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蟋蟀的水》: 跑出來還是縮進去

《灌蟋蟀的水》: 跑出來還是縮進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敝舍州記|創刊號



我們好像做了些甚麼了不起的事情,又好像沒甚麼了不起;比平凡好一點,但是也沒甚麼特別的。

這是呱吉(就是當台北市議員又是網紅那個)在一次直播中對於它目前為止的人生的看法。而這也是我在外頭流浪交換學生加上實習的寫照,好像從中得到了一些東西。但是那些東西也就如同便利商店的 evian 一樣,貴了點、美了點的,瓶裝水。

無法否認的是,的確看到了一些規則、方法、態度……。好像摸的到門,但是找不到門把。


看了好幾屆的他校畢業評圖與展覽,對於目標與成果有多少斤兩大略都能預估得出來。直到這次看完淡江大學的展覽後,裝載著時間的彈頭開始轉向,速度單位是一年。

前往,山林

在幾次的交換中,都參與到了畢業設計的製作。我拿最近的作為例子,今年的淡江52屆,人稱釣魚哥的奕恩大哥是我老闆,也是這個原因我認識了他們整間工作室的同學,進而得知了每個人的方向、過程與類型。有各式的概念與Program,有途中變調的,這些都囊括在一個大框架底下。(LGBTQ選一個字母)就如同灌蟋蟀的第一步往往都得先找山林。

尋找,洞


舉例一下,這篇文章給了我相當大的論述空間。

theaffairs(順便推廣台灣好媒體,它的報紙沒有陳玉珍珠美人魚,但是有關於國際與全球議題等不政治性的文字)、書本與日常我把它作為工具來尋找,在山林裡尋找蟋蟀洞。任一篇文章、一段白描的論述、中山北路的騎樓。舉例一下,因為中山北路是我上班必經之路,上下班時間會有大量的上班族來往。而我記下來的文字是,「熙來攘往的人們往上班的路程行走,他們的意識空間會不會還在睡覺呢」。這些生活中的碎屑都做上了記號,並放了一杯水在洞旁。

灌,水

那些被記下來的字句、圖像與畫面,我會試圖為它加上論述。這些論述是腳本、分析理論或者是文字白描。在思考完這些論述後,開始尋找對象討論。我認為尋找對象討論是一項在與老師細商之前相當重要的一件事,討論會促使思考的深度(白話就是教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在進步),而在選擇老師之前的這段時間(現階段應該是實習加上暑假)相互的討論將會相互推進題目的思考(就我所知成大似乎也存在這套系統)。

討論的結果或者對方的意見會決定這個議題的存亡。也就是,找到了蟋蟀洞、準備了水,這個討論的應證就是將以準備好的水倒進那個蟋蟀洞。

跑出來還是縮進去

蟋蟀呢?

討論結束的議題就是灌完水的蟋蟀洞,但是通常它不只是二元論。有一種可能性是我們抓不住那隻跑出來的蟋蟀。

沒有的可能行有兩種,這個議題是假議題抑或是它的重複性過高,近幾年已被使用並描述多次。所以這類我會將它擱置。

跑出來了,那不用說明了。就看看下一篇會不會出現吧。

跳去哪

由於思考的瞬息萬變,我暫時還不知道。但是先來想想想做甚麼。

我個人對於畢業設計的觀察,作品大致分為兩個走向,一是以建築為工具,解決某項問題;一是以建築為工具,試圖表達某件事物。我個人偏好後者,原因是我的個性使然。而前者雖然不乏不錯的作品,但通常在評圖現場的討論總淪為評圖老師們對於學生們的社會經驗不足所產生的一廂情願的手法的論述。

本週書單

《幻城》

《美國眾神》

《策展的門道》

那隻蟋蟀到底現在在哪裡,下週在考慮要不要說。(灌蟋蟀很壞,不要做)


夏天很熱,懷念一下去年的青海湖只有11度。/ Nikon FM2

夏天很熱,懷念一下去年的青海湖只有11度。/ Nikon FM2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4會員
692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今年就熱血熱血的與兩位完全不同領域的同學參加了「完美社宅」的比賽,大致簡章就是要做一個「社會住宅的都市計畫」,遙想我在金大建築做過最大的設計應該就是青少年研習營了吧! 此次競圖是由台灣大學生科系,金門大學建築系,高雄大學健康與休閒學系共同完成比賽,張旭福老師為指導教授,包含了生態、建築、運動各項領域
先說說我們最近做了什麼不務正業的事:跟金門的音樂工作者自造音樂一起採集了金門島上的各種聲音,包括每到趕圖前工作室此起彼落的... 光看影片(沒有音效)就聯想到一些音樂作品,比如說乒乓球之歌
今天就來紀錄一下四年級整年實習過的公司及其中的小故事 我不是斜槓我只是還沒給自己設定好方向
畢設週記(開學倒數10週) 在實習期間有感受到不斷的被問畢設要做什麼,我個人是還沒有深入想清楚,而我很容易漂浮。其實我心裡已經有底了,但我就沒有被肯定時會沒有自信。後來去找幾個同學﹑學長姐聊一聊以及老師談我對於自己畢業設計的想法,才有確定選擇做這個基地,而關於議題確實還在很大方向,還需要看很多資料
從交換期間就已經興起了想要紀錄的念頭,起草幾乎已逾一年,寫寫刪刪,至今才真正的開始動筆記錄下這一年來的種種,但說實話這系列也只是充滿著沒營養的個人碎碎念與矛盾小劇場,還請斟酌食用。
今年就熱血熱血的與兩位完全不同領域的同學參加了「完美社宅」的比賽,大致簡章就是要做一個「社會住宅的都市計畫」,遙想我在金大建築做過最大的設計應該就是青少年研習營了吧! 此次競圖是由台灣大學生科系,金門大學建築系,高雄大學健康與休閒學系共同完成比賽,張旭福老師為指導教授,包含了生態、建築、運動各項領域
先說說我們最近做了什麼不務正業的事:跟金門的音樂工作者自造音樂一起採集了金門島上的各種聲音,包括每到趕圖前工作室此起彼落的... 光看影片(沒有音效)就聯想到一些音樂作品,比如說乒乓球之歌
今天就來紀錄一下四年級整年實習過的公司及其中的小故事 我不是斜槓我只是還沒給自己設定好方向
畢設週記(開學倒數10週) 在實習期間有感受到不斷的被問畢設要做什麼,我個人是還沒有深入想清楚,而我很容易漂浮。其實我心裡已經有底了,但我就沒有被肯定時會沒有自信。後來去找幾個同學﹑學長姐聊一聊以及老師談我對於自己畢業設計的想法,才有確定選擇做這個基地,而關於議題確實還在很大方向,還需要看很多資料
從交換期間就已經興起了想要紀錄的念頭,起草幾乎已逾一年,寫寫刪刪,至今才真正的開始動筆記錄下這一年來的種種,但說實話這系列也只是充滿著沒營養的個人碎碎念與矛盾小劇場,還請斟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