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加州8週居家令,我的防疫日記 Ep.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是現居在美國北加州的留學生,今年初寒假結束準備從台灣飛回加州上課時,台灣已經開始防備肺炎疫情。我的居家防疫日記系列將完整分享我的經歷,面對疫情、面對居家令(shelter-in-place order)、我如何囤糧、我有沒有出門、如何度過只能待在家的每一天...等。

現在就跟我來回顧吧!

快來快來看

快來快來看

1⃣️ 時間點:

居家令是03/17/20開始的,在此之前,街上很少很少有人會戴口罩,也很少美國人把這個疫情當作嚴重的事來看待,我認識的幾位美國朋友甚至連是否有疫情都不太清楚。而超前部署的華人戴起口罩時,因為對戴口罩的時機觀念不同,容易遇到一些歧視相關的暴力事件,不過我身邊並沒有真實案例,僅是聽說。

居家令並不是限制民眾外出,所以當有需求還是可以出門的,只是非必要的商店會停止營業,包含健身房、酒吧等。到目前為止我出門採購4次,出門在社區內散步拿包裹、開車出門兜風沒下車等,沒有接觸到人群的有6次,前後總共出門10次。(計算時間是從03/17到04/30共45天)

除了4次出門到商店採購物資、食材,其他所有的必需品我都是在網路訂購的。
對了!其中一次出門走進商店只抱走架上的#TaiwanCanHelp紐約時報後立馬回家,所以算起來出門採買糧食3次(2次去 Costco,1次去 Trader Joe’s,這時街上大多數人都有戴口罩了。)

2⃣️學校情況:

我們學校在居家令前就已經停止 in-person classes 了,時間大概是3月初,所有的面對面授課改成網路授課。
居家令發布之後,疫情也漸漸嚴重,學校直接停止面對面授課一直持續到下學期,也退款了一些費用包含校內停車費,並希望住宿生在允許的情況下搬離宿舍。校醫院也把非肺炎疫情的掛號改成電話診斷、同時關閉健身房,而教職員雖然會到學校維持運作,但是不會有面對面的預約,各種必須去學校辦理的文件都一律改成線上提交。
目前授課以 Zoom 為主,呃對,是 zoom,而考試也都改成線上考試了。有時候是家裡網路慢,有時候是教授網路差,反正總是會有斷線、聽不清楚等等狀況讓上課變得有點困難,但好處是也不用提前出門去學校上課,8點的課只要能在8點醒來,就算還賴在床上都還來得及打開電腦開始上課。

3⃣️居住情況:

我一直以來都住在學校宿舍,剛好去年搬出來了,否則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要搬去哪裡避難😢。目前是租一間單獨衛浴的套房,整棟屋子有四間房,我房間住兩個人(我跟我老公),其他三間各一個人,包含另外兩個女生跟男房東共五個人。
廚房客廳是共用的,套房裡的活動空間不是很大,就是一間小房間每天跟老公面對面(聽說因為居家令的關係,離婚率節節上升了😂),附近是屬於半開放的小社區,有一間間獨棟別墅緊緊相鄰,社區內有小公園可以散散步、曬太陽透氣一下。

很怕碰到扶手👋

很怕碰到扶手👋

4⃣️必需品及糧食:

➡️防疫物資:說到最最最最重要的物資部分,從我年初回到美國時就已經買不到口罩了!而且到現在還是一樣各大通路都買不到,但偶爾會有一些私人管道在兜售,價格大約是一片一美金。在居家令發布前基本上出門不戴口罩,一是怕遇到歧視等問題,二是我只去學校上課不亂跑、不接觸人群,在居家令發布後不出門也用不到,原本從台灣帶的庫存到目前為止都是夠用的。
酒精因為習慣,原本就有準備一小罐。乾洗手原本也是很難買到的物資之一,運氣很好的我在網上搶購到剛上架的商品。消毒噴霧就沒這麼幸運了,到目前為止一直都沒買到。
目前囤貨:乾洗手12罐 / 1oz、大瓶酒精2罐 / 32oz、小瓶酒精1罐 / 16oz、口罩1盒 / 50入、一些單片裝酒精棉片&幾副乳膠手套(房東給的)。

