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筆者的閱讀感想,僅作為個人主觀意見及思考整理,若有疏失還請見諒*
「我之所以成為經濟學家,是因為拒絕將經濟留給專家。」
書中的這句話使人印象深刻。
《爸爸寄來的經濟學情書》是一本關於資本主義歷史的簡介,由於對象是仍在唸書的女兒,本書的言詞精簡,以最簡單的方式向我們解釋經濟的由來以及運作方式。
當我們祖先將周圍的動物獵捕完,而轉型成種植作物時,世界上出現了第一筆盈餘,沒有食用完的作物被我們儲存在倉庫裡,我們沒有辦法建造屬於個人的倉庫,所以當所有人共用時,便需要記錄每個農夫儲存的作物數量,於是貨幣出現了,為了保障這些貨幣的可信度,政府便隨之誕生。
政府只需施展權力保障貨幣價值,無須做其他生產便可獲得一部分盈餘,然而權力使人墮落,當權者理所當然希望獲得最大的利益,為此設計出一套精密的系統防止人們推翻自己,宗教也現身了。它成功做到灌輸人們一套擁護當權者的神話,讓人民誤以為那是真理。
如此一來,社會的運作以有了開端,而因為航海技術的發達,不斷對外侵略及貿易,市場社會的體制便逐漸萌芽。
歐洲人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開始要求跟當地的住民們貿易,但尚未有發展需求的非洲及美洲等本來就是自給自足,沒有必須同意的理由,當時的歐洲人便以強制的手段執行,使用武力以及宗教進行征服。沒有自衛能力的居民當然無能為力,被迫交出物資以及部分人民,成為了受害者。而那些同意進行交易的國家則建立了數條貿易路線及商品,導致某些特定商品在不斷交換的途中變得十分昂貴,而這件事相當然也傳到了歐洲領主們的耳裡,於是最大的一場社會變化—「圈地運動」就此開始。
民眾在土地上種植著小麥等作物,在收成時繳納一部分收成給領主,剩餘的則是帶回家中分配給家庭食用。以如此方式生活的農民某天突然被成群的軍隊趕出土地,流落街頭,究竟為什麼會導致這樣的結果?沒錯,因為比起小麥,貿易的過程中其他商品的需求增加了,領主們與政府合作將農民驅逐,把土地用來生產價值更高的羊毛。雖然可以獲取更高的利潤,但是問題又出現了,如何管理這些羊與土地?這些當權者再度把目光放到了可憐的農民身上。
現在被放逐的農民們一無所有,唯一擁有的只有自己的勞力,於是直接用勞力換取報酬的人力市場被開啟了,這正好中了掌權者的下懷,他們把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們再度叫回來,要他們生產這些高利潤的商品。那麼生產所需的工具及設備呢?很簡單,只要「借」就好了,領主們貸款給別無選擇的平民,要求他們必須用生產的價值來償還這些款項。原本農作生活的困難在於,作物交給領主後剩下的部分有沒有辦法讓家人溫飽,現在可好了,難題在於他們是否可以償還領主「借」給他們的金錢,從看天吃飯一躍變成了負債問題,在還沒有開始實際養羊以前就分配好了準備的資金、雇用其他勞工的薪資,現在他們非得要讓獲利最大化才行了,否則債務持續增加,也付不出薪資,之後的過程便可想而知了。
人類發明了貨幣,希望為己所用,然而如今的情況卻是我們被貨幣所用。勞力以及貨幣市場在近代則成為了主導整個社會的關鍵。擁有金等貴金屬的貨幣流通時,有人將貨幣溶解後再鑄造,把一部分的金屬私藏,時間久了,這些「劣幣」的數量不斷上升,直到當權者制定強制性的法律來規定含金量。但如果突然戰爭了呢?武器所需的金屬量非常龐大,他們只好帶頭將貨幣的金屬含量降低,如此一來人們就會發現自己手中的貨幣價值下降了!所以物價就開始飆漲,通貨膨脹就此發生,如果贏得了戰爭,得到其他國家的金屬的話,貨幣也就跟著增值。當貨幣的價值不斷降低,直到有一大袋金幣才能購買一塊麵包時,事情就變得麻煩了,所以當權者就必須要「調整」貨幣價值來讓市場穩定。
那勞力呢?當今社會下我們犧牲精力,用更大把的時間賺取貨幣,為何總是看見越來越低的薪資收入?科技的發展說明了這一點,當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出現時,為地主帶來了希望,而為勞工帶來了絕望。資方發現比人力更有效率的生產方法,於是開除了許多員工,改由這些不眠不休的怪物來拖車,他們不必吃飯、睡覺,可以持續工作直到高壓鍋爐爆炸,有效的提高了產品的生產速度,但是某一天他們卻發現,他們生產的商品突然沒有人買了,上街一看發現到處都是失業的勞工,他們被老闆開除、沒有薪資,又該如何購買這些被高效率製造的商品呢?這時他們才發現,原來人的勞力是被需要的。
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知道,推動人們從事生產的主要因素,就是「債務」,為了還清負債及過生活,我們需要工作,而當今政府與銀行的關係則十分複雜,幾次的經濟崩盤也讓我們持續從中學習該如何讓這個體制運作的更好。他們也不只有光明的一面,背後的複雜可能讓我們難以置信,但是我們仍然必須去了解,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美好又殘酷的世界,只有了解他的運作方式,我們才有機會可以避開錯誤,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