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回顧01 | 我流期末評圖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言
以下會把評圖策略分[圖面]、[模型]、[簡報]三個部分來分析。

我還是要再重申,我並不是一個非常「建築」的人,基本上沒有大場面大製作的野心,超炫的渲染圖沒有,各種酷炫的模型也沒有,我只負責嘴砲自己如何在有限的資源內完成畢業設計,在這邊先打個預防針,大家手臂伸出來齁。

圖面策略
草案提出越早越好,越早有東西可以討論設計會越完整
正圖要有的內容就是這一整條,要把前期的東西濃縮和適當的修剪,和後期的設計套在一起。

作圖可以分成說明圖跟基本圖,基本圖就不多說,這邊著重在說明圖的部分。
說明圖簡單的分成概念性說明(泡泡圖、設計架構探討、議題研究整理...等)、分析型說明(歷史、交通、人文...等)
隨著想設計的脈絡不一樣,兩種類型的說明圖比重也不一樣。
我思考設計的脈絡是:[同志空間研究(概念+分析)]->[同志空間的未來(概念)]->[哪裡適合做這件事(分析)]->[設計],因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甚麼是同志空間,為了提供足夠的資訊,我要做比較多說明圖來讓我的簡報不會那麼無聊
但另一種情況是:[基地現況(分析)]->[基地現有議題(概念)]->[設計],這個狀態下,排版的順序跟比重就會不一樣。

不過到底是議題產生基地,還是基地產生議題,其實都無所謂,這兩個東西其實是沒有一定要誰先誰後的。
(更多資訊可以參考徐的週記中,引用兆建築師的話那段:「畢設週記」#5)
前兩張評圖版的各項說明分配
前期論述=議題說明+基地分析+基地選址

模型策略
533的光線好醜
從左到右是1:200過程模8個、1:100局部模、1:200全區模、1:500基地模。
沒有輟啦,我就是一個用過程模騙老師的廢物,老實說我沒有很喜歡也不太擅長做模型,如果要我做1:100的全區,我應該會直接死去。跟黃討論之後,黃也覺得這個尺度跟議題用200模型是適合的,所以最後做200全區跟100局部。

除了我不想做模型、進度跟成本因素以外,我覺得過程模的用意是讓評圖老師知道:「這個成果是我試了很多次才試出來的、目前覺得最好的答案」,呈現自己「你思考的過程」和「嘗試過的可能性」,一定會增加說服力,畢竟評圖時口說無憑,就算你口口聲聲說自己有想過其他可能性,老師也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會聽不進去,不如直接擺一顆過程模來的簡單粗暴。

模型比例的部分,1:500跟1:200模型討論的是量體跟周遭的關係,1:200模型能夠比較詳細的去交代量體跟各種細節(像是開口、材料、廣場),1:100模型能夠讓人更進入設計,去想像這個東西用起來的狀態,所以用爆炸模來表現。
1:500模型
1:200模型
1:100模型
更多模型照片這邊請,然後因為文章的風格是勸世風,所以要提醒一件事,就是畢業設計叫槍是必須,但請槍很貴,所以還是要做好進度管理並斟酌使用槍手。
現在的雞姐

簡報策略
簡報有幾個東西要注意,先講最重要的「簡報時間」。
我:「老師,你們在聽簡報時,真正專注的時間大概多長?」
黃:「
大概10秒吧,其他的都跳著聽
聽我講話啦幹
因為老師一天要聽很多個學生,所以不意外注意力會分散,好ㄅ,不能改變別人只好改變自己。簡報的重點是好好地把內容傳達出去,你講得越久,老師就越可能會忘記你講過甚麼,想傳遞的重點會因為簡報時間太長而被稀釋,所以真的講重點就好
試著簡單快速的講完你的議題+設計,如果做不到表示你講的不夠多次,或是你其實也沒有很懂自己在做甚麼。
「簡報媒材」也是滿重要的,早期我覺得不用PPT圖都看不清楚,分析圖那麼精采一定要用PPT講,結果試了幾次之後,我發現這個方法根本不適合我,因為我無法記得每一張圖的順序(金魚腦),反而講得亂七八糟,後來我就不再用PPT講設計了。
「介紹設計」的部分,雖然議題分析也是設計的一環,但從定性定量、基地選址、配置、平立剖等等,都算是設計說明的部分,是花了很多時間跟努力完成的,而且內容一定很多,所以簡報時我是從「大」到「小」,搭配一些立體圖來幫助理解。
舉例來說:第1張在講整體配置和機能配置的邏輯,第2張講基地內的4個重要的地方的立體和剖面,第3.4張在講更細節的東西,虛線的箭頭是輔助理解,但簡報時不會去講的部分。
豆頁好痛
統整一下,簡報的要點大概有幾個,「掌握時間」、「講重點」、「找到適合自己的簡報方式」、「清楚的講話邏輯」,還有多練習、多丟幾次臉、多雞同鴨講幾次就會掌握訣竅了。

