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準備喪禮的過桯和以前的不同,但療癒的效果是一樣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以前還在上班的時候,總會有要去參加同事的,或是工作上需要去參加的告別式,曾經有位同事,也是嬌嬌女的同學說:「我不喜歡。」沒有人會喜歡吧!就跟他本人的死亡,也沒有人希望死去。關於喪禮和準備告別式的過程,今天來寫一寫。


小時候,我記得的事情

阿公阿媽

我小學的時候阿公過世,沒多久阿媽也過世。我們回澳底爸爸的老家,我記得的事情有:

1.家中空出一間靠客廳的,有高架地板的房間來,堆滿了各種布,有幾個女人在裏面縫製喪服,不時對經過的人問:「你是女婿?」是,拿著布尺在他的身上量一下,「還有另一位女婿,他的身高有多少呢?」根據那人的描述,在他的身上比一比。當天出席的人每個人都有一件,不知怎麼她們會知道得那麼周全?真神奇。我寫到這裏時想到,只要確定子孫、家屬全部有幾個人就好了,不用問:「會不會來?」因為每個人「一定」會到,抱著嬰兒也要參加,除非是躺在床上不能動旳病人。

2.每天早晚會有儀式,除了準備飯菜拜拜,有法師頌經,子孫整個過程跪著外,就是女人的哭了,最後女人要號啕大哭一場,好像越大聲越好—這是我最害怕的一環,還好當時我是小孩,沒有我的事,但想到我總會長大的,萬一我哪天長大了,要……,想到就覺得好可怕。為什麼我要公開地哭,萬一我一點都不想哭的話,要怎麼辦呢?當時我是小孩,沒人注意我,我只要披著孝服跟著跪、拜、靜靜聽講道就好。

3.嬸嬸和親戚、鄰居的女人從早到晩不停地煮飯菜,除了早晚拜拜的之外,活人有許多張嘴巴要吃飯。

4.每個步驟的事情都需要人力幫忙,這時候親戚和鄰居就發揮最好的作用了。

外公

外公突然中風,很快過世,是在我國中的時候。外公有2女1男,舅舅在自家院子裏搭起篷子,所有的過程都做,他們算是在都市中的小家庭,沒有親戚(來幫忙,只有來上香而已),沒有兄弟,也沒鄰居幫忙。舅媽在上班,什麼車都不會,我看到她每天就走來走去買菜、買東西、煮飯。每天早晚都要拜,要擺幾碗菜一碗飯,舅媽都做到,真是天才。

在告別式之前,有許多次的儀式中,碰到要長孫做的事情,就叫我大哥,當時舅舅有2個女兒,那時我就想,是「男的」比較優先,或是「姓氏」比較重要呢?顯然他們只看到「男的」,女生「不算」,沒看到女生才是姓他們的姓啊!為什麼表妹不能出列呢?沒人提出這個問題。

喪禮中女人的大哭,它提供抒發鬱悶的機會

後來過了很多年,聽說有「孝女白琴」這種專業哭者的行業出現,因為對於那個「哭」,旁人—男人,和不用在行列中哭的人—會給予品頭論足,也是喪家門面的一種。我結婚後,先生的姊姊說過,她媽媽的喪禮中,有人說要「哭激烈一點」,「哭得不夠大聲」她們有8個姊妹耶!還不夠,那要怎樣呢?除了給人家看之外,對於死者也有些意義吧!自家做不到的事情,就花錢請專業的來,不只場面好看,還會得到讚賞。

我長大後才知道,那個哭的儀式除了表達對逝者的不捨、生者的孝心之外,是給女人一個抒發鬱悶的機會。在以前那樣的大家庭裏,房間沒有門,白天都得待在公共空間的時代,女人在夫家中的委屈和苦悶有一籮筐,想哭的時候還真的沒地方躲起來好好哭一場,喪禮時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可以好好地、放聲大哭一番,還會得到人家的讚美,老祖宗真天才,發明了這個方法。只是像我這種無法在別人的面前哭,對亡者沒有感情,根本沒有要哭的意思的人,就很痛苦了—我還是要問:為什麼光派女人出來哭,男人不用哭?


