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八大人覺經講記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長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這句話是世尊語重心長,真實慈悲的教誨。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無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 世間國土是宇宙,四大五陰是人生。
  • 四大是講物質;苦空,它不是永恆存在,它是剎那在變化。
  • 五陰:物質(色)、精神(受、想、行、識)。
  • 生滅無異,虛偽無主:無論是精神的世界、物質的世界。
  •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心是妄心,就是講我們的念頭,形是講我們的身口,藪是集聚。
  • 如是觀察,漸離生死:覺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真正把宇宙人生真相看清楚、看明白,你就不會起心動念,不會再造罪業,這樣你才漸漸能夠脫離六道生死輪迴。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 多欲是苦,少欲也是苦,要把欲斷掉,才能出六道輪迴。
  • 地獄一天是人間三千七百多年,縱然活到一百多歲,在地獄裡是幾個鐘點。
  • 六祖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沒有過,只見自己過。
  •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不跟人結冤仇,決定接受別人的陷害,乃至於殺身我們都接受。為什麼?我的身被你殺掉,我的靈魂往生極樂世界,感激。從自己身心下功夫,與外面境界毫不相關。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 前面三句是講凡夫、後面四句是講菩薩。
  • 慾望沒有止盡,終身生活在痛苦當中,生活在身心緊張之中。
  • 知足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覺悟的人、修行人,在這個世間肯定是「於人無爭,於事無求」,才能真正做到安貧守道
  • 不但對世間法不貪求,連佛法都要放下;佛法是緣生的,凡是因緣生法都不是真實的。只有自性是真實的,自性裡面一法不立,不但沒有世間法,佛法也沒有。
  • 知足的人心裡一念不生,無論在什麼境界,善緣、惡緣也好,順境、逆境也好,不會起心動念,不會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知足。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 魔可以分成四大類
  • 第一(本身):五陰魔(色、受、想、行、識)。
  • 第二(本身):煩惱魔(見思、塵沙、無明),又稱欲魔。
  • 第三(本身):死魔,我們想修行,道業沒有成就,壽命到了,死了就沒有辦法精進。
  • 第四(外在):天魔,五欲六塵的誘惑,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 生死有兩種,第一種是「分段生死」,人從出生到死亡。
  • 第二種是「變異生死」,往上提升的變異。
  • 佛菩薩以度化一且眾生為事業。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 貧苦多怨,橫結惡緣:人缺乏道德、智慧,那是真正的貧苦。
  • 菩薩布施,等念怨親:平等對待冤家對頭、家親眷屬。
  • 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只要能回頭,回頭是岸。
  • 化解內在與外在衝突的方法。
  • 要修清淨心、平等心、覺悟心,就不能把一切眾生不善的心行放在自己心裡。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 五欲:財、色、名、食、睡。
  • 三衣:出家人身上所披。缽是飯碗。法器是隨身的道具。
  • 出家:出離生死,出離煩惱,是真出家。
  • 梵行:梵是清淨,行是行為,身心清淨。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 妄念多的人,慾望、貪求多的人,他必須大量去補充。
  • 心地清淨、沒有慾望、沒有所求,他消耗的能量很少,一點點的飲食就能維繫,就很正常,他活得很幸福、很快樂。
  • 進趣菩提:進是精進,趣是趣向。

淨業三福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 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緣是條件,沒有條件的慈愛,所有一切眾生、一切萬物跟自己是一體的。
    奉事師長:
    依教奉行。
    慈心不殺:慈心是敬心、孝心,仁慈。
  • 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六祖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
  • 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印光大師傳心法要

