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牽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臺南牽亡歌陣研究

臺南牽亡歌陣研究


我非常著迷台灣的殯葬文化。

去年外婆過世,身為古禮最厚的臺南人,其實我們家辦得算簡便,不過是做旬做好做滿,孝女白琴、牽亡這類倒沒有。

高中生外甥一邊摺蓮花一邊說,台灣辦喪事太多儀式很沒意義。

我聽了沒出聲,畢竟18歲時我也是這樣想的,不意外。

那幾日做旬,我們一家子二十幾個人,常常站上一兩個小時聽師父誦經,聽著聽著不免神遊四方;常常鐘鼓一敲,「跪!」雙膝一落,眼淚又奪眶而出:每一次跪,都在提醒逝者已遠。

我們為外婆準備了一幢平房大別墅,不必再忍著腿痛爬樓梯,有院子讓她種花,還配了兩個僕人供她使喚。晨起煮粥切菜,那是這輩子的事,棄脫肉身,雙手莫再沾腥。

一日做旬,案前擺了兩個小紙人,師父端坐,手持法器,一念一敲鐘、一頓一警醒,一連串苦兒歷險記便這麼從師父口中滾跌出來:

兩個小紙人原是無依無靠小孩兒,路經葉家大門被老太太揀了去,從此名喚「葉清氣」、「葉伶俐」,專職伺候老太太,早起灑掃不可懈怠,手腳得勤快乾淨才會得人疼。

這段故事不間斷說了四十分鐘,聽得我們目瞪口呆,此旬結束,眾家人還圍一圈討論「葉清氣」、「葉伶俐」怎麼怎麼了,只差沒有給師父鼓掌叫好(安可倒不必了,終究腿酸)

極迷人的說唱藝術,還有東方故事特有的精神:你們本是孤兒,既被收留,理當一生一世忠心耿耿。

多麼體貼,僕人有了來歷,讓我們這些陽間人免於惴惴:燒那兩個僕人給阿嬤,不會還反過來欺負她吧?

--

我對台灣殯葬文化沒有深入研究,但就覺得那其中含著人情義理、對喪家的體己,對死者的重視,對生死的理解。

例如牽亡。「牽」「亡」二字,實在很美,為何不是「領亡」或「帶亡」,而是「牽」。那讓我覺得很溫暖,牽亡像是在用一種陪伴的心情保護亡者平安速速過十殿,順利抵達西方極樂世界。

死生契闊,如果知道摯愛之人方死之時,身邊有人照應看顧不致迷路或被八方刁難,心裏會寬慰一些吧。因為那是我們沒辦法陪他走的一段路呀。

外甥假如年紀再大一點,或者再多理解一點殯葬或文化,恐怕就知道為何我們需要這些繁瑣耗時的儀式。能感覺到儀式背後的意義,無疑也是一種衰老,於是更需要被撫慰及善待。年紀愈大的傷口,總需要更長時間去癒合。

我一直注意「風中歌牽亡歌團」,看到去年居然有學生加入學習跳牽亡,心中很激動(啊,多想也蹲在那裡紀錄那些唱詞學彈三弦啊)