這次,媽媽的告別式

媽媽中風,住療養院後,大弟有跟我提到將來的儀式要怎麼辦?他很不想用傳統的方式,我說可以事情先辦完,找個空間辧一個類似追思會的聚會,大家來說說媽媽,我是贊成這樣的,大弟也覺得可行,只是小弟不贊成。我想想也是,大家跟媽媽沒什麼感情,關係不好,提到她都是不愉快的經驗,雖然大家都想對媽媽好,但就是困難重重,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辦追思會,誰有話說呢?

一、 突然過世

有一天晚上大弟打電話給我,說媽媽尿道感染,急診後,正在辦住院。大弟一家那天正在南部旅遊,傍晚接到電話,從台南回到新竹是4個小時後,療養院的人先幫忙前面的看診。

第2天上午我接到他的電話:「媽媽往生了。」蛤!怎麼這樣?「小弟正在來新竹的路上。」那天是星期天。

是早餐後,看護正在餵她喝營養品,她的眼睛往上吊,看護趕快出去叫人,應該那時候就走了,院方還是依照程序急救了半小時,有打電話給大弟確認要不要做進一步的急救?不要。3月9日上午10點多。

先要找哪一家禮儀公司?醫院有合作的,後來在美國的哥哥推薦了一位朋友,決定讓他做。我到新竹時,媽媽已經移到殯儀館,他們回到大弟家了。

大家討論了一下接下來希望怎麼做?疫情期間有許多的考量。大弟說他參加過的告別式,有的司儀會做文章,亂講,原來是在拖時間,有的儀式不這麼拖一下的話,很快就會結束,我說我們給文章,請他照唸,他就不會亂講了。他已跟公司老闆約晚上見面。我和小弟一家晚上回台北。

大弟談完後說,老闆說只有套餐,看要A、B或C,價格和規模不同,沒有個別化的,談了很久,老闆不肯,最後只好選了10幾萬的那一組。後來大弟自己解釋說,要改變從我們這代開始改,媽媽是傳統的,就按照傳統的做,在程序中儘量插點我們想做的,不要的去除。

離2015年12月開始住療養院,經過了6年多,這一天總會來的,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來?媽媽中風後不認人,沒有反應,可以坐在輪椅上,餵她吃稀飯,是大弟和弟媳在照應的。這幾年因為疫情,探望時常關起來,或要有打疫苗的條件。我去看她的話,都自己搭火車,換公車,我在幾年前開刀後,體力不好,已經很久沒去看她了。

二、 寫訃聞,校對

第一件事要寫訃聞,第2天就開始。先收集各家的名字,公司擬了一個稿,大弟貼在群組裏要大家校對,於是「XX漏掉了」,「YY的名字寫錯」,多隻眼睛一起看。比較沒聯絡的,和後來新加入的成員也知道了他們名字的正確寫法。只活了幾天的老二出現在他應有的位置上,和老大一樣,名字外面加了方框框,表示不在了。還好,之前跟大家商量、確認了這事。

<還給老二應有的位置>


不知道這麼來來回回共修改了幾次,「大哥名字外面的框框不見了」,「ZZ的位置跑掉了」,還出現了大哥的女兒和女生結婚,大家原來不知道的事情。

<我家的訃聞出現了「孫女媳」>


三、 頭七和尾七

頭七是週五晚上9點,在新竹的殯儀館,兒子說他可以開車,我告訴他訊息,由他決定幾點出發?7:30,跟爸爸說,他也可以去。我白天先回新店,一起出發。7:30準時出發,沒想到,那也是社區垃圾車出動的時間,在巷子裏被擋過不去,多花了幾分鐘。

上了高速公路,看到車子頗多,才想到今天是週五晚上。我有點心急,但也沒辦法,心裏一直相信可以的,來得及的,還有XX分鐘。最後是5分鐘前到達,還在走過去的途中上了廁所。有位姪兒說導航導到新豐,他晚到。

