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的人生自己理

2020/07/0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愛自己的人生就是要靠自己,安全感也是自己給。很多女生,尤其是家庭主婦,習慣依賴別人,以為金山銀山就是靠山,喜歡有看得到的金錢在握,滿足於存摺的帳面價值,卻沒能獨立自主、好好地投資自己。
理好人生的第一步,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投資自己。大多數人的做法卻相反,往往是主動投資金錢、被動投資人生,把金錢當成是最重要的事,卻把「自己」這個金礦擺在一邊。一個人即使沒有太多資金可以投資,也擁有其他重要的資源,包含時間、知識、人脈等資源,這些資源只要好好運用,就擁有爆發性的複利潛力。
但「投資自己」跟「努力使自己更好」這兩個概念不太一樣,因為後者是每個人都想、也應該做的事,但「投資」這個行為涉及投資工具、標的選擇、投資報酬分析、風險評估與避險、出場機制等等決策,所以必須要為自己量身訂做一份投資規劃。
看起來很難,到底怎麼做?其實只要三個思考和行動:

👉手上有什麼資源可以做「投資」?專注已有的資源並放大。

👉我有什麼投資標的可以選擇?表列出必須的和渴望的。

👉慎選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編列可投入的預算。

如果從現實面來看,需要我們「投資」的地方還真不少:學業、核心能力/專業、工作、感情、家庭、人際社交、身心健康…。跟一般投資理財不同的就在這裡:我們不太有選擇,每一個都得兼顧,只是比例問題。

[已有的資源和機會選擇]

要將自己的資源(包含收入、時間、體力)區分出一部分,去做合理的投資;不管是增加財富或自我學習。不要固守著現況不動,不要只停留在抱怨,不要把薪水看得太重,而是捨得投資自己。
認真工作,用心對待手頭的工作,就算薪水初期很低,也要藉此累積專業能力和個人素養,為工作所做的一切努力,終會在關鍵時刻讓我們脫穎而出,並因此而受益匪淺,放下匱乏感才有活水。
投資自己,讓專業與知識以複利的方式快速成長,是大部分沒有資產者最好的策略。花錢買體驗、買學習、買結識志同道合朋友的機會,如果不想要花大錢去上一門課,那麼,看書就會是一項相對便宜的投資,養成閱讀的習慣是最便宜又划算的。

[核算投資報酬率]

雖然投資標的的選擇空間不大,頂多是調整「資源配置」的比例,因為不可能完全只顧自己,否則就是犧牲別人照亮自己;若是選擇性地只顧幾樣,其他方面就會開始出問題,尤其太過專注在事業上,而忽略人生要顧及的其他事項,例如情感、家庭、身心健康,就算事業的投報率很高,還是讓人生投資大失血。
投資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是評估並且降低風險,不能只看投資可能帶來的報酬,還要看一旦發生風險時的最大可能損失,然後才決定要不要進行這項投資,以及如何避險。投資可能有哪些風險?例如全力投入考證照,卻發現專業證照無法有效證明自己的技能;用心營造的高端人脈失靈,甚至因此被拖累。

[投資必有風險,有捨才有得]

投資自己的過程中需要思考出場機制是什麼?若是有投資「所得」,是否應該再投資,或是獲利出場?這類的投資問題放在人生的架構中或許很難回答,因為我們遲早都要「出場」,也不是個人能決定的,但可以預想在離開這個世界時,自己所成就的,會繼續留下並開枝散葉,或是人走茶涼。
很多人花了很多錢買書,報名很多的課程,也參加了一大堆活動,但兩三年時間過去,生活並沒有什麼改變,工作沒有愈換愈好,沒有獲得提升,薪資沒有增加,投資在個人成長上的錢似乎沒有獲得明顯的回報,此時就要面對繼續堅持或認賠殺出,適時停損。
也可能同時投資多個個人成長項目,有些項目在早期成效非常卓越,隨著個人逐步成長,這些項目的邊際效益也開始遞減,將這筆錢繼續投入在這個項目上的效益已經不大,此時也可以考慮停利,將資源投入在其他成效更好的項目上。

[收支管理,抓大放小,計算「現金流」]

許多人只會拼命賺錢、拼命玩,但不會善待身體,其實若失去健康,才是最大的缺口。一定要先有保命金,而不是拼命賺錢、存錢,一昧地追金。單有儲蓄是無法帶動收入更快速的成長的,所以需要投資,也要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程度再做投入。持續調整配置,收入不高時,或許投資個人成長更重要些;而收入漸高,或許投資金融商品的比重可以更高一些。

[開源節流,斷捨離]

要常常這麼問自己:「我的時間、天賦、熱情、學習而得的知識能力,要投注在哪裡?如何分配?如何避掉那些會誤導我、錯置資源的虛浮目標?」假如沒錢,更要謹慎的投資「時間」,時間本身就是重要資產/源,要把時間花在值得的地方。
有些人拿著少少的資金就投入股市,每天殺進殺出,就算有賺錢,也花掉許多時間研究與看盤,除非是因為興趣或職場所需,否則換算下來時薪比超商打工還要低,不如將時間拿去做進修、增進專業知識或是嘗試微型創業,在未來會產生更大的回報。

[善用「循環利息」創造更多收益]

附加的效益或是時間帶來的複利效果,都是微小但強大的力量。可以觀察投入資源後,除了學習,有沒有機會認識到更多人脈?有沒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有沒有更多的共享資源?關鍵的節點或人事物是什麼?有些不懂得投資,也不懂得精進自我的人,他們會將100%的可支配所得都儲蓄起來,這樣很難帶動更高的收入,自然不會成長,也不可能形成「成長飛輪」。

[善用心理帳戶才能管理投資報酬]

多數人消費都會受到心理帳戶的影響,因此會以不同的心態對待等值的錢財,並做出不同的決策行為。投資後的報酬若不妥為管理,很可能就會流失,可善用四帳戶理財法,有效運用心理機制去理財,根據自己的狀況,調整自已每個帳戶的比例。例如每個月薪資進來之後,可依生活必需、教育發展、理財投資和休閒嗜好開支,調配投入的比例,能確保每麼月都會有效地運用金錢,而不至於濫用亂花。
富有是一種觀念,什麼重要?什麼可放下?什麼不切實際?必須對自己有足夠信心,才能相信這樣的成果會比花時間追逐名利更好。公司有明確的「產品週期」,個人也有「生命週期」,投資自己的健康、個人成長,花錢買書、上課、體驗生活,或者添購有助於專業形象的各種工具,例如衣服、工具等,又或者是參加以開拓人脈為主的付費社團,或者參加各種交際活動而建立人脈,都可延長弧形的生命週期。
賺到再多的錢,也可能一夜之間化為烏有;升到再高的職位,也可能瞬間被打回原形;只有能力、素質和格局,永遠不會離自己而去,如果停止投資自己的話,人生會不會只剩下追劇和感慨呢?
富貴不用人幫,只有自己幚自己~做一份自己的人生投資規劃,表列出必須的和渴望的,核算投資報酬率,適時停損讓利,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4會員
57內容數
學會衡量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生命秤重。 成就不是幸福人生的唯一解答, 活得好、活出價值,才得到人生真味。 真情人生不是成為鉅富, 而是用圓融自在的方式生活, 用心記錄萬事萬「悟」。 撰寫幸福人生的劇本,系統化描繪夢想的願景, 打造兼顧事業、健康、有愛的生活藍圖, 體驗完整的每天,過好有味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