅程,其跨足的歷史、觸動的情感、與對思慮的挑戰,都如同醍醐灌頂般豐沛滿足。
歷經無數險阻後,回想起那滄桑的校園景致,記憶竟已有些模糊(Photographed by Fely)。
風險—
如同正文中寫道的:「山是位沉默的嚴師,他不會直接給你確切的答案,卻能讓你在種種狀況中,體認出自己的不足」。這短短的4天半裡頭,山帶給我們的考驗實在太多,有些評估事後看來正確無誤,卻也有些作為明顯過於片面魯莽。歸納本次行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我們做出的決策、與事後檢討的觀點,簡單整理如下:
  1. 渡溪處水量明顯多於預期,雨鞋派並未攜帶溯溪鞋,多次光腳過溪:
    行程中渡溪次數相當多,上切平元林道前的番社坑溪匯流口、南澳北溪共3次的來回,水量無一例外都超過了雨鞋鞋筒高度。穿著登山鞋的隊員如Fely與我為了應對這些麻煩,雖在行前掙扎許久,卻仍準備了溯溪鞋,雨鞋派的人原先預計可以直接涉水而過,卻顯然事與願違。未攜帶溯溪鞋的夥伴最終只能選擇光腳過溪、或嘗試直接渡溪未果,反倒浸濕了鞋襪。
    面對這種可以預期需多次涉水的行程,建議即使是穿著雨鞋的夥伴,仍應攜帶溯溪鞋,或者最起碼可以準備運動涼鞋,避免光腳過溪。一方面較為止滑,也避免足底受傷的風險,又能同時取代營地穿的拖鞋,算起來也並不會增加太多重量。甚至最不濟的方式,也曾在書上讀過,可以準備一雙渡溪用的襪子穿著過溪,怎麼說摩擦力都要比光腳大上許多。
  2. 平元林道崩塌處無人注意到高繞入口,使前方的隊員險些滑落:
    這也是自己成為社團嚮導以來,相當常犯的一項錯誤—一旦前方有人帶領,行進間便容易放空,忽略了對地形與路況的觀察。這次整支隊伍沒有人即時發現路旁明顯的高繞岔,更直接嘗試橫渡風險略高的崩塌處,實則提醒了我們,即便是平緩的林道仍應保持對地貌與路線的察覺,如此也有利於利用紙本地圖作連續的判位。
  3. 銅山林道崩壁擴大,高繞向隅:
    雖然鮮少遇到,但除了常見會注意的鋒面、降雨等天候因素,地震或許也應納入風險評估的範圍,尤其這種會遇到崩塌的非傳統路線,地震對於地貌的變化可能難以估計。而當時在行進間我們也並未察覺崩塌處的異樣,與第2點相同,應該在行進間保持更高的警覺。並不是說時時刻刻都得繃緊神經,但最起碼在遇到危險地形前應提高警覺,並避免用下意識做判斷,也應比對記錄中的描述,否則都辛辛苦苦把紀錄印出來背上山了,未能發揮作用豈不白忙一場?
  4. 亞普拉塞登山口替代路線難度遠高於預期,架繩、攀登都遇到明顯阻力:
    備用路線—或在許多探勘玩家術語中,又稱作轉進路線—代表原定的行程受阻,而為了繼續行進或安全下山,而準備的替代路線。既然它的功能是在主要行程向隅時提供另外一個選項,那麼對於轉進路線的準備就應該要向主要路線一樣完整,並不能因為他「不過是」備用路線而輕忽準備或低估風險,否則就沒有將其當作備案的資格。在山上任何狀況都有可能發生,不論是主要路線、撤退路線、還是轉進路線,都應該要用同等於面對主要路線的心態去準備,避免再度遇到類似這次嚴重低估的情形。
歷史—
除了無數挑戰帶來的反思與成長,這條路線更是一條橫跨了數條歷史線的豐富旅途:從代表林業軌跡的古魯、大元林道、大元山工作站、與大元國小遺跡,到那雋永著鮮為人知礦業歷史的銅山林道,以及最後那曾往返著無數泰雅族人的亞普拉塞古道,每段歷史都在綠意盎然的山林裡刻劃出難以磨滅的印記,也才讓我們有機會尋訪追憶。
仔細回想起來,這次的山旅除了是自己的第一次探勘行程外,也是第一次為了遺跡上山。兩年前開始登山的原因,無非是想追求高山壯闊的美景,可一路跌跌撞撞的行至此處,反倒幾乎都徜徉於中級山的綠意之中。老實說在本次行前,自己對於遺跡並沒有特別的感觸或嚮往,主要其實是由於Fely早在寒假開始前就對此行展現出高度興趣(確定行程時我們還只是好朋友,是直到行前不久才確立了進一步的關係)、以及自身對探勘路線的好奇,才決定在排程近乎全滿的寒假尾聲,選擇與大家一起上山。
