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津島修治與《人間失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津島修治 (1909—1948)


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

一、輓歌

化名太宰治的您生不逢時,出身仕宦人家、當地權貴,卻傾心世界大同的社會主義,自此奠定了您與世相悖的命運與人生。您多方尋死,世人怎知您是帶著崇高的聖潔靈魂墮水,總百般阻撓、遏止您了結悲憐生命的良機。

畫面擷取自日本電視台《青澀文學》。

畫面擷取自日本電視台《青澀文學》。

臨終前,您心無畏懼地放下一切,前塵往事的三篇札記,成就了「不為誰而作」的璀璨文學作品《人間失格》。而您怎能預料,這半個世紀以來,您的唱名不曾安息;在這「充斥著廣告、噱頭、華麗包裝的世界,一無所有的人,只能拿『死亡』聚焦人的目光。

津島先生,失去做為人的資格,他說:「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這本書寫盡他生前的種種懺悔,以及作為人類生不由己的悲哀,宛若歌頌文明迄今最至高無上的絕望,如一曲來自地獄的詠嘆調


二、戰戰競競的童年

​其實,出身仕紳階級的津島先生,為何會動筆寫下這一篇篇消極厭世的作品,總備嘗他人好奇。

畫面擷取自日本電視台《青澀文學》。

畫面擷取自日本電視台《青澀文學》。

家境優渥、又作為幼子,他的成長過程必不會受到任何苦楚,而且伴在兄姊們的足下,他也從未感受過肩負重擔的壓力。是故,親情對於他的影響算是微乎其微,​但「家庭背景」的影響卻是甚鉅。

在書裡有這麼一段故事插曲。主角大庭葉藏小的時候,父親曾詢問兒女們希望收到的節日禮物,一旁的兄姊附和著父親的想法,覺得葉藏肯定喜歡市集的舞獅面具,但葉藏卻悄聲地說,他比較想要書。瞬時他見得父親氣憤的面目,讓他恐懼不已,於是在夜半時分,他偷偷在父親的筆記本上塗改掉禮物的名稱。翌日,他收到父親贈送的玩具和笑容,這才退去心中怯懦的陰影。

當然,我也吃很多東西,但我不曾記得,有哪一次是因為飢餓才吃的。

​津島先生藉葉藏的口說出這段往事,除了表述刻意「討好他人」的淵源,另外則是揭露他「過於敏銳」的感覺。津島先生作為幼子,往上有10位兄長和姐姐,光耀門楣的重責大任自然與他無關,只求不出亂子便可。但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成長,卻不得不處處留心、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為的是滿足並成為這些人眼中的「理想小孩」。

津島先生從小就懂得察言觀色,他深怕出於自己的任何話激怒了旁人,而發現他是為「異類」的存在。他很明白,他很與眾不同;但那時年幼,他還沒有能力和這個世界對抗,只得強顏歡笑、故作丑角,才能騙過周遭的一干人等。


我們所認識的阿葉,又誠實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話。不,即使是喝酒⋯⋯也是一個神一樣的好孩子吶。

津島先生的母親年邁病重,所以在他的童年時光,多半是在保母和其他女性親戚照拂下長大,宛若名副其實的溫柔鄉。被女性重重圍繞,無疑更加深他多愁善感的內斂性格;而作為需要討好別人的幼子,他只覺得自己不過是人類交配下的另一個複製品,是「多餘的存在、多餘的意識」,這般對於生存價值的疑惑,成為來年《人間失格》的主軸氛圍。

畫面擷取自日本電視台《青澀文學》。

畫面擷取自日本電視台《青澀文學》。

沒有人在遭受別人責難與訓斥時,還能愉快起來,但我卻從人們生氣的怒容中看到比獅子、鱷魚、巨龍更可怕的動物本性。平時他們都將這些本性隱藏著,可一旦找到機會,就會像那些在草原上溫文爾雅的牛,忽然甩動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

​我以為,津島先生對於生存的思考課題是苦多於樂。他從小開始便「不信任人類」,也苦惱於自己生於當世的存在價值。面對在社會、乃至於國家已有聲望的父兄們,他的舉止即動見觀瞻,勢必無法隨心所欲地口無遮攔,這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是種莫大的恐懼與壓力;不幸的是,他又受上天垂憐,蒙賜過於敏銳的感觸,使得童年生活流連在受制於人的陰影之下。

