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書評•評書|Bukowski的希望與絕望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此前,從未想過要將柳永與Bukowski聯繫起來,但讀完不知第幾卷的Bukowski詩集,腦中竟屢屢蹦出這句。隔著百年、千山萬水,似乎異曲同工。今天讀完Bukowski的The Last Night of the Earth, 想起一個看似在他詩集中缺失的東西——希望。
Bukowski的詩總飽含著一種對絕望和希望的雙重鄙夷,能讓他從絕望裡絕塵而去,也能讓他將希望滋生出的無意義的幻象泡沫捏破。沒有很多人能看得這樣清楚,活在Fantasy裡有時可以是自然而愉悅的。我們的大腦可以阻止我們看到眼前的事實,把Reality活成Fantasy而依舊被無意識的不自知佔據的人不在少數,我便是其中之一。畢竟,承認了無希望對於鼓起繼續活下去的勇氣而言,可以是致命的打擊;畢竟,大家都這麼講——「只要有希望,就能活下去」。然,Bukowski的詩持續地向我們展示了沒有希望、沒有絕望又如何能繼續下去——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以前讀波德萊爾那首著名的《憂鬱》(Spleen),如下段落刻在腦中:
當大地變成一間陰濕的牢房,
那裡,希望像蝙蝠在低翔,
雙翅膽怯地拍打著四壁,
腦袋與腐朽的房頂相撞;
那時候想啊,希望是多麼美好的東西,怎麼能是這樣呢?過了些許年,那句詩還留在腦中,希望卻與波德萊爾靠得更近了。
「希望」在Bukowski的詩歌中鮮有容身之地,從極端受虐的原生家庭走出,他似乎早已把「希望」二字轉換成了「絕望」。而在成堆爛柴般的絕望中站起來,哪怕是藉著酒精、藥物,卻也勇氣可嘉。這便是他inspiring之處。
似乎很微小的日常都能被Bukowski捕捉,一如去洗車,在塞車隊伍裡排隊,收到讀者尋求建議的信件等⋯⋯這些一件件小事在他Doppelgänger Henry Chinaski的參與下編織起了一張網,網住了他生活中那些看似並無詩意的種種。而「希望」和「絕望」,似乎從網眼中漏了出去。Chinaski也不去強制抓「希望」回來,只繼續活在酒精和女人中。誰說沒有希望,就活不下去?
讀Bukowski有時候也tedious,有時覺得他抱怨太多,有時太絕望,好像整個世界在他那裡變得upside-down,抑或是我的世界才是真的upside-down?
很多人說Bukowski的詩句句有掙扎,頁頁有咒罵,可是,讀到他塞車時的怨懟,突然,翻過一頁,看到了他的那點「希望」,與「逃亡」相連。
©版權所有。p.s. Bukowski的詩簡潔、平實,對於希望通過詩歌提升英文閱讀能力的讀者應該比較適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4會員
226內容數
不一樣的書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ry Ventur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Hurt people hurt people. 家庭暴力是存在於家庭這個極小的社會單位裡的暴力。它往往被理解為夫婦親密關係間的暴力,實際上,多數情形下也是這樣,但是看完這本書,我的感覺是家庭暴力涵蓋了所有身、心尚在家庭裡的人,施暴者不一定一直是/從來都是施暴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倖存者(書裡多選用「s
八零年出生的人,今年四十歲了。如果四十年過去了,他還會是當初那個少年嗎?不會,除非他死了,停留在那年、那天——四十年前的今天。 韓江的《少年來了》由Deborah Smith譯成英文,題目作「Human Acts」。題序裡,Deborah寫道,那麼多作者寫光州事件,各式各樣的切入點,韓江偏偏選擇的是
Freud釋夢的時候講道,人們在夢裏從未夢到過太陽。彼時,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Freud講夢裡的世界或明或暗,但卻從未出現真正的太陽以及陽光照射的感覺。他還談到,人們鮮少夢到自己乘坐交通工具——火車、汽車等旅行,如果有,或許是要死了的徵兆。他的患者們大部分要麼夢到準備出行前的緊張匆忙,要麼夢到誤了火
是這本關於女人的書是流水帳還是女人的一生從來都已經過成了流水帳? 流水帳從來不都應該是從頭開始嗎?從頭到尾,何來的倒敘、插敘,只有順敘而已。順著,怎麼都得順著走下去。可這本關於女人的書卻讀來真似一本流水帳,無論視角怎樣轉換,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地襲來,行文中難見極細膩的感受,換之為一種堵在胸口、憋在心間
