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抗疫看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新冠肺炎疫情自去年末起肆虐全球,雖然本港好不容易熬過第一波疫情,但抗疫過程中卻一再揭示存在已久社會的問題——因為健康從來不平等,即使不管貧富與否,也是有患上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然而,患上與治癒的機率亦與貧富有莫大關係。〈2047〉今期請來李傲然議員,深入探討抗疫措施所揭示的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

〈從抗疫看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撰文:李傲然議員】

油尖旺區位於香港的正中央,而且也是貧窮人口數一數二的位置,我所服務的大角咀北選區也是一個同時有中產和基層的選區,當中兩者的差距,更是香港今日貧富懸殊之下抗疫兩極化的縮影。

大角咀一直以來都被外間認為是一個老區、舊區,儘管近年來有不少新填海的地帶,更在2000年代開始興建不少定位為中產的住宅網絡,變相將大角咀區形成一個失衡的分野。本來在平日社區已經形成一條鴻溝,彷彿將社經地位較高的人和較低的人隔開了,今次的疫情嚴重,更盡顯當中貧富社會尖銳的矛盾。

香港人,活得好苦。


資源爭奪戰

在疫情爆發初期,整個社區都瀰漫着一種驚恐和驚慌的氣氛。有許多基層的市民,例如獨居長者和單親家庭經濟能力有限,根本未能夠可以單靠自己的能力和人際網絡,搜羅到足夠的防疫物資使用,甚麼高級數的口罩和酒精搓手液,通通都是奢侈品,一切都比平時賣貴了三至四倍價錢。就算離開大角咀,看看旺角和太子的藥房,港幣400元正一盒的普通口罩俯拾皆是,對於一般市民而言更是望而卻步。更有不少劏房住戶,為了節省金錢和繼續維持生計局,居然需要三天才可以更換一個口罩,更有人口罩已經用得灰灰黑黑,卻為了節省一點點的金錢,被迫使用這些不衛生的物資,變相增加感染的風險。

一街之隔的中產區,卻出現完全不一樣的光景。我們可以看見這些中產區的居民,不但有充裕的金錢和資源,更可以利用自己的人際網絡,搜羅各種防疫物資,交換最新的物資購買和優惠的資訊。他們衡量過自己的能力之後,發現即使自己相比平日需要付出更多金錢,但也有能力義無反顧在不同廠商、日本的批發商和韓國的直銷中心大舉入貨,目的就只是希望家人可以有健康的環境和充足的資源,好好保障自己的生活。

當中的思維模式差距,一方面基層市民需要「錙銖必較」、另一方面活在中產區的居民也敢於「進退有度」。這樣的差距,更反映了在疫情之下資源匱乏的無可奈何。

但這樣的情況,政府卻從來沒有主動地在基層伸出援手,更遑論要派發口罩。一切都只是空口講白話,在離地指指點點,卻不了解民間疾苦。

鄰里之間的互相幫助,成為了今次疫情最大的人性體現。甚至有善心的居民,得知我作為新任區議員,未必能夠大灑金錢,更熱心地無條件借我數萬元購買物資,好讓我可以免費派發給區內有需要的人士。雖然最終我沒有需要用到這筆流動現金,但在此我也希望公開感謝這幾位居民的熱心和信任。因為最後我聯絡到商界出身的中學同學、和一位低調但熱心助人的小賣店老闆,他們合共為我搜羅了接近十萬個口罩,連賣連派和我從其他渠道購入的口罩,總共派出超過十五萬個口罩給大角咀區內區民。

我知道區議員的角色不應如此,本身希望可以為地區行政和政策提出一些倡議或者意見,行駛地區諮詢行政組織的職責和功能。但由於疫情由一月頭開始慢慢變得嚴重,我們這個政府居然要等到五月頭才開始派發可重用口罩 CUMASK,更被多個專家批評和質疑成效。無可奈何地,當時我也只好「順應民意」,開始幾個月為大家搜羅防疫物資的旅程。時至今日我不禁懷疑,這些局長比我多收十倍工資,又是否尸位素餐而已?倒不如把這些薪水讓給我,由我們新一代管治香港吧?