正經話的額度使用完畢,接下來就是幹話,其實我覺得畢業設計來到了最後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收尾,把做過的想過的全部整理好,懷抱著開放的心上台好好講完,然後好好享受假期。

我也不是很想回顧評圖時的狀況(我就爛)
大家不是都說建築人要用圖說話嗎?我來用一張說明評圖時的我。
我就爛啊,我只想放假
對了,今天是畢業典禮,祝大家畢業,愛泥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9會員
690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先回憶在系學會的一年中,思考了許多關於專業實習制度的利弊缺失,但終究還是要面對自己也該走上這條學長姊都走過的路。 小小事務所   在升上三年級前,抱著期許自己在專業方面能夠有所能力面對大三一年中會帶來的各種實務問題,因此抱著二二六六的作品集來到太武山下的磚塊小屋求學,希望在此依山傍水蟲鳴鳥叫的靜
一個好的實習單位帶你走入業界,而不是消磨你的熱情。
畢業設計的殘膠,沾黏了槍手的手、心,多少影響槍手的設計之路。 大三、四學長姐幫槍的背影影響著大一、二學弟妹對於設計的憧憬與畢設的瞭解,在畢業學長姐的每一片模型紙板中型塑而出:態度、自我要求、莫名的(荒謬)堅持,都是為了在五年的最後評圖場上留下一個完美的軌跡(或許不完美但只求不留遺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畢設慶典了呢。 也不知消耗了多少血汗,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可即便如此,每個人的臉上仍舊神采奕奕,像隻充滿電的手電筒發著光。
那篇只提到了只要是創作,都可以放進作品集裡,但似乎(也)沒清楚地說什麼是「(作為一個名詞的)創作」?什麼又不是?記得先前面試時,遇到一位考生不知是在自傳還是作品集裡放了鋼彈模型。對學生而言,應該是把「模型」這詞全等同了,也沒錯,但這樣的努力算不算(作為一個動詞的)創作?
  先回憶在系學會的一年中,思考了許多關於專業實習制度的利弊缺失,但終究還是要面對自己也該走上這條學長姊都走過的路。 小小事務所   在升上三年級前,抱著期許自己在專業方面能夠有所能力面對大三一年中會帶來的各種實務問題,因此抱著二二六六的作品集來到太武山下的磚塊小屋求學,希望在此依山傍水蟲鳴鳥叫的靜
一個好的實習單位帶你走入業界,而不是消磨你的熱情。
畢業設計的殘膠,沾黏了槍手的手、心,多少影響槍手的設計之路。 大三、四學長姐幫槍的背影影響著大一、二學弟妹對於設計的憧憬與畢設的瞭解,在畢業學長姐的每一片模型紙板中型塑而出:態度、自我要求、莫名的(荒謬)堅持,都是為了在五年的最後評圖場上留下一個完美的軌跡(或許不完美但只求不留遺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畢設慶典了呢。 也不知消耗了多少血汗,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可即便如此,每個人的臉上仍舊神采奕奕,像隻充滿電的手電筒發著光。
那篇只提到了只要是創作,都可以放進作品集裡,但似乎(也)沒清楚地說什麼是「(作為一個名詞的)創作」?什麼又不是?記得先前面試時,遇到一位考生不知是在自傳還是作品集裡放了鋼彈模型。對學生而言,應該是把「模型」這詞全等同了,也沒錯,但這樣的努力算不算(作為一個動詞的)創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建築師考試的學習與考試中,立面圖、剖面圖、平面圖及透視圖對於考生而言,是展現其設計能力和理解深度的關鍵工具。這些圖形不僅幫助考生展示具體的設計想法,也是溝通設計意圖與實現建築概念的基礎。
Thumbnail
  又到了畢業評圖的季節,看了網路上近三年「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的大評圖,評圖委員不乏非建築科班出身的業界人士,說好聽是跨領域的交流,卻恰恰反應出建築評圖的「無效性」。效果跟《解答之書》差不多,即各取所需;委員取他認為重要的討論、給意見,學生取他認為有用的意見或他理解的部分回應
Thumbnail
  建築系最重要的科目是什麼?此「最重」不是課前準備時間的多寡、不是必修學分多寡或擋修與否,而是建築系最核心、建築系之所以為建築系、建築理論基礎的科目,此科目即-「建築史」。或許多數建築人會不同意或不理解,因為在台灣重「設計」輕「非設計」的扭曲建築教育裡,建築史淪為必修的營養學分,或知道建築
Thumbnail
  在建築的相關國家考試中,不管是建築師或公務人員高考,〈國土計畫法〉(下稱〈國土法〉)、〈區域計畫法〉(下稱〈區計法〉)、〈都市計畫法〉(下稱〈都計法〉)等計劃法規都是必考題。然而,考試歸考試,即便通過考試,在背誦計劃法規之餘,我們真的理解該法為何而設?為何重要?以及實務上解決了什麼問題、