想要融入人群,必不能做自己。悲哀的是,津島先生的喜好和興趣不容於家族,他喜歡寫作、畫畫、恭維著馬克思的左派思想,但這些都與自己的出身背景和國家進程相違背,使得他沉痛悲苦;這種受縛於多數人,而無法依循自己的苦痛,遂成為他日後萌生自殺意圖的契機。

​這世上每個人的說話方式都如此拐彎抹角、閃爍其詞,如此不負責任、如此微妙複雜。他們總是徒勞無功地嚴加防範,無時無刻不費盡心機,這讓我困惑不解,最終只得隨波逐流,用搞笑的辦法蒙混過關,抑或默默頷首,任憑對方行事,即採取敗北者的消極態度。

一個與周遭皆格格不入的可憐之人,就算走出了家族,但他依舊是學校、社會、國家、乃至於人類世界的邊緣人,是脫離萬事萬物的異類。

但人畢竟是群居動物,要想完全脫離人群的機會何其渺茫,所幸他選擇戴上虛偽的面具,故作醜態娛樂他人;或許,當時他也以為久而久之自己能真正地被同化,化身散播歡笑的丑角,總比作個異類來得輕鬆順遂。但最後,這樣的構想終赴南柯一夢。書裡說他曾被某位其貌不揚的同學發覺他在作假,讓他備受驚恐,深怕被揭曉自己的與眾不同


三、妖怪自畫像與成年背景

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往並一起自我作賤––––這就是世上所謂「朋友」的真面目。

​​津島先生是如此地懼怕人類,在出社會後(被學校除籍、被家族除名後),他被迫苟延殘喘地延續生命,但行事疏遠於主流之外,以頹廢抵抗被社會同化。

短短39年的人生裡,他卻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二戰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宣告萬世一系的君權神授威信的瓦解,人們的思想信仰成了真空,處於茫然彷徨之中,此時包括津島先生在內的「無賴派」文風瀰漫在大街小巷,銘刻著當時日本軍國主義垮台後的頹喪。

互相欺瞞,卻又能過著聖潔、開朗的生活,或是滿懷自信度日的那些人,我實在無法理解。人類終究還是沒能讓我明白當中的奧妙。

然而,這種現象不只發生在戰敗國。美利堅作為二戰的漁翁獲利者,卻也無從抵禦疲憊潦倒的風氣散佈於國境之內,「垮掉的一代 Beat Generation」便像是美國的無賴派,呈現出戰後民眾對於生存意義的疑惑、以及對政府組織反感厭惡的內省,可謂荒腔走板式的真實與真相披露。

​事發至此(戰後),或許曾讓津島先生尋覓到了些許安慰,因為不再只有他一人沉迷於頹喪之中,而是整個社會、國家、甚至全世界都瀰漫著消極絕望的氛圍。但這時的他已經身如枯槁,在長年深受菸、酒、毒品的照拂之下,這屬於他的時代終究是來得太晚,二戰結束後不到三年,結束了他可恥的一生,算是贖罪。


津島先生對於繪畫富有興趣,只是從未有機會認真學習,以他當時的家庭背景、社會氛圍來看,這類藝文愛好自然不容於世,更遑論要藉此謀生養家。在書裡的世界,大庭葉藏幸得同居人靜子的安排,才有來自雜誌社漫畫專欄的小工作。這個部分極有可能是津島先生內心的自我補償,為的是遂了鬱鬱難以發揮的愛畫天性。

畫面擷取自日本電視台《青澀文學》。

畫面擷取自日本電視台《青澀文學》。

因為我更像一個醜陋的怪物,雖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社會卻一直將我當做一個怪物。

可怕的怪物,卻是不加妝點的真實面貌。故事裡,葉藏邀請發現「他在作假」的同學回家,並把自已畫的「怪物」作品拿出來展示,只見這位其貌不揚的同學出神凝視,直是拍手叫好、盛譽佳作。

津島先生從來沒將自己視為正常人,他很明白自己如若潛伏人類社會的異類,甚至是不能見光的怪物。而懂得欣賞怪物之人,想必便是另一只暗藏人群裡的怪物。

津島先生曾研究魯迅先生的作品,並親赴仙台考察魯迅在日本求學時的詳實記錄。魯迅首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即是道出瘋子(少數人)的寡不敵眾,被正常人(多數人)欺壓的勝之不武。〈狂人日記〉展現的是積極、改變世道的心態,或許曾讓津島先生傾慕並心領神會,可惜兩人殊途同歸,最終仍是無法敵過多數人的舉手表決,硬生地被撇除在主流社會之外,單只成為著名的邊緣人士。