幹嘛躲在英文裡?——房思琪 Finished this book months ago, but I haven't made peace with myself about the book. It was a turbulence on the Internet due to the autho
這本書並不難讀,但卻花去了我十多天的時間,也許我錯了,這本書其實真的很難讀。  掩卷遐思,覺得這是本很有趣的書。讀書的時候,人在書里,順著敘述一直走,恍惚間進入了過去一個平行、自己曾深諳的世界,那個世界里人們的一舉一動我都無比明瞭,但也往往覺得迷霧重重。閉卷之時,又不得不注意到自己面前這個真正的世界
Hurt people hurt people. 家庭暴力是存在於家庭這個極小的社會單位裡的暴力。它往往被理解為夫婦親密關係間的暴力,實際上,多數情形下也是這樣,但是看完這本書,我的感覺是家庭暴力涵蓋了所有身、心尚在家庭裡的人,施暴者不一定一直是/從來都是施暴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倖存者(書裡多選用「s
八零年出生的人,今年四十歲了。如果四十年過去了,他還會是當初那個少年嗎?不會,除非他死了,停留在那年、那天——四十年前的今天。 韓江的《少年來了》由Deborah Smith譯成英文,題目作「Human Acts」。題序裡,Deborah寫道,那麼多作者寫光州事件,各式各樣的切入點,韓江偏偏選擇的是
Freud釋夢的時候講道,人們在夢裏從未夢到過太陽。彼時,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Freud講夢裡的世界或明或暗,但卻從未出現真正的太陽以及陽光照射的感覺。他還談到,人們鮮少夢到自己乘坐交通工具——火車、汽車等旅行,如果有,或許是要死了的徵兆。他的患者們大部分要麼夢到準備出行前的緊張匆忙,要麼夢到誤了火
是這本關於女人的書是流水帳還是女人的一生從來都已經過成了流水帳? 流水帳從來不都應該是從頭開始嗎?從頭到尾,何來的倒敘、插敘,只有順敘而已。順著,怎麼都得順著走下去。可這本關於女人的書卻讀來真似一本流水帳,無論視角怎樣轉換,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地襲來,行文中難見極細膩的感受,換之為一種堵在胸口、憋在心間
幹嘛躲在英文裡?——房思琪 Finished this book months ago, but I haven't made peace with myself about the book. It was a turbulence on the Internet due to the autho
這本書並不難讀,但卻花去了我十多天的時間,也許我錯了,這本書其實真的很難讀。  掩卷遐思,覺得這是本很有趣的書。讀書的時候,人在書里,順著敘述一直走,恍惚間進入了過去一個平行、自己曾深諳的世界,那個世界里人們的一舉一動我都無比明瞭,但也往往覺得迷霧重重。閉卷之時,又不得不注意到自己面前這個真正的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智慧書:永恆的處世經典》(The Art of Worldly Wisdom)是巴塔莎·葛來西安(Baltasar Gracián)最受歡迎的著作,出版年代是1647年,出版地點為西班牙的薩拉戈薩。這是一本關於處世智慧的格言雋語集,曾被譽為西班牙文學經典。
Thumbnail
你有沒有經歷失敗的經驗?失敗之後怎樣舒散你的悲哀?是否就此耽溺在一蹶不振的情緒中,覺得永遠沒指望?或者用盡一切人為力量,東山再起?無論古今中外,都不缺乏勵志的金言,或者鼓舞失敗者的雋語。問題在於這些話語能否產生作用,促使你從失敗的地方重新站立,並且,快速重返成功。
Thumbnail
此書為Pastor John Sandford及其夫人Paula Sandford原著,西元1993年出版。原為三 册,2004年修訂成兩大册,陳美津翻譯,台北.橄欖出版公司,2004年11月出版中文 本。修讀完教會學房完整的「聖靈系 列」、「聖經系列、「聖工系列」、「聖潔系列」課程,(當然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之妙,它是按日期從年初到年終,每日早晚各一篇,總共730篇短文。內容並非作者自撰,全是串組 《聖經》原文構成的。 中文版是1975年才授權翻譯的,重新編排,把每日兩篇合 成一頁,一年讀下來,由於全是《聖經》原文,會逐漸熟悉《聖經》的經文脈絡,逐章逐句通讀《聖經》全書,變得有可能...
