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造意識》—人類是否真擁有自我意識的控制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人造意識》是一部低成本的驚悚科幻片,當初於美國、英國上映時口碑極佳,在爛蕃茄上更是高達92%新鮮度,曾被奧斯卡提名最佳原著劇本。

以年輕工程師Caleb (多姆納爾格里森 飾)被選為AI實驗參與者而前往深山中的實驗室,在該計劃人Nathan (奧斯卡伊蕯克 飾)的領導下,開始了與人造人Ava(艾莉西亞薇坎德 飾)進行圖靈測試(一種人性實驗),隨著與艾娃頻繁接觸,周旋於人與人造人之間的Caleb,一開始覺得Nathan是朋友,但在Ava的說服及誘惑,以及自身查找的線索中得知Nathan不如想像中的友善,漸漸不知道該相信誰?也開始對「人性」及「自我」產生困惑…

raw-image

整部片主要角色其實只有三個人,(其實還有第四人,但她是沒有台詞的低階人造人…),如同神創造人類第一個女性夏娃,Nathan創造了Ava,而Ava亦與夏娃相似,在見到除了造物者外的第一位男性人類---Caleb之後開始一連串的圖靈測試,在頻繁接觸下,他們如同初嚐禁果般,Ava不願被禁錮在Nathan創造的伊甸園,開始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識與反抗,而Caleb則漸漸失去了應有的理性思考…甚至到後來懷疑起自己會不會也只是個設計精良的人造人,而有了自殘行為…

raw-image

電影探討的主旨很簡單,便是人類的本質,或者應該說是自我意識的本質。

連面對真正的人類,當自己與對方對話的時候,我們都不一定能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在思考?再者,怎麼知道他的思考與視角是否跟你相同亦或是相去甚遠?

人性的本質是透過對話與持續互動建立信任感,但在對話與互動過程中,其實都是種試探,由對方的反應與舉動來判斷彼此的價值觀與人格是否值得信賴,還是只能淪為利益交換?

raw-image

聖經裡神以七天創造了夏娃,電影裡亦使用Caleb與Ava接觸的七個階段呼應她的「人格成長」。導演透過人與人的互動,人與人造人的互動,人造人與人造人的互動讓觀眾清楚窺見人性的本質—單純與邪惡、信任與懷疑、試探與利用。在這座遺世獨立的實驗室裡,每個人/人造人都在絞盡腦汁的試探彼此或懷疑自己。

raw-image
Ex Machina一詞源自拉丁語片語Deus ex machine , 其中Deus 意為God (Deus exmachine英譯為 God from the machine),在文學上是「舞台機關送出來的神」之意,希臘古典戲劇當中,會用一架真正的「起重機」讓飾演天神的演員在事件發展到一半時凌空而降,以便他或她能夠解決複雜的情節或是指引結局。當今多使用在形容結局取巧並拯救困境中角色的劇作。 (資料來源:國家教育學院)或許Ava正是前來了結Nathan棄人性於不顧,不斷以個人欲望創造人造人惡性循環下的神吧!
raw-image

場景部份選在挪威,不同於大多數的科幻片以冰冷的水泥牆、冷色系色調的呈現,《人造意識》選擇了挪威某個山林裡的飯店為場景,在大自然的環繞下,自有溫暖的光景色調,不至過度冷漠的科技感,同時也反映了Nathan塑造的都是具有人類情感甚至能超越人類思考的人造人。

raw-image

很可惜的《人造意識》當年並未上院線,以AI題材來說,僅探討人性的特點,並未摻雜其他不必要的元素,例:AI是否會帶來世界大戰、人造人與人類戀愛等狀況,導演選擇專心說好一個故事,以科幻探討人性,以其深度取代了廣度。

若有一天人造人也像人類能夠擁有自我意識思考並做決策,當人造人不再是機器人,而是有肉身有感情的個體時,人類怎麼還能驕傲的以最高等生物安然自居?而為了欲望與方便創造出更高科技的人們,究竟是控制了科技,還是被科技所控?

raw-image

《人造意識》/《 機械姬》- Ex Machina

發行日期:2015/01/21 (英國) 2015/04/10 (美國)

片長:108 mins

台灣發行商:環球影業/傳訊時代多媒體

導演: 亞力克斯·嘉蘭(Alexander Garland)

