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認為性感是不能培力的?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於2020-06-26發佈於IG帳號)
我知道這個標題一定會讓很多人不爽,特別是這裡關注我的絕大多數都是Liberal feminism所以一定會很激烈否定我的想法,或者直接扣我“恐性”的大帽子還是怎樣。也因此關於這個主題我一直在研究到底要怎麼看起來不落入“看起來好像父權”的窠臼並精準的表達我的想法,因為其實很多人不接受我們的想法只是因為他們不承認一些存在於社會上的“事實”,或者不想深入思考就覺得我“父權”,所以以下不代表女權,就只代表我個人的想法。
我在說我的想法前,我先說一個故事。我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個辦公室奇聞,內容是苦主本來在公司做得好好的,但是有一天突然來了一個新人,她一進公司就到處跟其他男同事搞曖昧,而這也造成辦公室其他女成員也跟著搞曖昧,後來苦主覺得很荒唐,她就辭職了。
當然可能對Liberal feminism來說,女人展現性感或者是進行挑逗可能會讓自己有自信,但是你可以試想一下,假如今天是一個男的到處挑逗女人,你覺不覺得會引起其他男性成員爭相爭取女同事的喜愛?
這其實就是父權結構下的權力問題,原因是因為當男女權力不對等,男女即使做出一樣的事情,他們的關係也不可能是平等的。我這句話並不是同意這個不平等,而是你今天在搞女權你應該先有意識到這個前提你才會搞女權。所以為什麼Radical feminism會反對色情或性感文化?並不是因為他們(或像我這種人)否定女人有性自主的權力,而是在父權語境中,男人即使性化自己,只要他脫離性化的脈絡他依然還是會被當做正常人尊重;但是女人即使脫離性化的前提,她依然還是會被性化。
如果女人不是處在無時無刻被性化的狀態,那麼這個社會不會把女人有沒有性吸引力看這麼重,甚至把性吸引力視為女性一輩子都要追求的東西。因為男女在社會上存在著不平等的前提,所以女人性感怎麼可能能跟男性性感一樣獲得相同的力量?
我今天之所以說這些不是因為我沒有性吸引力所以我在抱怨男人不喜歡我,而是因為我曾經也有展現性感以及挑逗別人的經驗我才會說這種行為是不好的,因為確實我在這個過程中我並沒有覺得自己力量,我反而是掉入一個更沒尊嚴的境地我才會覺得性感和色情文化不好。
但是我之所以覺得沒尊嚴不是因為我真的不能讓人覺得有慾望。事實上,男人什麼都可以有慾望(只是他們不承認),因為社會教導男人什麼都要“征服”,所以他們會盡可能讓自己跟任何人都能性交,以及接受任何人對他們的挑逗(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很有魅力)。 但是我今天覺得沒尊嚴的原因跟我能不能讓男人有性吸引力無關,我覺得我好像是要把自己放在男人的位置我才會覺得自己好像“被認可”,所以我現在才會認為性感文化並不能真正讓女人有力量。
而事實上,一個支持性感和色情文化的女人,基本上是不可能女權的,因為你一定或多或少會把自己放在男人的立場,讓男人高興,你才會覺得性感和色情讓你覺得有力量。例如為什麼Liberal feminism會這麼積幫男人倡議權利,或者是積極倡議性感、色情,和性產業?因為男人喜歡啊!男人巴不得所有女人都性感啊!所以Liberal feminism乍看之下好像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在跟其他派系的女權鬥爭過程中能夠說服別人,而是從本質上他們依然還是取得父權權力主體的認可才會讓人覺得好像Liberal feminism是成功的。
我認為今天Liberal feminism嘲笑反性感和色情文化的Radical feminism之類的流派“落入父權窠臼”是很荒唐的事情,因為Liberal feminism認為在不平等的前提之下,“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但是他們卻忽略在不平等的前提之下,即使是做一樣的行為,男女付出的心力以及要承擔的後果是不一樣的。當然更不用說有很多展現性感賣肉的那些Liberal feminism雖然嘴上說“我裸露是因為喜歡我自己的身體”或者是“我裸露是在提升女性權利”,但是她們意識到自己因為自己性感或賣肉而獲得的男性認可,或因為父權社會性化女性而獲得的社會力量時,她們自己還不是為此隱隱得意?如果Liberal feminism嘴上說從性感和色情獲得的“力量”還是來自於男性,那這種人究竟有什麼資格說自己女權?你何必又要這樣自欺欺人?