Thumbnail
禱告蒙應允,是許多信徒最大的期望。為什有些祈禱蒙神應允,有些則不會?應該如何才能贏得神的注目?作者安東尼.戴斯特法諾(Anthony DeStefano)撰寫的《改變生命的10種期禱》(林冠儀翻譯.啟示出版.城邦出版集團發行)用簡潔的文字告訴你。
Thumbnail
當今我們的教育鼓勵年輕人追求「夢想」,同時致力於創造「選擇」的自由,讓年輕人可以像填大學志願一樣,為迷茫的人生藍圖制定「遠大」的目標;然而,正是因為這種充滿善意的舉止,反而令「夢想」二字聽來充滿壓迫。這樣弔詭的現象,在作者高部大問的這本《夢想勒索》被尖銳地提點出來。
Thumbnail
更多文章歡迎關注【SeiferTalks 個人議見】 《社群假象》的作者是Jessica Abo作為新聞與媒體人,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是採訪各領域或美國各地的成功者,並以激勵千禧年世代。本書其實並非全部在談社群平台對人生的負面影響,更多的是在倡導如何「善用」社群網路而不受其制約、拿回生活的主導權。
Thumbnail
    《與神的契約》是由被尊稱為美漫教父的威爾.埃斯納(1917-2005)於1978年創作的作品,此作放在埃斯納的創作生涯屬於後期作品,卻從此開展了埃斯納的另一波創作高峰,引領了圖像小說的發展,為當時傳統漫畫逐漸式微的美國注入一波新的動能。它可以活潑、嚴肅、寫實、奇異,當然也可以絕望。     
Thumbnail
在逝去之前,我們想著逃離,在離開之後,卻又念念不忘。妳有許多好朋友嗎?那些好朋友是閨蜜?大多數人的友誼是怎麼開始,又是如何結束的,女生們之間,又何其不同?楊捷《她們都是我的,前女友》,明白的告訴我們,女生朋友們的感情,逝去的友情也像愛情那般深刻。
Thumbnail
本書《被劫的經濟幸福》,由John Staddon所著,一個可以說是經濟的外行人,也因此讓這本書饒富趣味。有趣的點在於,書的前半段算是案例與理論分析,旨在找出為什麼「我們的經濟幸福被『劫』了」。若以台灣這幾年來網路上的一般論來說,大概有八成的人會以為這本書左到靠北邊走,然後就不想看了。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智慧書:永恆的處世經典》(The Art of Worldly Wisdom)是巴塔莎·葛來西安(Baltasar Gracián)最受歡迎的著作,出版年代是1647年,出版地點為西班牙的薩拉戈薩。這是一本關於處世智慧的格言雋語集,曾被譽為西班牙文學經典。
Thumbnail
你有沒有經歷失敗的經驗?失敗之後怎樣舒散你的悲哀?是否就此耽溺在一蹶不振的情緒中,覺得永遠沒指望?或者用盡一切人為力量,東山再起?無論古今中外,都不缺乏勵志的金言,或者鼓舞失敗者的雋語。問題在於這些話語能否產生作用,促使你從失敗的地方重新站立,並且,快速重返成功。
Thumbnail
此書為Pastor John Sandford及其夫人Paula Sandford原著,西元1993年出版。原為三 册,2004年修訂成兩大册,陳美津翻譯,台北.橄欖出版公司,2004年11月出版中文 本。修讀完教會學房完整的「聖靈系 列」、「聖經系列、「聖工系列」、「聖潔系列」課程,(當然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之妙,它是按日期從年初到年終,每日早晚各一篇,總共730篇短文。內容並非作者自撰,全是串組 《聖經》原文構成的。 中文版是1975年才授權翻譯的,重新編排,把每日兩篇合 成一頁,一年讀下來,由於全是《聖經》原文,會逐漸熟悉《聖經》的經文脈絡,逐章逐句通讀《聖經》全書,變得有可能...
Thumbnail
禱告蒙應允,是許多信徒最大的期望。為什有些祈禱蒙神應允,有些則不會?應該如何才能贏得神的注目?作者安東尼.戴斯特法諾(Anthony DeStefano)撰寫的《改變生命的10種期禱》(林冠儀翻譯.啟示出版.城邦出版集團發行)用簡潔的文字告訴你。
Thumbnail
當今我們的教育鼓勵年輕人追求「夢想」,同時致力於創造「選擇」的自由,讓年輕人可以像填大學志願一樣,為迷茫的人生藍圖制定「遠大」的目標;然而,正是因為這種充滿善意的舉止,反而令「夢想」二字聽來充滿壓迫。這樣弔詭的現象,在作者高部大問的這本《夢想勒索》被尖銳地提點出來。
Thumbnail
更多文章歡迎關注【SeiferTalks 個人議見】 《社群假象》的作者是Jessica Abo作為新聞與媒體人,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是採訪各領域或美國各地的成功者,並以激勵千禧年世代。本書其實並非全部在談社群平台對人生的負面影響,更多的是在倡導如何「善用」社群網路而不受其制約、拿回生活的主導權。
Thumbnail
    《與神的契約》是由被尊稱為美漫教父的威爾.埃斯納(1917-2005)於1978年創作的作品,此作放在埃斯納的創作生涯屬於後期作品,卻從此開展了埃斯納的另一波創作高峰,引領了圖像小說的發展,為當時傳統漫畫逐漸式微的美國注入一波新的動能。它可以活潑、嚴肅、寫實、奇異,當然也可以絕望。     
Thumbnail
在逝去之前,我們想著逃離,在離開之後,卻又念念不忘。妳有許多好朋友嗎?那些好朋友是閨蜜?大多數人的友誼是怎麼開始,又是如何結束的,女生們之間,又何其不同?楊捷《她們都是我的,前女友》,明白的告訴我們,女生朋友們的感情,逝去的友情也像愛情那般深刻。
Thumbnail
本書《被劫的經濟幸福》,由John Staddon所著,一個可以說是經濟的外行人,也因此讓這本書饒富趣味。有趣的點在於,書的前半段算是案例與理論分析,旨在找出為什麼「我們的經濟幸福被『劫』了」。若以台灣這幾年來網路上的一般論來說,大概有八成的人會以為這本書左到靠北邊走,然後就不想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