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住身心 0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一切法都是生滅,變化無常的。而且一切法中,都沒有一個真實、有主宰性的主體存在。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這都是觀察四諦中的苦諦。因為世間萬法都是變化的、無常的,無論外境還是身心中,都沒有一個有主宰性的「我」的存在,而我們卻一直被這些幻覺所欺騙,被無常帶來的不安所逼迫,這就是苦諦。
<經文>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這是觀察集諦。「集」是一種招感性,也就是我們內心的煩惱(惑),以及因煩惱所造的業(業)。惑、業會招感到當下乃至未來的苦,因此稱之為「集」。
此理真實不虛,並非佛陀發明,而是宇宙當中的真理,佛陀只是為我們宣說,稱之為「諦」。
惑、業是招感一切惡法的源頭。因此破除集—惑、業,是佛法修行的重點。
我們檢驗自己學佛到底有沒有上路,不是看自己一天做多少功課、學了多少經論,這些都只是外相。一個人到底有沒有與佛法相應,關鍵就看他是否真正能夠理解「一切煩惱來自於內心」,因此以調服內心的煩惱為下手處,這是學佛最基本的知見。一切往內心求,觀察一切煩惱來自於內心,學佛才是真的上路了。
如果還是在追求外在的形象,拜多少佛、讀多少經、學多少理論,卻仍然不重視「心為業主」、「心是惡源」,而只是一味的向外馳求的話,那即使學佛十年、二十年,仍是門外漢,這是非常可惜的。

記得我剛出家的時候,煩惱也是很重,也不懂得這些道理。有時候起煩惱,老法師就會提醒我說:良因師啊!你要知道,一切煩惱都來自於內心,與外境沒有關係」。聽老法師這樣講,自己回去思惟思惟,很有道理,就暫時過關了。
但剛開始這個法還不是我的。過一陣子又起煩惱了,老法師再次提醒:「良因師啊!煩惱來自於內心,跟外境無關。」自己迴光返照,確實如此!又過關了。兩次、三次、五次、十次……不斷地提醒後,慢慢自己也學會去迴光返照「一切煩惱來自於內心,跟外境無關」,慢慢地,這個法就變成我們心中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以後再碰到煩惱時,慢慢也能提醒自己:「煩惱來自於內心,跟外境無關。」這就是佛法的正思維。
我們怎樣才能安住身心?首先要看自己的心為什麼不安?要看清煩惱的形相。
當我們問一個修行人:「你最粗重的煩惱是什麼?」如果他說:「我最粗重的煩惱就是貪瞋癡啊!」那他修行還沒有上路。一個修行上路的人,應該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心中最粗重的煩惱在哪裡,那樣才有辦法對治。因為知道之後要對治,都要經過幾十年長年累月的努力,才有辦法慢慢地對治,何況是不知道!
不知道自己的煩惱在哪裡,就會像一般佛教徒,對佛法仍然停留在信仰階段,整天趕法會、趕聽經……;而事實上,內心仍舊不安。所以「心是惡源」,要知道心出了什麼問題。
就像一個人如果生病了,他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感冒?還是肚子痛?是上火了?還是太寒了?才能應病予藥。修行也是一樣,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兒,方能針對性的對治。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形」就是身體,「藪」就是根源、聚集,這個身體是我們造惡業的源頭。
我們為什麼會造惡業?往往是因為貪染這個色身。例如:為什麼要殺雞來吃?就是為了長養這個色身,使它茁壯;為什麼會偷盜?也是為了盜取財物以長養色身,使它舒適快樂;為什麼做邪淫?也是為了讓這個色身快樂……所以,一切的罪業,都是為了保護、長養這個色身而造。
老子云:「吾有大患,為吾有身。」
我們最大的過患,就是對這個色身的執著,這就是集諦。
<經文>: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當我們看清楚了自己的煩惱「病」之後,要怎樣對治呢?
