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人覺經略解 ‧ 蕅益大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惟自覺。方能覺他也。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
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 佛說八大人覺經


《佛說八大人覺經》略解

後漢安息國 三藏安世高 譯
蕅益大師 解

大文為三。初總標。二別明。三結歎。


初總標

今初

【經】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解】不論在家出家。但是歸依於佛。即為佛之弟子。既為佛子。即應恆修此八種覺。言常於晝夜者。明其功無間斷。言至心者。明其親切真誠。言誦念者。明其文義湻熟。記憶不忘也。八大人覺。釋現結歎文中。


二別明

即為八。

初、無常無我覺

【經】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解】此入道之初門。破我法執之前陳也。先觀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如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等。則於依報無可貪著。次以四大觀身。地水火風互相陵害。故有四百四病之苦。各無實性故。究竟皆空。次以四陰觀心所謂受想行識。并此色身。共名五陰。於中實無我及我所。但是生滅之法。剎那剎那遷變轉異。不實故虛。非真故偽。遞相乘代故無主。則於正報無可貪著。又此正報身心。不惟空愛惜之。於事無益。而且一迷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則心便為眾惡之源。一迷四大為自身相。則形便為眾罪之藪。倘不直下覷破。害安有極。若能如是觀察。則身心二執漸輕。即漸離生死之第一方便也。

二、常修少欲覺

【經】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解】此既以第一覺降伏見惑。次以第二覺降伏思惑也。思惑雖多。欲貪為首。能修少欲。則可以悟無為而得自在矣。

三、知足守道覺

【經】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解】此既修少欲。復修知足。以專心於慧業也。多欲不知足人。最能障慧。今於少欲之中。又復知足。則慧業任運可進矣。

四、常行精進覺

【經】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解】夫所謂少欲知足者。正欲省其精力以辦出要耳。倘託言知足。而反坐在懈怠阬中。則墜落不淺矣。故必常行精進。以破見思煩惱。煩惱之魔既破。則陰魔天魔死魔皆悉摧伏。而五陰十八界獄乃可出也。

五、多聞智慧覺

【經】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解】雖云精進。若不廣學多聞增長智慧。則成暗證之愆。又有聞無慧。如把火自燒。有慧無聞。如執刀自割。聞慧具足。方可自利利他。

六、布施平等覺

【經】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解】雖有智慧而無福德。亦不可以自利利他。故須具行三檀也。知貧苦之多怨。而行布施。即財施也。知怨親之平等。而不念不憎。即無畏施也。法施已於上文明之。今以財及無畏。圓滿三檀耳。

七、出家梵行覺

【經】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鉢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解】雖修智慧福德。若不永離居家五欲。終不可以紹隆僧寶。住持佛法。當知三世諸佛。無有不示出家而成道者也。三衣、一安陀會。二優多羅僧。三僧伽梨也。然使身雖出家。而不能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則為竊佛形儀。罪加一等。不可不知。

八、大心普濟覺

【經】第八覺知。生死熾燃。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解】雖復出家。不發大乘普濟之心。則慈心不周。不發代眾生苦之心。則悲心不切。慈悲周切。方是紹佛家業之真子也。


三結歎

【經】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解】如此八事下十六字。結成名義。精進行道下十六字。結成自覺功德。法身船。指所悟性德。涅槃岸。指修德所顯也。復還生死下三十二字。結成覺他功德。惟自覺。方能覺他也。若佛弟子下三十二字。結成誦念功德。能誦其文。必能精思其義。能思其義。必能以此自覺覺他。故能滅罪而斷生死苦。趣覺而證常住樂也。

八大人覺經略解 (完)

***

raw-image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二河白道 —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
. 往生品位: 九品蓮花圖說上品往生中品往生下品往生

