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女人到底能不能自我物化?先從大結構環境說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空心二胡
“女人究竟能不能自我物化”這個問題一直以來是我很糾結的一件事情,原因是因為我認為“物化”這個東西已經被濫用到它的定義已經模糊化,導致可能有些女生只是炫耀健身成果都有可能會被稱之為“物化”。可吊詭的是網路上其實充斥著很多想要借由展現性感從父權社會主體--也就是男人以及有相同嗜好的女人,獲得認同以及好處,而她們又經常拿“男人也會展示自己身材”狡辯自己沒有想要借此獲得好處,或者是一句“就算吸引豬哥獲得好處又怎樣?男人不也是一樣麽?”來敷衍質疑的人們,使得很多人明明覺得有些女人其實不是真心要提升女性權利,但是卻又經常拿既有的理論偷換觀念讓別人閉嘴,才會讓一部分女權認為他們似乎看到與自己理念相反的現象。
因此我們在談女人是否能物化自己之前,我們必須要了解“物化”的來龍去脈究竟是什麽;並且我們也進一步探討:女人展現性感真的不是自我物化麽?

“物化”不是女權的專利

事實上“物化”這個概念還真不是女性主義出來的。這一詞起先是社會主義在描述資本家壓榨勞工的一個現象,而資本家將勞工視為生產的“物”,因此“物化”一開始是在描述資本家把勞工視為生產工具而不具備人的本質。
然而在女性主義发展以後,“物化”這個詞就被借用在形容女性在社會中的處境。然而當我們在提到女性主義中的“物化”之前,我們必須要先談談女性在父權社會中被“性化”的處境。
假如今天“物化”與“性化”二詞沒有被泛濫使用到幾乎兩者看起來沒有什麽差別,不然也不會有人以此狡辯自己沒有物化自己。然而女人真的沒有“物化”自己麽?在解釋這個議題之前,首先我們要先解釋“性化”是什麽。我相信大家都應該知道父權結構的三個組成條件是什麽,分別是“男性中心”;“男性支配”;以及“男性認同”,那麽既然我們生活的大環境都離不開這三個結構,那麽也不難想見本文中的“性化”是從誰的眼光去凝視女體以及怎麽看待男體。
由於在父權結構中,整體社會都是以“男性中心”為出发點圍繞,因此當社會在看待男性以及女性的性別時,通常男性在社會中會被視為凝視主體,而女人則被視為凝視客體,而這樣的權力關系也影響了男人如何看待女人,以及女人如何看待自己。也就是說,當男人被視為凝視主體而女人被視為凝視客體時,男人即使處在一個被性化的狀態,他只要脫離性化的環境--也就是被視為“性玩物”的環境,他依然還是存在他身為男性主體的身份並且不會無時無刻被性化;然而女人正好相反,即使女人脫離被性化的環境,女人還是無時無刻被社會性化。
而這也近一步解釋為什麽當前社會會將“物化”與“性化”視為一體,像麥芽糖一樣互相膠著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恰好是因為當女人被視為審美客體以及被視為性玩物了以後,父權社會並不會認為女性是一個獨立的客體,可以依照自己的思想自由的進行任何行動,甚至父權社會也會認同所有人去解釋女人的任何行動,所以今天為什麽我們總是把“物化”和“性化”視為一體,恰好就是因為父權社會依照女人的性感程度分門別類給予不同的待遇,而不視為真正的獨立個體,所以我們才會覺得“物化”和“性化”看起來是這麽相似了。

女人搔首弄姿等於物化自己嗎?

