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一種詭異的交互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Photo by Henry & Co. on Unsplash
圈、點、評、識,是中國傳統讀書法。圈有大圈小圈,主要是標示句讀的,其次用以注明精彩處、關鍵處,讀到擊節讚賞處,不禁密密加圈。點,也有句讀功能和提示功能。評則是讀者對所讀書的評論、解說。識,是標明、識破、誌記的作用。
此法古來即有,宋代以後大盛。因印刷術流行,書商也常敦請名家評點經史詩文來賣,這種讀書法遂又更是普及了。
後來小說戲曲也仿這種方式流通,李卓吾、金聖嘆之評本,幾於家喻戶曉。
現代人與這種讀書法區隔了,所以除了金聖嘆評《水滸》、脂硯齋評《紅樓》等三兩本之外,幾乎不知其他。我這篇文章,就是要稍作普及,介紹介紹相關常識:
評點除了評,還有圈點批抹。
《四庫提要》謂抹筆起於北宋,乃北宋人讀書之習慣;而圈點之法則興於南宋:「宋人讀書,於切要處率以筆抹。故《朱子語類》論讀書法云:先以某色筆抹出,再以某色筆抹出。呂祖謙《古文關鍵》、樓昉《迂齋評注古文》,亦皆用抹,其明例也。謝枋得《文章軌範》、方回《瀛奎律髓》、羅椅《放翁詩選》始稍稍具圈點,是盛於南宋末矣。」
宋人之圈點記號法,於文章精神筋骨切要處,抹筆、圈點,開卷了然,對讀者很方便,因此不斷發展衍生,形成各式繁簡不一之記號體系。
元朝程端禮《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據館閣及黃勉齋點經法,參考謝枋得批點法(稱為迭山法),發展成更精密的批點記號法,稱為「廣迭山法」。
包括畫截、側抹、中抹、側圈、側點、正大圈、正大點等七種符號及黑、紅、青、黃四種顏色,組合成十六種記號。
明朝散文大家歸有光用五色圈點《史記》,號為古文秘傳,當源於此。清章學誠曾敘述他見到歸有光五色圈點法時的情境曰:
見史記錄本,取觀之,乃用五色圈點,各為段落,反複審之,不解所謂。……其書云出前明歸震川氏,五色標識,各為義例,不相混亂。若者為全篇結構,若者為逐段精彩,若者為意度波瀾,若者為精神氣魄,以例分類,便於拳服揣摩,號為古文秘傳。前輩言古文者,所為珍重授受,而不輕以示人者也(文史通義)。
歸有光評點《史記》在明清兩朝影響之大,可見一斑。它的記號,包括:
史記起頭處來得勇猛者,圈;緩些者,點。然須見得不得不圈、不得不點處,乃得。黃圈點者,人難曉;朱圈點者,人易曉。朱圈點處,總是意句與敘事好處;黃圈點處,總是氣脈。亦有轉折處用黃圈,而事乃聯下去者。黑擲是背理處、青擲是不好要緊處、朱擲是好要緊處、黃擲是一篇要緊處。
沈國元《二十一史論贊》三十六卷,摘錄二十一史論贊,圈點評識;吳宏基《史拾載補》,取《史記》八《書》及列傳十一篇,圈點附箋注評語,均與歸氏相似。乃是以文學手眼處理一切文獻,發掘其文學性。而這樣的作風,起於宋朝,大成於明代中葉。
著重於闡發文本的文學性,如宋劉辰翁的《班馬異同評》三十五卷即是。此書到底是倪思作、劉辰翁評,抑或劉氏自作,本來就有疑義;所評,據四庫館臣看,是既非論文,又非論古,未免兩無所取。
可是提要又說此書「據文義以評得失」,且說劉氏「點論古書,尤好為纖詭新穎之詞,實於數百年前預開竟陵之派」,則顯然仍是論文之意多些,且為晚明風氣之淵源。
明人所作,如茅坤《史記鈔》六十五卷、穆文熙《四史鴻裁》四十卷、楊以任《讀史集》四卷、沈國元《廿一史論贊》三十六卷、張毓睿《三國史瑜》八卷、吳宏基《史拾載補》、利瓦伊楨《史通評釋》二十卷等也都是如此。
四庫全書收錄這些書時都有點不甘願似的,不是說它們以批點時文之法評史書,就說其評語多取鍾惺之說,或指責其評語詞多佻纖,情況跟他們指責那些用文學批評方式評點經書的著作相同,乃其偏見,但恰好可以見出此類史評與一般史學觀點的著作取徑不一,是種文學性的解讀。