實際造訪了此行的數個歷史軌跡後,幾乎讓自己對這些隱身於山中的先人留下的生活痕跡完全改觀,總覺得這些原本與自己毫不相干的歷史,其實都還活生生地停留在山中,情不自禁的喜歡上這些遺跡和古道所記敘的鮮活故事。對於這些遺址,我們只是過客,對於那廣大的歷史洪流,我們更不過是轉瞬即逝的旅人,只能試圖透過這些凝視著時光流轉的遺物,稍稍拓展自己狹隘的視野。
結語—
感謝山,在這次的行程中給了我們這麼多挑戰,卻仍保佑我們平安下山。從事前的準備、行進間的警覺、與風險管理評估,都得到相當的反思與成長。撇除探路的經驗不說,此行面對的多元狀況更讓自己的思考層面有所長進,或許才是山這次教導我們的最大課題。
總括本次的行進路線,大元國小前路況較佳,雖仍不建議新手貿然前往,尤其下到國小前的陡坡十分濕滑,但對於已有基礎登山經驗的山友,則是一條值得嘗試的路線。國小與工作站遺跡保存完整,若事先了解相關的史料,相信在遊覽時會有更深刻的感觸。對於喜愛歷史遺跡、借景抒情、與林業故事的山友,更值得實際走這麼一遭:路程不長、難度中等、景物動人,儼然成為最令我念念不忘的山中所在。
至於下切南澳北溪後、分別前往銅山林道與亞普拉塞的路程,風險與難度遽增,建議先掌握一定的找路能力、架繩技巧、與渡溪經驗後,再考慮嘗試這些路線。南澳北溪的路段,誠摯建議攜帶溯溪鞋,或至少準備一雙止滑的運動涼鞋,對自己的雙腳多一層保護。探勘銅山林道的部分,目前駐在所前的高繞狀況依本隊評估,應該需要技術攀登的能力才有機會「較安全」的通過,更不建議嘗試直接橫渡崩壁。最後亞普拉塞稜線路段,坡度極陡,且前段有很長的瘦稜、暴露感重,中後段更有需要架繩通過的鬆散處,應攜帶足夠的繩索器材,並熟悉使用方式後再行前往。
主觀來說,這是自己登山以來最喜歡的一條路線,歷史遺跡帶來的衝擊甚大,行程中的挑戰與樂趣也不少,南澳北溪的風景更是美不勝收。此行讓我再度了解自己的能力究竟到如何,也再一次探索了自已身心的極限。遺跡的刻畫、溪流的浸潤、探勘的歷練、與古道的洗禮,或許是正是自己對這段路最簡單而貼切的總結。

參考資料—

古魯林道:
大元國小相關資料—取自大元校友陳東元架設之網頁:
銅山林道:
亞普拉賽&山毛櫸步道:
翠峰湖: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19年開始接觸登山活動的筆者,喜愛台灣的山林,也喜歡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足跡從高山百岳到中級山遺跡探勘都涵蓋,參與的活動則從溯溪、攀岩、到攀樹都有所囊括,雖看似樣樣通但實則樣樣不精。此處紀錄筆者的戶外生活體驗,希望透過文字刻劃自己的回憶,傳達依靠己力追尋愛好的理念,並期許文章能自娛娛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那個林業興盛的年代,一個依附林木而生的聚落生根於大元山區,大元國小也因而建立。此行在經過大元國小的跨時空參訪、南澳北溪的探勘上切、與銅山林道那不可逾越的岩壁後,終於迎來了終章。高繞向隅的一行人,再度回到光影交錯的南澳北溪,坦然迎向泰雅族古道亞普拉塞的陡峻稜線,與那蔚藍明媚的翠峰湖間,僅一步之遙。
在那個林業興盛的年代,一個依附林木而生的聚落生根於大元山區,大元國小也因而建立。此行由古魯林道出發,造訪大元國小後下切溪床,預計沿稜上切銅山林道,最終經翠峰湖下山。第三天的行程,我們將下切廣袤的萬大南溪,順溪床上溯後切上早期採礦留下的銅山林道,卻怎麼也沒料到真正的挑戰,得從探勘上切結束後才開始...