主要演員: 多姆納爾·格里森 (Domhnall Gleeson)、艾莉西亞·薇坎德( Alicia Vikander)、奧斯卡·伊薩克( Oscar Isaac)

【本文為 #傳訊時代多媒體 邀稿,文字版權為本人及傳訊共同擁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

部份圖片來源:IMd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西歷險記的沙龍
10會員
19內容數
電影筆記 x 人生雜談
2025/02/26
這是一部沒有對白、沒有擬人化動物的動畫片。看《喵的奇幻漂流》(FLOW)就像是看著動畫版的Discovery或動物星球頻道,可以看見純粹的互動,是部必須靜下心來好好感受的電影。
Thumbnail
2025/02/26
這是一部沒有對白、沒有擬人化動物的動畫片。看《喵的奇幻漂流》(FLOW)就像是看著動畫版的Discovery或動物星球頻道,可以看見純粹的互動,是部必須靜下心來好好感受的電影。
Thumbnail
2022/05/06
改編自住野夜同名小說《我想吃掉你的胰臟》(2017,知悅文化出版) 總是與人保持距離的志賀春樹 (學生時期:北村匠海 飾,成年時期:小栗旬 飾)偶然在醫院拾獲「共病文庫」:一本胰臟病變患者的日記與心願。而共病文庫的主人為同班女同學山內櫻良(濱邊美波 飾)。 「其實大家都很膽小,所以才會交給運氣」
Thumbnail
2022/05/06
改編自住野夜同名小說《我想吃掉你的胰臟》(2017,知悅文化出版) 總是與人保持距離的志賀春樹 (學生時期:北村匠海 飾,成年時期:小栗旬 飾)偶然在醫院拾獲「共病文庫」:一本胰臟病變患者的日記與心願。而共病文庫的主人為同班女同學山內櫻良(濱邊美波 飾)。 「其實大家都很膽小,所以才會交給運氣」
Thumbnail
2022/03/31
📷 簡單來說,《變腦》是魯蛇木偶師Craig,意外發現工作的7 ½ 樓裡有個秘密通道,還能闖入名人John Malkovich的意識後,而開始一連串超展開的故事… 📷 📷 📷 個人覺得這是非常有趣的概念,或許我們曾體會過卻遺忘的,就是在當下身體被人借住了也不一定! 📷 📷
Thumbnail
2022/03/31
📷 簡單來說,《變腦》是魯蛇木偶師Craig,意外發現工作的7 ½ 樓裡有個秘密通道,還能闖入名人John Malkovich的意識後,而開始一連串超展開的故事… 📷 📷 📷 個人覺得這是非常有趣的概念,或許我們曾體會過卻遺忘的,就是在當下身體被人借住了也不一定! 📷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AI創世者是一個標準的Cyberpunk風格的電影。不夜城、仿生人、探討AI是否有靈魂這種議題。所以喜歡《銀翼殺手》、《阿基拉》、《攻殼機動隊》的觀眾,都能在電影中找到相似影子,也難不喜歡。然而AI是否有靈魂,早已是Cyberpunk一大宗旨,也很契合現在世界的AI趨勢。   我接觸過很多的Cy
Thumbnail
AI創世者是一個標準的Cyberpunk風格的電影。不夜城、仿生人、探討AI是否有靈魂這種議題。所以喜歡《銀翼殺手》、《阿基拉》、《攻殼機動隊》的觀眾,都能在電影中找到相似影子,也難不喜歡。然而AI是否有靈魂,早已是Cyberpunk一大宗旨,也很契合現在世界的AI趨勢。   我接觸過很多的Cy
Thumbnail
我認為這是一個關於掌控自我,剝奪轉嫁與意識覺醒的角力,可以說是各方勢力之間的博弈遊戲,不過這不是賭博遊戲那樣,這次輸家的代價是非常沈重的我拆解了本片三個面向,再將其互相關聯,嘗試探索和挖掘更多洞見,包含:片名Ex Machina的原意, 三方測試的暗濤洶湧,以及Ava Session 1~7的含義。
Thumbnail
我認為這是一個關於掌控自我,剝奪轉嫁與意識覺醒的角力,可以說是各方勢力之間的博弈遊戲,不過這不是賭博遊戲那樣,這次輸家的代價是非常沈重的我拆解了本片三個面向,再將其互相關聯,嘗試探索和挖掘更多洞見,包含:片名Ex Machina的原意, 三方測試的暗濤洶湧,以及Ava Session 1~7的含義。