其法主要分為評點、文話、體則文格三種。
評點之書,批評意見記載於所批評文章之前後、行間或書眉,而文章編排多半以時代或文體為序,如《古文關鍵》。
文話則是獨立的,但為了精確說明所批評之文句,往往引述原文,如《文則》。
體則文格之批評,是歸納文章作法,分為體格數類,除說明各類文格特色及意涵外,並詳舉文章為例,因此編排多依體則之序,如《文章指南》即是。
然而這三類只是形式不同,其批評方法互通。評點之書,若將其批評文字另文抄錄,不異文話;評點文字亦不乏關於文格者。
體則文格的出現是受詩格詩例之啟發,並由宋朝制義論格制之影響而成。
呂祖謙《古文關鍵》有〈論作文法〉曰:「為文之妙在敘事狀情、筆健而不粗、意深而不晦、句新而不怪、語新而不狂、常中有變、正中有奇、題常則意新……」共四十六格,並謂「以上格制詳具於下卷篇中」。
其後魏天應《論學繩尺》由舉業文章歸納出若干原則為「格」。書十卷,甲集十二首,乙集至癸集俱十六首,每兩首立為一格,共七十八格。每題先標出處,次舉立說大意,而綴以評語。
七十八格者劃分極細,單說題目即有立說貫題格、立說尊題格、指切要字格、指題要字格、就題摘字格、就題生意格、就題發明格、順題發明格、駁難本題格等。此書夾評注釋具備,與《文章軌範》形制相近,而嚴整過之。
這種做法影響深遠,號稱是歸有光的《文章指南》即稱文格為「體則」,分為六十六種體則。
這類著作都是要仔細討論文法的。呂祖謙《古文關鍵》卷首有導論〈總論文法〉,分為看文法、作文法、文字病三部分。
〈總論看文字法〉曰:「學文須熟看韓柳歐蘇,先見文字體式,然後遍考古人用意下句處。蘇文當用其意,若用其文,恐易厭人,蓋近世多讀故也。」
其程序則是:「第一是看大概主張。第二看文勢規模。第三是看綱目關鍵:如何是主意首尾相應,如何是一篇鋪敘次第,如何是抑揚開合處。第四看警策句法:如何是一篇警策,如何是下句下字有力處,如何是起頭換頭佳處,如何是繳結有力處,如何是融化屈折、翦截有力處,如何是實體貼題目處。」其後再具體分看各家文法。
〈論作文法〉則曰:「文字一篇之中,須有數行齊整處,須有數行不齊整處。或緩或急,或顯或晦,緩急顯晦相間,使人不知其為緩急顯晦,常使經緯相通,有一脈過接乎其間然後可。蓋有形者綱目,無形者血脈也。」
呂祖謙與陳騤同時,《古文關鍵》與《文則》的出現,代表細部批評的主要形式已然建立,選本及文話兩種批評法皆已成形。
此種批評的發展當然跟朝廷的經義取士有關。王守仁〈文章軌範序〉曰:「宋謝枋得氏取古文之有資於場屋者,自漢迄宋凡六十有九篇,標揭其篇章句字之法,名之曰《文章軌範》。蓋古文之奧不止於是,是獨為舉業者設耳。」講得不錯。
古文與舉業時文,宋朝就已在講究文法這一點上沆瀣一氣了。歸有光等人「始能以古文為時文」的新作風,其實只是往上接續了這個老淵源罷了
但《文章軌範》還不是最早的,更早的是魏天應《論學繩尺》。此書書首〈論學繩尺論訣〉一卷,含〈諸先輩論行文法〉〈止齋陳傅良云〉〈福唐李先生論家指要〉〈歐陽起鳴論評〉〈林圖南論行文法〉等。
〈止齋陳傅良云〉節錄陳傅良論文之法,包括認題、立意、造語、破題、原題、講題、使證、結尾諸段。
據四庫提要說:「傅良講學城南茶院時,以科舉舊學,人無異辭,於是芟除宿說,標發新穎,學者翕然從之。此論五卷,蓋即為應舉而作也。首列〈作論要訣〉八章,中分四書、諸子、通鑑、君臣、時務五門,凡為論九十二篇。」《論學繩尺》當即節錄自此書。
〈林圖南論行文法〉則先列出「有抑揚、有緩急、有死生、有施報、有去來、有冷艷、有起伏、有輕清、有厚重」等項,再分別論揚文、抑文、急文、緩文、死文、生文、報施文、折腰體、蜂腰體、掉頭體、單頭體、雙關體、三扇體、徵雁不成行體、鶴膝體等。
以上各家所論文法,均被明人吸收。歸有光《文章指南》之批評語,即多與上述各書相同。該書以體則為架構,分綴古文,其體制亦有所本。
