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紓困值得商榷的幾個面向─以社福團體、機構為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由於肺炎疫情延燒全球,經濟受到衝擊,台灣也遭到波及,各類非營利組織、公益團體也受到影響,捐款銳減,各種募款活動停辦,有自營販售商品、服務的組織,業績幾近掛零,幾近斷炊。昨日(4/20)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便召開「行政院動起來,紓困2.0莫忘非營利組織」記者會,要求政府應對非營利組織進行紓困,也獲得行政院善意回應

確實台灣有大量「非營利組織」遭遇困難,但要如何協助,值得審慎評估,而非灑錢式的補貼,如此可能導致不必要的弊端和浪費。

所謂「非營利組織」是很籠統的概念,包含社會福利、教育、宗教、藝文、科技、政治、體育、地方社區....,每個領域都不同,性質各異,有些甚至實質上有盈利性質的(例如文化團體表演賣票,教育團體出版書籍也會賣錢)。甚至部份財團法人是企業捐助,平時甚少運作,只是為了避稅而成立,也要納入「紓困」範圍嗎?

非營利組織紓困,最大的問題還在於有多「困」要「紓」?「非營利組織」顧名思義,就不是以賺錢、盈餘為目的,所以帳面虧損或無盈餘是常有的事,如何確定這是常態現象,還是由於疫情導致?

由於「非營利組織」運作不同於一般的企業、公司,但現階段政府的紓困措施,以製造業紓困貸款為例,對於資格上還是以「營業額」的多寡認定,如「109年1月至申請截止期間任何連續2個月的平均營業額,與108年7月至12月的平均營業額比較,或者與108年同樣連續2個月的平均營業額減少15%(包括)以上」,非營利組織根本沒有所謂「營業額」,如果要比照辦理,以貸款方式紓困,會有認定上的問題。

還有一個常年的問題,要政府紓困,就要先證明自己處於「困境」,也就是要先揭示自己財務有多「慘」,但許多非營利組織長久以來財務並不透明,內無稽核、外無監督,台灣至今也沒有一套全面要求各類團體財務揭露的法規,僅《人民團體法》、《財團法人法》,也未涵蓋所有非營利型組織。如果進行紓困,沒有人能保證錢是否花在刀口上。

如果真的要紓困,可能還是不外乎直接經費補貼和貸款兩種手段,但無論是方案申請經費或辦理貸款,可能還是本來規模較大、組織較健全、能準備完整文件資料、擬出「漂亮」方案的組織,可以得到很多組織,許多地方型的單位,到最後還是因為沒有能力準備這些文件資料,無法得到協助。

綜合以上的對台灣非營利組織現況分析,如果真的要紓困「非營利組織」,就以我所熟悉的社福團體來說,政府應該把握以下原則:

1.對於要紓困的對象應該限縮在特定的範圍,不要含糊的用「非營利組織」框定。且各自由事業主管機關去處理,社福由衛生福利部或各縣市社政單位處理,藝術文化則是文化部和各縣市文化局,教育則由教育部和各縣市教育局處理,各自依不同領域屬性規劃紓困方式,而不是用籠統的「非營利組織」概念,以免有團體混水摸魚。

2.甚至於要補助社福團體,也應該設限。例如限直接服務的團體。或者中小型的機構,大型機構財務較健全者不得申請,或者條件較嚴格。

3.大量承接政府委託方案,以拿補助或委辦經費的維持運作的組織,委託的政府單位就將經費補到足,並盡可能提早撥款。減少繁雜的行政程序,讓機構早一點拿到錢,就能減輕很大的財務負擔。

4.販售勞務、商品的公益組織,如社會企業、庇護工場,可以準用製造業、服務業紓困模式。提列營業額的減少,作為證明以申請貸款或補助。

5.如果確有社福機構因財務狀況不佳,導致薪水發不出來,應該直接對受雇者進行紓困。將錢發給員工,不要經過機構,以免遭挪用。

6.應利用這個機會,積極輔導社福機構改善營運環境,提昇財務揭露。例如要求受紓困的組織,應該公布財報。如果是方案申請經費方式紓困,應該在結案之後公告執行成功和經費運用方式。

7.此外還有一些間接手段,在此時也能幫上社福機構,如非急迫性的機構評鑑、稽查、考核能延期就延期,取消就取消。一些沒必要的「配合業務」,如辦活動、給首長做政績的,能不辦就不辦,讓機構有餘力去思考怎麼開源節流、改善體質和募款,也節省沒必要的人力和資源耗損。

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是,以目前的社福團體生態來說,許多組織現在發生困境,疫情造成的經濟蕭條當然是主因,但許多團體經營的模式本已存在問題,疫情只是加劇了他們的困境,如果營運的方針不改變,只是再等下次危機發生,那政府能一再而再,紓困替他們「續命」嗎?

