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後人推崇的瘋子,他說的話句句飽含哲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尼采,曾經的瘋子,現代的哲人。出身於德國的語言學家和哲學家,尼采的學說從20世紀至今,已經成了許多人研究的目標。有人說他是瘋子,也有人說他是超越時代的智者,到底他是什麼樣的人?
年輕時的尼采,才華洋溢,在他24歲時就被瑞士巴爾塞大學聘為副教授。但尼采並不滿足于這樣的人生,他與眾不同的思維模式,使他不受歡迎進而受到眾人的排擠。
由於身體的孱弱與孤傲的個性,中年時的尼采變得又窮困、又落魄。但這個階段卻是他精神最強大,思想最活躍,作品最豐富的時期。
在孤獨的歲月裡,尼采完成了他大多數的作品。雖然他的作品在當時並不受到眾人的認可,但尼采並不因此失去信心。他相信,兩百年後,他的作品必然會受到大眾的歡迎。事實上,還不到兩百年,尼采的作品就已經受到了廣大的迴響。
據說在他去世之前,精神狀況就已經異常。有一天尼采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匹馬受到馬夫的鞭打,他突然沖上前去抱住馬的脖子痛哭失聲,接著癱倒在地,瘋了。
這位一生孤寂且飽受爭議的哲學大師,究竟用什麼視角看待這個世界?在湘潭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朱彥明所寫的《尼采的視角主義》這本書中,有很好的說明。
尼采曾說:“視角是所有生活的基本條件。”在尼采的視角主義中,所謂的事實並不是客觀存在,而是由我們看事情的角度來決定。
所以才有尼采的一句名言:“沒有事實,只有詮釋。”也可以說:“沒有真相,只有闡釋。”
如果說視角主義意味著對事件的解釋,那麼解釋總是多元性、多維度、多視角的,同時也是自由的,也只有通過各種不同角度的解釋才能認識現實。所以尼采說:“無物為真,一切皆允許。”尼采的思想對整個20世紀,甚至到今天都產生著重大影響。
生命是一本無解的書,唯有從多元的角度去觀察,才能明白它豐富的本質。如果你希望對生命有更深的瞭解,不妨閱讀這本《尼采的視角主義》,相信它能帶給你全新的視角。
avatar-img
24會員
72內容數
青少年是個令父母頭痛的階段,卻是孩子建立自我認知的重要時期。在孩子成長之前,父母也必須成長,唯有父母們做好準備,才能夠幫助我們愛的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蕭 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提到義大利你會想到什麼?威尼斯的水城?義大利料理?米蘭的時裝?還是著名的設計工藝與建築?其實若想要瞭解一個國家,非得從它的文化著手不可。
許多我們看來艱難的事情,到了他們手中為何就能迎刄而解?莫非他們也通曉魔法?事實上,那是因為聰明的人知道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由國際的培訓管理大師,英國的大衛.科頓所寫的《聰明人的魔法箱:68個工具快速解決問題》(以下稱《聰明人的魔法箱》)這本書,就整理了聰明人解決問題時常用的68種工具。這68種工具
書名:《不同季節的讀書方法》  作者:傅佩榮 天氣漸漸暖和了起來,萬物開始蘇醒,美好的時分,也是讀書的好時節。 昨天閱讀傅佩榮這本《不同時節的讀書方法》,看到這個標題,不禁覺得有趣,讀書還有分季節? 還真有!作者認為,各個季節及各個人生階段,分別有各自適合的書籍,書中還介紹了各類書籍的閱讀方法。
今天是國際三八婦女節,也有人將這個節日冠上了“女王節""女神節"等稱謂。但是女人們,妳真的是女王嗎? 你知道女王的自信來自哪裏?女王必須具備哪些要素?
