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週記」#5 - The let-down effect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倒數第15週

進入令人頭昏眼花倒數了......
寒假,或許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經驗,在解除高壓忙碌的狀態,步調鬆懈下來之後,身體就開始各種抗議,輕則全身無力,重責感冒發燒,這種狀況一般稱為The let-down effect,或著廣義來說又叫做Leisure sickness,當然這件事也會有個體上的差異,撇開其中一些神祕繁瑣的醫學知識,對於自己前幾天的再次發作也是意料之中,不過寒流來襲似乎也是原因之一(居然怪天氣...),那麼喝杯茶暖個身子,聊聊最新進度與期末評圖。
本次正圖#1
本次正圖#2

基地

接續著上一篇週記,根據結論欲選擇「離開過於集中的都市群,為商業與居住的混合區域」,最終選定的基地在桃園中壢區,火車站附近,在此就簡單說明一下,由於屬於舊城區,車站本身面臨更新,在都市計畫中基地附近被規劃為「舊街區商業與文藝活動軸」,消費水平也更接近一般民眾與學生族群,從車站延伸至基地的徒步區也能作為引導,並且鄰近老街溪生活圈。
相較於松山區,這裡也平易近人許多

議題論述

經過了幾次評圖,有關安養議題的各個面向,開始被拆開來逐一探討,而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該設計的大標題「城市合作型」在評圖場上成了教授們的討論重點,那根據我的計畫書所訂定的概念為「透過融合簡單的市街與商業機能,活絡安養社區的環境,輔助高齡者身心靈間康老化」(詳見 畢設週記#4),有趣的是這件事讓教授們的意見產生了分歧;期中評圖,唐弘雄老師認為,商業機能的進駐,會對需要清幽寧靜的高齡者產生干擾,而陳志宏老師則表示,作為複合機能,轉變傳統的老人安養空間的確是個可能性,但這也代表著介面的控制與設計會更為複雜,需要多加思考;當然此時的設計還在議題檢討的階段,於是接著我嘗試將概念轉換成空間配置與敷地的一系列方案,決定姑且先將各機能區分開來,相對保守的處理了有關界面的問題,期末評圖時,趙元鴻老師也有不同的想法,認為該設計最值得討論的部分之一就是所謂的「城市合作」如何透過設計圖說,回應到議題本身,其中又使用了那些手法,因為顯然目前的狀況並沒有做得太深入。
對於設計者而言,一項議題能夠讓不同的評論者在思考方向上產生落差 (其實我覺得這個落差跟年齡有很大的關係,以上,你懂得) 這件事情或許是個正面的暗示,代表著該設計具備的可能性,值得繼續嘗試發展,但另一方面,這也讓我不得不面對一個大問題,呼應Akuang楊畢設週記09所說的,計畫中我一直在強調機能的合作甚麼的....這是趨勢甚麼的...巴啦巴啦...,但其實我自己才是最害怕去思考「合作」的人,因為我心裡明白,這部分就是我設計核心主軸,是決勝關鍵,於是乎到目前為止討論到主軸,就是處於你碰我一下,我碰你一下這種尷尬的情況。
那所以,這次到底做了些甚麼,若想深入了解可以參考本次的計畫書,其中最大的重點是論述的修改,由於所謂的「商業行為」一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都會商圈,包含著精品、餐飲甚至影視娛樂等,但此設計中的複合機能並不是這樣的路線,更多的會偏向於沿街店面、咖啡廳、活動廣場、工作室和其他讓高齡者也能作為生產者活動的空間,這部分我暫時稱之為「市街機能」, 在整體架構不變的情況下,將相關的名詞做代換,雖然看上去挺無聊的,不過從重新思考這個問題也產生了幾個值得探討的論點:
  • 機能的確立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
  • 完全開放公共層的必要性
  • 加入日照機能的可能性
稍微整理一下,從一開始打算做複合的機能,命名為城市合作,碰到針對干擾與否的質疑,中間加入了有關深化進面設計的需求,再融合與區隔之間撞牆,最後決定修正部分論述,企圖利用設計手法回應主軸。
那麼隨著時程進入後半倒數,之後的議題論述將隨這設計的進行作微調,不再大幅修改...大概吧...。

