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死亡帶來的禮物-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所有的遇到第一次面臨到死亡,是在小學的時候。在當時古早的年代下,當家中有往生者時候,會在家裡擺起靈堂,甚至棺木也會擺放在家裡。

當時的我凝視死亡,看到躺在棺木當中的阿公,我的內心感受是「疑惑」,年幼的我不懂什麼是死亡,只知道阿公躺在棺木裡面睡著了,而且是「不會醒來」的睡眠。

我一共有五個姑姑,加上我的爸爸的話,阿公總共生了六個小孩。在喪事的期間,總是可以看到不同的姑姑走進走出,但是這樣的氛圍讓我感受到反而不是哀傷。因為在過往家中會有許多親戚來來往往的時候,是在台灣的最大節慶「過年」的時候,所以比起喪事,我反而更覺得像喜事。

在喪禮期間的兩件事讓我至今都記憶猶新,也是同時讓我感受到何謂傳統。雖然我已經不記得喪事辦理的期間有多長,但在那段期間無論白天或是晚上「都不能關燈」。

就連在睡覺的時候也是不能關燈,每天睡前就是直直盯著日光燈,然後想著今天要用什麼睡姿才能夠好好入眠,畢竟要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睡覺,對我而言真的是很大一項挑戰。

當時的我也不懂這項習俗的意義,也曾經問過長輩為什麼不能關燈睡覺,然而也沒得到正面的回應。後來才知道這項習俗的含義,是為了讓往生者能順利找到回家的路。

出殯的那一天,我跪在靈堂前。而跪在旁邊是我的爸爸,但令我訝異的是,所有的姑姑、媽媽、弟弟竟然都跪在我的後面。這件事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依照我的輩份來看,怎麼會跪在第一排?

後來我才懂的,原來在習俗上長孫跟長子竟然是屬於同一輩份,所以我才會跪在最前面。甚至去火化場的時候,拿著香爐也是由我來做。其實後來仔細想想,這些習俗是不是有些不合理之處呢?也許吧!畢竟這些也是在農業社會一直傳承下來的習俗,也許不能理解,但也是要遵守著。

而在守喪期間還有插曲,畢竟當時年紀很小,不懂婚喪喜慶。某天我就跟親戚的小孩一起在房間裡玩耍。沒錯!竟然在喪事期間玩耍!看起來是不是件很白目的行為。

我爸爸看到之後引用論語跟我說道理「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這句論語簡單來說就是要有「惻隱之心」,明明我是長孫竟然還在喪事期間玩樂,實屬不敬的行為啊!但我同時也要反駁一下,對當時國小的我來說,引用論語只是讓我更加不能理解,當下想表達的含義。


所以對年幼的我而言,我還不能體會何謂死亡,凝視死亡之時,我感受到最多的「不解」當時有太多事情是我不能理解。再來反而是「團聚」,死亡反而有助於每天奔波在外的家人凝聚在一起

