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魚眼鏡頭的哲學家 : 尼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揭露黑暗,才能見識純粹的光明
(尼采肖像) 截自維基
當你聽到尼采時,你會想到什麼呢? 上帝已死? 權力意志?永恆重現?
抑或是少年得志,中年抑鬱,晚年淒涼的哲學家?
我想到的是,來不及將自己的智慧實踐的偉大思想家。
他,察覺到了,身邊的人,嘴巴離不開上帝,其實誠心早已不再,在宣揚
宗教的人士和信徒的心中,上帝已經死去,剩下的只有圖利的嘴臉,已不
見他們誠心祈求敬拜上帝的身影。
他,發覺到了弱者之所以是弱者,是因為他們把自己困在虛無之境中,不願
離去,弱者踏著他們虛浮的舞步,在原地跳著屬於他們的悲情之舞。
永恆的重現,不過是一直被迫前行的輪子,所有精神物質上的一切不由自主
的輪轉,在這一切都是定數的世界裡,我們能改變什麼?
(尼采肖像) 截自維基
有一天想要學飛的人,他必須首先學習站立、行走、奔跑,攀登和舞蹈,人不能一飛就學會飛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初翻開尼采的著作,你大概會產生一股窒息感,他看事情的角度有時會讓人覺得扭曲偏執,從他的文字裡表現出來的現實,是如此失真、誇張,甚至被放大,然而,所有的事情卻又奇妙的被他融合為一體,同時你也會看到他對生命的激情是如此的強烈,堅強的步伐追求積極的人生,他並沒有因為生命中注定的定數,而變得失望消極,對於人生,他主張的信念是,權力意志,人生,其實是掌握在我們的手上的,我們有著絕對控制權,我們是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的,只要我們願意堅強起來,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被造就的。
(尼采肖像) 截自維基
最好的人也還有些令人噁心之處:最好的人也還有些必須被克服之處!-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無論你周圍的事物如何變化,請以成為更好的自己為目標,不要自得意滿你的現狀,是,現在的你,沒有什麼不好,而進化自己,乃是給過去的自己一個交代,給現在的自己一個警惕,給未來的自己一個圓滿,所以請你踏著堅定的步伐向未來邁去吧!人不該追求安穩無事、飽食終日的人生,生而為人,還有更重要的事等著我們去做,還有考驗正等著我們去克服,讓我們一起把它實現吧。
avatar-img
1會員
3內容數
我們每天和自己相處的時間最久,但最不清楚的也是自己,一個人的痛苦往往都是因為看不清自己,讓我們透過前人所集結的智慧,來開創一個無悔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庫薩的尼古拉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事物能如此地筆直,以致於比它自己更直;也沒有一個事物能如此真實,以致於比它自己更加真實。」人的精神始終有著向無限性追求的傾向,但那樣的無限性卻又永遠不可能透過理性真正達致。於是人最積極的「有知」便是「無知」,是自身有限性與可完善性的表達,而這才帶我們趨近無限。
Thumbnail
尼采在批判價值的同時,又肯定價值;展露價值的同時,又在漠視價值。 因為一整個就是進程而已,尼采不希望我們經由哲學追求真理,而終於抵達崇高無上的價值後,卻因此止步不前。 因為價值裡,有生生不息,。 但是講出來之後,彷彿就被做成雕像,讓其他生命活不出自己,所以只好再批判自己一次。 這種結果,就是有智慧。
Thumbnail
天心:「上帝已死」是什麽意思?信仰上帝的宗教繼續存在,可以推翻上帝已死的論述嗎?我初步想法是假如按照尼采對「上帝」的定義,那麽這個「上帝」當然死了。但是這有什麼意義?我也可以對「上帝」下定義,然後我就說「上帝」並沒有死。 沒有意義是在於我都先給那個對象框好範圍,那我的描述自然正確。簡而言之,先射箭再
Thumbnail
《尼采與哲學》是在教導我們把批判性當工具,植入事件內部,找到價值,再藉由批判性橫向連通、縱向貫穿,再找到思維的系譜,最後看見永恆的邏輯。 而批判與價值都只是路上的風景,肯定價值後再漠視價值,只為不要讓價值所迷惑,還要活著,強烈地活著。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網紅尼可拉斯楊的影片,提到悉達多的釋迦族被滅的故事。我上網查了一下,確實有不少佛教的經典中記載,當時已經成佛陀的悉達多,兩度想要阻止琉璃王出兵對他們釋迦族的屠殺,但最終還是沒辦法,佛陀的族人還是被慘忍屠殺。
Thumbnail