我的防疫物資

我的防疫物資

➡️必需品:捲筒廁紙跟廚房紙巾在網路上也都是被搶光的狀況,不得已才出了門去Costco 補貨。

➡️糧食:一般來說我一個禮拜去一趟超市,會買一些生鮮食材跟想吃的食物,很偶爾才會出門吃外食,但今年情況特殊我就沒有特別想吃外食的念頭了。
在居家令發布前其實就已經出現搶物資跟囤物資的情況,為了保險起見,我們也囤了一些乾糧包含罐頭、米、泡麵、零食等,沒有囤特別多就是想著以備不時之需。
後來居家令發布之後,為了我們的安全著想也盡量不出門,就在網上訂購糧食,包含蔬菜、水果這種不能放太久的。我主要在 Weee 跟 Amazon Fresh 上購買食物,Weee 主要是華人食材,Fresh 比較多美式的食材,兩邊選擇不太會重複,再加上 Costco,就可以買齊所有我需要、想要的食物了。

5⃣️出門準備:

前面提到我一共出門10次,其中6次在空曠區域及不接觸人群的狀況下,我不一定會戴口罩,或者選擇戴非醫療口罩。社區內步行基本上很少會遇到人,如果面對面看到有人來也都會有默契的走不同邊。

出門時我跟我老公兩人就會分工合作,一個人的手負責接觸屋外物品,如摸門把、玄關大門、拿包裹等,另一個人的手保持不碰任何屋外的東西,所以可以拿手機拍照,兩人回到房間後立即洗手。這個好處是,要是在外面一個不小心眼睛癢、鼻子癢還可以讓另一個人的乾淨手手幫忙抓一下!😂

出門為了採購的那4次,我們就會戴上醫療口罩,綁起頭髮,衣服穿著以輕鬆方便好丟洗衣機的為主,也會用上面的方式讓一個人手碰外面的商品、推車、開門等,另一個人就可以碰包包衣服口袋,拿乾洗手幫另一個人消毒,不在同一個地方待太久,列好清單買東西速戰速決,上車前先消毒,回家洗手後把衣服拿去洗,包包掛起來暫時不接觸。

costco賣場內設置的消毒站

costco賣場內設置的消毒站

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當外送員送貨來的時候,放在門口的包裹會等外送員離開後,將外包裝噴上酒精消毒過後再拿進屋內,接著拆開外袋先丟棄、將內容物擦洗整理,最後再清理桌面及雙手。(領個包裹也很累)

6⃣️我的心情: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想說:蛤~有必要做到這樣嗎?

有些消息我接收到的,雖然不一定全是真的,但是有做比沒做安心,或許有時候是一種做心安的吧!接收到的消息包含:
1.連醫院跟擁有醫療知識的醫生護士們,都不戴口罩。
2.醫院會讓輕症或無症患者會出院回家自行休養。
3.只有擁有旅遊史跟發病長達一個天數的人才能檢測。
4.聽說有無症狀確診患者,覺得自己沒事還在送外賣。(這真的是聽說,雖然聽聽就好,心裡還是會對送貨上門的人產生擔心)

這些消息代表了什麼呢?
代表我的身邊可能會有輕症、無症狀患者並且擁有傳染性但是我卻不知道。
代表只要出門就有機會碰到患者或碰到患者碰過的東西進而造成感染的可能性。
還有就是,在台灣這個超前部署跟防疫做得很好的地方,可以安心的走在街上,還可以正常出門上班上課,雖然也有零星病例,但是是在有控制住跟不太擔心隱藏病例沒有被發現的狀況。
而我現在在的地方,這個城市,是這個縣中最疫情嚴重的地方,我去過的 Costco 是有發現過員工確診肺炎的地方,傳出的原因是附近有養老院集中爆發,所以導致附近病例特別多。

另外一件讓我也很擔心的事,是我的其中一位室友在上週因為呼吸困難、心跳加速而自行叫了救護車,在晚上11點時被救護車接走,在凌晨3點打電話給我跟我說報告出來了,醫生說沒事可以走了,請我去接他回家。回家路上他說急診室裡只有看診的醫生全副武裝,但其他護理人員很多都沒戴口罩,而他也沒辦法做肺炎檢測,只是照了胸腔,檢查了一些其他項目,並沒有異常,所以醫生就讓他回家了。至於他到底是不是不小心被傳染了肺炎,以及我們會不會有事,嗯~只能說,再看看吧。

