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的經典書目是Human Acts(《少年來了》)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八零年出生的人,今年四十歲了。如果四十年過去了,他還會是當初那個少年嗎?不會,除非他死了,停留在那年、那天——四十年前的今天。
韓江的《少年來了》由Deborah Smith譯成英文,題目作「Human Acts」。題序裡,Deborah寫道,那麼多作者寫光州事件,各式各樣的切入點,韓江偏偏選擇的是屍體,少年的屍體,一具具堆積如山的屍體。是他們突然活過來了,還是他們死得太突然,彷彿還活著。這樣的切入點究竟能帶來多少驚訝,有那句「you muttered to yourself in blank incomprehension, our soldiers are shooting. They are shooting at us.」驚訝麼?
題序裡也介紹了光州,畢竟,英文的讀者需要對那片遠東古老的土地有所具體的瞭解——
In terms of mentality if not geography, Gwangju was sufficiently far from Seoul to seem 'off the mainland' -- the same kind of mental distance as that from London to Northern Ireland at the time of the Bloody Sunday massacre.
在此,譯者用光州之於韓國大陸來比倫敦之於北愛爾蘭,如果換一個讀者羣,她會用香港與中國大陸作比麼?韓江在書中同樣地也提到這發生在世界各處卻極其相似的屠殺,沒錯,她的選詞是「massacre」。
整個書被一種何其憂鬱而暗沈的藍色籠罩著,從那屍山上升起的一個個靈魂開始,就奠定了這本書在強烈的無所適從中、輕撚著的無處安放的情感裡下筆的,這該怎麼寫?——「No one had ever taught me how to address a person's soul.」這樣美而無力的一個句子,是,從來沒有任何人教過我怎樣與一個人的靈魂對話。有時候,事件發生了,甚至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與自己的靈魂對視,又何來對話?
故事似乎是拼接而成,世界在不同的敘述者眼裡呈現不一樣的顏色,只是顏色不怎麼清晰;然而,看似的無序又彷彿被一個可怕而無法擺脫的事件緊緊地連繫在一起,這件事有因有果,唯獨缺了報應分明,只留下聲聲叩問。
書的筆觸是這樣美,哪怕講的是流血的奮鬥,描述的是纍纍的白骨。這種美不是我們一般能夠去欣賞的美,這種「美」是Kristeva所說的「abjection」,是恐懼化作了視覺的、知覺的和觸覺的感知以後,讓我們不斷地在「自我」與「他者」間碰撞、徘徊而產生的震攝——
We would lose ourselves in wondering who the other was, without hands, feet, face, tongue, our shadows touching but never quite mingling. Sad flames licking up against a smooth wall of glass, only to wordlessly slide away, outdone by whatever barrier was there.
這樣的文字、這一本書會被奉為經典嗎?若一件事,發生在四十年前,被強迫著忘卻,又一再浮現上來;若一群人,痛到強迫自己去遺忘,而他們的經歷又被作家寫下來,即便相隔三十年、四十年,痛與一切都歷歷在目。韓江構建出的這樣一個「現實」,可以是經典否?如果是,是痛、是那匆匆四十年還是進步後不能忘卻的過往讓它成了經典?
這本書探討人性、良心、恐懼、生與死、畏懼與生者之痛⋯⋯謂之經典,因許多人讀過、肯定過、研究過,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四十年在這裡似乎就渺小了許多,可是,那些痛渺小嗎?
結尾後記,韓江寫道,「Gwangju had been reborn only to be butchered again in an endless cycle. It was razed to the ground, and raised up anew in bloodied rebirth.」許多人期望重生,鮮少有人想到「重生」似乎也涉及到鮮血淋淋。韓江筆下的光州即便「重生」,也背負著「前世」的淋漓鮮血,那個讓韓江寫下記憶的女人認為,只有把故事寫下來,死去兄弟的「記憶」就再也不會被更改了。她是在為記憶立碑。我似乎看到她彿下身軀,匆匆在泥土裡扒著,地上漸漸出現了小小的低窪,可以容納小小的軀體,可是她究竟是想要親手埋葬一個飄蕩了多年的小小的靈魂,還是在找著什麼?
韓江對於「光州」在鮮血中「重生」的篤定不無道理。畢竟,我們每一個人低下頭,腳下的每一片土地上,是不是都曾有、正有、會有一個「光州」?
