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與午夜大約就是一天的組成了,而這分別是三部曲《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與《Before Midnight》的片名,而這組合起來正是完整的一天,也同時對應到角色 Jesse 與 Celine 間的愛情樣子,而雖然在本文中會把三部曲都寫入,但仍以第一部為名正是因為:一天,就是愛情所需的所有時間,其後的一切,都是這一天的延續。
故事是1994年失戀的 Jesse 在從布達佩斯到巴黎的火車上看著書,而 Celine 因為旁邊的德國夫妻大聲吵架換了位置到隔了走道的 Jesse 旁,兩人開始對話並且詢問了對方看著什麼書,進而邀約到休息車廂聊天,而當他們互相認識彼此,一位要到維也納走走晃晃,另一位要回到巴黎,正好維也納站到了。行將下車的 Jesse 折返了對 Celine 說:
「設想一下,10年、20年後,妳的婚姻已經不像當初那麼熱情了。妳開始埋怨丈夫、開始回想妳遇過但沒有交往過的那些男人,心想要是跟其中一個人在一起,結局會不會不同,我就是其中一個。妳可以想像這是搭著時光機回到從前,看妳錯過了什麼。這麼做其實對妳和妳未來的丈夫都非常有好處,讓你們明白自己並沒有錯過什麼。我就跟你的老公一樣無趣、懶散,甚至更糟。」
短短的一段對話,讓對方思考未來的可能,反而就如同《樂來樂愛你》或是《25小時》結尾的「另一種可能未來」的畫面回溯一般,於是 Celine 冒險與 Jesse 踏上旅程。他們在維也納漫步,在橋上搭話了業餘演員但晚上從未赴約前往觀影;在馬車上的誠實問答遊戲更加深了對彼此的了解,同時在想撥 Celine 頭髮的 Jesse 因為她的突然轉頭而縮手;他們前往唱片行聽著CD時都想凝視著對方但因為情感尚不明確而躲避著眼神這樣的錯會;前往公墓時Celine說到一個13歲女孩的墳墓時她想到這女孩的時間就停留在此;傍晚時在摩天輪上兩人接吻確認了對彼此原先不明的情愫;遇上算命婆時 Celine 對於:「你在旅途中、是愛冒險的人、對女性力量感興趣」等話信之不已,同時 Jesse 卻對此嗤之以鼻,因為實在太過空泛;到了河畔他們遇上了流浪詩人,用了「奶昔」一詞讓他寫出了一首愛情的詩,寫得非常非常的美,而 Celine 對此甚為欣喜,但 Jesse 仍然覺得只不過是把奶昔一詞加入原先已經寫好的東西上;而後前往酒吧打彈珠台時兩人對於彼此何去何來有更坦誠地表示,並且在街上遇上了跳「誕生之舞」的女郎;在餐廳中彼此假裝打電話給朋友並由對方扮演朋友,假想像的友人之口說出自己想要說的話;遊艇上雙方因為彼此背景過於懸殊的落差確認了這是個不會有繼續與結果的情感,無論這一天下來將近天亮已經濃烈到無法透光;他們拿了紅酒與酒杯前往了公園看繁星,猶豫著是否要發生關係,因為 Celine 提到這是即將結束的一個夜晚,而我們都不為性來度過這個夜晚,且知道彼此不會再相見而會感到難過,因為會想念;他們走在街道上,日出已經來臨,才剛聊到回到彼此的家中時要做什麼,Jesse 說:「喔,糟了,我不知道,我們回到了真實時間」而後聽到大鍵琴在街上跳舞;最後他們在車站,決定破毀原先不再見面的約定,約好五年後,不,六個月後的12月16日在維也納車站的同一個位置碰面,故事在這裡結束。
對於這三部曲有著兩極的評價,因為他的劇情無論是哪個年代與哪個場景都是男女主角不間斷的對話,而沒有一般所認知電影中所必然會出現的「衝突」以及對於衝突的消解。而在今日的後見之明中,我們也知道那個晚上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發生了關係,在12月16日 Celine 因為祖母的葬禮無法前往維也納但 Jesse 卻從德州飛過去在那裡空等並在牆上留下了自己的旅館與聯絡方式卻只有妓女打來。9年後的他們是 Jesse 把那個夜晚寫成了一本書大賣後前往世界各個城市宣傳,而最後一站是巴黎,而 Celine 在這時出現了。這是第二部《Before Sunset》的劇情,而他們相約到咖啡店、散步到遊艇上,而這次的日落是 Jesse 要搭飛機回美國,在談話中他們知道彼此前往過彼此的城市,並且在人群的側臉中似乎看見了彼此但卻從未去揭露那個面紗底下的面龐,這就是2003年的巴黎,這就是那時的他們。而 Celine 也從原本青澀的大學生,成為了在NGO工作的女性,並且對於女性自主的觀念更為強韌,在本應載 Jesse往機場的司機車上,先送 Celine 到她的住處,Jesse 希望上去聽一首歌,於是 Celine 唱了一首“A Waltz for a Night”,而這裡也反轉了傳統的性別想像,我們以為是男人拿著吉他唱著創作曲給女人並且愛情實現,但在這裡卻是相反的。而後,《Before Sunset》結束在這。
