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停滯的主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00年以後,從市井小民到各個報章無不感嘆經濟榮景不再,薪資停滯不前甚至倒退,而萬物皆漲。照一般老百姓的話就是「什麼都漲,唯獨薪水不漲」,原因眾說紛紜,有一說產業外移對岸,另外也有人說產業沒有成功升級,又或者說台灣的GDP過度集中在科技業中,其他產業沒創造多少利潤。覺青們則說經濟成果有被創造出來,但都被「慣老闆」拿走我們的血汗成果。不過上述說法似乎無法完全解釋真正的病因所在。

首先定義何謂經濟

要解釋真正的病根之前,首先要講何謂經濟,「經濟」,統稱一定範圍(國家、區域等)內,組織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活動和關係的系統,通常以貨幣為媒介,以財貨服務為結果。研究經濟問題、探討經濟發展規律、解釋經濟現象成因的社會科學,稱為經濟學

看起來很抽象對吧,那我們先從原始社會談起,當時A手上可能有肉,而B手上可能有水果,而每天都吃同樣的肉或水果也會膩對吧。所以當時人們就發展出你手上有什麼,我手上有什麼,然後大家各自拿出一部分互相交換,這就是最原始的「以物易物」。


以物易物

以物易物


各位可不要以為這沒什麼了不起的,其實上述「以物易物」的機制已經觸發人類社會的合作機制,少了它,之後的部落、部落聯盟、國家政府乃至商號企業根本就不會出現。再者,「以物易物」也是民法第398條「當事人雙方約定互相移轉金錢以外之財產權者,準用關於買賣之規定。」之「互易契約」。

有了以物易物之後,人與人的合作行為愈發普遍,也從一開始單純的個體交換物資,演變至交換物資與勞務,到後期甚至不限於個體間,而是不同群體間的交換行為,交換的質與量亦隨之成長。單純的物資勞務交換在數量不大時或許非常可行,但如果量大到相當程度,甚至部落間的交換行為,那這當中的價值該如何衡量呢?(而且肉類與果實也有保存期限),這時就需要有易於長期保存的物體(如貝殼)作為價值衡量媒介,就如同判斷你所擁有的物品或你所做的服務值多少個貝殼。