如同之前我曾撰文寫過的「庇護工場現象」,目前許多組織無論是商品設計、生產流程、行銷宣傳、販賣通路都已跟不上時代,現在很多工場仍採最原始的沿街販賣方式,在疫情蔓延,鬧區市集人流消失的狀況下,自然販售狀況不佳,是否應輔導改採網路、型錄方式販售?如果不輔導改善,只是紓困救急,未來沒人保證碰到其他經濟、社會危機或天災,又要再次紓困。

最後,我們也應該思考非營利組織在台灣的角色功能。時代力量記者會提到的國外狀況,未必適用於台灣,西方國家沒有如台灣這樣大量將社會服務,委託給民間團體去辦理,導致大量依賴政府標案的「非營利組織」叢生,這類團體和西方國家「non-profit organization」原始意義,已經有非常大的不同。且歐美國家普遍對「非營利組織」財務揭露和稽核法令規定較嚴,台灣則相對寬鬆,如草率實施紓困,難以保證各團體是否會妥善運用經費。

表面上看起來台灣「非營利組織」似乎「蓬勃發展」,表示台灣有「旺盛的民間力量」,但實質是政府長期未負擔應有的責任,而將大量公共服務外包、委託經營,導致這種「社福包商文化」應運而生。許多西方國家,在疫情蔓延,導致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崩潰時,已經在檢討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盛行,導致政府大量將公共服務委外所產生的問題。此時在台灣,也應作通盤檢討,這是政府在灑錢紓困時,社會各界必須審慎思考的地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張居隱-avatar-img
2020/04/21
確實,連我審核社福補助時,有時很難認定團體性質,加上以前在民間社福團體工作的經驗,而在<是NPO還是NGO?>作品作過類似討論。
若無其事的活著-avatar-img
發文者
2020/04/21
台灣對於NPO、NGO沒有嚴謹的定義,只能憑經驗,或者自己對各團體生態的瞭解。
avatar-img
若無其事的活著的沙龍
112會員
93內容數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2024/12/09
之前勞動部霸凌事件,隨後中央到地方社政單位都傳出,發生過類似事件,難道是社工社福背景的公務員,人格特別惡劣或低下?深究原因,社福、社政單位壓力過大,人事流動頻繁,容易發生劣幣逐良幣的事情,個性溫和、軟弱的人容易被「凹」,要不全接下來,做到受不了走人;或者據理力爭,武裝自己,變成惹不起的刺蝟.....
Thumbnail
2024/12/09
之前勞動部霸凌事件,隨後中央到地方社政單位都傳出,發生過類似事件,難道是社工社福背景的公務員,人格特別惡劣或低下?深究原因,社福、社政單位壓力過大,人事流動頻繁,容易發生劣幣逐良幣的事情,個性溫和、軟弱的人容易被「凹」,要不全接下來,做到受不了走人;或者據理力爭,武裝自己,變成惹不起的刺蝟.....
Thumbnail
2024/06/14
政府服務不再委託服務,並非民間就沒有活力,剛好相反,民間團體要從招標、委託案的窠臼中解放,活力才能重現。台灣社會福利運動蓬勃發展的1990年代至本世紀初,是民間活力能量最強大的時期,推動了許多制度變革。當福利服務大量委外,推動變革的民間組織,瞬間矮化為一般《政府採購法》的「廠商」..........
Thumbnail
2024/06/14
政府服務不再委託服務,並非民間就沒有活力,剛好相反,民間團體要從招標、委託案的窠臼中解放,活力才能重現。台灣社會福利運動蓬勃發展的1990年代至本世紀初,是民間活力能量最強大的時期,推動了許多制度變革。當福利服務大量委外,推動變革的民間組織,瞬間矮化為一般《政府採購法》的「廠商」..........