9點開始,原來過了11點才是第7天,叫「做頭七」。

現在沒有每個七都做,集中或簡化,後來訂了尾七的日子,那天兒子不能去,老二也不行,大女兒有嬰兒不能去,我說爸爸不用去,我自己去好了。

前2天大女兒腸胃炎,拉和吐得很嚴重,我整天帶小孩,累死我了,很不舒服,當天決定我不去了,保自己的命要緊。

四、 做影片

大弟說要做一支影片,要大家提供照片。大家在提供大綱建議時,我說:「追思文中媽媽住療養院這部份要寫,讓大家知道。」

他說:「我沒有要寫追思文。」

「我以為你要寫。」

「這是妳的強項,妳就寫一篇吧!」

蛤?要我寫?想想,做影片要花許多時間,算是分擔一下,好吧!我來寫。

邊想邊去找照片,電子檔的除了存在電腦裏的以外,還有隨身碟,洗出來的放在台北和新店家裏,就排好時間,分別去翻。

大弟在line群組中建了一個「媽媽的相簿」資料夾,請大家將照片傳上去,他們有傳的我就不用重覆了。我存的照片不多,還是得將所有的瀏覽過一遍,看到那些曾經的過去,一點都不想看,除了過去的事情太多了,不用再去回憶之外,就是沒有快樂的記憶。相片中的人大都是笑笑的,開心的,尤其是小孩,只是我想不起來有哪些快樂的記憶,曾經我以為帶孩子是我最快樂、幸福的時光,那種感覺如今一點都沒存下來,完全忘記。全家經歷了很多年的衝突、冷戰,到後來的分居,沒人想去回顧過去,小孩們也一樣。

我草草挑了十多張,拿回台北家中,請女兒掃描後傳上去,交差。也不用給太多,篇幅是有限的。

大弟做完影片,將網址傳上來,說直接看,或下載後再看都可以。前後改了多次,我都說很好。大弟的電腦裏存了幾段媽媽上電視表演,在各種舞台、場合表演的錄影,放進去給大家看。我這才發現媽媽歌唱得不錯,我前幾年學過一對一的歌唱,還有歌唱班,許多鋩角比較聽得懂;跳舞時節奏和拍子比別人抓得準,動作也有做到,以前都沒好好看,因為情緒擋在前頭,覺得很討厭。

五、 寫追思文

我從來沒想過我要寫媽媽的追思文,總覺得那是哥哥弟弟們會做的事情。要寫什麼?怎麼寫?先寫大綱,將前後敘述了一遍,其中有幾個問題想去問阿姨,又因為疫情的關係,不好去她家。先用訊息問表妹說,我想打電話問,阿姨什麼時間比較有空?表妹說她媽媽現在耳朵比較重聽,講電話很吃力。我問她哪天要回她媽媽家?剛好2天後的週末,我寫了幾個問題請她當面問她媽媽。太好了,解決了一件我覺得很有壓力的事情。

寫完初稿沒花多少時間,其實寫出來的只有幾件舉例,及很簡略的敘述而已,放上群組請大家修改,只有大弟有意見,說有的不用寫那麼仔細,整篇文字太長,要縮短一點。我縮短了,改成2個版本,短的要請司儀唸,長的補充資料我們自己看,有些事情我希望讓大家知道,既然寫了,就不要刪掉,讓大家看看,有個印象也好,或許各人存下來做個紀念。趁這個機會將媽媽的事情做最後的回顧—以後應該不會有人再談到她了。

後來我想,由我來寫是對的,以前沒上學的時間我都在家,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最多,聽她講最多的話,哥哥弟弟們都在外面打球。

六、 當天,3/26(六)上午

高速公路大塞車

那天到府臨托的保母不能來,孫女得帶去,她剛好滿4個月,這是她第一次出台北市,加上疫情,事先我很焦慮,會不會出現什麼狀況?她會太累嗎?要幾點出發?前一個週六,我還特定從早上6點開始看高速公路的路況,記錄Google估的到殯儀館的車行時間,由此來決定出發的時間。

經過了前後的討論和孩子們出的主意,最後我決定:兒子開自家的車,載爸爸、二女兒和女婿,從新店出發;女婿租車,載我、大女兒和孫女,從台北出發。準時出發,一切順利。

上了高速公路,怎麼車那麼多?喔!是週六,大家出去玩。車速越來越慢,整片高速公路是車海。這麼慢慢慢,慢到公祭之前,8點多要集合,還有事情要做的儀式來不及了,只好在群組裏說塞車,來不及。下一個目標是要趕9點公祭的時間。

女婿說車子沒油,要加油,蛤?有這種事!他說一發動就看到,過了很久才跟我們說,在一個休息站下來,喔!沒加油站,又上去繼續龜速前進。他開始罵髒話了,我說已經這樣了,就將心平靜下來,激動的話,只會多耗能量。