四、自殺的嚴肅哲學與行為藝術

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儘管我對人類滿腹恐懼,但卻怎麼也沒法對人類死心。

​對文學界來說,「自殺」從來不會是大不了的新聞,在心理學界的領域亦如是。我以為,全世界很難能有跟日本匹敵,能將自殺昇華至藝術層級的地步,甚至錦上添花似的美化修飾。

〔日〕川端康成說:「死亡是最高的藝術」。若是如此,津島先生有生之年不斷赴死,便是傑出的行為藝術之展示。

在面對一連串無法負荷的現實衝擊,津島先生即是選擇以藝術型態終結卑微的生命。五次的吞藥、墮水尋死,若非對於生存價值的全然潰敗,斷不能有這般堅持與執著。前幾次的自殺,是因為自己的作品不受看重,最終與芥川賞絕緣所做的任性之舉。

就在萬念俱灰之際,他結識了情人小山初代並同居,以為自此生命有了轉機,能重新做個好人。但後來他得知初代曾與他人發生關係,而且是自己的義弟,突如其來的打擊使他歇斯底里,險些瀕臨精神崩潰,於是偕同初代欲殉情赴死,最終未成,兩人也不歡而散。

而後,即便是承繼師命與石原美和子完婚,對方母家家境優渥、生活衣食無虞,但津島先生對於現實世界(親情、愛情、友情)的信任已然全數潰散。後來他結識了同樣熱愛文學的太田靜子,兩人膝下有私生女,而靜子寫給津島先生的日記即是《斜陽》的底本。

只可惜幸福總與他擦身而過,他與元配已有孩子,縱然覓得知音,但過往的恐懼陰影仍揮之不去。最終,與另一位情人山崎富榮在玉川上水赴死,離開這個不曾善待過他的世界。


儘管在過往的人生中,我曾無數次希望有人能殺了我,但我從未想過要殺人。因為面對可怕的對手,我反而只想著要如何讓對方幸福。

津島先生的厭世執念是一種逃避現實、但同時也是了解自我的方式;厭世是一種心態,亦是一種發展階段。人之於世,不會全然只活在光明裡,唯有接納並認同自己黑暗脆弱的一面,才能免於斯累、超脫於世;否則,不過僅是壓抑自己罷了。

其實,負面、頹廢的作品不會全然地引人墮落。相反地,它揭露了事實真相缺少的那一塊重要拼圖,而能渡化人們亟欲寬解的執念。〔法〕卡謬是專研「自殺哲學」的專家,他在〈薛西佛斯的神話〉中指出:「真正嚴肅的哲學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他並非鼓勵赴死的行為,反是期望人們認真看待死亡這個課題。人類作為有機體,終難逃一死,那麼生存的原因究竟為何?他認為就是「過程」。

​既然死亡是人生最終要下站的地方,便無須感到恐懼;而「自殺」也非絕望之人獨享的專利,當在世的任務完結,便能無懼地面對死亡,如同與老朋友相見一般。所以,卡謬的哲學思維即是透過瞭解生命的過程以寬解在世的迷茫徬徨,而津島先生雖然筆觸頹廢消極,但他底心仍舊懷抱希望,只是他情願將幸福拱手旁人,為自己的生不逢時提早按下車鈴而已。

〈第三札記〉的最後一段話,這般明白地記錄葉藏的歲數和時空背景:「我今年屆滿27歲,卻已然白髮蒼蒼,人們皆以為我已40有餘。」而津島先生最終沒有活到40歲,在39歲生辰前六天,第五次的自殺終告成功,辭世俗塵。


五、「死成神話」的遺世之作

人啊,明明一點兒也不了解對方,錯看對方,卻視彼此為獨一無二的摯友,一生不解對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還要為其哭泣,念誦悼詞。

《小丑之花 道化の華》是津島先生的前期作品,故事主角大庭葉藏與《人間失格》主角同名,描寫的是葉藏自殺殉情後進療養院的事;但不同於《人間失格》中的葉藏自卑、怯懦、頹廢的性格,表現的反而是年輕、衝動又驕傲的態度。