Thumbnail
2024/06/13
收信平安 去年碰到妳本人那次,很欣慰,只是當時日夜作息顛倒,非回家睡覺,所以沒什麼交流,遺憾,希望有機會見面多聊一點。 但初次見面的粗淺印象,我已可以理解,為什麼你在那個社運小團體,尤其是T的底下作事,會那麼痛苦.......
Thumbnail
2024/06/13
收信平安 去年碰到妳本人那次,很欣慰,只是當時日夜作息顛倒,非回家睡覺,所以沒什麼交流,遺憾,希望有機會見面多聊一點。 但初次見面的粗淺印象,我已可以理解,為什麼你在那個社運小團體,尤其是T的底下作事,會那麼痛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在民間社福團體工作時,常上網發布募集物資需求、開捐物收據及感謝狀,發現民眾這樣捐物,可減少民間團體的行政成本:
Thumbnail
我在民間社福團體工作時,常上網發布募集物資需求、開捐物收據及感謝狀,發現民眾這樣捐物,可減少民間團體的行政成本:
Thumbnail
台北市娛樂公關經紀職業工會 新聞稿  2021年6月15日 《紓困制度大塞車,勞工申請大不易》 自紓困4.0開放申請後,工會陸續接到了需要協助的個案,在協助的過程中我們整理出在紓困4.0申請中,面對到的既存問題: 一、衛福部:無勞保擴大急難紓困 【一戶等於無數張嘴,但紓困金只有一人份】 ★我想幫忙
Thumbnail
台北市娛樂公關經紀職業工會 新聞稿  2021年6月15日 《紓困制度大塞車,勞工申請大不易》 自紓困4.0開放申請後,工會陸續接到了需要協助的個案,在協助的過程中我們整理出在紓困4.0申請中,面對到的既存問題: 一、衛福部:無勞保擴大急難紓困 【一戶等於無數張嘴,但紓困金只有一人份】 ★我想幫忙
Thumbnail
台北市娛樂公關經紀職業工會 新聞稿  2021年5月31日 《因疫情停業勞工 紓困及停業補償建議方案 》 因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疫情提升至第三級警戒,除全國特殊娛樂產業停業外,包括休閒育樂業在內也相繼有不同行業已因應防疫措施,全面停業中。 紓困補助方案建議 停業勞工補償 其他紓困方案建議
Thumbnail
台北市娛樂公關經紀職業工會 新聞稿  2021年5月31日 《因疫情停業勞工 紓困及停業補償建議方案 》 因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疫情提升至第三級警戒,除全國特殊娛樂產業停業外,包括休閒育樂業在內也相繼有不同行業已因應防疫措施,全面停業中。 紓困補助方案建議 停業勞工補償 其他紓困方案建議
Thumbnail
基層工作者領得到政府的紓困補助嗎? #勞工生計篇 (1) 許多紓困方案是由業者申請,#無法確保業者領到補助款之後會轉發薪資。 現在的狀況是,不同部會針對其所主管的行業部門,制定不同的紓困方案,而這些紓困方案的直接補助對象,多半是經營企業的業者、而不是基層工作者。這就會產生一個問題:業者領到補助款之後
Thumbnail
基層工作者領得到政府的紓困補助嗎? #勞工生計篇 (1) 許多紓困方案是由業者申請,#無法確保業者領到補助款之後會轉發薪資。 現在的狀況是,不同部會針對其所主管的行業部門,制定不同的紓困方案,而這些紓困方案的直接補助對象,多半是經營企業的業者、而不是基層工作者。這就會產生一個問題:業者領到補助款之後
Thumbnail
建議拉長補助及標案期程,或用特許制減少更換承辦社福服務單位頻率,或優先僱用原單位的專業人員,讓服務對象安心接受服務;也可參考醫院掛號系統,顯示看診人數及進度模式,鼓勵補助單位及資訊科技業者,建立網路平台呈現社福單位服務、經費使用進度,方便民眾在適當時機申請。 不過在現有社福體制改善前,如有福利需求
