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氣逆轉成災!龔鵬程:別被學術論文綁架了生活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現在,號稱具有科學性、創造性、理論性、平易性的學術論文(Academic paper)已成了我們社會中之一景。
它鋪天蓋地,形式各樣。包括技術報告、學位論文、考核性論文和交流性論文等等。除了通行於校園、學術機構外,也已廣泛運用於商場、工業乃至交際領域。
不是說有交流性論文嗎?所以各種交流場合,金融論壇啦、服裝秀啦、樓市開盤啦、社區活動啦、房車推介會啦、某某慶祝酒會啦,無不有人走上台,打開PPT,用論文來介紹他的項目,跟博碩士生做報告一樣;或動不動就要給你一份papers。
風氣如此,故連舉報和尚偷腥的檢舉函,也彷彿博士論文。
這一切,聯想起哈貝瑪斯所說的「法律對生活世界的殖民」,不禁懷疑:難道學術論文也要向生活世界殖民了嗎?
早些年,可沒有這樣的世道。
那時,台灣學術界只有理工科仿效歐美,學著說這套不像人話的學術社群語言,卻都還不甚熟練,更莫說文史哲之類學科了。
即使是理工科,也有人呼籲注意這其中的殖民性。
因為這套學術語言及論文寫作方式,內中隱含了西方以及男性思維慣性(例如定義明確、邏輯清晰、系統自洽、語言平易、理性操作等)和西方學術霸權(英文、權威期刊等) 。
因此,我讀書的淡江大學,於六十年代末即曾發起一場「讓科學說中文」的運動。
在已經「全球化」的物理化學數學醫學領域,這樣的倡議,以卵擊石,當然不會有什麼效果。學術論文寫作的世界推廣態勢仍在繼續並擴大。
我雖然也常恥笑理工科教授不懂中文(他們真的有許多人不會說、不能寫),但對於中文系仍固守傳統,卻更有切身之感。
所以我反過來歡迎這種新的、現代的、世界的表述方式。認為中國文史哲研究不能還是注釋、考訂、校勘、箋證、詩話、札記那一套,應該練習做學術論文式的系統、客觀、理性表達。
我在讀大學時,早已熟稔傳統的方式。漸漸過渡,接引西潮,於碩博士階段便也對西方現代這種論文寫作十分嫻熟了。這時回看還不能適應新時代的師友,遂不免有點著急,覺得應該做點改革。
覺得該改革的,不只我一人。
七十年代末期,「中國古典文學會」成立,開始辦研討會。用這種新的形式,打破舊有的學校、資歷、年齡壁壘。是驢是馬,拉出來溜溜,不管年輩和人情,以公開、客觀、理性的方式來發表來辯論看看。
我積極且熱情參與其間,事實上也就示範了論文該怎麼寫、研討會該怎麼辦。後來還當了該會的秘書長、會長。
1983年我撰文批評整個中文博士教育,說大家都不會寫論文,更是把這趟改革推向了高潮。
此後風氣逆轉,論文越來越多,規矩越來越嚴,慢慢就變成了現在大家看到的這樣。
我當然不敢說風氣之變皆因我起。因為現代化是個大趨勢,自覺要推動一把的人很多,例如宋楚瑜1978年就還出版了他的《如何寫學術論文》
如何寫論文居然還要寫專書來教,現在看,近乎笑話。但當時激切想要融入世界學術社群的心態,卻正可由此看出。
後來香港中文學界也參考我們在台灣之經驗,積極推動這種改革,光是黎活仁一人就辦過上百場會議。大陸的研討會和論文寫作風氣當然也就逐漸被帶動起來了。
帶起來以後,天火燎原。配合著高校擴張、碩士博士擴招、經濟大潮、學術工業化商業化,就形成了如今學術論文大爆發的景觀。逐漸繼過去因意識形態和政治運動而形成的宏大國家語言,而成為了第二套浸潤於學術界及生活各層面的語言。
因為所有青年都從大學開始就熟悉且只熟悉這套話語了,許多大學甚至有必須發表論文才能畢業的「硬指標」。
任何一本論文,面目都是一樣的。
內容及裝訂之次序是:封面、目錄、摘要、前言、正文、結論、致謝、參考文獻、附錄。參考文獻亦必謹遵下列格式:分類、序號、作者、書名論文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期刊時間。
任何一本論文,語言風格也是一樣的。
不哭、不笑、只是論述。論述要有定義、有邏輯、有文獻、有術語、有創新、有結論。不能讓人看出是我寫的還是你寫的。
所以可以匿名評審。當然,同樣也就出現了代寫論文的產業,招攬生意的價碼和電話號碼,就公開貼在各校佈告欄上。網上的論文,摘貼拼接一番,語言亦無違和感,你也絕對發覺不出來。
任何一本論文,思維方式自然也都是一樣的。
換個方式想、換個方法說、換個形態表達,嘿嘿,不會!
