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復工的紐約卻比「封城」更讓人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無論是疫情,或是George Floyd事件,引發的大規模抗議活動,都在在顯示出美國對於種族議題和醫療公衛的忽視,和系統性的漏洞,從三月22日,紐約正式宣布暫停開始,各種生活中的大小事,無一不預告著,等著我們的是個多麼動盪的未來。

大年初一,我的心情忐忑的和這日子不大相襯,一如往常地搭上回紐約的班機,這城市,依舊歌舞昇平夜夜高歌,一副「別擔心,病毒不會游泳」,彷彿這場即將重擊全世界的疫情,只是地球另一端的奇聞軼事,但剛從台灣回來的我,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raw-image

分不清的中國人和其他亞裔

從朋友家搭Uber離開的晚上,理所當然的被當成是中國人,司機驕傲地對我說,你看,紐約一點兒事都沒有,「We, New Yorker, must did something right...」 他是虔誠的基督徒,真心地相信上帝保佑著紐約,也誠心地祝福我在「中國」的家人一切平安,我平靜地聽著他吱吱喳喳地分享開Uber的載客策略,直到下車前,我才淡淡地丟了一句,我是台灣人,我所有的家人都很平安,祝你有個愉快的夜晚。

在美的台灣人 面對的威脅不只有疫情

從二月初至三月,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樂天的紐約客,依舊覺得疫情只是傳說,必須搭地鐵通勤的我,只好瑟縮在角落,戴上口罩,勤洗手,我想遠離人群,不只是疫情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因為刻板印象造成的潛在威脅。疫情初期,美國普遍覺得重症病患才會戴口罩,加上華人臉孔,身在對疫情沒有普遍意識的外國城市,簡直雪上加霜。

三月某天,地鐵太擠,我不得已的得站在一對眼神不友善的外國夫婦面前,大背包和休閒服,儼然一副歐洲觀光客,女生一邊慌張地調整自己的口罩,一邊用非美式英文,跟我旁邊的紐約哥說,現在非常非常的危險,你應該馬上戴上口罩。一切對話理所當然地在我面前進行著,彷彿我只是空氣,而且不該闖入「他們」的地盤,令他們覺得不舒服,紐約哥用眼角瞄了我一眼,尷尬地回答「我很健康,不需要口罩」。一場疫情,截然不同的態度,尖峰滿班的地鐵,唯二帶著口罩的我和歐洲夫婦,他們的高高在上,我也只能謹慎小心,對比一眾紐約客的事不關己。

後來,全美感染者突破百萬人,全美五十二州幾乎全數策略性關閉,很想知道當時那一眾的紐約客,對我們這些謹慎防疫的亞洲人,如今做何感想?

新聞上關於疫情的報導只有兩種,一沒有報導,二錯誤報導。

在我對於台灣即時且嚴謹的防疫感到驕傲的同時,美國各州政府在一二月的反應,完全跟防疫扯不上邊。疫情從武漢開始蔓延,約莫是去年年底至一月初,在國際航班頻繁進出的紐約,一直到一月31日,才禁止了中國直飛的航班,另一方面,卻沒有阻止從其他地方轉機進入美國的中國旅客,海關沒戴口罩,更沒有溫度檢測。

三月13日,一個多月後,川普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但是早已經來不及,因為從年初到三月份,新聞上關於疫情的報導大概只有兩種,一沒有報導,二錯誤報導。在疫情初期在中國爆發的時候,新聞說,這種病毒不會人傳人,不用擔心;二月份,宣稱新冠肺炎不過就是比較嚴重一點的感冒,健康的人靠自身抵抗力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復了,好像抵抗不過病毒死掉是活該;沒有得病的人不需要戴口罩,(在此同時中國人大量批貨,將口罩等物資寄回中國,導致美國人開始醒悟,覺得口罩是必需品的時候,美國已經買不到口罩了);新聞繼續宣導,新冠肺炎不會通過一般「正常」的社交活動傳染,要有「Prolong」的接觸才會,還記得當時的朋友臉書嘲諷的說「Prolong是要多Long」?

