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禮物經濟」及「聖餐經濟」 - 經濟的另類選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書摘] 「禮物經濟」及「聖餐經濟」 - 經濟的另類選項
閱 <<經世致學>> 和 <<我愛丁堡>> 後整理

資本主義做成甚麼問題?活在資本主會社會的人容易有「重富輕貧」的概念。這種鼓吹累積財富、壟斷資源、滿足私欲的資本主義,可能是構成貧窮和飢餓的元凶。許寶強博士曾指出,傳媒在報導通縮時,往往用上「近年最嚴重」的字眼,但在通脹時有寫上「近年最嚴重的經濟增長率」。作者質疑,為何個人及城市發展的成敗,必繫於經濟發展上?

作者提出了三種國家式。第一種是確立國家在經濟的主權,第二種則平衡權力和經濟,第三種則國家為經濟服務。現時不少國家都是第三種形式。德勒茲曾說:「以前不曾有國家,以這樣強的力度來為經濟力量的符號服務而失去她那麼多權力。」 相對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是最有效的方法去創造財富,但絕對不是最好的方法去分配財富和管治非經濟生活。否則,老師與同學的關係就變成服務員與消費者的關係,學校就成為一間滿足市場對人材需要的工廠,多於扮演培育德性群體的角色。因此,在運用資本主義時,我們不可將它無限化。反而要在可持續發展、固有設計價值和生態與公義等價值下運用資本主義。

後現代的人,習慣吸收不同源頭的影像、消費產品,人的慾望超越國界,變得多元、混亂,德勒茲稱此現象為「慾望的釋放」 (liberation of desire) ,會做成禍害,這跟創世時的秩序不同。而教會則可透過實踐「捨棄」及「施予」的規律,將慾望於創世時被賦予的秩序贖回。她嘗試建立新的慾望政治,嘗試造就上帝、人、世界關係的復和。聖經裏有不少閞於資源共享、關顧窮人、經濟公義和財富觀的教導,能讓信徒發展出一套「教會經濟」。可惜教會太關心個人靈魂得救,以致信仰變得過度個體化而失去公共性。要活出自我,不必擔心經濟壓力只是必要條件, 還要找到人生意義,才是充足條件。在書中的一個訪問,有72%受訪者選第四位人生夢想,是做公益事業。有55%受訪選第十位人生夢想,是為改善社會作出貢獻。香港原來有不少人認為能讓有需要的人感開心,就是有意義的人生。

作者建議社會實施「限富扶貧」。限富是知足,明白自己是上帝託付才幹和財富的管家。上帝創造的秩序,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基礎是本於彼此分享,以致每人都不缺乏,這是上帝的經綸(Economy of God) 中的秩序。相對地,人類按照不安感建立的經濟關係,是彼此割裂,專注於尋求自身利益的互動。處於割裂狀態的人,活在孤單的自我世界中,對身邊的人,未能深交,甚至造成張力。經濟市場我們的思維,轉移到眼前的選擇。商家重新定義品味、成功和健康,把每個人都視為消費者。但人的自由在上帝中只有一定義,是一種願意按上主創造心意去回歸祂懷抱的自由,只有這自由讓人成為真正的自己。

神學家提倡「神聖的經濟」,包括「禮物經濟」和「聖餐經濟」

1.「禮物經濟」
在<<經世致學>>中,作者提出禮物經濟這觀點。崇尚消費主義的社會,鼓吹的是擁有(own)和留住(keep)物質財富在自己手中的文化。但禮物不應如此,送禮者不會「留住」禮物「據為己有」。禮物必定是要送出去與人分享的,因此必須是流動的。基督教信仰的「禮物」觀,講的卻是無條件的慷慨饋贈。上帝將其獨生子這份大禮賜給人類,當我們白白領受了上帝的恩典之後,就應存感恩的心效法上帝向別人作出施予和饋贈。上帝是「施恩的上帝」,不是「送禮的聖誕老人式上帝」。「聖誕老人式上帝」施予,好讓我們得到物質享受。真上帝施予, 是要讓我們成為喜樂的施予者,而不是專顧自己的受惠者。」既已蒙恩,就應延續這種向他者施予之心,成為送禮者。禮物/恩典保持一種流動的狀態,基督教式「禮尚往來」是建基於日日施予這種無條件的救恩觀的.

