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龍德上師:佛陀放棄苦行,五比丘為何離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

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

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的中道,發現自己的修行錯誤要調整,不斷地調整,越來越靠近真理就是修行。

讀了《佛說四十二章經》會發現,修行不在乎外相和方法如何,而是在於你的「心」有沒有越來越靠近菩提正覺,有沒有越來越靠近到最後會互相融合,會體現、會相應。

當 釋迦牟尼佛發現修行錯誤,這樣的苦行連身體都快要死掉。喝露水、日食一麻一麥,每天吃一個麻子、一顆麥子,頭上都是鳥大便(禪修頭上都疊起來鳥大便),發現這樣就算死了也不會證道,後來就接受供養,結果都離棄祂。

人世間有很多事情無明的時候,做出的事情都讓人感嘆。

《佛說四十二章經》:「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復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世尊教敕,一一開悟。」

學佛修行的人,如果你的「心」在佛法的真理正道上面,學很多、背很多,每天拜、每天念,功課很多,內心有沒有覺悟?懂不懂什麼是真實的自性?要越來越靠近這個實相,才是目的。

所以,要問自己有沒有在修行?有沒有精進?有沒有越來越靠近實相?才是「修行」的核心價值。

raw-image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34會員
3.1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2025/04/29
觀音山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開示:「世間人有多少的幸福安樂,就說明世間人曾造作過多少的善業和利他之事。」觀音山 佛誕浴佛祈福盛典,由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親臨現場主法,歷年會場內外逾萬人參與,透過網路全球直播,更有數萬人次以上同步觀看,清涼佛法甘露遍澤四海!
Thumbnail
2025/04/29
觀音山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開示:「世間人有多少的幸福安樂,就說明世間人曾造作過多少的善業和利他之事。」觀音山 佛誕浴佛祈福盛典,由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親臨現場主法,歷年會場內外逾萬人參與,透過網路全球直播,更有數萬人次以上同步觀看,清涼佛法甘露遍澤四海!
Thumbnail
2025/04/29
🎧前往收聽:https://s.fazang.org/podcast52 為成辦暫時的利益而作迴向。菩薩所行之事發願作成辦暫時利他之因:以如此廣大的發心來迴向的善根,不等到來世而依此身即可以成辦自他二利,所以祈願善根在現世中迅速成熟於自身,進而遣除十八種橫死,使壽命長如日月;沒有病魔等侵害,健康
Thumbnail
2025/04/29
🎧前往收聽:https://s.fazang.org/podcast52 為成辦暫時的利益而作迴向。菩薩所行之事發願作成辦暫時利他之因:以如此廣大的發心來迴向的善根,不等到來世而依此身即可以成辦自他二利,所以祈願善根在現世中迅速成熟於自身,進而遣除十八種橫死,使壽命長如日月;沒有病魔等侵害,健康
Thumbnail
2025/04/29
慈悲 龍德上師:佛弟子現在就要利益眾生。你會講:「等我老了、退休了,兒女都長大了,我的人生義務,也都差不多告一段落了。我會考慮,來吃吃素,來聽聽佛法。」不用,你快要跑醫院,整天排隊、掛號。「今天128號請進。」所以現在就是要做,不能再講藉口。有人突顯自己人生的無奈問題:「哎呀,我現在來學佛
Thumbnail
2025/04/29
慈悲 龍德上師:佛弟子現在就要利益眾生。你會講:「等我老了、退休了,兒女都長大了,我的人生義務,也都差不多告一段落了。我會考慮,來吃吃素,來聽聽佛法。」不用,你快要跑醫院,整天排隊、掛號。「今天128號請進。」所以現在就是要做,不能再講藉口。有人突顯自己人生的無奈問題:「哎呀,我現在來學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佛陀轉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這五個人簡介一下:第一個叫做「阿濕婆」,中國翻過來叫「馬勝」。很多佛教故事講到「馬勝比丘」,後來祂出家了叫馬勝;第二叫「跋提」,這裡翻譯「小賢」;第三叫「拘利」或「名摩訶男」。這三個人,是佛陀父親那邊的親戚。
Thumbnail
「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佛陀轉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這五個人簡介一下:第一個叫做「阿濕婆」,中國翻過來叫「馬勝」。很多佛教故事講到「馬勝比丘」,後來祂出家了叫馬勝;第二叫「跋提」,這裡翻譯「小賢」;第三叫「拘利」或「名摩訶男」。這三個人,是佛陀父親那邊的親戚。