畫面擷取自日本電視台《青澀文學》。

畫面擷取自日本電視台《青澀文學》。

《人間失格》尚有動畫、漫畫、電影、電視劇等各類改編。臺灣雜誌《聯合文學》2017年4月號(第390期),更匯聚了諸多關於津島先生與​《人間失格》的評論。

2009年10月10日—12月26日,日本電視台《青澀文學》製作了12話經典文學動畫版,而作為開卷的便是​《人間失格》,共有四話:鎌倉心中妖怪社會新世界

主持人堺雅人說:「太宰治27歲時發生的事。當時作為他妻子的小山初代,在太宰治因藥物中毒在醫院休養期間,與太宰治的義弟發生了關係⋯⋯


電影海報。

電影海報。

太宰治誕辰後百年,《人間失格》電影版終於決定在2009年拍攝,由荒戶源次郎執導、生田斗真擔綱主演大庭葉藏的角色(左圖)。2010年2月20日在日本首映、台灣則是在同年盛夏7月30日上映。

比起呈現大庭葉藏求學憨厚(但卻虛偽)、成年頹喪的風采,要能刻畫故事背景的氣氛則不易。場景、服飾、家居擺設、談話內容與方式倒是還好,但若是要表現主角憔悴潦倒、與世隔絕的人格特質,卻是困難。因此電影採用特效、音效來營造並具現書裡的消極社會觀,這才彌補了文字淬鍊的時空。

時隔9年,《人間失格:太宰治與他的3個女人》在臺灣時間2019年12月6日上映(右圖)。由小栗旬主演津島先生的新作,卻一反原著壓抑幽暗的氛圍,改以唯美象徵手法展現這「可恥的一生」。


漫畫封面。

漫畫封面。

太宰治與​《人間失格》的魅力從未停歇,尤其是現代混亂雜沓的社會氛圍,讓更多人想躲進這厭世頹喪的世界裡。

2009年,臺灣木馬文化出版社推出叢書《一讀就通|漫畫名著系列》,包含〔日〕芥川龍之介《羅生門》、〔日〕太宰治《人間失格》(左圖)、〔德〕卡夫卡《變形記》、〔德〕歌德《浮士德》、〔俄〕杜斯妥也夫斯基《罪與罰》、〔俄〕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等六部文學巨著。