這本書的作者渡邊康弘是日本知名的企業家,因為學會高效閱讀讓自己的人生脫穎而出,他創建了“共嗚閱讀法",並建立了日本最大的讀書會。作者每年可以讀500本以上的商業英文書籍,還同時發行商業英文雜誌,並致力於推廣閱讀活動。
作者:約翰•布魯克斯  三十年前,當比爾‧蓋茲還是個年輕人時,認識了投資高手巴菲特。一次閒聊中,他問巴菲特有什麼好書可以推薦給他?巴菲特毫不遲疑地推薦了一本商業書籍,還把自己的這本書借給了比爾‧蓋茲。 這本書讓比爾.蓋茲愛不釋手,...
提到義大利你會想到什麼?威尼斯的水城?義大利料理?米蘭的時裝?還是著名的設計工藝與建築?其實若想要瞭解一個國家,非得從它的文化著手不可。
許多我們看來艱難的事情,到了他們手中為何就能迎刄而解?莫非他們也通曉魔法?事實上,那是因為聰明的人知道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由國際的培訓管理大師,英國的大衛.科頓所寫的《聰明人的魔法箱:68個工具快速解決問題》(以下稱《聰明人的魔法箱》)這本書,就整理了聰明人解決問題時常用的68種工具。這68種工具
書名:《不同季節的讀書方法》  作者:傅佩榮 天氣漸漸暖和了起來,萬物開始蘇醒,美好的時分,也是讀書的好時節。 昨天閱讀傅佩榮這本《不同時節的讀書方法》,看到這個標題,不禁覺得有趣,讀書還有分季節? 還真有!作者認為,各個季節及各個人生階段,分別有各自適合的書籍,書中還介紹了各類書籍的閱讀方法。
今天是國際三八婦女節,也有人將這個節日冠上了“女王節""女神節"等稱謂。但是女人們,妳真的是女王嗎? 你知道女王的自信來自哪裏?女王必須具備哪些要素?
這本書的作者渡邊康弘是日本知名的企業家,因為學會高效閱讀讓自己的人生脫穎而出,他創建了“共嗚閱讀法",並建立了日本最大的讀書會。作者每年可以讀500本以上的商業英文書籍,還同時發行商業英文雜誌,並致力於推廣閱讀活動。
作者:約翰•布魯克斯  三十年前,當比爾‧蓋茲還是個年輕人時,認識了投資高手巴菲特。一次閒聊中,他問巴菲特有什麼好書可以推薦給他?巴菲特毫不遲疑地推薦了一本商業書籍,還把自己的這本書借給了比爾‧蓋茲。 這本書讓比爾.蓋茲愛不釋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庫薩的尼古拉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事物能如此地筆直,以致於比它自己更直;也沒有一個事物能如此真實,以致於比它自己更加真實。」人的精神始終有著向無限性追求的傾向,但那樣的無限性卻又永遠不可能透過理性真正達致。於是人最積極的「有知」便是「無知」,是自身有限性與可完善性的表達,而這才帶我們趨近無限。
Thumbnail
尼采在批判價值的同時,又肯定價值;展露價值的同時,又在漠視價值。 因為一整個就是進程而已,尼采不希望我們經由哲學追求真理,而終於抵達崇高無上的價值後,卻因此止步不前。 因為價值裡,有生生不息,。 但是講出來之後,彷彿就被做成雕像,讓其他生命活不出自己,所以只好再批判自己一次。 這種結果,就是有智慧。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Thumbnail
西元前三世紀,斯多葛派由芝諾創立。根據第歐根尼的紀錄,當時還是商人的芝諾在希臘無意間從一位書商那讀到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其中對蘇格拉底的描述讓他印象深刻,因此走上哲學之路。我們對愛比克泰德所知甚少,出生時可能是奴隸,他的名字說明他的身份地位,希臘文 épiktétos即表示「買來的」。
Thumbnail
《尼采與哲學》是在教導我們把批判性當工具,植入事件內部,找到價值,再藉由批判性橫向連通、縱向貫穿,再找到思維的系譜,最後看見永恆的邏輯。 而批判與價值都只是路上的風景,肯定價值後再漠視價值,只為不要讓價值所迷惑,還要活著,強烈地活著。
Thumbnail
  尼采哲學(Nietzsche, 1844-1900)的問題意識同柏格森哲學(Bergson, 1859-1941),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爾哲學(Hegel, 1770-1831)指向同個目的、精神化的統