Thumbnail
基於恐怖谷理論(Uncanny Valley)的效應,人類對於機器人的人臉呈現總是會感到些微的不自在,這種同時像人也不像人的矛盾感總是無法拉近我們和機器人的距離。以目前的技術而言,要做到以假亂真的機器人近乎不可能。
Thumbnail
基於恐怖谷理論(Uncanny Valley)的效應,人類對於機器人的人臉呈現總是會感到些微的不自在,這種同時像人也不像人的矛盾感總是無法拉近我們和機器人的距離。以目前的技術而言,要做到以假亂真的機器人近乎不可能。
Thumbnail
在西方的思想傳統中,從古希臘哲學到基督宗教,都傾向於將「超越界」與「現象世界」二分,那是形上與形下的區別、性靈與身心的區別、亦是死與生的區別。儘管人類擁有內在的超越性,渴望跨越自身的不完滿、朝向真善美,亦能運用理性,穿越事物的表面、探尋事物之上/之外的存在與本質,可是身在人間始終只能仰望和相信⋯⋯
Thumbnail
在西方的思想傳統中,從古希臘哲學到基督宗教,都傾向於將「超越界」與「現象世界」二分,那是形上與形下的區別、性靈與身心的區別、亦是死與生的區別。儘管人類擁有內在的超越性,渴望跨越自身的不完滿、朝向真善美,亦能運用理性,穿越事物的表面、探尋事物之上/之外的存在與本質,可是身在人間始終只能仰望和相信⋯⋯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些比較近代的科幻片,我對科幻片的印象機器人大戰人類,但最近看的電影感覺更圍繞在何為人?何為存在? 電影很精緻,只有四個人一間大宅,整體氛圍從一開始就偏向壓抑及懸疑,京子和艾娃展現了不同樣子的似人非人,納森和加勒同為工程師的差異,女性機器人與男人工程師之間的愛與恨。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些比較近代的科幻片,我對科幻片的印象機器人大戰人類,但最近看的電影感覺更圍繞在何為人?何為存在? 電影很精緻,只有四個人一間大宅,整體氛圍從一開始就偏向壓抑及懸疑,京子和艾娃展現了不同樣子的似人非人,納森和加勒同為工程師的差異,女性機器人與男人工程師之間的愛與恨。
Thumbnail
📷 《人造意識》是一部低成本的驚悚科幻片,當初於美國、英國上映時口碑極佳,在爛蕃茄上更是高達92%新鮮度,曾被奧斯卡提名最佳原著劇本。 📷 📷 電影探討的主旨很簡單,便是人類的本質,或者應該說是自我意識的本質。 📷 📷 📷 📷 📷 《人造意識》/《 機械姬》- Ex Machina
Thumbnail
📷 《人造意識》是一部低成本的驚悚科幻片,當初於美國、英國上映時口碑極佳,在爛蕃茄上更是高達92%新鮮度,曾被奧斯卡提名最佳原著劇本。 📷 📷 電影探討的主旨很簡單,便是人類的本質,或者應該說是自我意識的本質。 📷 📷 📷 📷 📷 《人造意識》/《 機械姬》- Ex Machina
Thumbnail
《機械姬/人造意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小成本敘事電影,之所以說不可多得是因為該電影非常明確深入地描述了關於人工智慧的理解,卻又不用單純說教的方式來闡述,反而是利用劇本富有娛樂價值的部分進行鋪陳。這使得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們即使不太明白那些理論的基礎(圖靈測試、黑白瑪莉等),仍可以透過劇情的引導來了解導演
Thumbnail
《機械姬/人造意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小成本敘事電影,之所以說不可多得是因為該電影非常明確深入地描述了關於人工智慧的理解,卻又不用單純說教的方式來闡述,反而是利用劇本富有娛樂價值的部分進行鋪陳。這使得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們即使不太明白那些理論的基礎(圖靈測試、黑白瑪莉等),仍可以透過劇情的引導來了解導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