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疫情當頭,宅在家是最好的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以為2021年可以擺脫2020年疫情的威脅,沒想到今年病毒們更加滲透台灣這片土地。慶幸的是,大多數的人都願意配合防疫相關政策,各企業也開始有因應措施,像是進廠前量測體溫、分流用餐、異地辦公等等,希望這波疫情能如期止血。

身為資深宅貓奴,平常出門都是住家和公司兩點一線的路徑,每週最多出門2次採買所需物品,活動範圍大多都在住處方圓300公尺以內的距離。本週起,因為疫情開始升溫,上週出門採買就發生貨架大多都空了的窘境(店員來不及補貨),開始感受到疫情帶給生活的不便利...,為避免貓孩們沒雞肉可吃,直接網購一箱雞肉囤在冰箱,我自己的食物則仍維持每週採買一次,不因而恐慌的大量採購囤糧。

宅在家能做的事不少,不能做的事情也還是有,而我的生活也有了以下改變:

外出次數每週限定一次:每週只去一次公共場所進行當週採買(市場、商店),減少進出公共場所的機會(結果昨天採買的物品剛好比較重,右手肌肉有拉傷的痛感orz)。為了能一次採買齊全,記得先列出採買清單,以免有遺漏喔!

話說昨天想去圖書館借還書,殊不知圖書館閉館到月底了(還書箱也上了封條),轉念一想,剛好能趁這段時間來讀自己手上還沒讀完的書籍們。

習慣戴口罩出門:也開始對立體口罩感到興趣,因為工作時需要常常開口說話,戴上平面口罩很容易被口水沾濕,所以前天網購了百片立體口罩(耐心等到貨中)。身為小資族,考量立體口罩比平面口罩稍昂貴些,所以上班時戴立體口罩,外出採購則戴平面口罩即可(因為不會開口說話)。

回家後的SOP調整:拿出酒精噴瓶消毒鑰匙們與手機,並使用洗手乳把雙手洗乾淨,再將當天戴的口罩摺好丟棄,然後換下外出衣物並丟進浴室待洗,最後打開電視聽新聞來更新疫情最新資訊(原本沒有看新聞的習慣,覺得看了心情會鬱卒)。

運動習慣中斷:好不容易開始養成去當倉鼠跑跑步機的習慣了,偏偏因為公設關閉而無法使用跑步機,只是在家實在沒有運動的動力,於是開心的毅然決然暫時放棄運動這件事(燦笑)。

網購無緊急需求的用品:因應之後公司可能會採分流上班,我需要增購隨身碟,不打算特地去3C用品店購買,決定直接網購,只是為了湊宅配免運,所以意外的另外增購了一支鍋子...(反而花更多錢的感覺)。網購目前大多都是超取免運,我會盡量選擇宅配免運的商家(只是要買到免運門檻也是個麻煩點)。

“週末在家的日常分享”

早晨餵飽貓孩們後,進行閱讀,目前讀的書名為『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對於想學習有效率的做筆記是很不錯的工具書。這本書原本從圖書館借閱,結果某天發現被貓孩們摧毀,書背有部分遺失(一段時間後在鞋櫃底下找到殘骸),只好認命上網重買一本還給圖書館,這本自留。