Thumbnail
  此訪談對象雖是大五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但這些問題不只是給老師的,更是給所有建築人的提問。身為畢業7年的建築人,想藉此文對片中部份問題的答案稍作補充,以此送給今年所有建築系(所)畢業,準備踏入職場或不管畢業多久,已踏入職場,卻對職場越來越懷疑的你(妳)。   Q1. 到目前為止,對建
Thumbnail
透過提出了諸多工業設計的可能性,讓對於工業設計領域及範疇比較陌生的人,藉由認識、釐清等不同範疇的設計內容及目標,建立起對於廣義的工業設計學科方向有基本的認識。分辨何者為應該將投入心力的對象,並設定合理清晰的目標,避免被不必要的建議及期待干擾,相信設計的成果會是豐富而準確的。
Thumbnail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我在107年7月1日的貼文〈何謂解構主義式教育─以成人教育之淡江建築教育為例〉中提到:「建築設計雖然說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但是卻有檢視答案是否合理、是否夠「建築」的標準,而那標準便是建築之所以為建築的東西,如果跳出建築的脈絡便稱不上是建築了。建築設計課便是學習「建築語言」的過程;這樣的過
Thumbnail
「如果不能有邏輯地以清楚的文章組織說明一個觀念,包括設計觀念,即代表著不能清楚地構思自己的設計作品;也因為國外的建築碩士同樣如此要求」。5年前如此回答,至今也仍如此相信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建築師考試的學習與考試中,立面圖、剖面圖、平面圖及透視圖對於考生而言,是展現其設計能力和理解深度的關鍵工具。這些圖形不僅幫助考生展示具體的設計想法,也是溝通設計意圖與實現建築概念的基礎。
Thumbnail
  又到了畢業評圖的季節,看了網路上近三年「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的大評圖,評圖委員不乏非建築科班出身的業界人士,說好聽是跨領域的交流,卻恰恰反應出建築評圖的「無效性」。效果跟《解答之書》差不多,即各取所需;委員取他認為重要的討論、給意見,學生取他認為有用的意見或他理解的部分回應
Thumbnail
  建築系最重要的科目是什麼?此「最重」不是課前準備時間的多寡、不是必修學分多寡或擋修與否,而是建築系最核心、建築系之所以為建築系、建築理論基礎的科目,此科目即-「建築史」。或許多數建築人會不同意或不理解,因為在台灣重「設計」輕「非設計」的扭曲建築教育裡,建築史淪為必修的營養學分,或知道建築
Thumbnail
  在建築的相關國家考試中,不管是建築師或公務人員高考,〈國土計畫法〉(下稱〈國土法〉)、〈區域計畫法〉(下稱〈區計法〉)、〈都市計畫法〉(下稱〈都計法〉)等計劃法規都是必考題。然而,考試歸考試,即便通過考試,在背誦計劃法規之餘,我們真的理解該法為何而設?為何重要?以及實務上解決了什麼問題、
Thumbnail
  此訪談對象雖是大五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但這些問題不只是給老師的,更是給所有建築人的提問。身為畢業7年的建築人,想藉此文對片中部份問題的答案稍作補充,以此送給今年所有建築系(所)畢業,準備踏入職場或不管畢業多久,已踏入職場,卻對職場越來越懷疑的你(妳)。   Q1. 到目前為止,對建
Thumbnail
透過提出了諸多工業設計的可能性,讓對於工業設計領域及範疇比較陌生的人,藉由認識、釐清等不同範疇的設計內容及目標,建立起對於廣義的工業設計學科方向有基本的認識。分辨何者為應該將投入心力的對象,並設定合理清晰的目標,避免被不必要的建議及期待干擾,相信設計的成果會是豐富而準確的。
Thumbnail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我在107年7月1日的貼文〈何謂解構主義式教育─以成人教育之淡江建築教育為例〉中提到:「建築設計雖然說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但是卻有檢視答案是否合理、是否夠「建築」的標準,而那標準便是建築之所以為建築的東西,如果跳出建築的脈絡便稱不上是建築了。建築設計課便是學習「建築語言」的過程;這樣的過
Thumbnail
「如果不能有邏輯地以清楚的文章組織說明一個觀念,包括設計觀念,即代表著不能清楚地構思自己的設計作品;也因為國外的建築碩士同樣如此要求」。5年前如此回答,至今也仍如此相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