所以中文系不鼓勵也不會詩詞歌賦小說戲曲;史學系不會寫史;哲學系不能哲思,都只能寫論,文論、史論、哲學史論。
注釋、考訂、校勘、箋證、詩話、札記、翻譯、隨筆都少獲支持,評職稱、評獎都常受限。這其實就是在壓迫其他表達方式的空間,以致點校、箋釋水平越來越差,常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
我自己,站在這浪潮中。思前水後水,悟今非昨非,真是感慨良深。
前幾十年,我的事功,是與改革舊日學風、提倡文史研究現代化相關聯的。論文寫作,蔚然成風,與有力焉。
可是事情越發展,我就越不喜歡,越看出它的弊端。不但黃茅白葦,一望無餘,令人煩悶;壓制了其他的思考與表述方式,益發令人覺得不安。形式本身,則越來越成為僵化的空架子,讀起來輒教人擲卷長嘆。
像我們這種人,每年要看學生報告、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論文、招生論文、各種評獎審議論文、期刊論文上千件。每篇都佈滿了洋洋灑灑、符合格式的廢話、空話、套話,而且千篇一律,你說煩不煩?大部分又其實只是垃圾,徒然浪費紙張、耗我目力,扔都嫌費事。
披沙揀金,當然也會有一二可取者。但其主要內容,若依古人著述之體,幾句話就講完了。現在卻還要作論證、飆術語、演式子、做注解。
而你好不容易翻查號碼,找到它的注解,卻常是「學而時習之,注:見《論語.學而篇》,孔門弟子或再傳弟子輯錄,此處採用《十三經注疏》所收《集解》本,阮元原刊,香港某某出版社某某年影印出版,第幾頁」這種的。而且反覆出現,以示嚴謹,並同時展現其孤陋。
孤陋還顯示在生活上。
「學術論文向生活世界的殖民」不是開玩笑的,只會寫論文、天天想著寫論文的人,思維日趨單調,生活遂漸無能。因為生活世界從來就不是論文那般系統、有秩序,且處處打上補丁,附帶注腳的。
與這種呆傻論文寫作相反的,是又有許多不耐煩、不習慣、不擅長、不願意寫論文的人,在這種環境中的憋屈、無奈、了無生趣。
我在北大、清華、北師大、南師大等校都待過,每年都聽到有博士生跳樓的,比當年台灣研究生跳樓還多。
少年輕生,自有許多原因,但據我所知,論文逼人發瘋便是其中重要因素。許多學校的年輕教師,受困於每年發表論文(多少篇、在什麼刊物上)的壓力,也是愁白了頭。
我自己當然無所謂,論文早已寫得太多,職稱二三十年前亦已到頂,因此我沒有任何壓力,現在愛寫什麼寫什麼。可是,為了社會好、為了年輕學者少跳些樓,終究該提出點呼籲來遏制「論文成災」的現象。
論文當然還是需要的,但可以少一點;其他文體、其他思維和表述方式,更需要解放出來。
那些因提倡學術論文寫作而被漠視、抹殺、放棄的傳統治學方式和表述,則應重新獲得尊重,鼓勵大家再去寫詩話、做札記、編年譜、輯文獻、箋古書,詩詞歌賦,也都可以再練練。至少活絡活絡腦子和情緒。
什麼,詩不能算學術,只能抒情言志?那請問你研究杜甫、元遺山、袁枚這個人那個人的《論詩絕句》是什麼意思?不是認為其中蘊含了它們的詩學嗎?
