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深入反思佛教和基督教 - <<十架與蓮花>> 潘儒達

[書摘] 深入反思佛教和基督教 - <<十架與蓮花>> 潘儒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潘儒達是位基督徒,他深入反思基督敎和佛教徒。論點未必人人同意,但算頗獨到。作者首先問甚麼是宗教。從宗教中我們看到了人,我們看到了人﹐看到了人的神聖性的傾向,看到人的需要﹐人的有限和敗壞,以及自救的不可能。佛教是透過禪定、戒律培養內在行善的力量,是由外到內。佛教徒也是堅韌,拒絕一切外來的幫助,卓然獨立,是靠自力。基督教是強調聖靈內在的助力帶來生命改變,是由內到外。信仰有他力的特質,強調信靠施恩和幫助的上帝。佛教信仰認為宇宙是生生滅滅的,個別的宇宙有始有終,但沒有真正的源頭,掌握生滅和運行的原理是佛法。成佛者是指領悟了佛法,修煉到達沒有我執。基督徒願意信靠上帝時,是一種破除我執的實踐,因為回應上帝的愛,需要破除內心因為「自我」而有的「障」。

周聯華牧師有個比喻:「宗教信仰是站在現世和此岸的人類,搭橋通往永生和彼岸的努力。」他也提到,縱使宗教的產生是基於一個追求終極和美善的動機,但是從此岸搭往彼岸的橋終歸沒有辦法達到彼岸。人唯有靠上帝從彼岸伸過來的路——耶穌基督的救恩,才能抵達彼岸。

作者透過聆聽而更認識佛教,了解他們心裡的需要,進而明白何以佛教信仰不能完全滿足他們,並試著找出傳福音的切入點。作者給了一些問題,給佛教的朋友思考。

第一是無神觀的孤寂和祈求神佑的需要,問題有:
1.佛教是否相信創造者和宇宙主宰的存在?
2.佛教徒必須要完全靠自己來面對在五濁世界的困難,和完全靠自己來修習佛法以成佛嗎?如果這樣,當面對生活的困厄和修道沒有進展時,通常你如何面對?
3.為甚麼在佛教的歷史,還有這麼多的佛菩薩呢?他們在佛教徒的信仰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甚麼呢?
4.這樣和佛教原始的無祌論以及自力救法有衝突嗎?

第二是有關經典可靠性的問題,
1.,現代佛教常提到佛陀本懷,這是甚麼意思?我們可如何判斷?
2.佛教的經書的形成是怎樣的過程?如果佛陀的教訓四百年後才成文字記載,我們如何確知這些記載真的是佛陀的教導?
3.大乘經典是如何產生的呢?您對大乘非佛說的觀點有何看法?
4.這麼多的佛教經典,如何解釋彼此之間的矛盾?

第三是輪迴的不可掌握,成佛的人應可看見自己和別人的前世,以此證明輪迴理論的存在,問題有:

1. 你相信輪迴的存在嗎?你記得你的前世是怎樣的嗎?
2.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前世,你如何確定輪迴真的存在呢?你又如何確定你這生所做的,可以讓你下一世轉世到更好的人生呢?

第四是自力解脫的艱辛,問題有:
1.你認為你這一世可以修習而成佛嗎?(真誠面對自己的佛教徒都不敢說他可以成佛。)
2.如果無法在這一世成佛,你希望下一世是怎樣的狀況,以對你的修習有幫助呢?
3.如果佛陀需要經歷三百多世才能成佛·你認為你需要經過多久的時間才能做到?
4.難道你還要這樣一世一世的在輪迴中,承受無窮的煎熬嗎?

第五是涅槃的不可捉摸性,問題有:
1.你知道涅槃是怎樣的景況嗎?
2.如果不知道,你怎麼確知涅槃確實存在呢?
3.你怎麼確知這真是二個你要去的地方呢?你怎麼確知那裡不是在解除五濁世界的痛苦後,進入了另一個更大的痛苦呢?

第六是自利為動機的美德和善行,是否經得起真正的考驗?
1.你為甚麼要行善?
2.如果行善沒有得到好的結果,問題出在哪裡?(一個佛教標準的答案是:因為我前世業障太重,導致現世的善行還補不過來,因此必須承受這些苦。)
3.你怎麼知道這是你前世的業障所造成的?
4. 若不是根據第2個問題的來回答的,我們可以繼績問,那為甚麼我們還要行善呢?

作者也希望大家在看這兩個宗教時,多作溝通,例如「神」在兩宗教的意義不同。在佛教六道輪迴中有天道存在,在天道中的生命,大多被稱為。神是累積無數功德,而在輪迴中轉世到天道的福樂境界中。有些天神似乎很有德性,但有些則終日無所事事,享受過去的福報。當福報享完,還得重新轉世,故比不上已跳脫輪迴的佛,故有些佛教徒以為基督教的上帝只是佛教的天神。希望這本書能引起你對宗教比較的興趣。



avatar-img
onion的沙龍
7會員
88內容數
筆者在讀神學的時候讀了不少書,希望簡單的整理一下,方享給大家 出版專題頭像: Photo by Naassom Azevedo on Unsplash 出版專題底圖: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oni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介紹 《開啟你的靈性力量》這本書探索了肉眼不可見的隱形世界,並闡述了這個世界如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互影響 [1]。本書旨在引導讀者認識到靈性世界的真實存在,並學習如何運用新的眼界去理解和體驗這個世界 [1]。書中探討了天使、惡魔和其他靈性實體,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人類的意識和生命 [1-3]. 本書鼓
介紹 《馬來西亞民主轉型:族群與宗教之困》這本書深入探討了馬來西亞在民主轉型過程中,族群與宗教因素所帶來的挑戰與影響 [1-11]. 本書分析了歷史背景、政治結構、以及社會文化等因素如何交織在一起,塑造了馬來西亞的政治景觀。本書旨在幫助讀者理解馬來西亞民主轉型的複雜性,以及族群和宗教在政治中的
介紹 這本書《55成為說話有趣的人》[1] 提供了一套實用的說話技巧,旨在提升溝通能力和人際吸引力。書中作者吉田照幸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分享了55個讓對話變得生動有趣的公式。無論是在職場、社交場合,還是日常閒聊,這些技巧都能幫助讀者更有效地表達自己,並與他人建立更良好的關係 [1]. 本書不僅適
介紹 《開啟你的靈性力量》這本書探索了肉眼不可見的隱形世界,並闡述了這個世界如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互影響 [1]。本書旨在引導讀者認識到靈性世界的真實存在,並學習如何運用新的眼界去理解和體驗這個世界 [1]。書中探討了天使、惡魔和其他靈性實體,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人類的意識和生命 [1-3]. 本書鼓
介紹 《馬來西亞民主轉型:族群與宗教之困》這本書深入探討了馬來西亞在民主轉型過程中,族群與宗教因素所帶來的挑戰與影響 [1-11]. 本書分析了歷史背景、政治結構、以及社會文化等因素如何交織在一起,塑造了馬來西亞的政治景觀。本書旨在幫助讀者理解馬來西亞民主轉型的複雜性,以及族群和宗教在政治中的
介紹 這本書《55成為說話有趣的人》[1] 提供了一套實用的說話技巧,旨在提升溝通能力和人際吸引力。書中作者吉田照幸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分享了55個讓對話變得生動有趣的公式。無論是在職場、社交場合,還是日常閒聊,這些技巧都能幫助讀者更有效地表達自己,並與他人建立更良好的關係 [1]. 本書不僅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