三月中,因為工作受疫情影響,早早的便待在出租公寓居家隔離,一天我戴好了口罩,備好乾洗手,想出發去超市補充點食物,發現前一天還天真浪漫,沒事發生的美國人,突然大批湧入超市,排隊結帳排了近一個小時,回家才知道,新聞剛剛宣布學校即將開始停課,終於感覺到大家「開始」正視疫情,這是在紐約正式宣布NY Pause的三月22日前一週左右。

比疫情更可怕的是 藉著疫情散播的言論

病毒讓人害怕,不過小心謹慎還是可以防範的,疫情也總有平息的一天,但是因為這一波疫情,而被操弄的意識形態,恐怕會如影隨形的跟著,持續發酵多年。

對疫情的認識轉變得太快,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獄,不難想像適應不良的美國人,急需要一個藉口安撫自己,於是川普喊出了「Chinese Virus」。這聽起來或許一時爽快,但是譴責中國的同時,遭殃的還有在日常生活中,長相貌似中國人,的所有黃皮膚黑頭髮的亞裔。

台灣媒體的驚悚程度也不遑多讓,紐約正式宣布NY Pause是三月22日,但早在這之前,台灣「電視」新聞就開始不停說著,紐約「封城」、美超市物資搶購一空、美華人被辱罵被打、美政府出動國民兵,看著轉播,我覺得自己看的不是新聞,而是戰爭大片或是陰屍路之類的,還是預告,把所有最恐怖的畫面都剪輯在一起,一口氣給你看完的那種,只差沒有配上磅礡的管絃樂和轉場音效,放在一旁的手機響個不停,訊息內容是各路親友的擔憂,隔著太平洋都可以感受到他們此刻的焦躁。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端傳媒這篇報導的副標題下得很精確,"生活的錦上添花受到了影響,但真正的「日常」,在這裏沒有被禁止。" 美國和中國有著根本性的不同,即便都是「封城」,執行的方法也大不相同,「NY Pause」強制的對象主要是雇主,非提供民生必要物資的營業場所,不能要求員工進辦公室,必須採取線上(在家)工作的模式,路上還是隨處可見跑步的、遛狗的、打球的,還可以順帶去酒吧外帶一杯調酒,是的,封城歸封城,酒吧還是可以繼續營業的,只是不能內用。

"這裡沒有隨處可見的軍隊,只有一眾勇敢爛漫的紐約客。"

在武漢之後,台灣媒體依舊選擇使用「封城」二字,一點都不恰當,如同川普藉機喊出「Chinese Virus」,一個散播對疫情的不理性焦慮,一個加深美國本身既有的種族問題,都在搧風點火。

