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1週內,就抓出了數萬片的「假囗罩」,而且在口罩上都會鋼印著【Made in Taiwan】,這個傷腦筋了,我看到了電視新聞快速介紹過了,哪些是真的?或假的?我真的沒有什麼印象,只好去閱讀一些文章,才發現原來【有些測試結果是假的】? 首先要有「二不」觀念: 1.「不」要看到【Made in Taiwan】 就是臺灣製造!肉眼看到的,可能是假的。 2.「不」要看到很便宜,就買了! 一包口罩100元俗夠大碗 我們去買囗罩,拿到手上的肯定是口罩盒子。 就先看看盒子外觀.這個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 1.口罩盒子 外盒來辨識,合法醫療級口罩外盒一定要有以下4項,缺一不可,因為這是每家囗罩工廠,必須要求的基本條件,才能上市: a.CNS檢驗標章 b.醫療器材字號 c.製造廠商名字 d.住址及電話等 至於,什麼字號,代表什麼,對一般民眾來說,太複雜了 但是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參考「食藥署醫用面(口)罩製造工廠品質管理指引」看: E e.出現簡字 在盒子外觀,不應有任何一個【簡體中文】,如果有,肯定不是有品質保證的囗罩了。 你們只要《盒子外觀的5大項,一一看清楚,就是符合資格的八成》了。 最難打理彷冒的是「口罩盒子」,而不是「囗罩本身」,你們一定想不到吧! 接下來,把盒子內的口罩拿出來,你可如此測試口罩本身一下: 口罩本身 1.水的測試 外科醫用口罩則由外,中,內三層 第一層 ~ 外面 : 主要是阻水層,能防止外來的飛沫、液體噴濺; 第二層 ~ 中層 : 為過濾層,起到阻隔空氣中5μm顆粒大於90%,才可以阻擋病毒 第三層 ~ 內層 : 為保濕層,保濕層大多是一層棉紗,起到吸濕作用,也讓佩帶更舒適。因此,口罩最重要是第一層和第二層。要知買來的口罩是否合符標準,首先是用水測試。 把口罩翻過來,將深色面按下去,呈小碗狀,然後接一些水,只要不漏水的,說明你買的口罩是正品,如果很快就能看到水侵濕保濕層,則說明你買的口罩並非真正的外科醫用口罩。 2.火的測試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種通過火燒來辨別醫用口罩真假的方法:將口罩撕開後,取出中間過濾層,能用火燒著的為假口罩。 口罩中間層點燃有火焰,肯定是假貨√ (這句話是真的) 但是 , 口罩中間層點燃沒有火焰,產生熔融效果,肯定是真貨 (這句話是假的) 【這句話是假】的原因如下: 醫用口罩不織布的纖維原料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簡稱PP。或是【聚乙烯】(polyethylene),簡稱PE。 然而,燃燒效果與熔噴不織布幾乎一樣的,除了聚丙烯 ( PP ) 和聚乙烯 ( PE ) 纖維、還有各種其他人工合成纖維 ( 例如 【聚醯胺纖維】、【聚酯纖維】等) 制成的不織布。 也就是說,用打火機點燃後無火焰,產生熔融效果,這樣的材質可能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熔噴不織布,也可能是「其他不合醫用口罩使用的纖維不織布」。 3.放大鏡看 拆開口罩,取出中間層,通過放大鏡觀察,如果你能看到「一根一根的纖維」,則該層肯定不是熔噴不織布制品,該口罩也肯定不是合格醫用口罩。 4.撕下測試 拆開口罩,取出中間層,撕撕一下吧。假口罩,會像撕下薄紙一樣,且邊緣是平順。真口罩,撕下後邊緣會是不平滑,且似撕綿布的感覺。撕開後亦可發現其「絲狀物料」極幼,容易帶有靜電會被手指吸起,【碎片亦相當「黏手」】。 E 5.戴上測試 自己戴上口罩,呼氣時,用手捂住口罩外層,如果能感覺到「氣流很強,呼吸很順暢」,則該口罩過濾效果,應該是比較差的,病毒防護效果自然很差,也肯定不是合格的醫用口罩。 再次提醒 我們都在用口罩😷⋯⋯這已經是人人天天生活用品,分辨真假口罩,也是天天生活必要的條件,以下再復習一遍: 1.囗罩外盒 有5大項要符合 : a.CNS檢驗標章 b.醫療器材字號 c.製造廠商名字 d.住址及電話 e.不會有簡字 2.口罩本身 要知道5大測試 : a.水的測試 b.火的測試 (部份是假的) c.放大鏡看 d.撕下測試 e.戴上測試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來源 : E Ehttps://www.echomask.store/blog/posts/%E3%80%8E01-apr-2020%E3%80%8F%E4%B9%8B%E6%95%99%E4%BD%A0%E8%BE%A8%E5%88%A5%E7%9C%9F%E5%81%87%E5%8F%A3%E7%BD%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