Liberal feminism談“性感培力”這麼久,說實話究竟當整個社會把性感和色情當做一種普遍的文化以後,究竟女性地位提升了什麼?相反的,我反而是看到有更多女人必須要花更多時間在性吸引力上,她才能被社會認可,甚至我們的社會在看一個女人的能力的時候,一個相貌普通的女人必須要花好幾倍的努力,才能獲得跟有性吸引力的女人一樣的認可,但是即使如此Liberal feminism還是不斷自欺欺人,不斷的說性感只是喜歡自己,或者是性感沒有從男人身上獲得力量。因此我不承認我自己是女權有很大的因素來自於這裡,如果女權不能重視女人,還要積極在乎男人的感受才能說自己“平等”,那麼這種“女權”,到底有什麼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個人生活|逛街|消費|旅遊|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家好,這裡是空心二胡。因為我在透過IG寫日記的時候,也沒想到說我幫一個香港朋友捧場就突然立馬被關注按讚了,所以突然湧進一堆人幫我點讚以及加我關注我有點措手不及。因此我在發完幾篇日記後,自覺可能是時候要認真經營IG,所以我來自我介
    打從去年開始我就有在看酷兒影展,今年是第七屆,而這是我今年的第一場影片。 本來以為是很沈悶的劇情片,但是本片的起承轉合在節奏上都抓得很順暢,行雲流水,並且在劇情表演中流露了細膩的情感,即使不若年輕情侶的激烈情感,但在雲淡風輕中也能感受到“世界只剩我倆
    最近“買書要不要看價錢”這個問題登上了Matters的熱點榜。我其實沒有在跟這個話題,所以不是很了解大家在談什麼。不過作為一個沒什麼收入的網路遊民,我還是談談買書要不要看價格這件事情好了。 我在我大學的時候,買書真的是完全不手軟,設計、哲學、社科的書籍,信手拈來就是幾百起跳。所以在我學生時代,買書的
    可能是因為看起來很慫的關係,所以常常遇到很奇怪的人。 我曾經遇到一個很奇怪的歐巴桑,她每次看到我或經過我家都要罵我,什麼難聽就罵什麼。但是她罵人的態度很特別,她都是故意別過頭對馬路罵或者是對正前方罵,然後也只有經過我所在的地方的時候才會做這些事。 所以即使知道她在罵我,但是她可以狡辯說“沒有啊,我罵
    說實話讓我自卑的事情很多,不過既然這篇是在談如何超越自卑這個部分,所以我們還是來談自卑這個議題。 相較於寫字,畫畫一直一來是我有興趣但是我始終做不好的事情,因為我畫得圖常常被說很醜,而這也影響我對於畫畫的看法,因為我覺得畫畫這件事情是很吃力但是又做不好的事情,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喜不喜歡畫畫。
    剛剛在 @多数派Masses  的賬號看到了《性别|豆瓣激进女权的迷思与困境》這篇文章,很多人不知道基進女權所倡議的“6B4T”是什麼,並且覺得如果有追求他的女人支持這種理念就一定要刷掉她的履歷的,顯然這些人一定連基進女權以及“6B4T”在做什麼都不知道(可能也不想知道)才會說出這種話。
    大家好,這裡是空心二胡。因為我在透過IG寫日記的時候,也沒想到說我幫一個香港朋友捧場就突然立馬被關注按讚了,所以突然湧進一堆人幫我點讚以及加我關注我有點措手不及。因此我在發完幾篇日記後,自覺可能是時候要認真經營IG,所以我來自我介
    打從去年開始我就有在看酷兒影展,今年是第七屆,而這是我今年的第一場影片。 本來以為是很沈悶的劇情片,但是本片的起承轉合在節奏上都抓得很順暢,行雲流水,並且在劇情表演中流露了細膩的情感,即使不若年輕情侶的激烈情感,但在雲淡風輕中也能感受到“世界只剩我倆
    最近“買書要不要看價錢”這個問題登上了Matters的熱點榜。我其實沒有在跟這個話題,所以不是很了解大家在談什麼。不過作為一個沒什麼收入的網路遊民,我還是談談買書要不要看價格這件事情好了。 我在我大學的時候,買書真的是完全不手軟,設計、哲學、社科的書籍,信手拈來就是幾百起跳。所以在我學生時代,買書的
    可能是因為看起來很慫的關係,所以常常遇到很奇怪的人。 我曾經遇到一個很奇怪的歐巴桑,她每次看到我或經過我家都要罵我,什麼難聽就罵什麼。但是她罵人的態度很特別,她都是故意別過頭對馬路罵或者是對正前方罵,然後也只有經過我所在的地方的時候才會做這些事。 所以即使知道她在罵我,但是她可以狡辯說“沒有啊,我罵
    說實話讓我自卑的事情很多,不過既然這篇是在談如何超越自卑這個部分,所以我們還是來談自卑這個議題。 相較於寫字,畫畫一直一來是我有興趣但是我始終做不好的事情,因為我畫得圖常常被說很醜,而這也影響我對於畫畫的看法,因為我覺得畫畫這件事情是很吃力但是又做不好的事情,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喜不喜歡畫畫。