有點私心大概是人之常情,反正都已經這樣了

疫情遍布全球,眼見影響會比預期的深遠,有點私心大概是人之常情,反正都已經這樣了。站在個自的角度上,沒什麼好不能理解的,但是疫情結束之後呢? 突然想起三月中,剛剛宣布停課,我去超市補貨的時候,因為人潮擁擠難免有碰撞,一位被道歉的美國婦人無奈卻誠心地說,「好吧...所有人都得做我們必須做的事,對吧?Well... We all have to do what we have to do, right?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吉兒的沙龍
5會員
7內容數
想寫寫一下紐約的食物、文化、和關於台灣人的一些小事。偶而也可以認真的聊聊音樂和聲音技術,最擅長的大概還是天馬行空的廢話一下自己暴躁的紐約日常。
吉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0/29
寫在2020大選前: 交通便利了,回家的路卻更遠了。今年過年,要不要請假回家呢? 放長假了,要省機票錢一個人在國外待著,還是狠下心刷機票回去,即使只能待個幾天? 這種掙扎,是我在出國前,從未感受過的。15、6小時的長途飛行雖然遠,但是習慣了以後倒也不至於難以忍受,只是走得越遠,看得也越遠了...
Thumbnail
2020/10/29
寫在2020大選前: 交通便利了,回家的路卻更遠了。今年過年,要不要請假回家呢? 放長假了,要省機票錢一個人在國外待著,還是狠下心刷機票回去,即使只能待個幾天? 這種掙扎,是我在出國前,從未感受過的。15、6小時的長途飛行雖然遠,但是習慣了以後倒也不至於難以忍受,只是走得越遠,看得也越遠了...
Thumbnail
2020/10/16
「城市」這兩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我心目中的紐約,她可以是個隨手拍張照片就是好萊塢大片的「城市」,更是一個深埋在紐約客心中的「概念」,只有親自走過一趟,在這裡活過、死過無數個回合,再輪迴重生個幾次,才得以任這城市的殘酷,淬鍊出每個人內心最深的渴望,與其說紐約是文化的大熔爐,不如說她是面若思鏡...
Thumbnail
2020/10/16
「城市」這兩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我心目中的紐約,她可以是個隨手拍張照片就是好萊塢大片的「城市」,更是一個深埋在紐約客心中的「概念」,只有親自走過一趟,在這裡活過、死過無數個回合,再輪迴重生個幾次,才得以任這城市的殘酷,淬鍊出每個人內心最深的渴望,與其說紐約是文化的大熔爐,不如說她是面若思鏡...
Thumbnail
2020/09/30
突然覺得美國的生活,真是太辛苦了。很想行李收一收回台灣的舒適圈。 自從美國疫情大爆發以來,紐約身邊的朋友,至少已經三波回台潮了,第一波是在疫情爆發初期,學校宣布停課,被趕出學校宿舍的國際留學生們,身在疫情橫行的異國他鄉,加上社會動盪,卻依然高居不下的紐約租屋價格,留學生們也只好先回台靜候通知...
Thumbnail
2020/09/30
突然覺得美國的生活,真是太辛苦了。很想行李收一收回台灣的舒適圈。 自從美國疫情大爆發以來,紐約身邊的朋友,至少已經三波回台潮了,第一波是在疫情爆發初期,學校宣布停課,被趕出學校宿舍的國際留學生們,身在疫情橫行的異國他鄉,加上社會動盪,卻依然高居不下的紐約租屋價格,留學生們也只好先回台靜候通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飛機上還是按照台灣的規定帶著口罩 到了紐約 突然發現沒人戴口罩了 拿下口罩 吸了幾口冷冽的紐約空氣 臉上好輕爽 朋友說人多的地方她還是會戴口罩 也不會有人另眼相待 在擁擠的音樂劇廳 博物館 會有『鼓勵戴口罩』的圖示 不過沒帶也沒關係 另一方面 路上還是有Urgent care for covid
Thumbnail
在飛機上還是按照台灣的規定帶著口罩 到了紐約 突然發現沒人戴口罩了 拿下口罩 吸了幾口冷冽的紐約空氣 臉上好輕爽 朋友說人多的地方她還是會戴口罩 也不會有人另眼相待 在擁擠的音樂劇廳 博物館 會有『鼓勵戴口罩』的圖示 不過沒帶也沒關係 另一方面 路上還是有Urgent care for covid
Thumbnail
近期台灣疫情嚴峻,政府紛紛要求大家待在家減少「人與人的連結」,Tinder等約會軟體也呼籲大家進行「線上約會」,取代傳統的見面約會。然而,隨著未明的完全解封期,加上人心的孤獨與脆弱,大眾又該如何在未來的日子裡,撐起自己心裡的一頂天地?又會在什麼樣的情形下妥協自我的身體界線?
Thumbnail
近期台灣疫情嚴峻,政府紛紛要求大家待在家減少「人與人的連結」,Tinder等約會軟體也呼籲大家進行「線上約會」,取代傳統的見面約會。然而,隨著未明的完全解封期,加上人心的孤獨與脆弱,大眾又該如何在未來的日子裡,撐起自己心裡的一頂天地?又會在什麼樣的情形下妥協自我的身體界線?
Thumbnail
