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2.0對吞嚥照護的潛在風險

2020/07/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小英總統指示推動長照2.0開始
這幾年台灣在長照工作上真的投入大量資源
在各鄉鎮部落都能找到長照據點
很多長輩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去據點參加活動
各種長照服務或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快速成長
長照相關專業的人才也大量培養與招募中
一個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
當然也會對於相關的產業
產生資源排擠與人才搶奪的效應
其中在物理與職能治療的領域特別明顯
很多醫院的復健科開始發現治療師越來越難找
而偏鄉早療服務的人力也出現缺口
為何會產生這樣的人才出走潮呢?
其實還是要回歸到健保制度設計的問題
在健保的制度設計中
物理或職能治療師的專業給付是非常低的
徒手的治療給付低的不成比例
而大量機器復健又讓治療師淪為像操作員
同時治療項目的決定又掌握在復健科醫師手上
因此很多治療師早就希望創造不同的價值
長照2.0給了許多治療師新的契機
除了復能的服務不一定要再透過醫師開單
治療師可以像國外一樣
獨立進行評估和各種治療方法
同時相關給付也比健保高出不少
因此治療師們紛紛出走
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與期待的服務模式
但在這新的浪潮產生的另一端
偏鄉的早療團隊開始找不到所需的治療師
不管是醫院或社福團體
在相關給付偏低的前提之下
一定留不住想往長照發展的專業治療師
(例如復健療育: 早療和學校系統 800元/
一小時,長照 1500元+300元(偏遠加給)+ ?元假日補貼)
這部分政府部門應該盡快因應
另一方面長照復能服務
有點像健保早期在鼓勵醫療服務提供的榮景
只要你提供服務就給付且沒有任何限制
加上又不需要醫師開單或評估
因此各種不當或過度治療的狀況就開始產生
雖然現在透過訓練個管員做評估把關
但有限的訓練時數下
我不認為個管師能承擔這樣的責任
同樣的照護品質問題其實也發生在
長照服務制度中關於吞嚥照護的部分
在進食與吞嚥照護的執行資格上
居然設定為醫師、牙醫師、護理人員、職能治療人員
物理治療人員、語言治療師、營養師等醫事人員
只要完成長期照顧服務人員訓練認證
就都可以執行
同時在吞嚥評估的部分
不需要透過儀器檢查僅用"觀察"即可
因為6次吞嚥照護給付9000元
高額的給付讓許多長照單位與人員紛紛投入
這真的是拿長輩的性命安全開玩笑
首先當你吞嚥評估沒有透過儀器來做
用觀察的方式評估吞嚥過程超過17個步驟
評估錯誤的機率可能達六成以上
當評估結果錯誤在先
後面的治療當然也會將錯就錯
不但無法達到吞嚥照護的目地
甚至可能提高照顧者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機率
因此除了評估方式
一定要透過設備做完整的檢查
同時吞嚥照護也應該以語言治療師
為唯一可提供服務的專業人員
才有可能提供真正符合品質的吞嚥照護
而對於想投身長照產業的治療師
其實也要三思而後行
我預估未來長照服務導入總額制還有點值制
也是遲早的事情而已(苦笑)
不過健保也確實應該重新檢視
是否應該讓治療師擁有獨立評估與執業的權限
而各項治療的健保點數也該好好重新評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6會員
101內容數
分享花蓮的後山生活,這裡有台灣最美的山海景緻,幾乎永遠綠燈的空氣品質,還有許多用心耕耘的小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