2018–2019年,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重新演繹​《人間失格》(右圖),​開篇以大庭葉藏與女伴投河自殺起首,以倒敘法帶入主角的少年時代。​先前的漫畫家比古地朔彌、古屋兔丸、二ノ賴泰德等也都有出版過《人間失格》漫畫;然而此次伊藤潤二將主角的臉畫成綠色,看來更加詭譎,死後的畫面更以黑白呈現,雖然沒有妖魔鬼怪出現,不過陰鬱的氛圍無疑加深讀者閱覽時的絕望窒息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長頸鹿碎碎念
10會員
49內容數
長頸鹿脖子長,話多喜歡碎碎念,偶爾聽聽還蠻有道理。
長頸鹿碎碎念的其他內容
2023/05/27
拜託不要再亂用驚嘆號啦!
Thumbnail
2023/05/27
拜託不要再亂用驚嘆號啦!
Thumbnail
2023/05/27
你知道如何殺死一個天才嗎?
Thumbnail
2023/05/27
你知道如何殺死一個天才嗎?
Thumbnail
2023/04/23
感謝人生無常這回事──只因無常教會了我們什麼是珍惜當下,而用誠懇的心去面對每個迎來的人事物,即是對生命最好的尊重。
Thumbnail
2023/04/23
感謝人生無常這回事──只因無常教會了我們什麼是珍惜當下,而用誠懇的心去面對每個迎來的人事物,即是對生命最好的尊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人生過得太浪漫快樂了嗎?想要變成憂鬱系美少年嗎?這本書會讓你看到那些悲傷、壓抑、有點想讓人尖叫的故事,雖然相當地有趣,卻也是相當「胃痛」呢~ ~看書帶入感很強的讀者請小心斟酌這本書~
Thumbnail
人生過得太浪漫快樂了嗎?想要變成憂鬱系美少年嗎?這本書會讓你看到那些悲傷、壓抑、有點想讓人尖叫的故事,雖然相當地有趣,卻也是相當「胃痛」呢~ ~看書帶入感很強的讀者請小心斟酌這本書~
Thumbnail
岩井圭也的《文身》描寫被譽為「日本最後的文士」的作家,過身後女兒發現遺稿中揭開了他創作生涯驚人的祕密⋯⋯究竟是要活得像你寫的,還是寫得像你活的?人生可以自己決定還是被精心設計?常聽到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我都會想,難道性格不會改變、命運無法翻轉嗎?
Thumbnail
岩井圭也的《文身》描寫被譽為「日本最後的文士」的作家,過身後女兒發現遺稿中揭開了他創作生涯驚人的祕密⋯⋯究竟是要活得像你寫的,還是寫得像你活的?人生可以自己決定還是被精心設計?常聽到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我都會想,難道性格不會改變、命運無法翻轉嗎?
Thumbnail
厭世代年輕人我,近期讀了《美男子與香菸》、《人間失格》、《御伽草紙》、《太宰治的人生筆記》、《女生徒》,可以稍微寫寫我的觀察。 一、厭世代始祖太宰阿公 二、性情多變的雙子男 三、渣男與恐怖情人 四、纖細但努力的寫作者
Thumbnail
厭世代年輕人我,近期讀了《美男子與香菸》、《人間失格》、《御伽草紙》、《太宰治的人生筆記》、《女生徒》,可以稍微寫寫我的觀察。 一、厭世代始祖太宰阿公 二、性情多變的雙子男 三、渣男與恐怖情人 四、纖細但努力的寫作者
Thumbnail
「世人」究竟是誰呢?是人的複數形嗎?在一次與堀木的對話中葉藏開始思考,這時他懷疑,從以前開始自己不斷害怕的「世人」是不是真正存在,因為「世人」不但看不見也摸不著,甚至沒辦法清楚地描述出來,那麼他究竟是誰呢?
Thumbnail
「世人」究竟是誰呢?是人的複數形嗎?在一次與堀木的對話中葉藏開始思考,這時他懷疑,從以前開始自己不斷害怕的「世人」是不是真正存在,因為「世人」不但看不見也摸不著,甚至沒辦法清楚地描述出來,那麼他究竟是誰呢?
Thumbnail
昭和時代的頹廢美學,無賴男子的自我放逐。「失去做人的資格」,太宰治用一句話,一本書,留給我們一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背影。我需要酒、需要藥、需要女人,但也可以隨時不要,只需要死亡。我不需要愛、不需要自尊、不需要責任,卻又隨時需要,因為這是生而為人的證明。
Thumbnail
昭和時代的頹廢美學,無賴男子的自我放逐。「失去做人的資格」,太宰治用一句話,一本書,留給我們一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背影。我需要酒、需要藥、需要女人,但也可以隨時不要,只需要死亡。我不需要愛、不需要自尊、不需要責任,卻又隨時需要,因為這是生而為人的證明。
Thumbnail
為何我會出生於此? 為何我會恐懼此世? 為何我會不懂得人間? 我害怕人性的喪怒, 只盼他們能開懷大笑多一點。 我害怕人性的心鎖, 只盼他們能解開門扉大一點。 喪怒使我心驚, 心鎖使我無神, 戰慄與無神, 使我彷彿……
Thumbnail
為何我會出生於此? 為何我會恐懼此世? 為何我會不懂得人間? 我害怕人性的喪怒, 只盼他們能開懷大笑多一點。 我害怕人性的心鎖, 只盼他們能解開門扉大一點。 喪怒使我心驚, 心鎖使我無神, 戰慄與無神, 使我彷彿……
Thumbnail
從作品去探究作者的性格與心理是很不尊重作品本身,同時侵犯到作者的私領域。 閱讀時,我總是很想知道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作者造就出這樣的作品, 但是,這種思考習慣會蒙蔽我的視野。 這裡盡量不談太宰治這個人,而是希望把重點放在《人間失格》這部作品。 本篇的引文參考以下兩個譯本
Thumbnail
從作品去探究作者的性格與心理是很不尊重作品本身,同時侵犯到作者的私領域。 閱讀時,我總是很想知道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作者造就出這樣的作品, 但是,這種思考習慣會蒙蔽我的視野。 這裡盡量不談太宰治這個人,而是希望把重點放在《人間失格》這部作品。 本篇的引文參考以下兩個譯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