raw-image

做了份自己想吃的豐盛早餐(外加零食),邊看每週必看的韓綜『我獨自生活』邊享用~

raw-image

上網完成預計要做的事情們,順便查詢一下想知道的資訊。

raw-image

之後打算睡個午覺,下午開始耍廢,不得不說真的需要把預計要做的事情放在上午完成,上午走效率人生,下午轉廢物人生的概念XD

看著新聞那些辛苦的一線醫護警消人員、政治人物、專家學者為了防疫而日夜努力著,內心充滿感謝,也反思自己能做什麼?我這種小人民能做的事就是配合防疫政策減少外出次數、出門戴好醫療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聽信錯誤訊息等等,雖然都是小事,但當大家都重視這些小事並確實配合執行,肯定對疫情降溫是有所助益的!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 LIVE MY LIFE ✦
5會員
26內容數
只是想寫寫字,能在人生這趟旅程中留下些自己的痕跡。
2025/04/19
最近有種忙到喘不過氣的感覺,一上班就趕趕趕,趕著完成手上的每件事,直到午休時間,才發現只喝了幾口水嘴巴好渴、膀胱瀕臨爆炸了...,吃完午餐回到座位後,想著還有哪些待做事項就無法放空休息,只能繼續打開電腦做事,就這麼工作到下班後,一回到家立馬覺得虛脫無力...
Thumbnail
2025/04/19
最近有種忙到喘不過氣的感覺,一上班就趕趕趕,趕著完成手上的每件事,直到午休時間,才發現只喝了幾口水嘴巴好渴、膀胱瀕臨爆炸了...,吃完午餐回到座位後,想著還有哪些待做事項就無法放空休息,只能繼續打開電腦做事,就這麼工作到下班後,一回到家立馬覺得虛脫無力...
Thumbnail
2022/09/11
預算有限的小資族在購屋後,想省裝修費就是捲起袖腕自己來!分享自己裝修心得與新家前後的改變~
Thumbnail
2022/09/11
預算有限的小資族在購屋後,想省裝修費就是捲起袖腕自己來!分享自己裝修心得與新家前後的改變~
Thumbnail
2022/08/14
身旁有朋友申請通過該補貼方案,經去電與銀行洽詢才知道有兩點須留意的部分,這補貼方案較適合僅貸款20年且未來預期收入不會有大幅增加的人。
Thumbnail
2022/08/14
身旁有朋友申請通過該補貼方案,經去電與銀行洽詢才知道有兩點須留意的部分,這補貼方案較適合僅貸款20年且未來預期收入不會有大幅增加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因為防疫,有些人的生活靜止了下來;有些人像我,原本忙碌的生活更加忙碌,無關好壞,擁抱現實~ 開始無止盡的網購 不是我不喜歡網購,而是台灣的生活太方便了,各式各樣的實體店面林立,我偏好實際接觸物品確認這是我要的,有疑問可以面對面請教專
Thumbnail
因為防疫,有些人的生活靜止了下來;有些人像我,原本忙碌的生活更加忙碌,無關好壞,擁抱現實~ 開始無止盡的網購 不是我不喜歡網購,而是台灣的生活太方便了,各式各樣的實體店面林立,我偏好實際接觸物品確認這是我要的,有疑問可以面對面請教專
Thumbnail
還以為疫情會一路安穩到結束,沒想到就在今年五月時突然的變樣了 疫情開始後的過去一年,生活在像舒適圈中的台灣,我們依舊逛街
Thumbnail
還以為疫情會一路安穩到結束,沒想到就在今年五月時突然的變樣了 疫情開始後的過去一年,生活在像舒適圈中的台灣,我們依舊逛街
Thumbnail
三級警戒自肅在家的這段時間,除了偶爾進辦公室處理一點事情,活動範圍幾乎僅在我家半徑一公里內,現在真的是過著像貓一樣的日子。不過,維持警戒等級的措施已經開始看到成效,每日確診人數逐步下降,疫苗也陸續開始安排接種,相信只要再撐一下就好了。
Thumbnail
三級警戒自肅在家的這段時間,除了偶爾進辦公室處理一點事情,活動範圍幾乎僅在我家半徑一公里內,現在真的是過著像貓一樣的日子。不過,維持警戒等級的措施已經開始看到成效,每日確診人數逐步下降,疫苗也陸續開始安排接種,相信只要再撐一下就好了。
Thumbnail
  雙北疫情三級警戒已邁入滿月。和幾位室友在北市租房已兩年,居家辦公的期間,首當調整工作與生活的步調,以及面對全天候的室內空間。   頭一個星期還有居家辦公的私心小確幸,然而,這種竊喜到了第二第三個星期,就被生活各種軌道瞬間切換的「疫外」漸漸磨損。比如作息、上下班的切換、私有計畫的調整等等。
Thumbnail
  雙北疫情三級警戒已邁入滿月。和幾位室友在北市租房已兩年,居家辦公的期間,首當調整工作與生活的步調,以及面對全天候的室內空間。   頭一個星期還有居家辦公的私心小確幸,然而,這種竊喜到了第二第三個星期,就被生活各種軌道瞬間切換的「疫外」漸漸磨損。比如作息、上下班的切換、私有計畫的調整等等。
Thumbnail
B寶上班的台北榮總收治大批的新冠肺炎病人,媽媽擔心即便防護再小心,也有可能在無意中被感染,再加上宿舍的公共區域人來人往,也有風險,於是就幫她在社區裡短期租了個房子。  我相信全台大部分家長都會像老婆大人般,那麼地謹慎,畢竟正如政府首長提醒我們的,要把身邊的人都當作確診者來提防,所以能夠不出門就不出門
Thumbnail
B寶上班的台北榮總收治大批的新冠肺炎病人,媽媽擔心即便防護再小心,也有可能在無意中被感染,再加上宿舍的公共區域人來人往,也有風險,於是就幫她在社區裡短期租了個房子。  我相信全台大部分家長都會像老婆大人般,那麼地謹慎,畢竟正如政府首長提醒我們的,要把身邊的人都當作確診者來提防,所以能夠不出門就不出門
Thumbnail
這幾日臺灣都是幾百個病例在新增,疫情也從本來穩定升級到三級!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在家工作了呢? 看似在家工作好像更輕鬆,其實沒有! 在這段居家防疫的時間,我們除了要適應遠距工作的模式外,還可以做甚麼來提升自己呢?
Thumbnail
這幾日臺灣都是幾百個病例在新增,疫情也從本來穩定升級到三級!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在家工作了呢? 看似在家工作好像更輕鬆,其實沒有! 在這段居家防疫的時間,我們除了要適應遠距工作的模式外,還可以做甚麼來提升自己呢?
Thumbnail
在這個非常時刻,我們的第一要務是保持健康,不被感染病毒,更不要變成傳播病毒給家人朋友的那個人,光是如此我們就已經達成最重要的任務了。無法照著計劃好好工作沒有關係;讓自己放鬆,休息後再回頭繼續。六十分總比零分好,明天可能就有七十分了;終究會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節奏的。
Thumbnail
在這個非常時刻,我們的第一要務是保持健康,不被感染病毒,更不要變成傳播病毒給家人朋友的那個人,光是如此我們就已經達成最重要的任務了。無法照著計劃好好工作沒有關係;讓自己放鬆,休息後再回頭繼續。六十分總比零分好,明天可能就有七十分了;終究會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節奏的。
Thumbnail
原以為2021年可以擺脫2020年疫情的威脅,沒想到今年病毒們更加滲透台灣這片土地。慶幸的是,大多數的人都願意配合防疫相關政策,各企業也開始有因應措施,像是進廠前量測體溫、分流用餐、異地辦公等等,希望這波疫情能如期止血。 身為資深宅貓奴,平常出門都是住家和公司兩點一線的路徑...
Thumbnail
原以為2021年可以擺脫2020年疫情的威脅,沒想到今年病毒們更加滲透台灣這片土地。慶幸的是,大多數的人都願意配合防疫相關政策,各企業也開始有因應措施,像是進廠前量測體溫、分流用餐、異地辦公等等,希望這波疫情能如期止血。 身為資深宅貓奴,平常出門都是住家和公司兩點一線的路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