我們現在這上萬篇狗屁論文,抵得上那幾首《論詩絕句》或幾本《薑齋詩話》《人間詞話》嗎?至於文言述學,《國故論衡》《管錐篇》這類著作的價值,現在的論文又好比嗎?
所以,釋放傳統論學方式及語言的活力,是極有益的。不唯可接上我們自己的傳統,事實上還反省了我在前面提到的學術殖民問題。
理工學科參與世界學術社群已久,彼此共享一種話語,是目前難以改變的現實。但人文學科呢?我們不能不參與這個業已成形的全球學術體系,卻也不能不說自己的話。所以紫青雙劍,終須合璧,不能只是獨臂刀,光曉得揮舞現代性濃厚的論文這一體。
推薦閱讀:
钱穆先生:切不可为了学习别人而破灭自己
远从周公以来三千年,远从孔子以来两千五百年,其间历经不少衰世乱世,不要怕违逆了时代,不要怕少数,不要怕无凭藉,不要计及权势与力量。单凭小己个人,只要道在我身,可以默默地主宰着人类命运。否世可以转泰,剥运可以转复。其主要的枢纽,即在那一种无形…mp.weixin.qq.coma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宋詩再想像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放眼三百年看中美關係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中西戲劇觀念的差異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在時間的面相下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中國文學神經官能症
閱讀時間約 24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韓漫推薦|《某天成為公主》一覺醒來成為公主,逆轉悲劇女主角的命運。        《某天成為公主》是LINE WEBTOON上連載的韓漫,由小說改編,因為精緻的畫風而深得粉絲們的喜愛。故事設定是主角某天醒來後發現自己成為了書中的公主,但卻是個命運多舛,不被父親所喜的悲劇女主角。
Thumbnail
avatar
凱C
2021-07-02
奇蹟式逆轉:2016年川普選前最成功的轉折性演說找到了!就是這個,2016年川普選前最成功的轉折性演說!他在2016年就已經知道他今天的使命!他的一切努力早就是針對深層政府而來的,不是2020大選才有的。他要把1776年憲法中的那個真正的美國找回來,還給美國人民We The People。他在推動第二次的獨立革命。他在讓美國再次偉大。
Thumbnail
avatar
吳嘉隆
2021-02-02
奇蹟式逆轉:2016年川普選前最成功的轉折性演說找到了!就是這個,2016年川普選前最成功的轉折性演說!他在2016年就已經知道他今天的使命! 他的一切努力早就是針對深層政府而來的,不是2020大選才有的。他要把1776年憲法中的那個真正的美國找回來,還給美國人民We The People。他在推動第二次的獨立革命。他在讓美國再次偉大。
Thumbnail
avatar
吳嘉隆
2021-02-02
閱讀總是低於年級水平的小學五年級生,如何成功逆轉勝站上TED舞台?|固定型心態V.S.成長【閱讀總是低於年級水平的小學五年級生,如何成功逆轉勝站上TED舞台?|固定型心態V.S.成長型心態【舉例篇】#2】 「固定型心態V.S.成長型心態」系列文章【舉例篇】#2火熱上映🎥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職場教育,三個不同故事舉例說明📖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8/19(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avatar
Smile
2020-08-13
大逆轉裁判-成步堂龍之介的冒險【大逆轉裁判】雖然與逆轉裁判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卻在許多角度上做了不少創新與突破。整體而言給我的感覺是「驚奇不斷」,法庭模式多了「多證人機制」、「陪審員辯論」,偵探模式也多了「推理討論秀」。故事的節奏安排我也覺得恰到好處。 本篇文章從「表現力」、「遊戲機制」、「劇情性」三個面向作討論。
Thumbnail
avatar
莊凱翔
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