到了下一個交流道,決定下去找加油站。還好,沒多遠就有。加了油,安心了,不上高速公路,走省道。順利地一路前進。兒子說他下來走西濱。

孫女有些躁動,我主張先餵奶,讓她坐著吃,到了之後不用再餵,節省時間。就在9點前幾分鐘進了停車場,我先下車過去,女兒還要幫孫女換尿布。

上次記得廁所就在路上,但是這次繞了一小圈找不到,算了,直接到廳前,看到廳裏有幾個人,看來還沒開始。有幾個服務人員問是家屬嗎?我說:「我是女兒,廁所在哪裏?」有一位說:「我帶妳去,走裏面。」裏面有儀式還在進行,她帶我沿牆壁走,彎彎拐拐到廁所,她說她等我。解放後,我安心了。跟著她又彎彎拐拐回到前面。他們已經都到廳裏了,服務人員幫我穿戴。

重要人物的舅舅也塞在路上,儀式延後開始

我才知道,最重要的舅舅也塞在車陣裏,還沒到。喔!我不是最後到的,那就等,延後開始。陸續有政治人物來致意,就請大弟和小弟到前頭答禮。也才知道今天是清明節前一個週末,大家回南部掃墓,高速公路大塞車。事後才知道,有親戚塞到他到達時,剛好目送靈車離開。我體會到,不管事前有多少的準備(像我前一個週六就觀察地圖上的車行時間),當場的情況常常不是能預料的。唉!

大家反而有時間互相照個面,打招呼

女兒、女婿、孫女也進來了,等於在這個場合讓孫女和大家見面。因為疫情,叫大家都不要來醫院或家裏探望她。因為多了等待的時間,大家有機會見個面,互相說個話。小弟說,他本來想要包車,後來決定搭火車自強號,他說他的決定是對的。我後來走到另一邊,和姑姑、堂姊妹兄弟們打招呼,沒時間多說話。

舅舅終於到了,儀式開始。照著司儀的指示,要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家祭完了後,開始放影片,算是讓在場的人認識媽媽;那篇追思文也唸了,我發現司儀在中間還是有加字,用自己的想法加口氣。我的心態是放空,隨便她,只要儀式做完就好。

有開視訊讓在美國的三哥和表妹家在線上參予

我還是用了我是女兒的好處

原來打算儀式完,孩子們和先生先走,我和弟弟們等到下午揀骨完,後來想到,我不能在外面待久,也不能和很多人相處很久,就決定不等了。前一天先在群組中說,儀式完,大女兒和女婿帶孫女先走,送進焚化爐之後,我們家都要走,二女兒和女婿要去高雄。他們要先回大弟家等到2點回來揀骨,大弟再開車一起將媽媽的牌位送回台北小弟家,放在祖先牌位旁。

這個決定先和大女兒說了,她說:「是啊!妳這時候就要利用父權社會中,這事情女兒比較沒責任的好處。」嗯!我不想這樣,還是用身體不好的理由用了。隨便啦!無所謂,不管它。

七、 活人需要一些療癒的過程

以前我擔心喪禮中我害怕的種種都沒發生,現在有禮儀公司包辦所有的事情,我們只要出錢、出主意就好,還可以隨時問問題。事情都是大弟負責,和公司的人溝通,再轉達給我們。

古時候的人,在許多人的幫忙和紛亂必做的事情中,將前面難過的日子過過去,是一種療癒。我們的過程,是在討論儀式、改訃聞、做影片、寫追思文中,將家人、親戚和家庭的過去整理、回顧一番,然後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上。不管做什麼,都是在幫活著的人度過這種有重大改變的生活。