在那個林業興盛的年代,一個依附林木而生的聚落生根於大元山區,大元國小也因而建立。此行沿早期運材的古魯林道出發,接上平元林道後直抵裁撤至今50來年的大元國小。隨後下切萬大南溪後,再探勘廢棄銅山林道,經山毛櫸步道出翠峰湖。在山中沉寂了半世紀的遺跡、留下了深刻瘡疤的林道,一場跨越時空的探勘之旅,就此展開。
在那個林業興盛的年代,一個依附林木而生的聚落生根於大元山區,大元國小也因而建立。此行在經過大元國小的跨時空參訪、南澳北溪的探勘上切、與銅山林道那不可逾越的岩壁後,終於迎來了終章。高繞向隅的一行人,再度回到光影交錯的南澳北溪,坦然迎向泰雅族古道亞普拉塞的陡峻稜線,與那蔚藍明媚的翠峰湖間,僅一步之遙。
在那個林業興盛的年代,一個依附林木而生的聚落生根於大元山區,大元國小也因而建立。此行由古魯林道出發,造訪大元國小後下切溪床,預計沿稜上切銅山林道,最終經翠峰湖下山。第三天的行程,我們將下切廣袤的萬大南溪,順溪床上溯後切上早期採礦留下的銅山林道,卻怎麼也沒料到真正的挑戰,得從探勘上切結束後才開始...
在那個林業興盛的年代,一個依附林木而生的聚落生根於大元山區,大元國小也因而建立。此行沿早期運材的古魯林道出發,接上平元林道後直抵裁撤至今50來年的大元國小。隨後下切萬大南溪後,再探勘廢棄銅山林道,經山毛櫸步道出翠峰湖。在山中沉寂了半世紀的遺跡、留下了深刻瘡疤的林道,一場跨越時空的探勘之旅,就此展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沿途有山有海,風光綺麗,古道上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Thumbnail
20240803 本來約好的霞喀羅大山因為颱風攪局改往小錐麓/小鬼瀑布, 9:30 南新宮停車場整裝才想到忘記要吃早餐,雜貨店買了二個太陽餅充數後 便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當天的天氣炎熱,抵達南子吝後躲在傘下看著遠處風光, 心想這曾經走過的南子吝怎麼跟印象中的不一樣了~ 接著出發陡下溪
Thumbnail
三峽鳶山岩登頂,展望寬廣天地勝景,走訪三角湧老街,遍嘗在地美食小吃。
Thumbnail
走過數量多到只想大喊碎石坡不要再來了!總算摸到火石山。爬呀爬的看著參天玉山圓柏純林,經過下翠池蕩漾漣漪,爬呀爬的數著隨便都年歲過百的圓柏,趕到翠池山屋,卻因天候因素無緣賞到金色北稜角。最後一天的風雨交加中,不知不覺走完據說很陡的翠池陡坡,在殘雪寒冷的霧雨及白牆中上到"雪"山,呼~雪西之行要完結啦!