  尼采哲學(Nietzsche, 1844-1900)的問題意識同柏格森哲學(Bergson, 1859-1941),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爾哲學(Hegel, 1770-1831)指向同個目的、精神化的統
Thumbnail
  本書原文《尼采到底有多後現代?——從與哈伯馬斯的論爭中尋找答案》為作者李晏佐之東海社會博士論文。本研究從哈伯馬斯(Habermas, 1929-)的現代性計劃及其對後現代的系統性批判出發,哈伯馬斯將尼采(Nietzsche, 1844-1900)與後現代定位為拒絕啟蒙之解放訴求的審美取向
Thumbnail
  聽說哲學史有兩種教法,一種是從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Thales)教起,按時間序(先蘇哲學、蘇柏亞、中世紀哲學、現代哲學)一路講下來;另一種則是從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Descartes)講起,而我有幸第一次接觸哲學史便是從笛卡兒談起。為什麼是從笛卡兒談起?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只是聽著老師說笛
Thumbnail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庫薩的尼古拉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事物能如此地筆直,以致於比它自己更直;也沒有一個事物能如此真實,以致於比它自己更加真實。」人的精神始終有著向無限性追求的傾向,但那樣的無限性卻又永遠不可能透過理性真正達致。於是人最積極的「有知」便是「無知」,是自身有限性與可完善性的表達,而這才帶我們趨近無限。
Thumbnail
尼采在批判價值的同時,又肯定價值;展露價值的同時,又在漠視價值。 因為一整個就是進程而已,尼采不希望我們經由哲學追求真理,而終於抵達崇高無上的價值後,卻因此止步不前。 因為價值裡,有生生不息,。 但是講出來之後,彷彿就被做成雕像,讓其他生命活不出自己,所以只好再批判自己一次。 這種結果,就是有智慧。
Thumbnail
天心:「上帝已死」是什麽意思?信仰上帝的宗教繼續存在,可以推翻上帝已死的論述嗎?我初步想法是假如按照尼采對「上帝」的定義,那麽這個「上帝」當然死了。但是這有什麼意義?我也可以對「上帝」下定義,然後我就說「上帝」並沒有死。 沒有意義是在於我都先給那個對象框好範圍,那我的描述自然正確。簡而言之,先射箭再
Thumbnail
《尼采與哲學》是在教導我們把批判性當工具,植入事件內部,找到價值,再藉由批判性橫向連通、縱向貫穿,再找到思維的系譜,最後看見永恆的邏輯。 而批判與價值都只是路上的風景,肯定價值後再漠視價值,只為不要讓價值所迷惑,還要活著,強烈地活著。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網紅尼可拉斯楊的影片,提到悉達多的釋迦族被滅的故事。我上網查了一下,確實有不少佛教的經典中記載,當時已經成佛陀的悉達多,兩度想要阻止琉璃王出兵對他們釋迦族的屠殺,但最終還是沒辦法,佛陀的族人還是被慘忍屠殺。
Thumbnail
  尼采哲學(Nietzsche, 1844-1900)的問題意識同柏格森哲學(Bergson, 1859-1941),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爾哲學(Hegel, 1770-1831)指向同個目的、精神化的統
Thumbnail
  本書原文《尼采到底有多後現代?——從與哈伯馬斯的論爭中尋找答案》為作者李晏佐之東海社會博士論文。本研究從哈伯馬斯(Habermas, 1929-)的現代性計劃及其對後現代的系統性批判出發,哈伯馬斯將尼采(Nietzsche, 1844-1900)與後現代定位為拒絕啟蒙之解放訴求的審美取向
Thumbnail
  聽說哲學史有兩種教法,一種是從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Thales)教起,按時間序(先蘇哲學、蘇柏亞、中世紀哲學、現代哲學)一路講下來;另一種則是從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Descartes)講起,而我有幸第一次接觸哲學史便是從笛卡兒談起。為什麼是從笛卡兒談起?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只是聽著老師說笛
Thumbnail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