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為了逃避有意識的思考,願意去做任何事情。」
掌握2不1要,高效能空白,你也能做到。
Hi 大家好,小週末的晚上,實驗室裡的說書人Mr.凱特繼續來為各位講古啦!
在好久好久以前,有一位高僧,是一座知名佛寺的主持,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著找接班人。
有一天,他將兩個得意弟子叫到面前,這兩個弟子一個叫慧明,一個叫塵元。高僧對他們說:「你們誰能憑自己的力量,從寺院後面懸崖的下面上來到我面前,誰就是我的接班人。」
慧明和塵元一同來到懸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之生畏的懸崖,崖壁極其險峻陡峭。
自認身體健壯的慧明,非常有自信的搶先開始攀爬。但是不一會兒他就從上面滑了下來。慧明爬起來重新開始,儘管這一次他小心翼翼,但還是從山坡上面滾落到原地。
慧明稍事休息了後又開始攀爬,儘管摔得鼻青臉腫,他也絕不放棄....讓人感到遺憾的是,慧明屢爬屢摔,最後一次他拼盡全身之力,終於爬到半山腰時,卻因氣力已盡,又無處可休息,氣力放盡的他重重地摔到一塊大石頭上,當場昏了過去。
高僧不得不讓幾個僧人用繩索,將他救了回去。
接下來輪到塵元了,他一開始也是和慧明一樣,使盡全力地向崖頂攀爬,結果也屢爬屢摔。
塵元緊握繩索站在一塊山石上面,他打算再試一次,但是當他不經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後,突然放下了用來攀上崖頂的繩索。然後他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扭頭向著山下走去。
一旁看熱鬧的鄉民都十分不解,難道塵元就這麼輕易的放棄了?大家對此議論紛紛。只有高僧默然無語地看著塵元的動向。
不一會,塵元到了山下,開始沿著一條小溪流順水而上,穿過樹林,越過山谷....最後沒費什麼力氣就到達了崖頂。
當塵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時,看熱鬧的鄉民們還以為高僧會痛罵他貪生怕死,膽小怯弱,甚至會將他逐出寺門。誰知高僧卻微笑著宣佈塵元為新一任住持。
看熱鬧的鄉民們皆面面相覷,不知所以。
塵元只好向鄉民們解釋:「寺後懸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於山腰處低頭下看,便可見一條上山之路。師父經常對我們說『明者因境而變,智者隨情而行』,就是教導我們要知伸縮退變的啊。」
高僧滿意地點了點頭說:「若為名利所誘,心中則只有面前的懸崖絕壁。天不設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籠之內,徒勞苦爭,輕者苦惱傷心,重者傷身損肢,極重者粉身碎骨。」
然後高僧將衣缽錫杖傳交給了塵元,並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攀爬懸崖,意在堪驗你們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籠,心中無礙,順天而行者,便是我中意之人。」
這是禪宗中的一個小故事。
回到現實生活之中,想想自己於過往的人生道路上,是不是也有過於執著於勇氣和頑強的狀況,結果是不是也如故事中相信自己體力、毅力的慧明一樣,無法順利達到心中嚮往的那個地方,浪費體力與時間就算了,有時還會摔得鼻青臉腫,最終只換來滿滿的挫折與苦澀。
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大部份的人都沒有被賦予過需思考的任務,原因很簡單,光是無意識的反應就足以解決掉過去95%以上的問題了。於是問題就出在這裡,要有意識的思考是一件難度很高的事,所以大部分的人寧願無意識埋頭苦幹,任勞任怨,也不願有意識的想一想為什麼。
「多數人為了逃避有意識的思考,願意去做任何事情。」
說到這邊,明天上班時你也可以試著觀察一下周邊的同事、主管或自己,是不是大多數人都看似(自認)很勤勞、認真,但實際上只是在表演(或不自覺)忙碌,實際上都只是在重複勞動,大部分的時間都不是真的「高效率」地在產出。然後等到真的沒辦法,要火燒屁股時,也就是非得要完成的時候,才匆匆忙忙地想盡辦法將手邊的任務給完成。
在過去,或許你可以仗著自己年輕力壯,縱使大部分時間都是作著無意義的重複勞動,仍可透過延長工時如加班、熬夜爆肝來完成任務。但現在,面對年紀漸大的自己,是時候改變一下做事風格,低頭接受自己精力、體力與智力已經開始逐漸衰老,為了彌補身體的衰退,需要花更多時間於思考上。思考如何配合新的時代趨勢、年齡和周遭的環境來「改變」與「調整」自己的工作模式,並減少非必要的重複勞動,那麼要怎麼做才能擺脫重複勞動,提升做事情的效率呢?
要擺脫無效率的重複勞動,讓自己擁有「高效能空白」的輕鬆愉快,Mr.凱特整理出「2不1要」的做法:
1.不要急
不要急,因為急不得。越是急於完成什麼,越是太在意得失,那麼巨大的壓力和恐懼就會束縛你的頭腦。一旦沒有頭腦來有意識的主導,人本能的為了逃避壓力,就會被制約的去做一些無效益地重複勞動,那麼有很大的機率會走偏,然後離預定的目標越來越遠。所以,為了避免無效益的重複勞動一定要先養成有意識的啟動思考的習慣。
「有意識思考,高效能空白」。
此外,在思考規劃與佈局時,也請一定要刻意安排空白的時間,讓自己有效能應用此空白時段,停下來往回看,然後進行調整與改變。做事勤奮而沒有思考,只是將時間和精力投注無效益的低效環節中,一直重複著無意義的重複勞動,最終讓自己處於「無效能填滿」瞎忙的生活之中而已。
2.要清楚
要清楚什麼是最有價值的事。越是忙碌急迫的時候,越應該有意識地思考什麼是最有價值的事,養成確認優先順位的習慣。無意識行動的次數逐漸累積,「無效能填滿」會一點一點地侵蝕你的工作時間,不知不覺間工作模式就全變了樣。思考的方向可以好好應用80/20法則,找出會影響80%成果中最有價值20%的事。試著問清楚老闆或自己,做這件事是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想要解決甚麼問題?最低可接受的標準是什麼?所需要的資源為多少?接著再清點一下自己實際有多少資源可以應用,如果不清楚,就先花時間調查清楚。將手邊可運用的資源,優先運用到這些有價值的事情上,不要因為時間急就匆匆忙忙地開始。
3.不要怕
不要怕,要坦然的面對事情總會有不如預期及失敗的機率,再者其實你也沒什麼好失去的。不妨把眼光放得遠一些,得失心放得開一些,名利看得輕一些,讓生命中充滿淡泊的恬適和達觀的從容,就一定能「水窮之處待雲起,危崖旁側覓坦途。」所以說面對考驗時,大多數人缺少的是一份低頭的淡泊和從容。低頭看,並不意味著目標的不堅定和放棄,只是經過「有意識」地思考,讓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和緩衝的「空白」。
明者因境而變,智者隨情而行。
高效能空白,為自己現有的生活留點空,留點白。如此一來才有空間持續累積新的智慧、人際關係,進而不斷創造出新的成功模式,為自已贏來美好且無危機的未來。
Mr.凱特 20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