量體與配置

量體一直是我在設計中比較有興趣的階段之一,無論是電腦3D或概念模型,沒有太多複雜線條,單純的體塊塑型與堆疊,有種莫名的療癒(重點錯..),敷地計畫中,主要希望能向北側徒步區做一個動線上的引導,延伸至三角街口,地面層的配置也偏向有機,營造市集與活動的迴圈感,交通除了地下停車場的出入,也考慮了救護車緊急救援的開口:
大概是這樣一個討論的過程
另一方面,對於高齡者來說,主要的活動間若是與地面層的公共空間混雜在一起的確會產生干擾,因此在概念上,我希望加入區別於地面層的平台讓高齡者專門使用,透過覆土綠化庭院空間,實際的居住區域也會配置於此,而過度地帶就能夠將咖啡廳、健身房、娛樂室和工作室等附屬空間按照公私層級規劃。
不過如此的概念其實最大的困境是結構的設計,首先建築本體大致能分為四個部分,地下停車、地面公共區、平台公共區、居住區,由於希望能利用桁架撐起平台空間,減少地面層的立柱,上層的居住量體就失去了模矩化的結構落點,簡單的說就是上下的銜接是結構上最主要的問題,不過慶幸地的是,執導這次設計的陳拓男老師,是結構專業,評圖時也討論了幾個可行的方案,接下來的第一步會先確定地層平面和其他空間配置的形式,在結構與概念中取得平衡,敬請期待。
集合式規劃,綠色部分是平台空間
簇群式規劃,看起來似乎更有趣,但結構也是一大問題

關於期末評圖

第三次的評圖,相對而言,我與夥伴們也比較進入狀況了 (雖然在工作室跨年依然相當厭世) ,或許因為有了更完整的計畫書,能夠幫助自己甚至教授們更快速了解設計的重點,可討論的範疇也因此增加 (所以計畫書4不4很重要),另外這邊想引用本次外評老師,趙元鴻建築師最後所說的:
「其實設計者就是一位導演,過程中想到甚麼麼元素隨時能夠加進去,有不滿意的地方就隨時喊卡,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不要受制於原本的論述,直接進入設計或許更能幫助你了解自己設計的全貌,論述這個東西之後可以再做調整,這才是畢業設計。」

進度嘛...

