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復工的紐約卻比「封城」更讓人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無論是疫情,或是George Floyd事件,引發的大規模抗議活動,都在在顯示出美國對於種族議題和醫療公衛的忽視,和系統性的漏洞,從三月22日,紐約正式宣布暫停開始,各種生活中的大小事,無一不預告著,等著我們的是個多麼動盪的未來。
大年初一,我的心情忐忑的和這日子不大相襯,一如往常地搭上回紐約的班機,這城市,依舊歌舞昇平夜夜高歌,一副「別擔心,病毒不會游泳」,彷彿這場即將重擊全世界的疫情,只是地球另一端的奇聞軼事,但剛從台灣回來的我,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NYC宣布reopen的前夕
分不清的中國人和其他亞裔
從朋友家搭Uber離開的晚上,理所當然的被當成是中國人,司機驕傲地對我說,你看,紐約一點兒事都沒有,「We, New Yorker, must did something right...」 他是虔誠的基督徒,真心地相信上帝保佑著紐約,也誠心地祝福我在「中國」的家人一切平安,我平靜地聽著他吱吱喳喳地分享開Uber的載客策略,直到下車前,我才淡淡地丟了一句,我是台灣人,我所有的家人都很平安,祝你有個愉快的夜晚。
在美的台灣人 面對的威脅不只有疫情
從二月初至三月,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樂天的紐約客,依舊覺得疫情只是傳說,必須搭地鐵通勤的我,只好瑟縮在角落,戴上口罩,勤洗手,我想遠離人群,不只是疫情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因為刻板印象造成的潛在威脅。疫情初期,美國普遍覺得重症病患才會戴口罩,加上華人臉孔,身在對疫情沒有普遍意識的外國城市,簡直雪上加霜。
三月某天,地鐵太擠,我不得已的得站在一對眼神不友善的外國夫婦面前,大背包和休閒服,儼然一副歐洲觀光客,女生一邊慌張地調整自己的口罩,一邊用非美式英文,跟我旁邊的紐約哥說,現在非常非常的危險,你應該馬上戴上口罩。一切對話理所當然地在我面前進行著,彷彿我只是空氣,而且不該闖入「他們」的地盤,令他們覺得不舒服,紐約哥用眼角瞄了我一眼,尷尬地回答「我很健康,不需要口罩」。一場疫情,截然不同的態度,尖峰滿班的地鐵,唯二帶著口罩的我和歐洲夫婦,他們的高高在上,我也只能謹慎小心,對比一眾紐約客的事不關己。
後來,全美感染者突破百萬人,全美五十二州幾乎全數策略性關閉,很想知道當時那一眾的紐約客,對我們這些謹慎防疫的亞洲人,如今做何感想?
新聞上關於疫情的報導只有兩種,一沒有報導,二錯誤報導。
在我對於台灣即時且嚴謹的防疫感到驕傲的同時,美國各州政府在一二月的反應,完全跟防疫扯不上邊。疫情從武漢開始蔓延,約莫是去年年底至一月初,在國際航班頻繁進出的紐約,一直到一月31日,才禁止了中國直飛的航班,另一方面,卻沒有阻止從其他地方轉機進入美國的中國旅客,海關沒戴口罩,更沒有溫度檢測。
三月13日,一個多月後,川普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但是早已經來不及,因為從年初到三月份,新聞上關於疫情的報導大概只有兩種,一沒有報導,二錯誤報導。在疫情初期在中國爆發的時候,新聞說,這種病毒不會人傳人,不用擔心;二月份,宣稱新冠肺炎不過就是比較嚴重一點的感冒,健康的人靠自身抵抗力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復了,好像抵抗不過病毒死掉是活該;沒有得病的人不需要戴口罩,(在此同時中國人大量批貨,將口罩等物資寄回中國,導致美國人開始醒悟,覺得口罩是必需品的時候,美國已經買不到口罩了);新聞繼續宣導,新冠肺炎不會通過一般「正常」的社交活動傳染,要有「Prolong」的接觸才會,還記得當時的朋友臉書嘲諷的說「Prolong是要多Long」?