.《心經直說》 — 憨山大師
.《金剛決疑》— 憨山大師
.《金剛經破空論》 — 蕅益大師
.《金剛經觀心釋》 — 蕅益大師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17會員
418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5/01/10
此品是淨宗最著名的四十八願,由夏蓮居老居士就五種無量壽經原譯本會集而成。原本艱澀繁複之文字,使之爽朗簡潔,但仍採用原文未改一字,謂千百年無量壽經之最善本。有此一經則大藏經均變成此經解釋之文。學佛終極目標就是導歸極樂。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所以本經為學佛最高指導原則。
Thumbnail
2025/01/10
此品是淨宗最著名的四十八願,由夏蓮居老居士就五種無量壽經原譯本會集而成。原本艱澀繁複之文字,使之爽朗簡潔,但仍採用原文未改一字,謂千百年無量壽經之最善本。有此一經則大藏經均變成此經解釋之文。學佛終極目標就是導歸極樂。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所以本經為學佛最高指導原則。
Thumbnail
2024/10/11
文殊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善要。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當云何念?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Thumbnail
2024/10/11
文殊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善要。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當云何念?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Thumbnail
2024/10/10
真信切願,精進念佛,求生極樂,了生死大事,得究竟解脫。佛弟子是不應該自殺的。因為一般人自殺時,必然會充滿瞋恨心和其他許多煩惱,這樣就會喪失了念佛正念,死後不但不可能往生淨土,相反還有墮落惡道的危險。要千忍百耐,頑強堅持!專心念佛,求生淨土。
Thumbnail
2024/10/10
真信切願,精進念佛,求生極樂,了生死大事,得究竟解脫。佛弟子是不應該自殺的。因為一般人自殺時,必然會充滿瞋恨心和其他許多煩惱,這樣就會喪失了念佛正念,死後不但不可能往生淨土,相反還有墮落惡道的危險。要千忍百耐,頑強堅持!專心念佛,求生淨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惟自覺。方能覺他也。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 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但是歸依於佛。即為佛之弟子。既為佛子。即應恆修此八種覺。言常於晝夜者。明其功無間斷。言至心者。明其親切真誠。言誦念者。明其文義湻熟。記憶不忘也。八大人覺。
Thumbnail
惟自覺。方能覺他也。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 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但是歸依於佛。即為佛之弟子。既為佛子。即應恆修此八種覺。言常於晝夜者。明其功無間斷。言至心者。明其親切真誠。言誦念者。明其文義湻熟。記憶不忘也。八大人覺。
Thumbnail
 「開悟」是就「生命」的本質而言,但對「開悟」的見解,禪與教是各有說法。 「教」方面,小乘有小乘的開悟,大乘有大乘的開悟,代表著二者對「生死」有不同的見解,是兩種生死智慧。先就小乘佛法而言,小乘的教法是「四聖諦」: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本文是小乘佛法對生死開悟的智慧。
Thumbnail
 「開悟」是就「生命」的本質而言,但對「開悟」的見解,禪與教是各有說法。 「教」方面,小乘有小乘的開悟,大乘有大乘的開悟,代表著二者對「生死」有不同的見解,是兩種生死智慧。先就小乘佛法而言,小乘的教法是「四聖諦」: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本文是小乘佛法對生死開悟的智慧。
Thumbnail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Thumbnail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 <經文>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 <經文> 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 <經文>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 <經文> 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五覺悟: 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這是第五:多聞智慧覺。我們前面說過,要常常生起智慧的觀照,並安住在佛法的正念中,才是真正的精進。而智慧的培養,必須要假借多聞。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五覺悟: 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這是第五:多聞智慧覺。我們前面說過,要常常生起智慧的觀照,並安住在佛法的正念中,才是真正的精進。而智慧的培養,必須要假借多聞。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一切法都是生滅,變化無常的。而且一切法中,都沒有一個真實、有主宰性的主體存在。 <經文>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此理真實不虛,並非佛陀發明,而是宇宙當中的真理,佛陀只是為我們宣說,稱之為「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一切法都是生滅,變化無常的。而且一切法中,都沒有一個真實、有主宰性的主體存在。 <經文>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此理真實不虛,並非佛陀發明,而是宇宙當中的真理,佛陀只是為我們宣說,稱之為「
Thumbnail
無明是煩惱的根本,一般人不知道什麼叫做煩惱,也不知道要斷除煩惱,只希望生活中沒有痛苦就好。遇到可愛的還是要貪,遇到不合意的還是要嗔。只希望不要受苦報,不願意不造惡因,不知釜底抽薪,只知揚揚止沸,這就是眾生的愚痴。
Thumbnail
無明是煩惱的根本,一般人不知道什麼叫做煩惱,也不知道要斷除煩惱,只希望生活中沒有痛苦就好。遇到可愛的還是要貪,遇到不合意的還是要嗔。只希望不要受苦報,不願意不造惡因,不知釜底抽薪,只知揚揚止沸,這就是眾生的愚痴。
Thumbnail
我們學佛,什麼時候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沒有相對,相對的念頭斷掉,縱然你沒有證得真性,沒有達到明心見性,也非常貼近了。
Thumbnail
我們學佛,什麼時候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沒有相對,相對的念頭斷掉,縱然你沒有證得真性,沒有達到明心見性,也非常貼近了。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