Thumbnail
建議拉長補助及標案期程,或用特許制減少更換承辦社福服務單位頻率,或優先僱用原單位的專業人員,讓服務對象安心接受服務;也可參考醫院掛號系統,顯示看診人數及進度模式,鼓勵補助單位及資訊科技業者,建立網路平台呈現社福單位服務、經費使用進度,方便民眾在適當時機申請。 不過在現有社福體制改善前,如有福利需求
Thumbnail
如怕濫用經費,而反對民間社福團體買房、大幅裝修?不如從公益團體自律聯盟、衛福部公益勸募管理系統,調查社福單位的財務及業務概況、勸募計畫,了解社福單位的實際需求,提供適切資源提升社福服務品質,改善服務對象生活。
Thumbnail
如怕濫用經費,而反對民間社福團體買房、大幅裝修?不如從公益團體自律聯盟、衛福部公益勸募管理系統,調查社福單位的財務及業務概況、勸募計畫,了解社福單位的實際需求,提供適切資源提升社福服務品質,改善服務對象生活。
Thumbnail
為何這麼多社福單位要社工回捐?因為面對其他社福單位募款競爭,及民眾常過度集中捐款給知名社福單位,及媒體報導的個案、突發災害,引起捐款排擠。但平常行政、服務費用仍得付,為確保社福單位存續,才會請社工回捐。 加上......
Thumbnail
為何這麼多社福單位要社工回捐?因為面對其他社福單位募款競爭,及民眾常過度集中捐款給知名社福單位,及媒體報導的個案、突發災害,引起捐款排擠。但平常行政、服務費用仍得付,為確保社福單位存續,才會請社工回捐。 加上......
Thumbnail
確實台灣有大量「非營利組織」遭到困難,但要如何協助,值得審慎評估,而非灑錢式的補貼,如此可能導致不必要的弊端和浪費。 非營利組織紓困,最大的問題還在於有多「困」要「紓」?「非營利組織」顧名思義,就不是以賺錢、盈餘為目的,所以帳面虧損或無盈餘是常有的事,如何確定這是常態現象,還是由於疫情導致?
Thumbnail
確實台灣有大量「非營利組織」遭到困難,但要如何協助,值得審慎評估,而非灑錢式的補貼,如此可能導致不必要的弊端和浪費。 非營利組織紓困,最大的問題還在於有多「困」要「紓」?「非營利組織」顧名思義,就不是以賺錢、盈餘為目的,所以帳面虧損或無盈餘是常有的事,如何確定這是常態現象,還是由於疫情導致?
Thumbnail
任何組織如果有弊端當然需要糾正,但報導怎麼寫得社福從業人員月薪五六萬甚至六位數,就是很荒謬、沒道理的事? 報導似乎在暗示,在社福界或非盈利公益團體,不管階級年資學經歷怎樣,拿高薪就是不正常的。如果一個社福或NGO組織,裡面的員工或高階主管薪水「超出社會期待」,大家可以合理懷疑這個組織就存在弊端。
Thumbnail
任何組織如果有弊端當然需要糾正,但報導怎麼寫得社福從業人員月薪五六萬甚至六位數,就是很荒謬、沒道理的事? 報導似乎在暗示,在社福界或非盈利公益團體,不管階級年資學經歷怎樣,拿高薪就是不正常的。如果一個社福或NGO組織,裡面的員工或高階主管薪水「超出社會期待」,大家可以合理懷疑這個組織就存在弊端。
Thumbnail
民間社福組織可以考慮大方的公布自己的薪資結構。把自己一個工作人員薪資是多少,從高層主管到基層員工,一個月薪水到底多少,上網公告周知,讓社會大眾知道機構的勞動條件如何,至於這樣的待遇是好是壞,就交給輿論去公評。社福團體也可藉此自清,宣示沒有壓低薪資,有給予適足的待遇。
Thumbnail
民間社福組織可以考慮大方的公布自己的薪資結構。把自己一個工作人員薪資是多少,從高層主管到基層員工,一個月薪水到底多少,上網公告周知,讓社會大眾知道機構的勞動條件如何,至於這樣的待遇是好是壞,就交給輿論去公評。社福團體也可藉此自清,宣示沒有壓低薪資,有給予適足的待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