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我住過的北城/02永康街。2000~2001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8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線線的生活日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換日線的沙龍
16.8K會員
883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換日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15
我再沿太原路去逛了一些包裝和瓶罐的店家,最後離開住了五天的住處拉著行李慢慢走到台北車站。回到二十歲那年下車的承德或市民大道路口,我沒有想起那支MV、沒有想起我的二十歲!但我想,以後每一次我到台北,我都會想念這樣一個午後!

2020/06/15
我再沿太原路去逛了一些包裝和瓶罐的店家,最後離開住了五天的住處拉著行李慢慢走到台北車站。回到二十歲那年下車的承德或市民大道路口,我沒有想起那支MV、沒有想起我的二十歲!但我想,以後每一次我到台北,我都會想念這樣一個午後!

2020/06/11
這原是在〈高雄的樣子〉以後接續寫下的,我住過的地方。本以為沒有寫到最後我離開台北之前的永和。沒想在email發現有草稿,便把這系列找出來刪修了一番。
幾乎是二十年前的記憶了。如今很多細節都不記得了。卻發現那是我逃離高雄最初的記憶。

2020/06/11
這原是在〈高雄的樣子〉以後接續寫下的,我住過的地方。本以為沒有寫到最後我離開台北之前的永和。沒想在email發現有草稿,便把這系列找出來刪修了一番。
幾乎是二十年前的記憶了。如今很多細節都不記得了。卻發現那是我逃離高雄最初的記憶。

你可能也想看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某日為了加入職業工會投保跑流程之故,意外來到25年前租屋處的附近,沒想到經過了四分之一世紀再回到昔日的租屋處,周遭景物似乎變化不大,街口的早餐店一樣開著,但不知店主是否已換人經營。循著往日覓食的路線,我安步當車沿途張望,懷念那段剛入社會的過往,當年新鮮的肝也有段青春時光。

某日為了加入職業工會投保跑流程之故,意外來到25年前租屋處的附近,沒想到經過了四分之一世紀再回到昔日的租屋處,周遭景物似乎變化不大,街口的早餐店一樣開著,但不知店主是否已換人經營。循著往日覓食的路線,我安步當車沿途張望,懷念那段剛入社會的過往,當年新鮮的肝也有段青春時光。

永康街我落腳台北的第一個地方。不是刻意找這個觀光著名的街道,純粹是當時半生不熟的網友C住在青田街上。隻身北上一個認識的人都沒有,心想無論怎樣得有一個人照應,即便我跟朋友的距離一直都是我不麻煩人的那種,但找一個還算有交集的朋友住得近一點就可以少一點害怕。

永康街我落腳台北的第一個地方。不是刻意找這個觀光著名的街道,純粹是當時半生不熟的網友C住在青田街上。隻身北上一個認識的人都沒有,心想無論怎樣得有一個人照應,即便我跟朋友的距離一直都是我不麻煩人的那種,但找一個還算有交集的朋友住得近一點就可以少一點害怕。

這原是在〈高雄的樣子〉以後接續寫下的,我住過的地方。本以為沒有寫到最後我離開台北之前的永和。沒想在email發現有草稿,便把這系列找出來刪修了一番。
幾乎是二十年前的記憶了。如今很多細節都不記得了。卻發現那是我逃離高雄最初的記憶。

這原是在〈高雄的樣子〉以後接續寫下的,我住過的地方。本以為沒有寫到最後我離開台北之前的永和。沒想在email發現有草稿,便把這系列找出來刪修了一番。
幾乎是二十年前的記憶了。如今很多細節都不記得了。卻發現那是我逃離高雄最初的記憶。

2018年年初離開愈顯險惡的職場後,8月換了工作,從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居住的中壢搬來台北,當時最為苦惱的就是租屋。
台北不只買房,租屋也大不易,臉書上加入了數個租屋社團,好的房源往往在你斟酌私訊詢問時就已經被訂下,台北急促的房東實在沒有時間等待一個自中壢北上台北看房的人。

2018年年初離開愈顯險惡的職場後,8月換了工作,從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居住的中壢搬來台北,當時最為苦惱的就是租屋。
台北不只買房,租屋也大不易,臉書上加入了數個租屋社團,好的房源往往在你斟酌私訊詢問時就已經被訂下,台北急促的房東實在沒有時間等待一個自中壢北上台北看房的人。

頭2天有種心情,我一直在體會是什麼?好像年輕時一個人離開家去工作,單獨住,不知道同事或上司會對我好,或是欺負我?或離家上大學?其實我不是單獨去學校的,我上大學是哥哥陪我去的,而且我跟他同一個學校,他班上的活動會邀我參加,和他的同學一起玩,減少很多「孤單」的感覺(我高中後半段住不在校園裏的宿舍,一開始

頭2天有種心情,我一直在體會是什麼?好像年輕時一個人離開家去工作,單獨住,不知道同事或上司會對我好,或是欺負我?或離家上大學?其實我不是單獨去學校的,我上大學是哥哥陪我去的,而且我跟他同一個學校,他班上的活動會邀我參加,和他的同學一起玩,減少很多「孤單」的感覺(我高中後半段住不在校園裏的宿舍,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