我們在這系列中看到不同的地方是時間與地點還有他們的樣貌,但這些都是愛情是因為愛情本來就不是如同一個鐵塊般的固體,而是液體式的如同水一般,每一對情侶都像是不同的容器,會形塑出不同愛情的樣貌。而這裡所說的「每一對情侶」不只是不同的個體,同樣名字的兩個人在不同的時間與地點上也都是不同的「每一對情侶」,所以隨著時間的經過他們也會改變容器的形狀,讓愛情的樣子有所不同。自經過了9年是2012年的希臘,他們成為了夫妻,已經有了一對在吉他的日落前懷下的雙胞胎。
他們在希臘的旅行中,是與其他的友人在庭院裡聚餐,而其中一對夫婦幫他們安排了前往飯店的行程,他們可以散步到飯店並且小孩暫時由友人照顧,這對於已經41歲的他們來說,是難得對於日常的脫離,當我們進入婚姻就已經不是乾柴烈火可以燃燒持續供給能量,而是進入了義務與責任的領域,我們無論想或不想,我們都「不得不地應該去做」,而這代表著我們必須放棄我們所要的。在飯店裡有著浪漫的環境,漫步在希臘鄉間且還有著情侶按摩卷,這個夜晚是被安排來重溫年少的激情,即便步入中年的他們已經看來不著邊際甚至身材邁向豐腴。但在9年前的巴黎因著那首《A Waltz for a Night》,彼此的人生從此被打亂,因為 Jesse 早有四歲的孩子與家庭,雖然他不愛著他那時的妻子但愛著他的孩子 Hank ,在電影開始的機場時別離他望著Hank 不回頭走向登機的背影也是親情的表現。而在南波羅奔尼撒的飯店中他們彼此愛撫脫衣,出現了這個系列中最為激情的片段,去親吻著彼此的嘴唇、頸項以及乳房,但電話這時來了,他們開始了爭吵,爭吵著 Jesse 把酗酒前妻利用孩子施壓所感到的罪疚感是否轉嫁到自己身上,爭吵著自己犧牲了所有日常在照顧家庭上而無法再像對方一天還有兩小時漫步在樹下思考存在與宇宙的問題來寫作,甚至會爭執又竟是6點還是6點半準時到家的細節,於是升溫的情緒不再是性慾的火,卻是憤怒的熱,Celine 丟下一句:「我想我不會再愛你。」後,離開了飯店房間。
當然他們各有各的立場,就如同所有的伴侶一般,Celine 的堅持也是她作為她的特質,就如同她翻開以前的日記發現自己有些地方是不會變的,她也爭執著這是比她作為 Celine 更大的問題,是男性與女性之間的性別問題,雖然在 Jesse 的立場只是希望在個體層面中去討論協調出問題的解決方式,但我們會發現很多時後伴侶之間的爭吵就會是這樣的,不只是立場的差異,而是我們作為個體之外的社會身分也會使社會身分之間的衝突與不和諧具體而微地發生在兩個人之間的爭吵,這是無可避免的,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弱勢相愛著的,我們怎麼去消弭這個隔閡。最後的場景是在碼頭邊, Jesse 俏皮地拿起了衛生紙巾,用了18年前時光旅人的把戲說這是80歲時的 Celine 託付他來告訴她這個夜晚是永生難忘的,雖然她還無法釋懷,但 Jesse 這麼說:「哦,去他的,你知道嗎,你就像小女孩以及其他人一樣,只想住在童話故事裡面,好嗎?我只是想讓事情變好,好嗎?我告訴你我無條件地愛你,我告訴你你很美,我告訴你你80歲仍有翹臀,我在試著讓你開心,我吸收了很多你的鳥事,而如果你覺得我是某種會一直回頭的狗,那你就錯了。但如果你想要真愛,那這就是了,這是真實人生,他不完美但他真實,而若你無法看見,你就是瞎了,好嗎?我放棄。」而 Celine 也在認知到感情的讓步與妥協後,俏皮地回應起:「那說說關於時光機器吧。」於是他們言歸於好,相較於維也納的那晚,希臘的晚上是那麼地恬淡與安靜,對比出原初的激情,愛情已經轉化成為另一種更為穩定的樣子,《Before Midnight》在這裡結束。
這部作品有趣的地方正是無論在故事裡故事外,演員與角色都確實地跨度了18年,當然就如同藉由 Jesse 這個角色說出與演繹出的一般創作的故事與自身的經驗有所關聯,也有人介紹了導演 Richard Linklater 與 Amy lehrhaupt 的邂逅就如同第一部一般,但對於作品而言這充其量不過就是個冷知識。