敦倫盡份,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
  • 敦倫盡份,閑邪存誠,孝慈智願,無上菩提。
  • :預防,防止之邪見,是存心,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 敦倫盡份是大道,閑邪存誠是大德
  • 孝慈智願是大行,無上菩提是大果
  • 我們學佛,什麼時候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沒有相對,相對的念頭斷掉,縱然你沒有證得真性,沒有達到明心見性,也非常貼近了。
  • 十法界,佛家講「十」不是數字,事代表無量無邊。
  • 很多同學想要廣學多聞,錯了!廣學多聞是什麼時候?是悟後起修,什麼人呢?一真法界裡的法身菩薩,那個時候博學多聞;沒有開悟之前,要一門深入。
  • 佛法在中國以四大菩薩為代表,地藏菩薩代表孝,觀音菩薩代表慈,文殊菩薩代表智,普賢菩薩代表願。
  • 地藏經:地獄只有兩種人能見到,一個是菩薩,到地獄是教化眾生,一個是造作地獄罪業的人,他去受果報。
  • 「慈」是永恆不變,為什麼?佛菩薩知道盡虛空片法界剎土眾生是一體,是「唯心所造,為識所變」
  • 護法神多半屬於天神,七情五慾沒斷。

念佛的好處

  • 最簡單的回答,釋迦佛尼佛在阿彌陀經上四次勸我們念阿彌陀佛。
  • :無。彌陀:量。:智、覺。
  • 「法界藏身阿彌陀佛」,這個意思說明,阿彌陀佛是法界一切諸佛的本名,一切諸佛的名號是他的別名。想想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無量智,這是佛的本名。
  • 近代科學發現,時間跟空間不是真實的,佛在經上講的很清楚,時間跟空間是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就是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實。在某種條件之下,時間沒有了,就是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我們人可以回到過去,也可以進入到將來。
  • 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空間維次就沒有了。六道輪迴,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離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法界是一真,哪有十法界。換句話說空間維次是個幻相,不是真相。
書名:八大人覺經講記
作者:淨空法師 講述
後漢沙門安世高譯
佛陀教育基金會 印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龎演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禪修重在體驗:中國人所謂的打坐,英文的名稱,就是冥想的意思。
以人天善法做基礎,發大菩提心,永無止境地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不求回饋地為眾生服務、貢獻,這是自覺覺他,大乘菩薩行的層次,菩薩的最高層次便是佛,是以上述的四個層次為基礎而達到空、無相、無願的境界。
從因果的觀念來說,佛教是鼓勵我們積極向上的; 從因緣的觀念來說,佛教是主張放棄我見的。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廣結善緣,大家來培福;感恩知足,人人有幸福。
法鼓山的理念 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一念清淨,一念見淨土;念念清淨,處處淨土。
禪修重在體驗:中國人所謂的打坐,英文的名稱,就是冥想的意思。
以人天善法做基礎,發大菩提心,永無止境地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不求回饋地為眾生服務、貢獻,這是自覺覺他,大乘菩薩行的層次,菩薩的最高層次便是佛,是以上述的四個層次為基礎而達到空、無相、無願的境界。
從因果的觀念來說,佛教是鼓勵我們積極向上的; 從因緣的觀念來說,佛教是主張放棄我見的。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廣結善緣,大家來培福;感恩知足,人人有幸福。
法鼓山的理念 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一念清淨,一念見淨土;念念清淨,處處淨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佛教八大人覺經為佛教經典之一,描述八菩薩大人佛教修行法。文章內容描述愚痴生死和菩薩常念等相關內容,並舉例說明愚痴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鼓勵努力學習增廣智慧,成就一切,以及許多有關愚痴的哲理。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無常離我們很遠嗎?視乎很近不遠,無常瞬息萬變下一秒發生什麼事?都是不清楚的⋯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人在世間上生存,隨時隨地都有風災、水災、火災、地震、刀兵等災難發生;國土的不安、不實,讓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佛教八大人覺經為佛教經典之一,描述八菩薩大人佛教修行法。文章內容描述愚痴生死和菩薩常念等相關內容,並舉例說明愚痴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鼓勵努力學習增廣智慧,成就一切,以及許多有關愚痴的哲理。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無常離我們很遠嗎?視乎很近不遠,無常瞬息萬變下一秒發生什麼事?都是不清楚的⋯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人在世間上生存,隨時隨地都有風災、水災、火災、地震、刀兵等災難發生;國土的不安、不實,讓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