香港人,活得真苦。


「停課」與「在家工作」令家庭關係更崩壞

我記得有一次做家訪時,除了探訪基層劏房戶之外,希望派發一些防疫物資,支援區內家庭同心抗疫。

我在居民的家門派發口罩和酒精搓手液,卻從木門和門框之間,窺看到那一點劏房以內的光景。

我看到的是日常歌舞昇平、繁華鬧市背後的荒涼。這並非是頹桓廢墟中的塵土,而是看到基層家庭在生存的邊緣掙扎翻滾。

在堆滿雜物的小房間,看似是中學生的女孩,在奮力看着只有幾寸的手提電話螢幕的教學片段,從聲音可以猜想到,很大機會是正在準備公開考試的中六同學;另一方面家中的老人家卻把電視機的聲量調校得大聲一點,好像要在聲量上與小女孩爭一日長短。

「一整天就只會看着手提電話,就總只會了玩玩玩玩玩!到底你何時出來工作養家!」

這種情況我卻無能為力,因為當我想開口幫忙的時候,大門已經無情地關上。

在狹小的房間,有限的空間內每個人都嘗試用有限的資源和能力,繼續他人口中的「正常生活」,卻沒有想過他們的生活從來沒有正常過,在擠壓的狹層中奮力轉身,已經是對生活最大的煎熬。先不論家庭環境能不能夠提供一個寧靜而合適的空間,好讓莘莘學子可以留在家中專心溫習和透過網絡上課,似乎能夠有穩定的網絡連線和幽靜的空間,已經是極其奢侈的幻想。更遑論激化了更多本身已經存在的家庭矛盾問題,上一輩養兒防老的過時想法,更令世代衝突加劇。

曾經有報章報道過,因為圖書館和自修室全線關閉,有些學生無奈地只能夠偷偷地回到自己的中學大門口,借用本身不太穩定的無線網絡,只為不要錯過校方提供的僅有教學資源,或是連印刷機都沒有,只能透過幾寸碎裂的電話螢幕,零零碎碎地湊合一張工作紙,為公開考試準備。知識,真的能夠改變殘酷的命運嗎?

有大學生滿以為大學宿舍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避難所,卻因為大學的政策,要求所有住宿的香港人回家。回到家中那狹小的空間,連準備畢業論文的時間都沒有,更要受盡家人冷眼旁觀,以為看着電腦就是娛樂,卻不懂每一個大學學分,其實都是以努力、文獻、思考、分析換回來的。

「我要等到家人都睡覺了,我才可以專心寫論文,但翌日我晚了起床,說會被批評我是懶惰的蛀米大蟲。」——這是我一個大學同學告訴我的困擾。


無知,真教人可怕。


這不只是年幼稚子需要面對的困難,有不少因為疫情嚴重,已被安排在家工作的打工仔女,也需要面對差不多的問題。留在家中工作,需要長時間看着電腦,同時也需要透過會議與其他同事交流工作的進度。


可是,是不是每一個人家中都有足夠的空間,讓自己可以放心展示鏡頭下的背景呢?

除了牽涉可能其他家人出出入入和好管閑事之外,突然鏡頭後家中的環境也成為人與人之間茶餘飯後的寒暄話題。本來在職場上大家的工作,也是有提到家庭背景,每個人面對的遭遇都不一樣,未必需要向每一個人交代。然而一次疫情要「在家工作」,就徹徹底底將自己家庭的一面赤裸地展現人前。

事實上這些家庭問題一直以來從來沒有解決,只是香港人上班上學的忙碌,令大家未必有時間和空間正視這些問題,日常的生活也似乎沒有因為這些矛盾而得到解決。正當我們以為這場疫情令到香港病了,也令到許多香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病了。或者大家清醒一點看這些問題,香港一直以來都病了,只是大家好像以工作和學業作為麻醉藥,麻痹了尖銳而難以梳理的家庭關係,碰巧今次疫情嚴重,因為壓抑多時的病痛連消帶打地爆發,才會令大家痛不欲生。