Thumbnail
值此殊勝佛陀初轉法輪日,亦是慈悲 龍德上師陞座紀念日的珍貴、吉祥緣起,觀音山特別發起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值此殊勝佛陀初轉法輪日,亦是慈悲 龍德上師陞座紀念日的珍貴、吉祥緣起,觀音山特別發起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鹿野苑」本來叫「鹿園」,是佛初轉法輪的地方。「轉四諦法輪」法寶初應世,世尊成道「法寶應世」就是在這裡。「轉四諦法輪」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示轉」。「表示」的「示」。佛陀開示,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這是第一轉法輪,示現轉叫示轉。
Thumbnail
「鹿野苑」本來叫「鹿園」,是佛初轉法輪的地方。「轉四諦法輪」法寶初應世,世尊成道「法寶應世」就是在這裡。「轉四諦法輪」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示轉」。「表示」的「示」。佛陀開示,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這是第一轉法輪,示現轉叫示轉。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達摩大師在少林寺住了幾年,將要西歸之前,一日,對門人們說: 「吾西歸之日將近,汝等各抒所得!」 道副說:「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皮。」 總持尼道:「如阿難見妙喜佛國,一見不再見,是道!」 大師云:「汝得吾肉。」 道育說:「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無一法可得。」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在佛教經典ㄑ雜阿含經〉(卷五十)中記錄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這是我阿難聽聞的事(如是我聞): 在那個時間,佛陀正住在舍衞國的祗樹給孤獨園,說法度人。   鄰國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也前來請問佛法。波斯匿王有著臃腫肥胖的身體,經過了旅途勞頓,揮汗如雨,來到佛陀的座前,已經氣喘不已~
Thumbnail
在佛教經典ㄑ雜阿含經〉(卷五十)中記錄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這是我阿難聽聞的事(如是我聞): 在那個時間,佛陀正住在舍衞國的祗樹給孤獨園,說法度人。   鄰國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也前來請問佛法。波斯匿王有著臃腫肥胖的身體,經過了旅途勞頓,揮汗如雨,來到佛陀的座前,已經氣喘不已~
Thumbnail
「三寶」就是供養佛、法、僧殿堂,或對經典,三寶所依物比如法器、佛像或佛塔等,都是 釋迦牟尼佛的化身、化現,都要恭敬。 「以彼作證違誓等。」在三寶殿、佛前、舍利塔前、法器前、經像前......,請常住三寶作證,發誓後自己又違誓,罪過很大。 不要找三寶所依物去發誓願罪過沒那麼大,還是有罪過,可是以三
Thumbnail
「三寶」就是供養佛、法、僧殿堂,或對經典,三寶所依物比如法器、佛像或佛塔等,都是 釋迦牟尼佛的化身、化現,都要恭敬。 「以彼作證違誓等。」在三寶殿、佛前、舍利塔前、法器前、經像前......,請常住三寶作證,發誓後自己又違誓,罪過很大。 不要找三寶所依物去發誓願罪過沒那麼大,還是有罪過,可是以三
Thumbnail
二千六百年前... 佛陀經過六年苦行後,自覺苦行不究竟,因此拖著形銷骨立的身體來到尼連禪河畔淨身,一位牧羊女供養乳糜,方得以恢復體力...
Thumbnail
二千六百年前... 佛陀經過六年苦行後,自覺苦行不究竟,因此拖著形銷骨立的身體來到尼連禪河畔淨身,一位牧羊女供養乳糜,方得以恢復體力...
Thumbnail
一位友教男生全家都喜歡打麻將賭博、吃肉,他拜 地藏王菩薩許願:「我吃素。」因為他很孝順,父親過世一直不知道父親投在何道,心裡很擔憂,就設了 地藏王菩薩的佛堂,自己也吃素,開始去學一些佛法,還有道理、善道。求 地藏王菩薩:「能不能慈悲讓弟子知道自己過世的父親投在何道?」地藏菩薩慈悲跟他說...
Thumbnail
一位友教男生全家都喜歡打麻將賭博、吃肉,他拜 地藏王菩薩許願:「我吃素。」因為他很孝順,父親過世一直不知道父親投在何道,心裡很擔憂,就設了 地藏王菩薩的佛堂,自己也吃素,開始去學一些佛法,還有道理、善道。求 地藏王菩薩:「能不能慈悲讓弟子知道自己過世的父親投在何道?」地藏菩薩慈悲跟他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