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行由品第一〉淺釋3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淺釋文章彙整:https://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244229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完整版: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SixthPat/contents.htm

〈行由品第一〉

原文:

「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先是四品將軍。性行麤糙。極意參尋。為眾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擲下衣缽於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爭耶。能隱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動。乃喚云。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


淺譯:

各位想一想,五祖把衣缽傳給獦獠,所以這些人都抱不平了:「怎麼可以傳給他?這個太……,我們跟著學了這麼多年,都不傳給我們,大約五祖頭腦不清楚,所以不知道怎樣就傳給這一個獦獠了。他怎麼可以做第六代祖師呢?我們一定要把衣缽搶回來。」於是乎,神秀的黨徒有幾百人,就要去用武力來解決這衣缽的問題,說是五祖傳錯了,不應該傳給他。

這時,「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就有一個和尚,在家姓陳,名字叫惠明。

「先是四品將軍」:以前做過四品將軍;四品的將軍,也不大也不小了。

「性行麤糙」:他的性情,非常地麤。怎麼叫麤呢?就是不斯文,一點學問的樣子都沒有,是大粗人;中國有一句說「大老粗」,就是那種的人。

大老粗,一點學識也沒有,除非不講話,一講話先罵人;罵完了,你若不聽,他就打,就是這麼一把手。但是他力量可大,幾百斤的石頭,他一拳可以打碎。因為他有這麼大的本領,所以做到四品的將軍。他生來又有特別的技能,什麼特別技能呢?中國人叫「飛毛腿」,腿上生了很多毛,跑得非常快。一天他可以跑二百里路;普通人一天只走一百多里路,他可以走得比人快一倍,他有這個本事。

「極意參尋」:這回,他發了心:「我一定把衣缽搶回來!搶回這衣缽,一定就是我的了!誰力量大,就是誰的。」他就想去搶衣缽。極意參尋,就是說他盡快地跑。

「為眾人先」:跑到這幾百人前頭。

「趁及惠能」:你看,喔!就給他攆上,追到惠能。惠能一看,後面這個大老粗跑上來了,他當時心裏也有一點恐慌了。雖然他得到法,但是他剛剛修這個法,沒有很大的神通,所以就有一點恐懼。

於是乎,「惠能」:六祖大師。

「擲下衣缽於石上」:擲下,就是放下。就把這個衣缽放到石頭上。

「曰」:自己對著虛空講,講什麼呢?

說「此衣表信」:說衣缽是一個證明,一個徵信的東西。

「可力爭耶」:怎麼可以用武力爭奪呢?不可以用武力來爭奪呀!於是乎。

「能隱草莽中」:六祖大師就隱身到草裏頭了。草莽,就是草長得很深,那裏邊人都看不見。

「惠明至」:這個大老粗,這個四品的將軍,到這兒來了。

「提掇不動」:在這石頭上,拿衣拿不動,拿缽也拿不動;看見衣缽在這個地方,就拿不動。你說他怎麼拿不動的?他那麼大的力量,可以一拳把缽打碎,把衣也給撕爛,但是拿那麼輕的衣缽,就拿不動。這就是默默中有護法,天龍八部在這兒擁護著衣缽。所以他雖然有大力量,也英雄無用武之地,沒有法子用出他的力量。

「乃喚云」:他就叫。

「行者,行者,我為法而來,不為衣而來。」行者,就是修道的人。說你這個修道的人!修道的人!

「我為法來,不為衣來」:我是為了佛法而來的,不是為著衣缽來的。他拿不動,所以這麼說;要是拿動,他就拿跑了,還管你三七二十一的?什麼也都不理,就拿走了。他因為拿不動,所以自己想:「喔!這不是尋常一件事,這個東西搶不得。」所以就自己省悟。「喔!那我向他求法。我拿衣拿不動,我可以請法!」

為什麼說他不是真為法來?他本來是為了這個衣缽而來。怎樣證明呢?因為如果他真為法來,他就不會先去拿衣缽,你想對不對?他應該先說:「行者,行者,我為求法而來,不是為搶衣而來。」他應該不先拿衣缽,這樣他才是真正求法。

現在他先搶衣缽,拿不動了,一轉身,想:「啊!我這回雖是先來了,搶衣缽也搶不到手,那麼我求法囉!」於是乎,他叫:「行者,行者,我為法來,非為衣來。」你們說,我的見解是不是合邏輯 logic?是這樣子。我相信在座沒有任何人反對我的意見,並且根本也就沒有辦法反對,因為我這是合邏輯學。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行由品第一〉

原文:

「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慥。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浅译:

各位想一想,五祖把衣钵传给獦獠,所以这些人都抱不平了:「怎么可以传给他?这个太……,我们跟着学了这么多年,都不传给我们,大约五祖头脑不清楚,所以不知道怎样就传给这一个獦獠了。他怎么可以做第六代祖师呢?我们一定要把衣钵抢回来。」于是乎,神秀的党徒有几百人,就要去用武力来解决这衣钵的问题,说是五祖传错了,不应该传给他。