©Photo and Text 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中的經典場景其實是背一本書在tote袋中,隨走隨讀,但在疫情期間這已經成了奢侈。
照片背景裡便是最喜歡的一個tote袋子,是《紐約客》雜誌95週年紀念限量版tote,黑底,白字95。
我的經典書目很多,針對不同方面的經典都有,選擇韓江的《少年來了》是因為今天是五一八光州民主化運動四十週年的日子,讀到這樣一本書,掩卷遐思,覺得韓江用散文般的筆觸描寫這樣一個有著激烈衝突,內外情感都極真又很抽象,真可以說是「光州事件」的經典之作!
問:這本書經典之處在哪裡?
答:妳想讀那些無處安放的痛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4會員
226內容數
不一樣的書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ry Ventur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Freud釋夢的時候講道,人們在夢裏從未夢到過太陽。彼時,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Freud講夢裡的世界或明或暗,但卻從未出現真正的太陽以及陽光照射的感覺。他還談到,人們鮮少夢到自己乘坐交通工具——火車、汽車等旅行,如果有,或許是要死了的徵兆。他的患者們大部分要麼夢到準備出行前的緊張匆忙,要麼夢到誤了火
是這本關於女人的書是流水帳還是女人的一生從來都已經過成了流水帳? 流水帳從來不都應該是從頭開始嗎?從頭到尾,何來的倒敘、插敘,只有順敘而已。順著,怎麼都得順著走下去。可這本關於女人的書卻讀來真似一本流水帳,無論視角怎樣轉換,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地襲來,行文中難見極細膩的感受,換之為一種堵在胸口、憋在心間
幹嘛躲在英文裡?——房思琪 Finished this book months ago, but I haven't made peace with myself about the book. It was a turbulence on the Internet due to the autho
這本書並不難讀,但卻花去了我十多天的時間,也許我錯了,這本書其實真的很難讀。  掩卷遐思,覺得這是本很有趣的書。讀書的時候,人在書里,順著敘述一直走,恍惚間進入了過去一個平行、自己曾深諳的世界,那個世界里人們的一舉一動我都無比明瞭,但也往往覺得迷霧重重。閉卷之時,又不得不注意到自己面前這個真正的世界
昨天讀完了Snowden的《永久記錄》(English Version)。三百多頁的一本書,並不難讀,即便對於我這樣對互聯網、電腦懂得不多的門外漢,也是深入淺出,很棒。 讀的是Snowden在Twitter上發佈的簡體版本。由於大陸地區的審查制度,Snowden的譯者把被刪除的地方還原,並用下划線
九年前在澳門買了這本書,竪版繁體,一下子讀完。從來讀書不輕易掉淚,但這本書令我幾乎從頭到尾淚水漣漣。 書是Barbara Demick寫的,英文題目Nothing to Envy: Ordinary Lives in North Korea,繁體竪版卻用了「我們最……」這樣的式樣,一直覺得這個
Freud釋夢的時候講道,人們在夢裏從未夢到過太陽。彼時,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Freud講夢裡的世界或明或暗,但卻從未出現真正的太陽以及陽光照射的感覺。他還談到,人們鮮少夢到自己乘坐交通工具——火車、汽車等旅行,如果有,或許是要死了的徵兆。他的患者們大部分要麼夢到準備出行前的緊張匆忙,要麼夢到誤了火
是這本關於女人的書是流水帳還是女人的一生從來都已經過成了流水帳? 流水帳從來不都應該是從頭開始嗎?從頭到尾,何來的倒敘、插敘,只有順敘而已。順著,怎麼都得順著走下去。可這本關於女人的書卻讀來真似一本流水帳,無論視角怎樣轉換,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地襲來,行文中難見極細膩的感受,換之為一種堵在胸口、憋在心間
幹嘛躲在英文裡?——房思琪 Finished this book months ago, but I haven't made peace with myself about the book. It was a turbulence on the Internet due to the autho
這本書並不難讀,但卻花去了我十多天的時間,也許我錯了,這本書其實真的很難讀。  掩卷遐思,覺得這是本很有趣的書。讀書的時候,人在書里,順著敘述一直走,恍惚間進入了過去一個平行、自己曾深諳的世界,那個世界里人們的一舉一動我都無比明瞭,但也往往覺得迷霧重重。閉卷之時,又不得不注意到自己面前這個真正的世界
昨天讀完了Snowden的《永久記錄》(English Version)。三百多頁的一本書,並不難讀,即便對於我這樣對互聯網、電腦懂得不多的門外漢,也是深入淺出,很棒。 讀的是Snowden在Twitter上發佈的簡體版本。由於大陸地區的審查制度,Snowden的譯者把被刪除的地方還原,並用下划線