正當你以為這只是個別事件,我只會說我分不清楚你是天真無邪或是有意簡單化事件。

香港人,活得多苦。


失治之城 官員冷血無能

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魔僧」顧汝德 Leo F. Goodstadt 早前離世,最後一本著作稱呼香港為「失治之城A City Mismanaged」。似乎回望今天在抗疫上進退失據的政府,這樣的稱呼算得上是名副其實,在不同的政策反應緩慢,連簡單「封關」的要求都要顧左右而言他,從來沒有以香港人的福祉為依歸。由一月開始我經已將這個問題帶出來,這不只是「公共衛生」的失誤、更是「公共政策」與「公共管理」的失效

行政機關的霸道令政策意見未能由下而上接收,卻造就了今日連串災難性的政策失誤,今日特區政府官員離心離德,可說是咎由自取與人無由。特區政府多年來任由大財團和地產商魚肉市民,最終令近年社會運動興起,市民與政府關係跌至冰點,我持續多年來的貧富差距問題仲未得到解決,政府一直以來以所謂「量入為出」的政策,和官僚程序拖慢社會保障和援助,更多人寧願生活艱苦,也不願被政府抹黑為公帑濫用者。

唯一值得慶幸的,因為市民對政府毫不信任,所以自發同心抗疫,今次疫情能夠將感染人數減到最低,全賴市民自救,與所謂的惡法「限聚令」毫無關係,特區政府就自鳴得意地邀功自我感覺良好,卻從來沒有打算正視一直以來存在的社會問題,一場疫症盡見社區的眾生相,政府又如何在經濟蕭條的世界局勢下推出從善如流的政策?似乎未有習大大的首肯,林鄭本人都不敢輕舉妄動。

香港人,活得更苦。


結語

〈2047〉本期深入探討了疫情之下社會基層市民的種種痛苦,不但口罩、消毒酒精與清潔用品都成了奢侈品,更遑論在家工作和學習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和網絡,家庭世代間的矛盾和隔閡,又造就了多少衝突和批判。社會的問題從沒解決,卻是在疫情下被進一步深化。如李傲然議員所言,港府的「公共衛生」的失誤至乎「公共政策」與「公共管理」的失效,最後受苦的還是香港人。所幸全民自救,才使現時本港疫情相對穩定,沒有造成太多的人命傷亡。然而,如果當不久的將來爆發第二波疫情,香港政府還不以全香港人的公共衛生作首要考量,致力改善各項抗疫措施與政策,香港還能撐多久?