直到漸漸長大後,再次凝視死亡之時,我才有了其他的禮物,下篇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把自己當實驗品的人生的沙龍
12會員
68內容數
2023/01/15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本書,我會用「真實」來形容,甚至真實到難以面對。雖然每篇文章都不常,但是許多都可以引起內心的共鳴。 也可說這本書包含了許多書籍的重點,比如說我很喜歡的「1月13日 - 小事精通,累積自信」,看到這個標題我腦袋想到好幾本書都有提到類似的概念,甚至許多的Podcast也有提到。 建立
Thumbnail
2023/01/15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本書,我會用「真實」來形容,甚至真實到難以面對。雖然每篇文章都不常,但是許多都可以引起內心的共鳴。 也可說這本書包含了許多書籍的重點,比如說我很喜歡的「1月13日 - 小事精通,累積自信」,看到這個標題我腦袋想到好幾本書都有提到類似的概念,甚至許多的Podcast也有提到。 建立
Thumbnail
2023/01/08
無論是新鮮人求職或是職場老鳥,面對職涯心裡總是會有個盤據已久的疑問「我的興趣能不能變成工作?」,你覺得呢?興趣該不該變成工作呢? 那麼我們用一個情境來做思考,大多數的人都會喜歡出國旅遊,如果有一個人非常熱愛旅遊,於是他依照自己的興趣找了一份導遊的工作,是不是就非常符合興趣呢? 這是在真實的情況下,我
Thumbnail
2023/01/08
無論是新鮮人求職或是職場老鳥,面對職涯心裡總是會有個盤據已久的疑問「我的興趣能不能變成工作?」,你覺得呢?興趣該不該變成工作呢? 那麼我們用一個情境來做思考,大多數的人都會喜歡出國旅遊,如果有一個人非常熱愛旅遊,於是他依照自己的興趣找了一份導遊的工作,是不是就非常符合興趣呢? 這是在真實的情況下,我
Thumbnail
2023/01/02
閱讀對某些人來說只是一種「興趣」,但是能將書中的知識落地為實際的應用,甚至透過一連串的實驗之後,打造出專屬一個人的「夢幻工作」,這本書就是作者綜合了大量的閱讀以及實作之後,轉變自己人生的故事。 這本書是由閱讀前哨站的站長-瓦基所寫的第一本書,作者本身沒有特別的背景,前份工作是台積電的高階工程師。而是
Thumbnail
2023/01/02
閱讀對某些人來說只是一種「興趣」,但是能將書中的知識落地為實際的應用,甚至透過一連串的實驗之後,打造出專屬一個人的「夢幻工作」,這本書就是作者綜合了大量的閱讀以及實作之後,轉變自己人生的故事。 這本書是由閱讀前哨站的站長-瓦基所寫的第一本書,作者本身沒有特別的背景,前份工作是台積電的高階工程師。而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一早,就跟老周哭著說不想出門。 踏出房門的那一刻,我恢復成冷靜理事的角色,陪媽媽吃早餐、說說話,然後趕著接小孩、集合、搭車。 前往殯儀館的路上,車上一片安靜,情緒逐漸滿溢。
Thumbnail
一早,就跟老周哭著說不想出門。 踏出房門的那一刻,我恢復成冷靜理事的角色,陪媽媽吃早餐、說說話,然後趕著接小孩、集合、搭車。 前往殯儀館的路上,車上一片安靜,情緒逐漸滿溢。
Thumbnail
直到最後,我才明白喪儀的意義大概是:讓被留下來的人有事情可以忙東忙西,藉此忘卻傷痛。
Thumbnail
直到最後,我才明白喪儀的意義大概是:讓被留下來的人有事情可以忙東忙西,藉此忘卻傷痛。
Thumbnail
握著阿公的腳,我心裡只想著:歐麥尬歐麥尬歐麥尬……
Thumbnail
握著阿公的腳,我心裡只想著:歐麥尬歐麥尬歐麥尬……
Thumbnail
爸爸過世一個月 前幾天跟弟弟聊到對爸爸印象最深刻
Thumbnail
爸爸過世一個月 前幾天跟弟弟聊到對爸爸印象最深刻
Thumbnail
功課接二連三的出現,殺的我措手不及! 我有四個同父異母的姐姐跟一個哥哥。最後一次看到他們是在爸爸的葬禮,大約是26年前... 一年前的清明節去祭拜爸爸,發現爸爸的骨灰罐被移走,已經不在靈骨塔內。詢問之下,才得知是大姐將他移到藝術園區土葬。當時內心很複雜,某個部分很感謝她這麼做,而有個部分則是很恨他們
Thumbnail
功課接二連三的出現,殺的我措手不及! 我有四個同父異母的姐姐跟一個哥哥。最後一次看到他們是在爸爸的葬禮,大約是26年前... 一年前的清明節去祭拜爸爸,發現爸爸的骨灰罐被移走,已經不在靈骨塔內。詢問之下,才得知是大姐將他移到藝術園區土葬。當時內心很複雜,某個部分很感謝她這麼做,而有個部分則是很恨他們
Thumbnail
打開心情三溫暖的分類匣,最先想要放上來的,便是這篇生命中舉足輕重的事。 也許在這小家庭時代,能和阿公阿嬤同住的人少了,但如果有幸能與他們同住,你會發現雖然與家人間的摩擦更多, 但在這個世界上,將會多幾座從心底拉聳而起的靠山。
Thumbnail
打開心情三溫暖的分類匣,最先想要放上來的,便是這篇生命中舉足輕重的事。 也許在這小家庭時代,能和阿公阿嬤同住的人少了,但如果有幸能與他們同住,你會發現雖然與家人間的摩擦更多, 但在這個世界上,將會多幾座從心底拉聳而起的靠山。
Thumbnail
  生為徭役,死為安樂 喪禮中為對死者表達感激,要行三跪九叩禮,平常孝順,不必此禮,又有何差異?平常不孝,此時做給人看,對死者又有何意義?而且,看著那些年紀一大把的兒女,跪不太下去,還得勉強跪下,還要掙扎著起身;再跪再起…,我不知道意義何在?再者,為何喪禮一定要悲悽,一定要那麼的形式化呢?
Thumbnail
  生為徭役,死為安樂 喪禮中為對死者表達感激,要行三跪九叩禮,平常孝順,不必此禮,又有何差異?平常不孝,此時做給人看,對死者又有何意義?而且,看著那些年紀一大把的兒女,跪不太下去,還得勉強跪下,還要掙扎著起身;再跪再起…,我不知道意義何在?再者,為何喪禮一定要悲悽,一定要那麼的形式化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