就是要:「如是觀察」。觀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觀察苦集滅道這四諦的道理。只有不斷地觀察這些道理,才能慢慢離開生死苦惱的境界。所以面對境界的時候,我們要用這正見來觀察世間。世間的本質就是這樣的。
這就是八種覺悟的第一個:「無常無我覺」。說明世間的本質是苦、空、無常、無我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一段是說明佛法「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解脫道的核心思想。 五陰無我
禪林寶訓 2014.6.12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之要,莫先審取捨,取捨之極定於內,安危之萌定於外矣。 然安非一日之安,危非一日之危,皆從積漸,不可不察, 以道德住持積道德,以禮義住持積禮義,以刻剝住持積怨恨。 怨恨積,則中外離背。禮義積,則中外和悅。道德積,則中外感服。 刻剝怨恨極則中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下面我們來分別學習這八個「覺」的內容。 第一、無常無我覺,這說到正見。 就像一輛車子,它可以開到任何地方,但如果方向錯誤,則開得越快,離目標越遠。車子本身並沒有對錯,對錯在於司機的認知。
《八大人覺經》良因法師 隨筆 從今天開始,我們來談論一個主題:「如何安住身心」。 我們接觸佛法,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安頓這念「不安」的心,它總是像猴子一樣四處攀緣、片刻不停,讓我們不堪其擾;唯有透過佛法的學習和修持,才能使它安住下來,乃至讓我們得到真正的解脫。
禪林寶訓 2014.6.8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夫天地之間,誠有易生之物,使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亦未見有能生者。 無上妙道,昭昭然在於心目之間,故不難見。 要在志之堅,行之力,坐立可待。 其或一日信,而十日疑之,朝則勤而夕則憚之, 豈獨目前難見,予恐終其身而背之矣。」 《雲首座書》
禪林寶訓 2014.6.7 良因法師 隨筆 浮山遠和尚曰: 「古人親師擇友。曉夕不敢自怠。 至於執爨負舂,陸沈賤役。未嘗憚勞。 予在葉縣,備曾試之。(注) 然一有顧利害、較得失之心,則依違姑息,靡所不至。 且身既不正。又安能學道乎。」 《岳侍者法語》 【演蓮法師譯文】 浮山・法遠禪師說: 良因贊曰: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一段是說明佛法「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解脫道的核心思想。 五陰無我
禪林寶訓 2014.6.12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之要,莫先審取捨,取捨之極定於內,安危之萌定於外矣。 然安非一日之安,危非一日之危,皆從積漸,不可不察, 以道德住持積道德,以禮義住持積禮義,以刻剝住持積怨恨。 怨恨積,則中外離背。禮義積,則中外和悅。道德積,則中外感服。 刻剝怨恨極則中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下面我們來分別學習這八個「覺」的內容。 第一、無常無我覺,這說到正見。 就像一輛車子,它可以開到任何地方,但如果方向錯誤,則開得越快,離目標越遠。車子本身並沒有對錯,對錯在於司機的認知。
《八大人覺經》良因法師 隨筆 從今天開始,我們來談論一個主題:「如何安住身心」。 我們接觸佛法,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安頓這念「不安」的心,它總是像猴子一樣四處攀緣、片刻不停,讓我們不堪其擾;唯有透過佛法的學習和修持,才能使它安住下來,乃至讓我們得到真正的解脫。
禪林寶訓 2014.6.8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夫天地之間,誠有易生之物,使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亦未見有能生者。 無上妙道,昭昭然在於心目之間,故不難見。 要在志之堅,行之力,坐立可待。 其或一日信,而十日疑之,朝則勤而夕則憚之, 豈獨目前難見,予恐終其身而背之矣。」 《雲首座書》
禪林寶訓 2014.6.7 良因法師 隨筆 浮山遠和尚曰: 「古人親師擇友。曉夕不敢自怠。 至於執爨負舂,陸沈賤役。未嘗憚勞。 予在葉縣,備曾試之。(注) 然一有顧利害、較得失之心,則依違姑息,靡所不至。 且身既不正。又安能學道乎。」 《岳侍者法語》 【演蓮法師譯文】 浮山・法遠禪師說: 良因贊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Thumbnail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佛法與醫學非常相似,都是要去除煩惱,解決苦的根源。」吳院長又說,凡夫俗子煩惱深重,是因為感染貪瞋癡慢疑五毒,就像一個人罹患胃炎,只要把幽門螺旋桿菌消除就好了。所以佛法跟醫學都是在拔除病根,一個是針對心靈的病根、一個是針對肉體的病根。 吳院長建議煩惱深重的人讀《心經》和《
羅雲師兄 煩惱有很多種別名,其中一個就是「漏」,「漏」就是煩惱。阿羅漢漏盡,是貪、瞋、癡等永盡。當我們有煩惱,要隨時斷除,不然功德水漏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功德圓滿呢? 我們人都不希望受苦,可是很奇怪,我們卻很喜歡去造作、積集苦的原因。而這苦的原因,其實就是煩惱與業。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佛陀說,所有痛苦的因都在我們心中。 所以必須把內心深處的問題解決之後 痛苦才不會再發生。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真如老師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Thumbnail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佛法與醫學非常相似,都是要去除煩惱,解決苦的根源。」吳院長又說,凡夫俗子煩惱深重,是因為感染貪瞋癡慢疑五毒,就像一個人罹患胃炎,只要把幽門螺旋桿菌消除就好了。所以佛法跟醫學都是在拔除病根,一個是針對心靈的病根、一個是針對肉體的病根。 吳院長建議煩惱深重的人讀《心經》和《
羅雲師兄 煩惱有很多種別名,其中一個就是「漏」,「漏」就是煩惱。阿羅漢漏盡,是貪、瞋、癡等永盡。當我們有煩惱,要隨時斷除,不然功德水漏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功德圓滿呢? 我們人都不希望受苦,可是很奇怪,我們卻很喜歡去造作、積集苦的原因。而這苦的原因,其實就是煩惱與業。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佛陀說,所有痛苦的因都在我們心中。 所以必須把內心深處的問題解決之後 痛苦才不會再發生。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真如老師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