特別鳴謝:李傲然議員
編輯: 2047團隊


(歡迎讚好和追蹤我們的Facebook @2047hongkongers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2047香港未來說明書的沙龍
18會員
14內容數
2020/08/28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因應家居隔離等措施,網上購物率持續大幅上升,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模式似乎因著社會環境的轉變而被漸漸改變。加上廿一世紀網絡資訊發達,手機程式等應用基本上亦早已成熟,疫情之下更順理成章更急促的發展。那麼,過去一年各地的銷售方式是如何調整,如是者下去,已改變的消費模式又是否能會到過去?
Thumbnail
2020/08/28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因應家居隔離等措施,網上購物率持續大幅上升,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模式似乎因著社會環境的轉變而被漸漸改變。加上廿一世紀網絡資訊發達,手機程式等應用基本上亦早已成熟,疫情之下更順理成章更急促的發展。那麼,過去一年各地的銷售方式是如何調整,如是者下去,已改變的消費模式又是否能會到過去?
Thumbnail
2020/08/14
中美貿易戰以及反修例運動的持續下,曾是中西緩衝區的一線城市現今成了各式制裁與「人質外交」的案發現場。本是一貫以「世界仔」聞名的香港人,在此等情況下,未來之路又該如何走下去?
Thumbnail
2020/08/14
中美貿易戰以及反修例運動的持續下,曾是中西緩衝區的一線城市現今成了各式制裁與「人質外交」的案發現場。本是一貫以「世界仔」聞名的香港人,在此等情況下,未來之路又該如何走下去?
Thumbnail
2020/08/03
今年九月香港本將迎來的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卻終將在各種「考量」下被「緊急法」延期一年。〈2047〉團隊今期請來曾被取消參選資格(DQ),但其選舉呈請上訴得直,早前初選勝出卻被二度DQ的劉頴匡先生接受訪問,談談他對這場選戰以及香港未來的看法。
Thumbnail
2020/08/03
今年九月香港本將迎來的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卻終將在各種「考量」下被「緊急法」延期一年。〈2047〉團隊今期請來曾被取消參選資格(DQ),但其選舉呈請上訴得直,早前初選勝出卻被二度DQ的劉頴匡先生接受訪問,談談他對這場選戰以及香港未來的看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雖説疫情肆虐下,「病毒之前人人平等」成了某種警世箴言,但「會否接觸病毒」,便不是人人皆然的前提。
Thumbnail
雖説疫情肆虐下,「病毒之前人人平等」成了某種警世箴言,但「會否接觸病毒」,便不是人人皆然的前提。
Thumbnail
當香港剛剛經歷完第五波COVID-19疫情, Omicron病毒在社區大型爆發,超過100萬人染疫,約有9000宗死亡。經過四個月的折磨後,據知至今已經形成群體免疫,社會逐步回復疫情前的生活狀態(但不是正常生活,新香港不可能正常生活)。當香港疫情見到𥌓光時,台灣才剛剛開始進入爆發期。
Thumbnail
當香港剛剛經歷完第五波COVID-19疫情, Omicron病毒在社區大型爆發,超過100萬人染疫,約有9000宗死亡。經過四個月的折磨後,據知至今已經形成群體免疫,社會逐步回復疫情前的生活狀態(但不是正常生活,新香港不可能正常生活)。當香港疫情見到𥌓光時,台灣才剛剛開始進入爆發期。
Thumbnail
物極必反,今天種下的一些因,其實有不少,只是順著人為的形勢而逼出來的。
Thumbnail
物極必反,今天種下的一些因,其實有不少,只是順著人為的形勢而逼出來的。
Thumbnail
不會網路、沒有朋友,沒人幫忙,這些社會地位上的劣勢,在疫情肆虐下成了一種被檢討的破口,就像前幾日工人因工作沒辦法長期戴口罩而被檢舉,但我們都不是他們,在冷氣房裡全天候戴著口罩不困難,在冷氣房裡做瑜伽做菜可以很優雅,但「非必要不出門」的響亮口號,多少社畜聽了也只能笑笑?
Thumbnail
不會網路、沒有朋友,沒人幫忙,這些社會地位上的劣勢,在疫情肆虐下成了一種被檢討的破口,就像前幾日工人因工作沒辦法長期戴口罩而被檢舉,但我們都不是他們,在冷氣房裡全天候戴著口罩不困難,在冷氣房裡做瑜伽做菜可以很優雅,但「非必要不出門」的響亮口號,多少社畜聽了也只能笑笑?
Thumbnail