增1:禮儀公司的老闆博學多聞,大弟和他說話中覺得習俗挺有趣的。

増2:小弟媳過年時她媽媽過世,3月我媽過世,4月她爸爸過世。哇!短短時間中走了3位爸媽。

(2022年5月27日寫完)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泡澡的太陽-avatar-img
2022/05/28
死亡真的很令人畏懼,生死間有大恐怖 不管對自己還是熟悉的親人 沒辦法想像爸媽永遠的離去 那種痛我是連想都不敢想
紀餘-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5/29
是啊! 事先都不敢想, 不敢談, 但有一天它就突然來了。 像我媽已經不認人了, 大家還不談, 總是自己騙自己說, 她現在還好好的, 不知道要住多久? 好像會一直住下去似的。 後來我才知道, 台灣這種臥床情況, 平均是8年。
辛苦了 朋友
Angela Chen-avatar-img
2022/05/28
我也有早年喪禮,左右鄰居幫忙做麻衣的印象。每件麻衣還得依不同親屬關係及性別,別上白布、紅布或藍布,此外也有長短之分,遠親只有綁在手臂上。
紀餘-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5/28
我在文中加了一句: "有開視訊讓在美國的三哥和表妹家在線上參予"
你描述中德喪禮種種的確都在記憶裡,最近我二姐夫也剛過世辦完告別式,不過使用的是基督教儀式,很不同
紀餘-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5/28
我文中加了一行: "有開視訊讓在美國的三哥和表妹家在線上參予"
avatar-img
紀餘的沙龍
90會員
682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紀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30
這一、二年來,不但查某孫有佇面頭前的時,我講台語;伊無佇咧,我佮其他的囡仔嘛講台語;毋但佇礁溪講台語,慢慢仔佇台北的店內嘛講台語,佇台北閣較需要較長的時間培養講的勇氣。   這幾若个月,不管是啥物店,對方幾歲,我開喙就講台語,伊欲用華語,抑是台語應我攏無要緊,有應就表示伊聽有,伊若聽無,伊會講伊
Thumbnail
2024/05/30
這一、二年來,不但查某孫有佇面頭前的時,我講台語;伊無佇咧,我佮其他的囡仔嘛講台語;毋但佇礁溪講台語,慢慢仔佇台北的店內嘛講台語,佇台北閣較需要較長的時間培養講的勇氣。   這幾若个月,不管是啥物店,對方幾歲,我開喙就講台語,伊欲用華語,抑是台語應我攏無要緊,有應就表示伊聽有,伊若聽無,伊會講伊
Thumbnail
2024/04/10
前註: 我的朋友王玉琴,因為在臉書貼了這則活動消息被臉書停權,取消帳號,她的活動宣傳都在臉書上,實在有夠慘。我幫她轉傳消息,希望可以幫上一點忙。   她是我的工作室之前「女性裸體晚餐」的合辦伙伴,我辦裸體晚餐是想和女人一起練習對自己身體的自信,王琴去學了陰部翻模,想要女人認識自己的陰部。每一件
Thumbnail
2024/04/10
前註: 我的朋友王玉琴,因為在臉書貼了這則活動消息被臉書停權,取消帳號,她的活動宣傳都在臉書上,實在有夠慘。我幫她轉傳消息,希望可以幫上一點忙。   她是我的工作室之前「女性裸體晚餐」的合辦伙伴,我辦裸體晚餐是想和女人一起練習對自己身體的自信,王琴去學了陰部翻模,想要女人認識自己的陰部。每一件
Thumbnail
2023/12/30
書寫可以抒發情緒,發表意見,讓創意流出來,也可以療癒自己。   想要聚集喜歡書寫的伙伴們來一起寫,說一說、談一談是啟動靈感的方法,自己啟動不了也沒關係,只要你帶著紙筆來,主持人會幫助你寫出來。   時  間:2024年1月6日(週六)下午1:00~3:30 (2週一次) 地  點:宜蘭縣礁
Thumbnail
2023/12/30