書首附〈歸震川先生總論看文字法〉,內容大抵攙錄《古文關鍵》之〈總論文法〉。文內體則之名目與說明,往往與《古文關鍵》《文章軌範》《論學繩尺》相近。
如「立論正大則」曰:
凡學者作文,須要議論正大,有臺閣氣象方佳。如蘇子瞻〈孔子從先進論〉,以「始進以正」立論,方遜志〈釋統〉舉秦隋而並黜之,議論何等正大。場中有此等文字,主司自當刮目。
可見此書既論古文,亦為舉業而作,其中各筆法之理論解說及示例,系鎔鑄各家文格而成,於細部批評發展上意義深遠。
當時另一位大匠唐順之,所作《文編》取由周迄宋之文,分體排纂,舉文格六十九,大體亦是如此。他認為雖然漢以前與唐以後之文的文法表現並不相同,但是文必有法:
漢以前之文,未嘗無法,而未嘗有法,法寓於無法之中,故其為法也,密而不可窺。唐與近代之文不能無法,而能毫釐不失乎法,以有法為法,故其法也,嚴而不可犯。密則疑於無所謂法,嚴則疑於有法而可窺。然而文之必有法,出乎自然而不可易者,則不容異也。且夫不能有法,而何以議於無法?有人焉,見夫漢以前之文,疑於無法,而以為果無法也,於是率然而出之,決裂以為體,餖飣以為詞,盡去自古以來開闔首尾、經緯錯綜之法,而別為一種臃腫倨澀浮蕩之文。
文必有法,文法即《文則》以來學者所努力闡明的法則或條例。唐順之以《文編》為掌握文法的最佳途經。
〈文編序〉曰:
陽歐子述楊子云之言曰:斷木為棋,梡革為鞠,莫不有法,而況於書乎?然則不況於文乎?以為神明乎吾心而止矣,則之畫亦贅矣。然而畫非贅也,神明之用所不得已也。畫非贅,則所謂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茲以往,巧歷不能盡,而文不可勝窮矣。文而於不可勝窮,其亦有不得已而然者乎?然則不能無文,而文不能無法。是編者,文之工匠,而法之至也。聖人以神明而達之於文,文士研精於文,以窺神明之奧;其窺之也,有偏有全,有小有大,有駁有醇,而皆有得也,而神明未嘗不在焉。所謂法者,神明之變化也。易曰: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學者觀之,可以知所謂法也。
他反復說明文必有法,學者觀《文編》即可知文法。這是說明編纂《文編》的用意,然後他更進一步討論文法的作用。
他引莊子「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之文,說明「神明」與「文」與「文法」三者之關係。謂文章所欲表達的內容本來無形,以文字寫出即為有形,檢視與說明文字與內容間之關係則為文法,若再說明文法與文章的關係,即可無窮盡的發展下去。
評點者之批評可以是第一個「三」,說明「一」(內容)與「二」(文字)的關係;或是第二個「三」,對「一」與「二」的關係提出另一種說法;亦可以是第一個「四」說明第一個「一」、「二」及「三」。以此類推,以至無窮。
因為評點不是定論,任何第二人對此評點的意見,可以建構自己的三(即文法),或成為四(即評論前人之評點)。
評點的特點是所有評點者不僅可以評點文章,亦可評點前人之評點。當很多人均評點同一文章時,則只是「很多個三」同時出現,一旦批評及於其他人之評點(當然亦可能是自己以往之評點),則出現四。
而這種評點再評點的眾聲喧嘩情況,也正是明清細部批評的特點。
另一位大家茅坤主張「以古調行今文」,謂熟讀古文有益於舉業。其選編之《唐宋八大家文鈔》,影響亦極大。
《明史》曰:「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順之。順之喜唐宋諸大家文,所著《文編》,唐宋人自韓、柳、歐、三蘇、曾、王八家外,無所取,故坤選《八大家文鈔》。其書盛行海內,鄉里小生無不知茅鹿門者。鹿門,坤別號也。」
此書流傳廣遠,四庫提要謂「一二百年來,家弦戶誦」,可見影響之深。​​​​
推薦閱讀:
梁啟超與胡適推薦國學書目之比較