新竹33度高溫,餐廳外站滿等待入內用餐的客人,我們一家也在其中。小孩在店外奔跑嬉戲,天爸滑着手機,Facebook一幕幕香港街頭荒謬畫面,讓天爸看得很心痛…香港因為抗疫,7月29日開始不允許在餐廳內用膳,街道上不能二人以上同行,街道上不能脫下口罩。無數工人冒着犯法危險,在路邊脫下口罩蹲坐街頭用餐…
Thumbnail
新竹33度高溫,餐廳外站滿等待入內用餐的客人,我們一家也在其中。小孩在店外奔跑嬉戲,天爸滑着手機,Facebook一幕幕香港街頭荒謬畫面,讓天爸看得很心痛…香港因為抗疫,7月29日開始不允許在餐廳內用膳,街道上不能二人以上同行,街道上不能脫下口罩。無數工人冒着犯法危險,在路邊脫下口罩蹲坐街頭用餐…
Thumbnail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全球,雖然現時疫情相對穩定,抗疫的過程中卻一再揭示存在已久社會的問題。比方說,疫情之下,眾人均視戴口罩為理所當然的事,偶然看到街上沒戴口罩的人或加以歧視,然而,早前卻有新聞拍到中年男士排長龍買不到口罩流淚、清潔工一、兩日才獲發一個口罩,教人不禁反思健康與貧富之關係。〈
Thumbnail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全球,雖然現時疫情相對穩定,抗疫的過程中卻一再揭示存在已久社會的問題。比方說,疫情之下,眾人均視戴口罩為理所當然的事,偶然看到街上沒戴口罩的人或加以歧視,然而,早前卻有新聞拍到中年男士排長龍買不到口罩流淚、清潔工一、兩日才獲發一個口罩,教人不禁反思健康與貧富之關係。〈
Thumbnail
新冠肺炎疫情自去年末起肆虐全球,雖然本港好不容易熬過第一波疫情,但抗疫過程中卻一再揭示存在已久社會的問題——因為健康從來不平等,即使不管貧富與否,也是有患上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然而,患上與治癒的機率亦與貧富有莫大關係。〈2047〉今期請來李傲然議員,深入探討抗疫措施所揭示的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 〈從
Thumbnail
新冠肺炎疫情自去年末起肆虐全球,雖然本港好不容易熬過第一波疫情,但抗疫過程中卻一再揭示存在已久社會的問題——因為健康從來不平等,即使不管貧富與否,也是有患上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然而,患上與治癒的機率亦與貧富有莫大關係。〈2047〉今期請來李傲然議員,深入探討抗疫措施所揭示的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 〈從
Thumbnail
我可以理解對於這一場疫病帶來給所有人的不方便,甚或者是我自己本身,為了一個念頭想要出去吃個飯(不想要在家裡中),光是想到要走出去,到那個點,然後再想到要坐下來,我就立馬自打嘴巴了起來:"嘴上說不要不可以,但是身體卻很正直。" 這一類的掙扎,每一天都在腦子裏面上演不知幾遍。 但,或許我可以提供一些案
Thumbnail
我可以理解對於這一場疫病帶來給所有人的不方便,甚或者是我自己本身,為了一個念頭想要出去吃個飯(不想要在家裡中),光是想到要走出去,到那個點,然後再想到要坐下來,我就立馬自打嘴巴了起來:"嘴上說不要不可以,但是身體卻很正直。" 這一類的掙扎,每一天都在腦子裏面上演不知幾遍。 但,或許我可以提供一些案
Thumbnail
在疫情漸漸嚴峻的農曆新年前後,我們一家連橫出事,要不斷進出醫院,口罩短缺下也只能無可奈何地硬撐着。在同一段時間,不管是台灣、香港抑或澳門,都推出不同的防疫措施,不外乎都是減少聚會、注意個人衛生、停課停班等等…正所謂患難見真情,在一個人人自危的環境中,最能看到事物的光明與陰暗。
Thumbnail
在疫情漸漸嚴峻的農曆新年前後,我們一家連橫出事,要不斷進出醫院,口罩短缺下也只能無可奈何地硬撐着。在同一段時間,不管是台灣、香港抑或澳門,都推出不同的防疫措施,不外乎都是減少聚會、注意個人衛生、停課停班等等…正所謂患難見真情,在一個人人自危的環境中,最能看到事物的光明與陰暗。
Thumbnail
農曆新年,本該喜氣洋洋,沒想到一朝醒來回到2003年,一樣是瘟疫侵襲、一樣是巨星殞落…2003年的香港是人間煉獄,2003年的香港頓變死城,2003年的香港……我們都不想再記起。而今,雖然我們一家都在台灣,但仍然感受到香港人的痛苦與驚恐。
Thumbnail
農曆新年,本該喜氣洋洋,沒想到一朝醒來回到2003年,一樣是瘟疫侵襲、一樣是巨星殞落…2003年的香港是人間煉獄,2003年的香港頓變死城,2003年的香港……我們都不想再記起。而今,雖然我們一家都在台灣,但仍然感受到香港人的痛苦與驚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