Thumbnail
【錐麓古道】 一看就懂的錐麓古道攻略! 錐麓古道高懸在錐麓斷崖,從古道上鳥瞰太魯閣峽谷,壯麗又震撼。然而,提到這條驚險的山徑由來,就不得不說到百年前的一場戰役。 美麗的斷崖背後乘載著日治時期原住民部落征戰的辛酸血淚史。走在斷崖上,除了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也可以感受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悲歌。
Thumbnail
氣溫明顯隨著陽光折射驟降,走下碎石坡時,能清晰看見底下山嵐氤氳。我們倒是沒有太過驚慌,畢竟山裡午後起霧很正常。在3K點先行一步的阿聖估計已拉開一公里左右,我和嶸恩則陪著南昶徐徐下行。 相較上山的艱辛,下山只要抓牢結繩便能迅速垂降,雖然南昶的精神不差,但仍邁不開步伐,以當前的速率保守估算也要六點
Thumbnail
由北壽山石頭公登山口爬上,經元亨寺後面山路,往小吳哥窟,西翠嶺亭,尋夢園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從福隆山登山步道出發,經過鷹仔尖、潮音洞,最後到達尖山觀景平臺的行程。提供了路線、距離、爬升高度、花費時間和建議時間,並分享了一些注意事項和個人感受。
Thumbnail
大三做了一份「淡蘭古道中路暖暖十分段」的生態觀光發展規劃報告,考察暖東峽谷、大菁農場,參訪新平溪煤礦博物館、搭乘獨眼小僧,獨獨因為天氣因素,暫時放棄走訪五分山步道。 時隔多年,在芒草盛放的11月,終於有機會測試當年的遊程規劃,實際走上一遭。
Thumbnail
在領隊緊急申請下,又得以進入大武山保留區,搭著吉普車搖搖晃晃進入金崙溪,來到近黃野溪溫泉區域探訪瀑布深潭及崑崙坳古道東段。聽居民述說深山裡遺留的斷續古道、早期排灣族和卑南族間部落征戰的防衛石牆,被八八風災強力沙土沖毀的橋墩、殘留的吊橋鐵線、仰望看著遙不可及的金崙三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沿途有山有海,風光綺麗,古道上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Thumbnail
20240803 本來約好的霞喀羅大山因為颱風攪局改往小錐麓/小鬼瀑布, 9:30 南新宮停車場整裝才想到忘記要吃早餐,雜貨店買了二個太陽餅充數後 便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當天的天氣炎熱,抵達南子吝後躲在傘下看著遠處風光, 心想這曾經走過的南子吝怎麼跟印象中的不一樣了~ 接著出發陡下溪
Thumbnail
三峽鳶山岩登頂,展望寬廣天地勝景,走訪三角湧老街,遍嘗在地美食小吃。
Thumbnail
走過數量多到只想大喊碎石坡不要再來了!總算摸到火石山。爬呀爬的看著參天玉山圓柏純林,經過下翠池蕩漾漣漪,爬呀爬的數著隨便都年歲過百的圓柏,趕到翠池山屋,卻因天候因素無緣賞到金色北稜角。最後一天的風雨交加中,不知不覺走完據說很陡的翠池陡坡,在殘雪寒冷的霧雨及白牆中上到"雪"山,呼~雪西之行要完結啦!
Thumbnail
【錐麓古道】 一看就懂的錐麓古道攻略! 錐麓古道高懸在錐麓斷崖,從古道上鳥瞰太魯閣峽谷,壯麗又震撼。然而,提到這條驚險的山徑由來,就不得不說到百年前的一場戰役。 美麗的斷崖背後乘載著日治時期原住民部落征戰的辛酸血淚史。走在斷崖上,除了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也可以感受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悲歌。
Thumbnail
氣溫明顯隨著陽光折射驟降,走下碎石坡時,能清晰看見底下山嵐氤氳。我們倒是沒有太過驚慌,畢竟山裡午後起霧很正常。在3K點先行一步的阿聖估計已拉開一公里左右,我和嶸恩則陪著南昶徐徐下行。 相較上山的艱辛,下山只要抓牢結繩便能迅速垂降,雖然南昶的精神不差,但仍邁不開步伐,以當前的速率保守估算也要六點
Thumbnail
由北壽山石頭公登山口爬上,經元亨寺後面山路,往小吳哥窟,西翠嶺亭,尋夢園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從福隆山登山步道出發,經過鷹仔尖、潮音洞,最後到達尖山觀景平臺的行程。提供了路線、距離、爬升高度、花費時間和建議時間,並分享了一些注意事項和個人感受。
Thumbnail
大三做了一份「淡蘭古道中路暖暖十分段」的生態觀光發展規劃報告,考察暖東峽谷、大菁農場,參訪新平溪煤礦博物館、搭乘獨眼小僧,獨獨因為天氣因素,暫時放棄走訪五分山步道。 時隔多年,在芒草盛放的11月,終於有機會測試當年的遊程規劃,實際走上一遭。
Thumbnail
在領隊緊急申請下,又得以進入大武山保留區,搭著吉普車搖搖晃晃進入金崙溪,來到近黃野溪溫泉區域探訪瀑布深潭及崑崙坳古道東段。聽居民述說深山裡遺留的斷續古道、早期排灣族和卑南族間部落征戰的防衛石牆,被八八風災強力沙土沖毀的橋墩、殘留的吊橋鐵線、仰望看著遙不可及的金崙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