《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是1923年梁啟超應編《清華周刊》的學生之邀而作。深入淺出,對現今社會上一般毫無基礎而又想略知國學門徑的人,尤其適用。medium.coma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略示元代文學真容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科學主義與科學無關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禮樂的衰亡為什麼最甚?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百年漢字屈辱史
閱讀時間約 27 分鐘
紅樓夢與清代社會文化
閱讀時間約 33 分鐘
中國道教與日本古代史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叔本華的詭辯藝術讀後心得-詭辯也是一種談判術 叔本華的詭辯藝術讀後心得-詭辯也是一種談判術   讀這本書之前,我以前總以為有些不理性的人是不冷靜的談判者,他們可能只是想要亂說話,亂槍打鳥,把黑的硬說成白的,或是得理不饒人的情況下強幹,偶爾看新聞台看到那些政治人物,有時候睜眼說瞎話完全面不改色,為何可以這樣有自信的不斷打破自己先前說話的邏輯,但經
avatar
岳志剛
2021-08-04
【職場讀書人選書】親情包裹的情緒勒索 終將是無可否認的暴力—《有一種母愛不存在》 每年到了母親節,各種感謝、讚賞母親的文案就會紛紛湧現,同時各種社群軟體上,也會出現各種與母親曬恩愛的照片,彷彿全世界的母親都是完美無瑕,並在在強化「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傳統思維。然而,事實上沒有任何家長是完美的,反而是許多子女會在生長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父母期盼中的「完美」,用盡全力卻換來遍體鱗傷與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05-09
電影《尋龍使者:拉雅》:信任是一種互相的過程※ 劇透《尋龍使者:拉雅》如果用真人來詮釋的話,那它會是一部好萊塢的公路電影,一位主角追尋目標的過程中,遇見朋友、反派和自己,而反派通常都會是主角自己,因此....
Thumbnail
avatar
彼得葉
2021-03-18
我覺得是一本「很超越」的交易書這是一本「超越」很多交易三觀的書 哈哈哈哈 書名是:交易員訓練的藝術與心理控制/作者:賴金航 我當初是因為在搜尋行情價格「波動率」,想要找一些跟價格波動率相關的研究時發現這本書的 (結果這段時間都在看這本書,完全忘記要研究波動率XD) 先試讀了一些部分,覺得這本書很不一般,所以就買了 (這本書好像
Thumbnail
avatar
艾比高高
2020-08-10
將會是你工作職涯的另一種選項:《一人公司: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讀後整理「一人公司」不只是個人工作者,差別在於是否有發展出系統、自動化或者是流程去建立事業,而非以時間換取金錢。適當的「產品」可以同時服務幾乎是無限的客戶,且利潤會在你所投入的時間之外持續發生。人的壽命越來越長,退休後的第二段職涯顯然必須考慮,也許在未來的某個階段,你很可能就會是「一人公司」。
Thumbnail
avatar
我是老查
2019-07-13
交通是一種城市的原力 交通是城市生活的切面,小15是山村原力的反映。
Thumbnail
avatar
繽紛宅
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