九年前在澳門買了這本書,竪版繁體,一下子讀完。從來讀書不輕易掉淚,但這本書令我幾乎從頭到尾淚水漣漣。 書是Barbara Demick寫的,英文題目Nothing to Envy: Ordinary Lives in North Korea,繁體竪版卻用了「我們最……」這樣的式樣,一直覺得這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在20世紀初期以前,有些人證諸於過往的歷史事實,認為唯有男性之中才能誕生偉大的詩人、作家,他們會舉例說,女子裡頭就從未出現過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這樣的文學天才。因此,吳爾芙假設了一個人物,莎士比亞若有一個才華洋溢的妹妹,那麼他的妹妹是否有幸留下聲名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Thumbnail
成為更圓滿自足的個體,然後相愛;相愛,然後成為更圓滿自足的個體。——《學會用情,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
Thumbnail
  書中解釋審判與聖經以及介紹衣部小說:   「聖經在提到審判時,結合了新天新地的應許。審判清出道路,迎接新天新地的到來。聖經以生動、令人敬畏,有時又令人困惑的字句圖像,描繪人復活後的形體,彷彿要延伸我們的想像力,看能拉到多遠,因為單靠文字無從描述上帝給世人的終極計畫。 既然我們對新天新地的認知,都
Thumbnail
學生時期,因為它響亮的大名而抱著姑且一翻的心態,我在圖書館的架上抽出這書,沒想到一讀竟欲罷不能。那時,奇幻文學正炒得火熱,高中生的我,還不知何謂「魔幻寫實」。然而在往後的歲月中,不同的人生階段,讀《百年孤寂》都給我不一樣的領略。 馬奎斯獨特的文字魅力 作者以「魔幻寫實」的手法,巧妙地運用神話、象徵、
Thumbnail
經典—能歷久彌新,能在困惑、迷亂的黑暗時刻給予我們光明;能在徬徨無助、無所適從時指引方向。以之為圭臬,守護我們的身心安然的度過人生的驚濤駭浪,靜下心來欣賞沿途風景,最後無憾,然後道別,全然放下。   有沒有過這樣茫然的感覺-突然間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清楚該往哪裡走去,不了解為何待在這呼吸,懷疑自己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房間總是亂七八糟,總是自己找藉口說 自己是「亂中有序」?不管裝模作樣整理一下,還是偶爾心血來潮大掃除,但過沒多久房間就自動又恢復本性。看了很多收納整理和斷捨離的書籍和影片,但腦海中總會出現「該丟嗎?之後好像會用到耶!」最後你其實根本沒有什麼改變!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在20世紀初期以前,有些人證諸於過往的歷史事實,認為唯有男性之中才能誕生偉大的詩人、作家,他們會舉例說,女子裡頭就從未出現過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這樣的文學天才。因此,吳爾芙假設了一個人物,莎士比亞若有一個才華洋溢的妹妹,那麼他的妹妹是否有幸留下聲名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Thumbnail
成為更圓滿自足的個體,然後相愛;相愛,然後成為更圓滿自足的個體。——《學會用情,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
Thumbnail
  書中解釋審判與聖經以及介紹衣部小說:   「聖經在提到審判時,結合了新天新地的應許。審判清出道路,迎接新天新地的到來。聖經以生動、令人敬畏,有時又令人困惑的字句圖像,描繪人復活後的形體,彷彿要延伸我們的想像力,看能拉到多遠,因為單靠文字無從描述上帝給世人的終極計畫。 既然我們對新天新地的認知,都
Thumbnail
學生時期,因為它響亮的大名而抱著姑且一翻的心態,我在圖書館的架上抽出這書,沒想到一讀竟欲罷不能。那時,奇幻文學正炒得火熱,高中生的我,還不知何謂「魔幻寫實」。然而在往後的歲月中,不同的人生階段,讀《百年孤寂》都給我不一樣的領略。 馬奎斯獨特的文字魅力 作者以「魔幻寫實」的手法,巧妙地運用神話、象徵、
Thumbnail
經典—能歷久彌新,能在困惑、迷亂的黑暗時刻給予我們光明;能在徬徨無助、無所適從時指引方向。以之為圭臬,守護我們的身心安然的度過人生的驚濤駭浪,靜下心來欣賞沿途風景,最後無憾,然後道別,全然放下。   有沒有過這樣茫然的感覺-突然間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清楚該往哪裡走去,不了解為何待在這呼吸,懷疑自己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房間總是亂七八糟,總是自己找藉口說 自己是「亂中有序」?不管裝模作樣整理一下,還是偶爾心血來潮大掃除,但過沒多久房間就自動又恢復本性。看了很多收納整理和斷捨離的書籍和影片,但腦海中總會出現「該丟嗎?之後好像會用到耶!」最後你其實根本沒有什麼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