7⃣️寫在最後:

目前的居家令延長至5月底,到底會持續到哪時候,也只能繼續觀望。截至目前為止45天我出過門10次,有整整35天我都待在家裡,除了在線上上課之外,就是吃喝睡,還要跟老公面對面相處24小時。
我的第一篇日記大致紀錄了這裡的狀況還有我的心情,接下來還想分享關於我出門採買買了些什麼、網購經驗如何、網購生鮮還要搶時間跟預購,還有三餐在家吃我都開發了什麼技能~還有好多好多好多~~~
如果你有興趣,就讓我繼續分享給你吧!

PS. 以上分享以我自身經歷為主,並不代表每個在國外或在加州的人情況就都跟我一樣唷!

我們下次見!

我們下次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影山潮-avatar-img
2020/05/01
身為同樣是被禁足的一員,你做的對極了,真的就是必須要做到這樣!
CT.Bobo-avatar-img
發文者
2020/05/02
一起朝健康人生努力💪
avatar-img
CT.Bobo的沙龍
2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上周用快速抗原測試,發現自己確診COVID。2月中接種第三劑BIONTECH(BNT)疫苗,一個月內感染COVID,現在的我等於吃了全餐,算是打了四劑,感覺有點厲害?
Thumbnail
上周用快速抗原測試,發現自己確診COVID。2月中接種第三劑BIONTECH(BNT)疫苗,一個月內感染COVID,現在的我等於吃了全餐,算是打了四劑,感覺有點厲害?
Thumbnail
美國疫情進入第四個月,我們一家自主隔離,取消例行暑假台灣行程,盡量享受居家生活,眼看美國疫情不見好轉,我認真考慮回台避難。
Thumbnail
美國疫情進入第四個月,我們一家自主隔離,取消例行暑假台灣行程,盡量享受居家生活,眼看美國疫情不見好轉,我認真考慮回台避難。
Thumbnail
今年五月十五日,台灣疫情吃緊,我照預定計畫返台探親,居家隔離兩周間,雙北城市警界升至三級,這一切,竟如去年美國疫情情勢重演。
Thumbnail
今年五月十五日,台灣疫情吃緊,我照預定計畫返台探親,居家隔離兩周間,雙北城市警界升至三級,這一切,竟如去年美國疫情情勢重演。
Thumbnail
原以為2021年可以擺脫2020年疫情的威脅,沒想到今年病毒們更加滲透台灣這片土地。慶幸的是,大多數的人都願意配合防疫相關政策,各企業也開始有因應措施,像是進廠前量測體溫、分流用餐、異地辦公等等,希望這波疫情能如期止血。 身為資深宅貓奴,平常出門都是住家和公司兩點一線的路徑...
Thumbnail
原以為2021年可以擺脫2020年疫情的威脅,沒想到今年病毒們更加滲透台灣這片土地。慶幸的是,大多數的人都願意配合防疫相關政策,各企業也開始有因應措施,像是進廠前量測體溫、分流用餐、異地辦公等等,希望這波疫情能如期止血。 身為資深宅貓奴,平常出門都是住家和公司兩點一線的路徑...
Thumbnail
圖片 疫情增溫後,雖然台灣並沒有宣布封城,但人民的自主封城早已開啟,並且也都開始在家工作和上課了。這樣長時間待在家的日子,來到了第四天了,大家的心情還好嗎? 隨著確診數並未減少,“ Stay Home”的時間可能會增長。「或許更讓人害怕的不是病毒,而是不能與想念的人見面的孤獨。」 圖片 新冠肺
Thumbnail
圖片 疫情增溫後,雖然台灣並沒有宣布封城,但人民的自主封城早已開啟,並且也都開始在家工作和上課了。這樣長時間待在家的日子,來到了第四天了,大家的心情還好嗎? 隨著確診數並未減少,“ Stay Home”的時間可能會增長。「或許更讓人害怕的不是病毒,而是不能與想念的人見面的孤獨。」 圖片 新冠肺
Thumbnail