既然我們知道整體社會是父權體制的大前提,我們就來思考究竟女人在網路上搔首弄姿究竟算不算是對自己的“物化”。很多倡議女權的人都會認為女人自由的展現性感或者是美麗只是要表達她們掌控自己身體的主體性,然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有看過網路上的美女照片,你會发現他們擺拍的姿勢,幾乎都是依照主流父權社會想象中的“性感女人”的角度自行演繹。換句話說,即使這些女人自己在辯解自己只是在展演自己身體的主體性,也依然改變不了她們選擇用男性中心的角度去怎麽呈現自己。
以此類推,當我們回到上段所說的,女人在父權社會下,幾乎無時無刻都處於被性化的狀態,而被性化的狀態也進一步使得女人被視為性玩物而社會不承認女人有跟男人一樣獨立的人格,那麽在這個前提之下,女人在網路上搔首弄姿怎麽可能不是“自我物化”?怎麽可能只是單純的“喜歡自己”而跟男人獲得相同的處境?當然更遑論女人在展現性感是在“提升女性權利”,相反的女人的這種行為是在強調性別刻板印象,甚至近一步讓女人退回到工業時代以前,導致女人必須要透過讓自己好看成為男人的性玩物才有社會價值,而女人即使在其他方面有所貢獻以及发展長才,反而會因為整體社會將女人性化的前提,讓女人在其他領域的努力更難被看見。
這樣本末倒置的結果,真的是女權運動者想看見的嗎?如果女人就算迎合父權社會對女人的期待,並且這些女人只憑著一句“自己變美也很辛苦,應該跟其他領域的努力平起平坐,而不是理所當然”而依舊透過服膺於男性凝視從父權社會獲得好處,那麽我們女人何必上學受教育?何必发展其他專長?我們只要像古代一樣,從娃娃開始就學會如何變美不就好了?這樣我們一百多年下來爭取的女性價值究竟算什麽呢?

當我們說物化時我們在說什麽?

很多自稱在倡議“女性主義”的人常常說“如果一個自稱女權的人沒有看過任何女權的文本,這種人根本不能稱之為女性主義者”,並且抱怨現在自稱女性主義的門檻太低,導致人人都能自稱自己是女性主義者。
然而如果自稱女性主義的女人,卻不想因為自己在某些方面具有“父權優勢”而切割自己與女利的關系,那麽這種人要如何自稱自己是女性主義者?如果連自稱女性主義的人都會抱怨女權的門檻太低,那麽這些擺明就是要從父權社會獲利而狡辯自己是在為女權奮鬥的女人又算什麽呢?
說真的,如果一個自稱女權的人,但是自己舉手投足都是讓自己符合父權社會對“成功女人”的價值觀,甚至認為“你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標準,你只是一個單純的社會失敗者,你沒有資格說你支持女權”,如果這樣都能自稱女權,恐怕這世界上也沒有所謂父權了吧?
總而言之,一個女性主義者,在進行任何自認為自己在提升女權的行為時,如果沒有考慮過整體社會如何定義女性,以及社會整體結構究竟是否真誠善待女人,那麽任何自認為“女權”的行為永遠只是為自己獲取父權體制認可的社會資源開脫。既然你打從一開始就無視父權社會在性別權力上的不公平,甚至還迎合父權價值觀,拿著理論偷換觀念為得就是獲得父權社會的好處,那先輩的努力算什麽呢?我們又何必要擺脫父權結構讓女人成為真正的人呢?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個人生活|逛街|消費|旅遊|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這幾年,女權風潮興起,很多男女紛紛響應女權,但也因為性別論述幾乎沒有什麽門檻,導致人人都可以自稱女權,甚至有些人會借由自己的聲勢綁架女權的話語權,而隨意指稱其他人不是女權,以及指控別人是“女權終結者”。
最近代理孕母法案一讀同過,引起很多自由派的支持,特別是引起一些不孕異性戀夫婦;男同志伴侶;跨性別伴侣的歡迎,因此代理孕母法案一讀通過,可以說是引起很多自由派以及同志運動的狂歡,然而當我們提到性少數以及不孕症異性戀夫婦的權利時,我們還是要回歸到關於人權最基本的問題。
文/空心二胡 跟隨英國媒體BBC有很長一段時間了,而最近這二三年,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男人步入中年仍無性生活”的報導,幾乎以每三個月的頻率出現在BBC的中文臉書上。 而後續的回饋也是以很高的頻率在BBC的媒體上曝光。 但由於出現的頻率實在是太多太頻繁了,作為一個被社會以不可慾羞辱的32歲女子,我終