2. 聖餐經濟(Eucharistic economy)
在<<我愛丁堡>>一書中,作者提出Jenson 的論點:資本主義經濟的假設是「匱乏」(scarcity),引致人要不斷勞碌,要盡用時問,要擁有物質。然而,在上帝面前的聖餐經濟的深層假設卻是「豐裕」(abundance),人人有份,供應源源不絕,不會因他得到上帝祝福而分薄了你那份。聖餐的基礎是基督道成肉身,那是上帝藉看進人「時間」對時間宣示主權和祝福它,透過「進入具體空問」宣示對空問的主權和祝福它!

結語
現今世界資源未必陷入短缺,可能只是因資源壟斷和不公平貿易,致分配不均而已。所以推動「社會經濟」和「共享經濟」。希望大家可以多思考日常的生活,怎樣影響你的價值觀,有心有力的話,嘗試合力改善經濟體系,使地球上的生物能彼此相愛。

Photo byKeagan HenmanonUnsplas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nion的沙龍
7會員
88內容數
筆者在讀神學的時候讀了不少書,希望簡單的整理一下,方享給大家 出版專題頭像: Photo by Naassom Azevedo on Unsplash 出版專題底圖: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onio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8
介紹 《開啟你的靈性力量》這本書探索了肉眼不可見的隱形世界,並闡述了這個世界如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互影響 [1]。本書旨在引導讀者認識到靈性世界的真實存在,並學習如何運用新的眼界去理解和體驗這個世界 [1]。書中探討了天使、惡魔和其他靈性實體,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人類的意識和生命 [1-3]. 本書鼓
2025/02/28
介紹 《開啟你的靈性力量》這本書探索了肉眼不可見的隱形世界,並闡述了這個世界如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互影響 [1]。本書旨在引導讀者認識到靈性世界的真實存在,並學習如何運用新的眼界去理解和體驗這個世界 [1]。書中探討了天使、惡魔和其他靈性實體,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人類的意識和生命 [1-3]. 本書鼓
2025/02/27
介紹 《馬來西亞民主轉型:族群與宗教之困》這本書深入探討了馬來西亞在民主轉型過程中,族群與宗教因素所帶來的挑戰與影響 [1-11]. 本書分析了歷史背景、政治結構、以及社會文化等因素如何交織在一起,塑造了馬來西亞的政治景觀。本書旨在幫助讀者理解馬來西亞民主轉型的複雜性,以及族群和宗教在政治中的
2025/02/27
介紹 《馬來西亞民主轉型:族群與宗教之困》這本書深入探討了馬來西亞在民主轉型過程中,族群與宗教因素所帶來的挑戰與影響 [1-11]. 本書分析了歷史背景、政治結構、以及社會文化等因素如何交織在一起,塑造了馬來西亞的政治景觀。本書旨在幫助讀者理解馬來西亞民主轉型的複雜性,以及族群和宗教在政治中的
2025/02/26
介紹 這本書《55成為說話有趣的人》[1] 提供了一套實用的說話技巧,旨在提升溝通能力和人際吸引力。書中作者吉田照幸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分享了55個讓對話變得生動有趣的公式。無論是在職場、社交場合,還是日常閒聊,這些技巧都能幫助讀者更有效地表達自己,並與他人建立更良好的關係 [1]. 本書不僅適
2025/02/26
介紹 這本書《55成為說話有趣的人》[1] 提供了一套實用的說話技巧,旨在提升溝通能力和人際吸引力。書中作者吉田照幸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分享了55個讓對話變得生動有趣的公式。無論是在職場、社交場合,還是日常閒聊,這些技巧都能幫助讀者更有效地表達自己,並與他人建立更良好的關係 [1]. 本書不僅適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神:...你們對這樣的經濟體制的骯髒視而不見,稱這是你們的「自由市場經濟」,並且對每人說你們多麼為之驕傲! 我很少看過你這麼氣憤。神是不會氣憤的。這證明你不是神... 🤔神不會有生氣的時候嗎? 你認為神會怎麼回答?
Thumbnail
神:...你們對這樣的經濟體制的骯髒視而不見,稱這是你們的「自由市場經濟」,並且對每人說你們多麼為之驕傲! 我很少看過你這麼氣憤。神是不會氣憤的。這證明你不是神... 🤔神不會有生氣的時候嗎? 你認為神會怎麼回答?
Thumbnail