時間,是這三部曲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在第一部中迎向日出的街道上, Jesse 說他們回到了真實時間,正是因為當他們相戀時,那個晚上是無限長,所以短短地時間他們經歷了一個愛情所需的所有歷程,他們走過許多地方,了解了彼此並且做出了愛侶間會做的觸碰。真實時間與愛情時間是不同的,因為愛情的時間即便是一個晚上也比18年還要長,而無論是獨立的觀賞第一部或是把這個作品放置在系列中予以評析,第一個在維也納的夜晚正是整個愛情的濃縮,同時也是這段愛情中的開始與全部。許多人對於一見鍾情有所疑慮,因為我們認為所有決定都必須要是深思熟慮,但愛情是深思熟慮的產物嗎?或說,深思熟慮的東西會是愛情嗎?我想不會是的,因為愛情就像宗教一般,我們必須去信仰,因為他反理性、超(越)理性,所以才有被信仰的價值。而愛情時間也不只延續這18年,因為故事仍將繼續到他們80歲,甚至死亡,因為愛情的存在就是絕對且客觀的,所以只要有愛,他們就不朽,就如同這部作品將會永恆存在一般。
而所謂的客觀且絕對甚至涉入到宗教的層面,正是因為在巷弄間他們的談話中談到上帝的問題時,Celine 說:「我真的相信若真的有什麼神,他不會在我們之中,不是你或我,卻在我們之間。若世界中有什麼魔法,那必定地是在對於理解他人的嘗試,分享什麼,即便那幾乎是不可能成功。但誰在乎呢,答案一定在嘗試中。」這裡不僅變相地說出:「神是愛」這樣基督式的斷言,也同時把愛給宗教化,讓愛變得神聖與崇高。同時也提出對於「奇蹟」的看法,因為在現代原子式的個人主義社會我們要去了解其他人是永恆的不可能,所以我們只能不斷不斷地嘗試,但我們卻是永恆地孤獨,但是愛所產生的連結卻能消彌兩個個體之間的界線,讓兩個人的疆界不再將對方推擠出自身的世界之外,卻是共構出一個全新的世界,也只有在這裡才會出現新的時間向度,隔絕的現實的時間,所以一個晚上將會是一輩子,甚至超越一輩子,而將達到不朽與永恆。因為愛將會是神聖的,所以他會客觀且永恆並絕對地存在,不朽。而這就是奇蹟,這就是愛。
這樣充斥對話的敘事方式或許會讓被各種情節衝突寵壞的觀眾產生厭倦,因此不解著這個系列吸引人的地方何在,但是正是因為「對話」是愛情中不可或缺,無論是開始或是維續甚至是結束,都是在對話之中完成的,所以才讓這個系列顯現出的愛情那麼真實,更不用說貼應了現實演員的年歲變化,那些皺紋與蒼老都無需化妝,因為時間會逕自在我們的臉龐畫上。在對話中我們也能看到男女主角的性格,例如 Celine 較為傾向宿命論,她相信占星術這樣神秘學的東西,但是 Jesse 卻認為偶然與機運才是人生的主宰,然而儘管有如此的差異,但他們卻同樣在命軌中施加了他們自己的「魔法」,一個是有意地坐在陌生異國男子旁的座位,另一個是寫了一本書期盼著對方會來到讀書會現場,那我們能說命運「完全」被決定好嗎?或許很難,機運以及人的能動性在我們生命中佔了相當的位置。
而這整個的愛情都是維也納夜晚的延續,在那個晚上他們知道著過了今晚他們不再相見,就像我們知道我們的生命短短數十載也將結束,那為什麼我們不自殺?存在主義告訴我們的是我們能在這重複的日常中賦予意義,同樣的即便是即將結束的愛情也能被賦予無窮的意義,而一生就如同一晚,即便我們知道會死,我們還是要努力尋找意義活著,即便知道愛情的終點近在眼前,我們還是要奮力地愛。
從宇宙到藝術、文化、政治以及彼此的歷史,到銜接上彼此的生活以及婚後對於各種觀點的討論,溝通是兩人之間交流的唯一方法,也是所有人交流的唯一方法,因為透過言語我們才能把自己的思想給傳達,我們期望了解別人也期望被了解。而故事告訴了我們這是真實的人生雖然不完美,但這就是真愛,因為不完滿的愛情才正好是完滿的愛情,因為無論是甜蜜的對話或者是激烈的爭吵,這些都是愛情應該要有的樣子,無止無盡的對話,而這既然是愛情被想像要有的樣子,那不就是完滿的嗎?
我們對於愛情一直都說不清楚,而我們也不會說得清楚,只能透過這樣似有或無的影像表現去查看自己有無任何投射在角色之上,但同時這部電影也不過是對於愛情樣貌捕捉的嘗試,這無可厚非,因為愛情本即為那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被言說之事物。但我們會知道的事情是,無論在維也納、巴黎還是希臘,1994年、2003年還是2012年,愛情會超越時間地永恆存在,而這也是我們值得投入愛情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