这时,「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就有一个和尚,在家姓陈,名字叫惠明。

「先是四品将军」:以前做过四品将军;四品的将军,也不大也不小了。

「性行粗慥」:他的性情,非常地粗。怎么叫粗呢?就是不斯文,一点学问的样子都没有,是大粗人;中国有一句说「大老粗」,就是那种的人。

大老粗,一点学识也没有,除非不讲话,一讲话先骂人;骂完了,你若不听,他就打,就是这么一把手。但是他力量可大,几百斤的石头,他一拳可以打碎。因为他有这么大的本领,所以做到四品的将军。他生来又有特别的技能,什么特别技能呢?中国人叫「飞毛腿」,腿上生了很多毛,跑得非常快。一天他可以跑二百里路;普通人一天只走一百多里路,他可以走得比人快一倍,他有这个本事。

「极意参寻」:这回,他发了心:「我一定把衣钵抢回来!抢回这衣钵,一定就是我的了!谁力量大,就是谁的。」他就想去抢衣钵。极意参寻,就是说他尽快地跑。

「为众人先」:跑到这几百人前头。

「趁及惠能」:你看,喔!就给他撵上,追到惠能。惠能一看,后面这个大老粗跑上来了,他当时心里也有一点恐慌了。虽然他得到法,但是他刚刚修这个法,没有很大的神通,所以就有一点恐惧。

于是乎,「惠能」:六祖大师。

「掷下衣钵于石上」:掷下,就是放下。就把这个衣钵放到石头上。

「曰」:自己对着虚空讲,讲什么呢?

说「此衣表信」:说衣钵是一个证明,一个征信的东西。

「可力争耶」:怎么可以用武力争夺呢?不可以用武力来争夺呀!于是乎。

「能隐草莽中」:六祖大师就隐身到草里头了。草莽,就是草长得很深,那里边人都看不见。

「惠明至」:这个大老粗,这个四品的将军,到这儿来了。

「提掇不动」:在这石头上,拿衣拿不动,拿钵也拿不动;看见衣钵在这个地方,就拿不动。你说他怎么拿不动的?他那么大的力量,可以一拳把钵打碎,把衣也给撕烂,但是拿那么轻的衣钵,就拿不动。这就是默默中有护法,天龙八部在这儿拥护着衣钵。所以他虽然有大力量,也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有法子用出他的力量。

「乃唤云」:他就叫。

「行者,行者,我为法而来,不为衣而来。」行者,就是修道的人。说你这个修道的人!修道的人!

「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我是为了佛法而来的,不是为着衣钵来的。他拿不动,所以这么说;要是拿动,他就拿跑了,还管你三七二十一的?什么也都不理,就拿走了。他因为拿不动,所以自己想:「喔!这不是寻常一件事,这个东西抢不得。」所以就自己省悟。「喔!那我向他求法。我拿衣拿不动,我可以请法!」

为什么说他不是真为法来?他本来是为了这个衣钵而来。怎样证明呢?因为如果他真为法来,他就不会先去拿衣钵,你想对不对?他应该先说:「行者,行者,我为求法而来,不是为抢衣而来。」他应该不先拿衣钵,这样他才是真正求法。

现在他先抢衣钵,拿不动了,一转身,想:「啊!我这回虽是先来了,抢衣钵也抢不到手,那么我求法啰!」于是乎,他叫:「行者,行者,我为法来,非为衣来。」你们说,我的见解是不是合逻辑 logic?是这样子。我相信在座没有任何人反对我的意见,并且根本也就没有办法反对,因为我这是合逻辑学。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香港吃貨寶寶的沙龍
37會員
1.9K內容數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西南偏西,晨獨缺日,九五失六,李白逝求,其身領兵,歹員齊行」 「止少日勿土欠位,十口時石自迎陽,任劍一平水中水,來去仗運亦仗風。」一個沖雲派普通女弟子古冰亦的江湖奇遇從一個行蹤成謎的女子成亦非,牽扯出了偌大的江湖恩怨、刀光劍影。「性格決定命運」以及「生命自會尋找出路」,乃古今箴言。刀光劍影、恩怨
Thumbnail
「西南偏西,晨獨缺日,九五失六,李白逝求,其身領兵,歹員齊行」 「止少日勿土欠位,十口時石自迎陽,任劍一平水中水,來去仗運亦仗風。」一個沖雲派普通女弟子古冰亦的江湖奇遇從一個行蹤成謎的女子成亦非,牽扯出了偌大的江湖恩怨、刀光劍影。「性格決定命運」以及「生命自會尋找出路」,乃古今箴言。刀光劍影、恩怨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若人會得,不妨有箇入處;若也不會,莫道不疑好。
Thumbnail
若人會得,不妨有箇入處;若也不會,莫道不疑好。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佛陀轉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這五個人簡介一下:第一個叫做「阿濕婆」,中國翻過來叫「馬勝」。很多佛教故事講到「馬勝比丘」,後來祂出家了叫馬勝;第二叫「跋提」,這裡翻譯「小賢」;第三叫「拘利」或「名摩訶男」。這三個人,是佛陀父親那邊的親戚。
Thumbnail
「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佛陀轉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這五個人簡介一下:第一個叫做「阿濕婆」,中國翻過來叫「馬勝」。很多佛教故事講到「馬勝比丘」,後來祂出家了叫馬勝;第二叫「跋提」,這裡翻譯「小賢」;第三叫「拘利」或「名摩訶男」。這三個人,是佛陀父親那邊的親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