看到這本《臺南牽亡歌陣研究》,我也是挺激動的(當然,又升起滿滿羨慕之情,作者可是親身採訪了好幾個歷史悠久的牽亡歌團啊)。這些殯葬習俗,都是對喪家及逝者的最後溫柔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默安的沙龍
8會員
19內容數
33歲的這一年,既是鄰居,又是高中同窗的兩位老友春花和望露同時懷孕了!打定主意不生孩子的我,希望用文字記錄她們從懷孕到生產的歷程。可能有點好笑有點好哭,這就是我們不會再重來的33歲日記。
陳默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2/04
遠流出版《孤獨戀語》 讀《孤獨戀語》,像偷窺他人的螢幕,滑過一則則訊息。心得是既寂寞又共鳴。對話之間的拉扯我都感同身受,但每個戀人的心崎嶇蜿蜒,從來未能真的懂。 滿腔愛戀無處傾訴是寂寞的;有了互訴衷情的名字,實則更加孤獨。 我們得彌補這麼多年的時間,那麼多沒有告訴對方的事。 來不及參與的時光,再多敘
Thumbnail
2021/02/04
遠流出版《孤獨戀語》 讀《孤獨戀語》,像偷窺他人的螢幕,滑過一則則訊息。心得是既寂寞又共鳴。對話之間的拉扯我都感同身受,但每個戀人的心崎嶇蜿蜒,從來未能真的懂。 滿腔愛戀無處傾訴是寂寞的;有了互訴衷情的名字,實則更加孤獨。 我們得彌補這麼多年的時間,那麼多沒有告訴對方的事。 來不及參與的時光,再多敘
Thumbnail
2021/02/03
媽媽經營十五年的冰店終於正式熄燈。 最後一日,她與一起扶持打拼的阿姨們有個最隆重的行程:到鄰近的媽祖廟拜拜,感謝媽祖多年來的庇佑與看顧。 經營冰店不是件容易的事,若生意興隆,那更操勞了。老一輩人沒有分層管理的觀念,大小事必躬親。外人看那一碗碗冰是嘩啦啦錢潮,唯自己人明瞭代價是一身病痛,每到夏天必爆
2021/02/03
媽媽經營十五年的冰店終於正式熄燈。 最後一日,她與一起扶持打拼的阿姨們有個最隆重的行程:到鄰近的媽祖廟拜拜,感謝媽祖多年來的庇佑與看顧。 經營冰店不是件容易的事,若生意興隆,那更操勞了。老一輩人沒有分層管理的觀念,大小事必躬親。外人看那一碗碗冰是嘩啦啦錢潮,唯自己人明瞭代價是一身病痛,每到夏天必爆
2021/02/01
《讓子彈飛》馬邦德是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被麻匪給劫了;我是混著日子、胸無大志,突然就跟衰包同事被動創了業開了公司。 一切都很懵懂,各自去求神拜佛,我還忍不住在線上向東港七王爺求籤,回家稟報祖先。半推半就的準備各種文件,想公司名想破頭,去算塔羅的捷運上臨時想了一個,一舉殲滅先前認真想半天的,真像人
2021/02/01
《讓子彈飛》馬邦德是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被麻匪給劫了;我是混著日子、胸無大志,突然就跟衰包同事被動創了業開了公司。 一切都很懵懂,各自去求神拜佛,我還忍不住在線上向東港七王爺求籤,回家稟報祖先。半推半就的準備各種文件,想公司名想破頭,去算塔羅的捷運上臨時想了一個,一舉殲滅先前認真想半天的,真像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其實跟阿公不親,聽到消息的時候我在台中,第一時間並未感到悲傷,心裡想的是不知道我爸有沒有怎樣。阿公離我很遠很遠,在心裡幾乎算是沒有位置的,所以無論生或死對我的影響力其實都不大,但畢竟是直系親屬,還有攸關上一輩旁系,於是我也得參與其中。        可能因為過了一些時日才回去,守靈
Thumbnail
       我其實跟阿公不親,聽到消息的時候我在台中,第一時間並未感到悲傷,心裡想的是不知道我爸有沒有怎樣。阿公離我很遠很遠,在心裡幾乎算是沒有位置的,所以無論生或死對我的影響力其實都不大,但畢竟是直系親屬,還有攸關上一輩旁系,於是我也得參與其中。        可能因為過了一些時日才回去,守靈