以最近去看牙醫一事為例,因應變種病毒Omicron,在進入診所前需要先致電櫃檯、測量體溫後才可入內等候。當時執勤的是一位非裔美國人,我坐在等候區,看到了接待方式的明顯對比:白人病患沒打電話也沒測體溫直接入室入坐,卻被熱情的接待;另一位亞裔女士安靜在門口等候卻被粗聲詢問為何沒有按照告示的規定先打電話,
Thumbnail
以最近去看牙醫一事為例,因應變種病毒Omicron,在進入診所前需要先致電櫃檯、測量體溫後才可入內等候。當時執勤的是一位非裔美國人,我坐在等候區,看到了接待方式的明顯對比:白人病患沒打電話也沒測體溫直接入室入坐,卻被熱情的接待;另一位亞裔女士安靜在門口等候卻被粗聲詢問為何沒有按照告示的規定先打電話,
Thumbnail
#原文寫於2021的5/16 2020,人剛好在“超”重災區的紐約待著,那時一天可以幾千例,全國則是最高一天25萬例,至今都還是在一天7 萬例上下跑動的美國,未來案例成長曲線都會是指數型增長直到最高點之後才緩緩下降。他們撐過來了,我們也沒問題。‘
Thumbnail
#原文寫於2021的5/16 2020,人剛好在“超”重災區的紐約待著,那時一天可以幾千例,全國則是最高一天25萬例,至今都還是在一天7 萬例上下跑動的美國,未來案例成長曲線都會是指數型增長直到最高點之後才緩緩下降。他們撐過來了,我們也沒問題。‘
Thumbnail
無論是疫情,或是George Floyd事件,引發的大規模抗議活動,都在在顯示出美國對於種族議題和醫療公衛的忽視,和系統性的漏洞,從三月22日,紐約正式宣布暫停開始,各種生活中的大小事,無一不預告著,等著我們的是個多麼動盪的未來。 "這裡沒有隨處可見的軍隊,只有一眾勇敢爛漫的紐約客。"
Thumbnail
無論是疫情,或是George Floyd事件,引發的大規模抗議活動,都在在顯示出美國對於種族議題和醫療公衛的忽視,和系統性的漏洞,從三月22日,紐約正式宣布暫停開始,各種生活中的大小事,無一不預告著,等著我們的是個多麼動盪的未來。 "這裡沒有隨處可見的軍隊,只有一眾勇敢爛漫的紐約客。"
Thumbnail
在各項疫情統計數字瘋狂地指數成長,每天都有無數人生病、住院,甚是因病死亡的同時,反對外出禁令(stay at home)的示威遊行,卻在美國各州遍地開開花。
Thumbnail
在各項疫情統計數字瘋狂地指數成長,每天都有無數人生病、住院,甚是因病死亡的同時,反對外出禁令(stay at home)的示威遊行,卻在美國各州遍地開開花。
Thumbnail
3月正是紐約開花的季節,然而在3月的第二週,紐約的疫情卻宛如屍速列車一般,開始全面失控。學校、餐廳、酒吧、百老匯、歌劇院、圖書館及博物館紛紛關閉。終於,連聲稱新冠肺炎是民主黨新騙術的川普,也在3月13日宣布美國全境進入緊急狀態...
Thumbnail
3月正是紐約開花的季節,然而在3月的第二週,紐約的疫情卻宛如屍速列車一般,開始全面失控。學校、餐廳、酒吧、百老匯、歌劇院、圖書館及博物館紛紛關閉。終於,連聲稱新冠肺炎是民主黨新騙術的川普,也在3月13日宣布美國全境進入緊急狀態...
Thumbnail
很不幸,跟上這波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盛期及全球逃家潮, 來述說這次的返國及居家檢疫→居家隔離之紀實
Thumbnail
很不幸,跟上這波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盛期及全球逃家潮, 來述說這次的返國及居家檢疫→居家隔離之紀實
Thumbnail
在台灣放假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 一轉眼間六星期的sabbatical (長假)也來到尾聲. 前天下午剛回到家還有些不太習慣, 除了跟我同班飛機回舊金山的部分乘客戴了口罩外, 路上沒有人戴口罩仿彿武漢肺炎不存在.
Thumbnail
在台灣放假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 一轉眼間六星期的sabbatical (長假)也來到尾聲. 前天下午剛回到家還有些不太習慣, 除了跟我同班飛機回舊金山的部分乘客戴了口罩外, 路上沒有人戴口罩仿彿武漢肺炎不存在.
Thumbnail
以美國的情況,大多數地方人口密度不高,人們往往有自己的交通工具,目前只有7例感染;加上,全球的口罩產量本就有約一半來自中國,現在中國為滿足自身的口罩需求短期內應不會出口,全球的口罩供應都會面臨緊張。美國官方和媒體若建議美國人戴口罩,恐怕既不必要也不現實,還是資源的浪費。
Thumbnail
以美國的情況,大多數地方人口密度不高,人們往往有自己的交通工具,目前只有7例感染;加上,全球的口罩產量本就有約一半來自中國,現在中國為滿足自身的口罩需求短期內應不會出口,全球的口罩供應都會面臨緊張。美國官方和媒體若建議美國人戴口罩,恐怕既不必要也不現實,還是資源的浪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