Thumbnail
  本書原文《尼采到底有多後現代?——從與哈伯馬斯的論爭中尋找答案》為作者李晏佐之東海社會博士論文。本研究從哈伯馬斯(Habermas, 1929-)的現代性計劃及其對後現代的系統性批判出發,哈伯馬斯將尼采(Nietzsche, 1844-1900)與後現代定位為拒絕啟蒙之解放訴求的審美取向
Thumbnail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Thumbnail
佛蘭克博士,一個在納粹集中營倖存的精神醫學家,他經歷了納粹集中營的各種折磨後提出了新的心理治療法:「意義治療」。在書中,他多次引用哲學家尼采的一句話:「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得住。」而這也正是意義療法的主張。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庫薩的尼古拉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事物能如此地筆直,以致於比它自己更直;也沒有一個事物能如此真實,以致於比它自己更加真實。」人的精神始終有著向無限性追求的傾向,但那樣的無限性卻又永遠不可能透過理性真正達致。於是人最積極的「有知」便是「無知」,是自身有限性與可完善性的表達,而這才帶我們趨近無限。
Thumbnail
尼采在批判價值的同時,又肯定價值;展露價值的同時,又在漠視價值。 因為一整個就是進程而已,尼采不希望我們經由哲學追求真理,而終於抵達崇高無上的價值後,卻因此止步不前。 因為價值裡,有生生不息,。 但是講出來之後,彷彿就被做成雕像,讓其他生命活不出自己,所以只好再批判自己一次。 這種結果,就是有智慧。
Thumbnail
尼采強調,「我」(I)並不思考念頭,而是「念頭思考我」(thoughts think me),並認為「夢是大腦的一種再創造,在白天,腦必須適應由上層文化所施加的各種嚴厲思想要求」(Nietzsche 1878: 24-27),這兩個想法,在榮格的心理學及其個人與集體無意識的概念裡頭,都可以看到。
Thumbnail
西元前三世紀,斯多葛派由芝諾創立。根據第歐根尼的紀錄,當時還是商人的芝諾在希臘無意間從一位書商那讀到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其中對蘇格拉底的描述讓他印象深刻,因此走上哲學之路。我們對愛比克泰德所知甚少,出生時可能是奴隸,他的名字說明他的身份地位,希臘文 épiktétos即表示「買來的」。
Thumbnail
《尼采與哲學》是在教導我們把批判性當工具,植入事件內部,找到價值,再藉由批判性橫向連通、縱向貫穿,再找到思維的系譜,最後看見永恆的邏輯。 而批判與價值都只是路上的風景,肯定價值後再漠視價值,只為不要讓價值所迷惑,還要活著,強烈地活著。
Thumbnail
  尼采哲學(Nietzsche, 1844-1900)的問題意識同柏格森哲學(Bergson, 1859-1941),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爾哲學(Hegel, 1770-1831)指向同個目的、精神化的統
Thumbnail
  本書原文《尼采到底有多後現代?——從與哈伯馬斯的論爭中尋找答案》為作者李晏佐之東海社會博士論文。本研究從哈伯馬斯(Habermas, 1929-)的現代性計劃及其對後現代的系統性批判出發,哈伯馬斯將尼采(Nietzsche, 1844-1900)與後現代定位為拒絕啟蒙之解放訴求的審美取向
Thumbnail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Thumbnail
佛蘭克博士,一個在納粹集中營倖存的精神醫學家,他經歷了納粹集中營的各種折磨後提出了新的心理治療法:「意義治療」。在書中,他多次引用哲學家尼采的一句話:「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得住。」而這也正是意義療法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