原本因為工作需要,每年都會台灣法國二邊住,自從法國疫情不斷升高後,為了減少流動,來不及回台灣就只好選擇繼續困住在法國了,但沒想到這一待卻是二年。雖然經歷法國數度封城,但是法國的封城並沒有很嚴格,加上人們自制力及不同種族之間的各種複雜因素,導致無法簡單用框列相關名單再要求隔離等等措施就可以解決, 甚
Thumbnail
原本因為工作需要,每年都會台灣法國二邊住,自從法國疫情不斷升高後,為了減少流動,來不及回台灣就只好選擇繼續困住在法國了,但沒想到這一待卻是二年。雖然經歷法國數度封城,但是法國的封城並沒有很嚴格,加上人們自制力及不同種族之間的各種複雜因素,導致無法簡單用框列相關名單再要求隔離等等措施就可以解決, 甚
Thumbnail
疫情前我除了剛好有趁打折多買衛生紙外,完全沒考慮要多囤置甚麼物資在家裡,即使我很宅。 但從去年武漢封城那晚開始,覺得事態嚴重而且疫情可能不會短時間就結束,便認真思考該採購甚麼必要物資,我的心態:量都不必多,只要需要時可用或可替換即可。
Thumbnail
疫情前我除了剛好有趁打折多買衛生紙外,完全沒考慮要多囤置甚麼物資在家裡,即使我很宅。 但從去年武漢封城那晚開始,覺得事態嚴重而且疫情可能不會短時間就結束,便認真思考該採購甚麼必要物資,我的心態:量都不必多,只要需要時可用或可替換即可。
Thumbnail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一年過去了,世界各地疫情仍不見緩和,台灣最近新增案例也有增加的趨勢,但台灣的大家似乎已有疲乏之感,出門沒戴口罩的民眾比比皆是,每到假日各大觀光景點人滿為患,飯店民宿假日住房率居高不下,出入密閉場合體溫量測系統似乎也是架設好看的,從沒看到有人因體溫過高而被攔下來。
Thumbnail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一年過去了,世界各地疫情仍不見緩和,台灣最近新增案例也有增加的趨勢,但台灣的大家似乎已有疲乏之感,出門沒戴口罩的民眾比比皆是,每到假日各大觀光景點人滿為患,飯店民宿假日住房率居高不下,出入密閉場合體溫量測系統似乎也是架設好看的,從沒看到有人因體溫過高而被攔下來。
Thumbnail
前序 加州疫情大概是從今年 (2020 年)三月初開始升高的。公司也在同時間開始宣布在家工作,一向在加州過著依賴高科技的承平生活,突然風雲變色,兵荒馬亂。疫情剛爆發的前兩三個月,簡直像進入備戰狀態,人人排隊搶超級市場食物,囤積衛生紙和消毒殺菌用品。連在網上購買生鮮,都得早上五點起床,比搶新的iPho
Thumbnail
前序 加州疫情大概是從今年 (2020 年)三月初開始升高的。公司也在同時間開始宣布在家工作,一向在加州過著依賴高科技的承平生活,突然風雲變色,兵荒馬亂。疫情剛爆發的前兩三個月,簡直像進入備戰狀態,人人排隊搶超級市場食物,囤積衛生紙和消毒殺菌用品。連在網上購買生鮮,都得早上五點起床,比搶新的iPho
Thumbnail
我是現居在美國北加州的留學生,今年初寒假結束準備從台灣飛回加州上課時,台灣已經開始防備肺炎疫情。我的居家防疫日記系列將完整分享我的經歷,面對疫情、面對居家令(shelter-in-place order)、我如何囤糧、我有沒有出門、如何度過只能待在家的每一天...等。 現在就跟我來回顧吧! 快來快來
Thumbnail
我是現居在美國北加州的留學生,今年初寒假結束準備從台灣飛回加州上課時,台灣已經開始防備肺炎疫情。我的居家防疫日記系列將完整分享我的經歷,面對疫情、面對居家令(shelter-in-place order)、我如何囤糧、我有沒有出門、如何度過只能待在家的每一天...等。 現在就跟我來回顧吧! 快來快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