貝殼貨幣

貝殼貨幣

聰明的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生活中很熟悉的「貨幣」的雛形出現了呢?那這之後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illiam Liou的沙龍
44會員
166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William Lio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7
隨著大航海發現新大陸與新航路,除了找到新資源與新貿易路線,同時因為發現更多新土地上述三者相互結合引發數百年的殖民熱潮,而台灣也是在大航海時代開啟後的一百年走進世界歷史的舞台。 殖民主義 殖民主義是指一個國家通過戰爭或其他方式尋求或取得另外土地及其土著居民的政策。殖民者通常會取得當地的實質性特權,
2025/01/07
隨著大航海發現新大陸與新航路,除了找到新資源與新貿易路線,同時因為發現更多新土地上述三者相互結合引發數百年的殖民熱潮,而台灣也是在大航海時代開啟後的一百年走進世界歷史的舞台。 殖民主義 殖民主義是指一個國家通過戰爭或其他方式尋求或取得另外土地及其土著居民的政策。殖民者通常會取得當地的實質性特權,
2024/12/31
征服的開始與發現美洲 首航美洲(1492~1493) 1492年8月3日夜裡,哥倫布的艦隊從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出發了。他的艦隊由3艘帆船和90名船員組成,旗艦是一條大型的克拉克帆船——聖瑪利亞號(諢名「加利西亞」號),以及兩艘小型的卡拉維爾帆船——平塔號和聖塔克拉拉號(諢名尼尼亞號)。平塔
Thumbnail
2024/12/31
征服的開始與發現美洲 首航美洲(1492~1493) 1492年8月3日夜裡,哥倫布的艦隊從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出發了。他的艦隊由3艘帆船和90名船員組成,旗艦是一條大型的克拉克帆船——聖瑪利亞號(諢名「加利西亞」號),以及兩艘小型的卡拉維爾帆船——平塔號和聖塔克拉拉號(諢名尼尼亞號)。平塔
Thumbnail
2024/12/24
在伊比利半島發展出卡拉維爾帆船後,歐洲人終於開始將目光瞄向神秘的東方。 探索東方的渴望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尋找獲取香料的新航線,以取代受政治環境影響而隨時可能停止供應的陸地貿易。貨幣主義者則認為,開啟探索時代的主要原因是歐洲貴金屬的劇烈流失。歐洲經濟建立在金、銀貨幣的流通上,
Thumbnail
2024/12/24
在伊比利半島發展出卡拉維爾帆船後,歐洲人終於開始將目光瞄向神秘的東方。 探索東方的渴望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尋找獲取香料的新航線,以取代受政治環境影響而隨時可能停止供應的陸地貿易。貨幣主義者則認為,開啟探索時代的主要原因是歐洲貴金屬的劇烈流失。歐洲經濟建立在金、銀貨幣的流通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金錢觀的形成及影響,並提出了改變金錢觀的方式和具體步驟。透過分析金錢腳本來瞭解自己的財務決策過程,並提出了實際的財務調整方案,包括儲蓄、投資、理財計劃以及與配偶共同制定的願景目標等。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金錢觀的形成及影響,並提出了改變金錢觀的方式和具體步驟。透過分析金錢腳本來瞭解自己的財務決策過程,並提出了實際的財務調整方案,包括儲蓄、投資、理財計劃以及與配偶共同制定的願景目標等。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經濟學家洪椿旭深入分析了金錢如何影響人類的自利行為,推動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他以歷史事件為例,探討過去與現代在經濟行為上的相似之處,並指出國家如何透過金錢政策形成其歷史路徑。文章也提到新興國家與富國之間的關係及其對未來經濟走向的影響,展現了金錢的深遠內涵及其於人類行為中的重要角色。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經濟學家洪椿旭深入分析了金錢如何影響人類的自利行為,推動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他以歷史事件為例,探討過去與現代在經濟行為上的相似之處,並指出國家如何透過金錢政策形成其歷史路徑。文章也提到新興國家與富國之間的關係及其對未來經濟走向的影響,展現了金錢的深遠內涵及其於人類行為中的重要角色。
Thumbnail
經濟學的核心是什麼呢?當然就是交換東西嘛!不過我們要怎麼交換呢? 首先,那樣東西需要是「你的」,你總不能拿阿里山上的空氣跟我交換嘛!   但所謂「你的」或「我的」物品,就牽涉到「私有財產權」。 等等,我們先幫大家經濟學小科普一下~   西方歷史上最早對私有財產權制度的設計與保護,主要體現
Thumbnail
經濟學的核心是什麼呢?當然就是交換東西嘛!不過我們要怎麼交換呢? 首先,那樣東西需要是「你的」,你總不能拿阿里山上的空氣跟我交換嘛!   但所謂「你的」或「我的」物品,就牽涉到「私有財產權」。 等等,我們先幫大家經濟學小科普一下~   西方歷史上最早對私有財產權制度的設計與保護,主要體現
Thumbnail
一如繼往的走進自己愛吃的餐廳,滑著手機,手機通知響起,畫面通知你的帳戶有資金入款,心中不免竊喜是這個月的薪水入帳了。下一秒你望著餐廳菜單上的價格,不免開始感慨,幾年前在同樣的地方用餐,價格卻愈來愈貴了,此時你跟朋友同時嘆息通貨膨脹的可怕。 什麼是通貨膨脹?
Thumbnail
一如繼往的走進自己愛吃的餐廳,滑著手機,手機通知響起,畫面通知你的帳戶有資金入款,心中不免竊喜是這個月的薪水入帳了。下一秒你望著餐廳菜單上的價格,不免開始感慨,幾年前在同樣的地方用餐,價格卻愈來愈貴了,此時你跟朋友同時嘆息通貨膨脹的可怕。 什麼是通貨膨脹?
Thumbnail
經濟循環中,信用擴張促使繁榮,但也可能引發通膨或通縮。美國近期狀況未至衰退,但失業率與消費力仍需觀察。若失業率上升,將影響消費與企業利潤,可能導致通貨緊縮。因此,未來經濟走勢將取決於就業情況、消費力與通膨趨勢。
Thumbnail
經濟循環中,信用擴張促使繁榮,但也可能引發通膨或通縮。美國近期狀況未至衰退,但失業率與消費力仍需觀察。若失業率上升,將影響消費與企業利潤,可能導致通貨緊縮。因此,未來經濟走勢將取決於就業情況、消費力與通膨趨勢。
Thumbnail
通膨會醞釀一種不公平的感覺,造成不滿。你會看到某些人獲得不公平的意外之財,卻不是透過老實工作而致富,而是憑藉資本市場扭曲以及在政府裡的人脈。
Thumbnail
通膨會醞釀一種不公平的感覺,造成不滿。你會看到某些人獲得不公平的意外之財,卻不是透過老實工作而致富,而是憑藉資本市場扭曲以及在政府裡的人脈。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以物易物的行為出現,以物易物 ,又稱物物交換,什麼是以物易物呢?就是用自己擁有的物品或服務與別人交換,以換取別人的物品或服務。以物換物不同於買賣,並沒有使用任何金錢作交易的工具,所以以物易物不一定是一場公平的交換。 而到了後來,開始使用貝幣,貝幣是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以物易物的行為出現,以物易物 ,又稱物物交換,什麼是以物易物呢?就是用自己擁有的物品或服務與別人交換,以換取別人的物品或服務。以物換物不同於買賣,並沒有使用任何金錢作交易的工具,所以以物易物不一定是一場公平的交換。 而到了後來,開始使用貝幣,貝幣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