書寫可以抒發情緒,發表意見,讓創意流出來,也可以療癒自己。   想要聚集喜歡書寫的伙伴們來一起寫,說一說、談一談是啟動靈感的方法,自己啟動不了也沒關係,只要你帶著紙筆來,主持人會幫助你寫出來。   時  間:2024年1月6日(週六)下午1:00~3:30 (2週一次) 地  點:宜蘭縣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傳統習俗中,死者在死亡七日內還不知道自己過世,直到頭七這天才知道已經死去。
Thumbnail
傳統習俗中,死者在死亡七日內還不知道自己過世,直到頭七這天才知道已經死去。
Thumbnail
以前還在上班的時候,總會有要去參加同事的,或是工作上需要去參加的告別式,曾經有位同事,也是嬌嬌女的同學說:「我不喜歡。」沒有人會喜歡吧!就跟他本人的死亡,也沒有人希望死去。關於喪禮和準備告別式的過程,今天來寫一寫。 小時候,我記得的事情 阿公阿媽 外公 喪禮中女人的大哭,它提供抒發鬱悶的機會
Thumbnail
以前還在上班的時候,總會有要去參加同事的,或是工作上需要去參加的告別式,曾經有位同事,也是嬌嬌女的同學說:「我不喜歡。」沒有人會喜歡吧!就跟他本人的死亡,也沒有人希望死去。關於喪禮和準備告別式的過程,今天來寫一寫。 小時候,我記得的事情 阿公阿媽 外公 喪禮中女人的大哭,它提供抒發鬱悶的機會
Thumbnail
前幾天參加了老婆爺爺的告別式,從早上7點開始了一連串儀式,也終於看到了婚禮後一直沒機會好好拜訪的親人們,這種感覺極其複雜,明明幾乎只有一面之緣,甚至連輪廓都是模糊的,從他們的背影都能感受到滿滿的悲傷...... 這個系列主要紀錄跟分享一些日常生活、職場、內心想法、閒聊、突然的靈感......
Thumbnail
前幾天參加了老婆爺爺的告別式,從早上7點開始了一連串儀式,也終於看到了婚禮後一直沒機會好好拜訪的親人們,這種感覺極其複雜,明明幾乎只有一面之緣,甚至連輪廓都是模糊的,從他們的背影都能感受到滿滿的悲傷...... 這個系列主要紀錄跟分享一些日常生活、職場、內心想法、閒聊、突然的靈感......
Thumbnail
所有的遇到第一次面臨到死亡,是在小學的時候。在當時古早的年代下,當家中有往生者時候,會在家裡擺起靈堂,甚至棺木也會擺放在家裡。 當時的我凝視死亡,看到躺在棺木當中的阿公,我的內心感受是「疑惑」,年幼的我不懂什麼是死亡,只知道阿公躺在棺木裡面睡著了,而且是「不會醒來」的睡眠。
Thumbnail
所有的遇到第一次面臨到死亡,是在小學的時候。在當時古早的年代下,當家中有往生者時候,會在家裡擺起靈堂,甚至棺木也會擺放在家裡。 當時的我凝視死亡,看到躺在棺木當中的阿公,我的內心感受是「疑惑」,年幼的我不懂什麼是死亡,只知道阿公躺在棺木裡面睡著了,而且是「不會醒來」的睡眠。
Thumbnail
老爸並不知道老媽已經去世的事實,他一直以為老媽真的在別家醫院治病。當時我的任務就是,如果有人來探病,我必須先衝出去門口,提醒訪客,絕對不可透露老媽的死訊。
Thumbnail
老爸並不知道老媽已經去世的事實,他一直以為老媽真的在別家醫院治病。當時我的任務就是,如果有人來探病,我必須先衝出去門口,提醒訪客,絕對不可透露老媽的死訊。
Thumbnail
對癌症病患家屬來說,這是很矛盾的情結,希望他可以早點解脫,不要再受苦;但又希望可以看得到人,即便會可能會照顧很久。 
Thumbnail
對癌症病患家屬來說,這是很矛盾的情結,希望他可以早點解脫,不要再受苦;但又希望可以看得到人,即便會可能會照顧很久。 
Thumbnail
即使痛還持續著, 但這些都不會成為束縛我的枷鎖, 終有一天,彼此都會解脫的-#匿名告白 #竹攸 前陣子,陪著媽媽送走了媽媽 記得接到電話那天是早晨7點 平時夜晚會調成飛航模式的我 難得忘記 手機在書桌上震動 醒來一看來電顯示,是媽媽 有種不好的預感 電話中,媽媽低沉的嗓音告訴我 外婆走了 媽媽
Thumbnail
即使痛還持續著, 但這些都不會成為束縛我的枷鎖, 終有一天,彼此都會解脫的-#匿名告白 #竹攸 前陣子,陪著媽媽送走了媽媽 記得接到電話那天是早晨7點 平時夜晚會調成飛航模式的我 難得忘記 手機在書桌上震動 醒來一看來電顯示,是媽媽 有種不好的預感 電話中,媽媽低沉的嗓音告訴我 外婆走了 媽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