    剛剛在 @多数派Masses  的賬號看到了《性别|豆瓣激进女权的迷思与困境》這篇文章,很多人不知道基進女權所倡議的“6B4T”是什麼,並且覺得如果有追求他的女人支持這種理念就一定要刷掉她的履歷的,顯然這些人一定連基進女權以及“6B4T”在做什麼都不知道(可能也不想知道)才會說出這種話。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社會認同是一個強大的心理學武器,影響著我們在不確定情境下的決策。瞭解這一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理性地作出決定,並在推動政策或產品時找到早期使用者,引領風向。社會認同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因此我們應該慎選我們所處的社交環境,以實現更大的影響力和成功。
    Thumbnail
    #孩子的懂了,不一定是我們認為的懂 在於國小的小孩的大腦或是心智還沒發展成熟,很能理解我們大人的邏輯思考或是框架,很多時候我們都都已經說了好幾遍,以為孩子們懂了,就懂,或是他們說「懂了」就覺得他們懂我們要表達的事情,但其實他們只是懂得表面的內容,卻不知道深沉的涵義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是別人的錯 ? 因為當我們的意見或做法遭到質疑的時候,最常出現這三種心態 : 我是為你好、讓我告訴你錯在哪裡、聽我的不會錯。 《逆思維》一書中分別稱呼這三種心態的人叫做 : 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 傳教士心態的人,講話不需要證據,只想著我是在對你好,你應該要明白並接受我的心意 ;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這本書是作者的成名作,內容非常豐富,是由無數個案例堆疊而成的。 「人們每天的活動中,超過 40% 是習慣使然,而非來自決定。」做這透過每個案例看到習慣如何操作與作用。每個單元同時穿插兩到三個案例一起說明,由案例帶出理論跟方法。
    Thumbnail
    「到底幹嘛要當兵?真他媽的浪費時間!」我不只一次跟同梯的弟兄抱怨,希望他們給我解答,但我話一出口,馬上引起他們的共鳴,加入幹譙的行列,沒有人回答我的問題。然而,退伍後,我懂了;尤其是十年後的現在回想起來--就算再多當十一個月的兵也不見得是浪費呢!
    Thumbnail
    不知你們在辦公室裏有沒有發覺身邊有些同事總是會情緒失控,你經常說話要很小心,恐防觸發他的情緒.....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社會認同是一個強大的心理學武器,影響著我們在不確定情境下的決策。瞭解這一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理性地作出決定,並在推動政策或產品時找到早期使用者,引領風向。社會認同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因此我們應該慎選我們所處的社交環境,以實現更大的影響力和成功。
    Thumbnail
    #孩子的懂了,不一定是我們認為的懂 在於國小的小孩的大腦或是心智還沒發展成熟,很能理解我們大人的邏輯思考或是框架,很多時候我們都都已經說了好幾遍,以為孩子們懂了,就懂,或是他們說「懂了」就覺得他們懂我們要表達的事情,但其實他們只是懂得表面的內容,卻不知道深沉的涵義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是別人的錯 ? 因為當我們的意見或做法遭到質疑的時候,最常出現這三種心態 : 我是為你好、讓我告訴你錯在哪裡、聽我的不會錯。 《逆思維》一書中分別稱呼這三種心態的人叫做 : 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 傳教士心態的人,講話不需要證據,只想著我是在對你好,你應該要明白並接受我的心意 ;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這本書是作者的成名作,內容非常豐富,是由無數個案例堆疊而成的。 「人們每天的活動中,超過 40% 是習慣使然,而非來自決定。」做這透過每個案例看到習慣如何操作與作用。每個單元同時穿插兩到三個案例一起說明,由案例帶出理論跟方法。
    Thumbnail
    「到底幹嘛要當兵?真他媽的浪費時間!」我不只一次跟同梯的弟兄抱怨,希望他們給我解答,但我話一出口,馬上引起他們的共鳴,加入幹譙的行列,沒有人回答我的問題。然而,退伍後,我懂了;尤其是十年後的現在回想起來--就算再多當十一個月的兵也不見得是浪費呢!
    Thumbnail
    不知你們在辦公室裏有沒有發覺身邊有些同事總是會情緒失控,你經常說話要很小心,恐防觸發他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