Thumbnail
傳統習俗中,死者在死亡七日內還不知道自己過世,直到頭七這天才知道已經死去。
Thumbnail
傳統習俗中,死者在死亡七日內還不知道自己過世,直到頭七這天才知道已經死去。
Thumbnail
比句點更悲傷 我家是在大馬從事殯儀服務。還記得有一次和射手媽咪婷婷聊天,我向她提起找一天我想分享有關於殯葬業的故事。她就立馬向我推薦在臺灣從事這一行的大師兄兼作家的作品應該很適合我閱讀。我的第一本是買了大師兄的《你好,我是接體員》,第二本是就是《比句點更悲傷》。
Thumbnail
比句點更悲傷 我家是在大馬從事殯儀服務。還記得有一次和射手媽咪婷婷聊天,我向她提起找一天我想分享有關於殯葬業的故事。她就立馬向我推薦在臺灣從事這一行的大師兄兼作家的作品應該很適合我閱讀。我的第一本是買了大師兄的《你好,我是接體員》,第二本是就是《比句點更悲傷》。
Thumbnail
有沒有幻想過,獨自一人倒數生命,每一幕歡笑、淚水和遺憾淹過鼻子,那是一個通往未知的結束或開始。身兼殯葬禮儀師和生死教育者的陳培興看盡生死,曾以為總有一天會麻木,卻不斷被逝者的故事撼動。他把每一個用生命刻劃的故事、每一個「不見棺材不流淚」教訓變成教材帶進校園,讓大家思考生死,珍惜這一趟期間限定的旅程。
Thumbnail
有沒有幻想過,獨自一人倒數生命,每一幕歡笑、淚水和遺憾淹過鼻子,那是一個通往未知的結束或開始。身兼殯葬禮儀師和生死教育者的陳培興看盡生死,曾以為總有一天會麻木,卻不斷被逝者的故事撼動。他把每一個用生命刻劃的故事、每一個「不見棺材不流淚」教訓變成教材帶進校園,讓大家思考生死,珍惜這一趟期間限定的旅程。
Thumbnail
以前還在上班的時候,總會有要去參加同事的,或是工作上需要去參加的告別式,曾經有位同事,也是嬌嬌女的同學說:「我不喜歡。」沒有人會喜歡吧!就跟他本人的死亡,也沒有人希望死去。關於喪禮和準備告別式的過程,今天來寫一寫。 小時候,我記得的事情 阿公阿媽 外公 喪禮中女人的大哭,它提供抒發鬱悶的機會
Thumbnail
以前還在上班的時候,總會有要去參加同事的,或是工作上需要去參加的告別式,曾經有位同事,也是嬌嬌女的同學說:「我不喜歡。」沒有人會喜歡吧!就跟他本人的死亡,也沒有人希望死去。關於喪禮和準備告別式的過程,今天來寫一寫。 小時候,我記得的事情 阿公阿媽 外公 喪禮中女人的大哭,它提供抒發鬱悶的機會
Thumbnail
生、老、病、死,是每個正經歷漫漫人生的生命,必然會遇上的事情,其中「生」與「死」更是每一個生命歷程的頭等大事。新生命的誕生,充滿愛、喜悅與祝福,是值得慶祝的事,然而,當人們面對死亡時,態度卻大不相同。
Thumbnail
生、老、病、死,是每個正經歷漫漫人生的生命,必然會遇上的事情,其中「生」與「死」更是每一個生命歷程的頭等大事。新生命的誕生,充滿愛、喜悅與祝福,是值得慶祝的事,然而,當人們面對死亡時,態度卻大不相同。
Thumbnail
所有的遇到第一次面臨到死亡,是在小學的時候。在當時古早的年代下,當家中有往生者時候,會在家裡擺起靈堂,甚至棺木也會擺放在家裡。 當時的我凝視死亡,看到躺在棺木當中的阿公,我的內心感受是「疑惑」,年幼的我不懂什麼是死亡,只知道阿公躺在棺木裡面睡著了,而且是「不會醒來」的睡眠。
Thumbnail
所有的遇到第一次面臨到死亡,是在小學的時候。在當時古早的年代下,當家中有往生者時候,會在家裡擺起靈堂,甚至棺木也會擺放在家裡。 當時的我凝視死亡,看到躺在棺木當中的阿公,我的內心感受是「疑惑」,年幼的我不懂什麼是死亡,只知道阿公躺在棺木裡面睡著了,而且是「不會醒來」的睡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