最近因為剛好適逢林奕含忌日,所以我在各大網站都會看到她的弔唁文,不過因為我之前也有提到我會在她的忌日前後揭發所謂“父權的謊言”,所以我是時候要交稿了。
最近兩岸演藝圈出了一件醜聞,不過因為本篇的內容不是要批評某位台灣藝人嘛,所以我就一句話帶過這件事情。我想說的還是對於台灣性別圈--特別是自由派女權的看法。
最近因為適逢葉永鋕逝世20周年,所以很多性平媒體都報導他的故事以作紀念,並且在這些新聞中,再再強調性別教育的重要性,認為性別教育的缺乏,會製造更多的葉永誌,以及更多的悲劇。
最近這幾年,女權風潮興起,很多男女紛紛響應女權,但也因為性別論述幾乎沒有什麽門檻,導致人人都可以自稱女權,甚至有些人會借由自己的聲勢綁架女權的話語權,而隨意指稱其他人不是女權,以及指控別人是“女權終結者”。
最近代理孕母法案一讀同過,引起很多自由派的支持,特別是引起一些不孕異性戀夫婦;男同志伴侶;跨性別伴侣的歡迎,因此代理孕母法案一讀通過,可以說是引起很多自由派以及同志運動的狂歡,然而當我們提到性少數以及不孕症異性戀夫婦的權利時,我們還是要回歸到關於人權最基本的問題。
文/空心二胡 跟隨英國媒體BBC有很長一段時間了,而最近這二三年,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男人步入中年仍無性生活”的報導,幾乎以每三個月的頻率出現在BBC的中文臉書上。 而後續的回饋也是以很高的頻率在BBC的媒體上曝光。 但由於出現的頻率實在是太多太頻繁了,作為一個被社會以不可慾羞辱的32歲女子,我終
最近因為剛好適逢林奕含忌日,所以我在各大網站都會看到她的弔唁文,不過因為我之前也有提到我會在她的忌日前後揭發所謂“父權的謊言”,所以我是時候要交稿了。
最近兩岸演藝圈出了一件醜聞,不過因為本篇的內容不是要批評某位台灣藝人嘛,所以我就一句話帶過這件事情。我想說的還是對於台灣性別圈--特別是自由派女權的看法。
最近因為適逢葉永鋕逝世20周年,所以很多性平媒體都報導他的故事以作紀念,並且在這些新聞中,再再強調性別教育的重要性,認為性別教育的缺乏,會製造更多的葉永誌,以及更多的悲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Z) Phisomer 哲學語境分析工具:女性
Thumbnail
當代性自由運動宣揚積極性實踐才能獲得性自主,但這樣的概念是否不適用於所有人?我以無性取向的視角,反思社會對女性性別角色的期待,並展望我對性解放的理想,期盼在世界上能夠適當地被尊重。
  那些男性只要表現得像男性就能得到的父權紅利,女性需要透過服務與討好、進入親密關係與婚姻、展露身材與經營外貌才有機會獲得。簡言之:那些有錢男性拿來請客的錢,從來就不屬於他們,女性卻需要蒙受拜金罵名才有可能爭取到。那些去攻擊女性得到父權紅利的說法,其實是將那些本就不該存在的剩餘理所當然歸給男性群體。
Thumbnail
現代社會多主張性別平權、兩性對等,卻難以徹底擺脫父權主義根深蒂固的觀念。女性要不斷努力反叛傳統觀念,男性則需意識到自身的傳統思想與行為。本篇文章探討了由傳統家庭觀念至當代家庭處處可見的「父權主義」思考。
Thumbnail
婦女節旨在紀念百年前婦女們為反抗男性霸凌與歧視所作出的抗爭和犧牲。當今女權運動被扭曲到以情慾解放為首要的方向,例如各大媒體常見到描述女體新聞標題,用詞包括如事業線、胸器、車頭燈、UU奶、馬甲線、屁股蛋等,極盡吸睛煽情之能事。本文從資本主義、消費主義及媒體宣傳等角度檢視「女性解放」陷入的情色誤區。
Thumbnail
男性比女性更傾向去物化身體,男人觀看,而被凝視者會被視為缺乏自主性的「客體」,而非「個人」。異性戀男性將女性視為性對象來表現或再現,滿足性觀看者的愉悅(例如A片),而男人也從觀看中得到快感。 而女性比男性更傾向去物化親密關係,綜觀整個社會對於親密關係的描繪和想像,一直是矛盾又狹隘的。當代社會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對個人的認同的深遠影響,以及在華人文化中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作者分享了對於自我認同和性別平等的反思,並提倡所有生命應該被平等對待。
一隻貓咪被物化(商品),成為人氣貓、鎮店之寶、吉祥物 ..