到期末為止,如果說表定進度是10的話,那我心中的理想會是12,但實際上目前的情況看來只有8,最大的癥結點就在於平面圖的產出,照理說來若能在寒假前生出那怕是一層的平面圖,之後的工作都會相對輕鬆許多,然而事情不總是那麼的順利,如同上文所說,還在論述迴圈當中,幾乎沒有人願意去碰基本圖面,對我來說,因為是安養空間,光是處理單元的發展,頭就痛得要命。相反的,無需太多思考的基地模型,到是百花齊放;而寒假的情況將會有所不同,沒有課程壓力也代表有更多時間可以浪費運用,所以有關接下來的寒假計畫:
  • 修正分析圖說並統一風格
  • 概念量體模型製作
  • 修正1/1000基地模型,完成1/300基地周邊模型
  • 生平面...$%&※○☆
聽說放梗圖很療癒,所以....
那麼 祝彼此順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7會員
688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109年版新生手冊在系學會新會長的祝褔下開工了。今年將依著去年的組織模式稍稍調整過,二年級的執行編輯將有2位,其餘基本上不變。希望因此執行編輯不至於負荷不了內容編輯以及人力管理的龐大工作量,也希望因此讓更多人參與並練習團隊合作。
作為建築背景,對都市設計不會太陌生,尤其近幾年建築師考試著重敷地、都市設計多於建築設計,實務上強調配合都市紋理做審查的案例也不在少數,然城市的議題往往不像配置建築空間般單純,這本《好城市:綠設計,慢哲學,啟動未來城市整建計畫》從交通、水域、消費等角度切入,再以不同城市為案例能給讀者帶來不同思考。
前篇講了議題跟program,這篇就要來講一下它們跟我基地的關係! 然後也會帶點定性定量,因為還在前期估算的部分,所以可能跟之後實際操作會有些出入。
定性定量過程的超長murmur,梗圖最多的一篇,思考了婚禮儀式的本質和性傾向的關係,還有設計的定性定量、基地選址。
這次帶題的老師希望我用自己的說法來完成論述,將學期初閱讀的大量資料轉成幾句話,才有辦法成為自己的思想。所以一改之前寫出出處,詳細講解的內容,改為精簡,用自己的說話方式來描述。 新理性主義:新理性主義是繼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以來,第三次的古典復興運動。  有別於前兩者,對於復興傳統建築有不一樣的解釋。
大四唯一一次的評圖將在2020/01/06舉行 接下來會分幾個小章節做正評前想法整匯 論述(本篇) 深入研究的的流派與建築師-類型學,新理性主義與 Alvero Siza 基地調查與議題- 設計呼應與手法 過程想法整理 整體呈現(正評後檢討) 這次的設計是由許正平老師為主
109年版新生手冊在系學會新會長的祝褔下開工了。今年將依著去年的組織模式稍稍調整過,二年級的執行編輯將有2位,其餘基本上不變。希望因此執行編輯不至於負荷不了內容編輯以及人力管理的龐大工作量,也希望因此讓更多人參與並練習團隊合作。
作為建築背景,對都市設計不會太陌生,尤其近幾年建築師考試著重敷地、都市設計多於建築設計,實務上強調配合都市紋理做審查的案例也不在少數,然城市的議題往往不像配置建築空間般單純,這本《好城市:綠設計,慢哲學,啟動未來城市整建計畫》從交通、水域、消費等角度切入,再以不同城市為案例能給讀者帶來不同思考。
前篇講了議題跟program,這篇就要來講一下它們跟我基地的關係! 然後也會帶點定性定量,因為還在前期估算的部分,所以可能跟之後實際操作會有些出入。
定性定量過程的超長murmur,梗圖最多的一篇,思考了婚禮儀式的本質和性傾向的關係,還有設計的定性定量、基地選址。
這次帶題的老師希望我用自己的說法來完成論述,將學期初閱讀的大量資料轉成幾句話,才有辦法成為自己的思想。所以一改之前寫出出處,詳細講解的內容,改為精簡,用自己的說話方式來描述。 新理性主義:新理性主義是繼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以來,第三次的古典復興運動。  有別於前兩者,對於復興傳統建築有不一樣的解釋。
大四唯一一次的評圖將在2020/01/06舉行 接下來會分幾個小章節做正評前想法整匯 論述(本篇) 深入研究的的流派與建築師-類型學,新理性主義與 Alvero Siza 基地調查與議題- 設計呼應與手法 過程想法整理 整體呈現(正評後檢討) 這次的設計是由許正平老師為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在《開膛手傑克刀下的五個女人》中,受害者們被形容為「弄髒街道的污染源」。
Thumbnail
在巴西導演奧古斯托.波瓦所設計的眾多社會劇場改革中,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構想的「隱形劇場」應該最爲貼近當代藝術,以一種沒有固定架構、大眾的、參與式的展演模式,躲避警察當局地調查。其成果與其說是一齣戲劇,不如說是在場所裡隨意建構的情境。
Thumbnail
在上期所提到的建立腳本下的體驗路徑與相應而來產生的使用者模式,三種狀態對應了不同的空間權利,以路徑的形式來探索空間中的複雜危險體驗。
Thumbnail
「被保護」是能夠自在參與公共空間的唯一方式嗎?在許多刻板印象的作用下,女性是不適合戶外、打鬧的公共空間。在社會文化裡,女孩要受到保護,因此活動的範圍受限在家或鄰近的地方。基於性別角色的不同分工,女性時常被逐於公領域之外。
Thumbnail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來上期回顧一下。 在原田章的假想空間構成法中,在重新規劃的新街廓中,對於安全與便利的途徑需求幾乎在男女受試者中呈現出2:3的比例(以派出所的設置位置男女比為例),這類具有保護屬性的標誌在女性日常行為動線與心理效果上好像帶來更多的安全感。
Thumbnail
總而言之,我會朝著 Open Building 的方向做出對於未來住宅的想像,可能是集合住宅或社會住宅等結構大量重複的program,去檢討在一致的結構或支架體的框架下,我能夠訂定出什麼樣的規則讓填充 (infill) 可以有最大的彈性,進而回答上一篇所問的問題
Thumbnail
在大多數為男性規劃師所設計的都市公共空間裡,妳是否也曾感受到疏離?不貼心的如廁環境、不得安寧的街道調戲騷擾、月光光心慌慌的深夜暗巷、推著嬰兒車上也不是下也不是的微妙高差⋯⋯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在《開膛手傑克刀下的五個女人》中,受害者們被形容為「弄髒街道的污染源」。
Thumbnail
在巴西導演奧古斯托.波瓦所設計的眾多社會劇場改革中,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構想的「隱形劇場」應該最爲貼近當代藝術,以一種沒有固定架構、大眾的、參與式的展演模式,躲避警察當局地調查。其成果與其說是一齣戲劇,不如說是在場所裡隨意建構的情境。
Thumbnail
在上期所提到的建立腳本下的體驗路徑與相應而來產生的使用者模式,三種狀態對應了不同的空間權利,以路徑的形式來探索空間中的複雜危險體驗。
Thumbnail
「被保護」是能夠自在參與公共空間的唯一方式嗎?在許多刻板印象的作用下,女性是不適合戶外、打鬧的公共空間。在社會文化裡,女孩要受到保護,因此活動的範圍受限在家或鄰近的地方。基於性別角色的不同分工,女性時常被逐於公領域之外。
Thumbnail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來上期回顧一下。 在原田章的假想空間構成法中,在重新規劃的新街廓中,對於安全與便利的途徑需求幾乎在男女受試者中呈現出2:3的比例(以派出所的設置位置男女比為例),這類具有保護屬性的標誌在女性日常行為動線與心理效果上好像帶來更多的安全感。
Thumbnail
總而言之,我會朝著 Open Building 的方向做出對於未來住宅的想像,可能是集合住宅或社會住宅等結構大量重複的program,去檢討在一致的結構或支架體的框架下,我能夠訂定出什麼樣的規則讓填充 (infill) 可以有最大的彈性,進而回答上一篇所問的問題
Thumbnail
在大多數為男性規劃師所設計的都市公共空間裡,妳是否也曾感受到疏離?不貼心的如廁環境、不得安寧的街道調戲騷擾、月光光心慌慌的深夜暗巷、推著嬰兒車上也不是下也不是的微妙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