你相信神在乎你是否豐盛嗎?仇敵最想看到的,莫過於就是讓神的百姓繼續被缺乏和限制的靈所牽制,但神不希望這樣下去。活出豐盛生命的關鍵在於——要把自己的資源、時間與恩賜投資在他人的身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天國創投家,你我蒙福就是為了能夠祝福他人。
Thumbnail
你相信神在乎你是否豐盛嗎?仇敵最想看到的,莫過於就是讓神的百姓繼續被缺乏和限制的靈所牽制,但神不希望這樣下去。活出豐盛生命的關鍵在於——要把自己的資源、時間與恩賜投資在他人的身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天國創投家,你我蒙福就是為了能夠祝福他人。
Thumbnail
財富的道路上你必須要搞清楚「資本」與「非資本」的關係。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說的好,所謂的資產就是「能從別人的口袋把錢拿到你的口袋裡的東西!」而負債就是「能從你的口袋把錢拿到別人口袋裡的東西」。 而所謂的「資本」幹的就是「資產」的事,有了資本就能讓你有資格「讓錢自動從別人的口袋跳到你的口袋裡」,而「非資
Thumbnail
財富的道路上你必須要搞清楚「資本」與「非資本」的關係。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說的好,所謂的資產就是「能從別人的口袋把錢拿到你的口袋裡的東西!」而負債就是「能從你的口袋把錢拿到別人口袋裡的東西」。 而所謂的「資本」幹的就是「資產」的事,有了資本就能讓你有資格「讓錢自動從別人的口袋跳到你的口袋裡」,而「非資
Thumbnail
作者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銀行家或投資顧問,她是反饑餓計劃的領導人,她擁有四十年的第一手募款經驗,經常穿梭在最富有與最貧窮的極端環境中,發現很多財富萬貫的人,並沒有想像的富足快樂,更發現窮人之所以貧窮的主因並非資源不足而導致的。所有的事情,都來自我們心靈的面向。 匱乏的迷思 「不夠」:總覺得
Thumbnail
作者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銀行家或投資顧問,她是反饑餓計劃的領導人,她擁有四十年的第一手募款經驗,經常穿梭在最富有與最貧窮的極端環境中,發現很多財富萬貫的人,並沒有想像的富足快樂,更發現窮人之所以貧窮的主因並非資源不足而導致的。所有的事情,都來自我們心靈的面向。 匱乏的迷思 「不夠」:總覺得
Thumbnail
之前曾經提過:肥胖率可能跟貧富不均有關。普通階層以下的人會花更多錢在美食上,因為昂貴的美食取得成本比很多奢侈品更低。 其原因就出在於『稀缺心態』,這其實就是為何金錢補助對於窮人的長期生活,幾乎沒有改變的原因相同。因為窮人會把資源放在對他們未來沒有助益,但現在卻稀缺的事物上 跟自律、延遲滿足關係不大
Thumbnail
之前曾經提過:肥胖率可能跟貧富不均有關。普通階層以下的人會花更多錢在美食上,因為昂貴的美食取得成本比很多奢侈品更低。 其原因就出在於『稀缺心態』,這其實就是為何金錢補助對於窮人的長期生活,幾乎沒有改變的原因相同。因為窮人會把資源放在對他們未來沒有助益,但現在卻稀缺的事物上 跟自律、延遲滿足關係不大
Thumbnail
人類發明了貨幣,希望為己所用,然而如今的情況卻是我們被貨幣所用。勞力以及貨幣市場在近代則成為了主導整個社會的關鍵。我們必須去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了解它的由來以及運作方式,才能打造更光明的未來。
Thumbnail
人類發明了貨幣,希望為己所用,然而如今的情況卻是我們被貨幣所用。勞力以及貨幣市場在近代則成為了主導整個社會的關鍵。我們必須去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了解它的由來以及運作方式,才能打造更光明的未來。
Thumbnail
2000年以後,從市井小民到各個報章無不感嘆經濟榮景不再,薪資停滯不前甚至倒退,而萬物皆漲。照一般老百姓的話就是「什麼都漲,唯獨薪水不漲」,原因眾說紛紜,有一說產業外移對岸,另外也有人說產業沒有成功升級,又或者說台灣的GDP過度集中在科技業中,其他產業沒創造多少利潤。覺青們則說經濟成果有被創造出來,
Thumbnail
2000年以後,從市井小民到各個報章無不感嘆經濟榮景不再,薪資停滯不前甚至倒退,而萬物皆漲。照一般老百姓的話就是「什麼都漲,唯獨薪水不漲」,原因眾說紛紜,有一說產業外移對岸,另外也有人說產業沒有成功升級,又或者說台灣的GDP過度集中在科技業中,其他產業沒創造多少利潤。覺青們則說經濟成果有被創造出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