Thumbnail
「嫁給我吧!」、「讓我給你幸福!」 「我」原本應該是中性的詞,可是上述兩句的「我」有多少人腦海中是預設了由「你」來完成?這樣的男性角色設定根植於多少女性的心? 女性在「Hypergamy 慕強擇偶」話題中的角色 男性要承擔求婚的角色到什麼時候? 「女性主義毀掉我的戀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Z) Phisomer 哲學語境分析工具:女性
Thumbnail
當代性自由運動宣揚積極性實踐才能獲得性自主,但這樣的概念是否不適用於所有人?我以無性取向的視角,反思社會對女性性別角色的期待,並展望我對性解放的理想,期盼在世界上能夠適當地被尊重。
  那些男性只要表現得像男性就能得到的父權紅利,女性需要透過服務與討好、進入親密關係與婚姻、展露身材與經營外貌才有機會獲得。簡言之:那些有錢男性拿來請客的錢,從來就不屬於他們,女性卻需要蒙受拜金罵名才有可能爭取到。那些去攻擊女性得到父權紅利的說法,其實是將那些本就不該存在的剩餘理所當然歸給男性群體。
Thumbnail
現代社會多主張性別平權、兩性對等,卻難以徹底擺脫父權主義根深蒂固的觀念。女性要不斷努力反叛傳統觀念,男性則需意識到自身的傳統思想與行為。本篇文章探討了由傳統家庭觀念至當代家庭處處可見的「父權主義」思考。
Thumbnail
婦女節旨在紀念百年前婦女們為反抗男性霸凌與歧視所作出的抗爭和犧牲。當今女權運動被扭曲到以情慾解放為首要的方向,例如各大媒體常見到描述女體新聞標題,用詞包括如事業線、胸器、車頭燈、UU奶、馬甲線、屁股蛋等,極盡吸睛煽情之能事。本文從資本主義、消費主義及媒體宣傳等角度檢視「女性解放」陷入的情色誤區。
Thumbnail
男性比女性更傾向去物化身體,男人觀看,而被凝視者會被視為缺乏自主性的「客體」,而非「個人」。異性戀男性將女性視為性對象來表現或再現,滿足性觀看者的愉悅(例如A片),而男人也從觀看中得到快感。 而女性比男性更傾向去物化親密關係,綜觀整個社會對於親密關係的描繪和想像,一直是矛盾又狹隘的。當代社會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對個人的認同的深遠影響,以及在華人文化中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作者分享了對於自我認同和性別平等的反思,並提倡所有生命應該被平等對待。
一隻貓咪被物化(商品),成為人氣貓、鎮店之寶、吉祥物 ..
Thumbnail
「嫁給我吧!」、「讓我給你幸福!」 「我」原本應該是中性的詞,可是上述兩句的「我」有多少人腦海中是預設了由「你」來完成?這樣的男性角色設定根植於多少女性的心? 女性在「Hypergamy 慕強擇偶」話題中的角色 男性要承擔求婚的角色到什麼時候? 「女性主義毀掉我的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