三月中,因為工作受疫情影響,早早的便待在出租公寓居家隔離,一天我戴好了口罩,備好乾洗手,想出發去超市補充點食物,發現前一天還天真浪漫,沒事發生的美國人,突然大批湧入超市,排隊結帳排了近一個小時,回家才知道,新聞剛剛宣布學校即將開始停課,終於感覺到大家「開始」正視疫情,這是在紐約正式宣布NY Pause的三月22日前一週左右。
比疫情更可怕的是 藉著疫情散播的言論
病毒讓人害怕,不過小心謹慎還是可以防範的,疫情也總有平息的一天,但是因為這一波疫情,而被操弄的意識形態,恐怕會如影隨形的跟著,持續發酵多年。
對疫情的認識轉變得太快,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獄,不難想像適應不良的美國人,急需要一個藉口安撫自己,於是川普喊出了「Chinese Virus」。這聽起來或許一時爽快,但是譴責中國的同時,遭殃的還有在日常生活中,長相貌似中國人,的所有黃皮膚黑頭髮的亞裔。
台灣媒體的驚悚程度也不遑多讓,紐約正式宣布NY Pause是三月22日,但早在這之前,台灣「電視」新聞就開始不停說著,紐約「封城」、美超市物資搶購一空、美華人被辱罵被打、美政府出動國民兵,看著轉播,我覺得自己看的不是新聞,而是戰爭大片或是陰屍路之類的,還是預告,把所有最恐怖的畫面都剪輯在一起,一口氣給你看完的那種,只差沒有配上磅礡的管絃樂和轉場音效,放在一旁的手機響個不停,訊息內容是各路親友的擔憂,隔著太平洋都可以感受到他們此刻的焦躁。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端傳媒這篇報導的副標題下得很精確,"生活的錦上添花受到了影響,但真正的「日常」,在這裏沒有被禁止。" 美國和中國有著根本性的不同,即便都是「封城」,執行的方法也大不相同,「NY Pause」強制的對象主要是雇主,非提供民生必要物資的營業場所,不能要求員工進辦公室,必須採取線上(在家)工作的模式,路上還是隨處可見跑步的、遛狗的、打球的,還可以順帶去酒吧外帶一杯調酒,是的,封城歸封城,酒吧還是可以繼續營業的,只是不能內用。
"這裡沒有隨處可見的軍隊,只有一眾勇敢爛漫的紐約客。"
在武漢之後,台灣媒體依舊選擇使用「封城」二字,一點都不恰當,如同川普藉機喊出「Chinese Virus」,一個散播對疫情的不理性焦慮,一個加深美國本身既有的種族問題,都在搧風點火。
有點私心大概是人之常情,反正都已經這樣了
疫情遍布全球,眼見影響會比預期的深遠,有點私心大概是人之常情,反正都已經這樣了。站在個自的角度上,沒什麼好不能理解的,但是疫情結束之後呢? 突然想起三月中,剛剛宣布停課,我去超市補貨的時候,因為人潮擁擠難免有碰撞,一位被道歉的美國婦人無奈卻誠心地說,「好吧...所有人都得做我們必須做的事,對吧?Well... We all have to do what we have to do, right? 」
avatar-img
5會員
7內容數
想寫寫一下紐約的食物、文化、和關於台灣人的一些小事。偶而也可以認真的聊聊音樂和聲音技術,最擅長的大概還是天馬行空的廢話一下自己暴躁的紐約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今早在台灣的好友傳了一個有關紐約治安問題的案件給我看。其實治安問題到處都有,但因為這個事件太令人生氣難過所以她忍不住傳給我看,順便指責了一下…. 這也讓我想分享現在進行式的紐約~~ 近年來我在紐約市看到的警察比遊客還多。尤其是在地鐵站𥚃,多到不論你用什麼角度的視線你都能看到他們。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紐約是一個令人眩惑的城市,各色人種從最富有到最貧窮在這裡都可以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可以說龍蛇雜處,高手在民間。
    新型變種寄生型病毒。似乎已經入侵美洲大陸了?」高樓的電視牆上播報著新聞。 紐約市街頭流串一股令人不安的恐懼感......
Thumbnail
消失了一小段時間,因為病了。 跨年去了趟紐約(遊記候補),從還在紐約就染上感冒,然後就帶著紐約的感冒病毒一路北上回加。 平常很少生病的人是這樣,真的病起來,就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成語是這樣用的嗎?🤔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今早在台灣的好友傳了一個有關紐約治安問題的案件給我看。其實治安問題到處都有,但因為這個事件太令人生氣難過所以她忍不住傳給我看,順便指責了一下…. 這也讓我想分享現在進行式的紐約~~ 近年來我在紐約市看到的警察比遊客還多。尤其是在地鐵站𥚃,多到不論你用什麼角度的視線你都能看到他們。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紐約是一個令人眩惑的城市,各色人種從最富有到最貧窮在這裡都可以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可以說龍蛇雜處,高手在民間。
    新型變種寄生型病毒。似乎已經入侵美洲大陸了?」高樓的電視牆上播報著新聞。 紐約市街頭流串一股令人不安的恐懼感......
Thumbnail
消失了一小段時間,因為病了。 跨年去了趟紐約(遊記候補),從還在紐約就染上感冒,然後就帶著紐約的感冒病毒一路北上回加。 平常很少生病的人是這樣,真的病起來,就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成語是這樣用的嗎?🤔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