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週記03】我想做什麼?(二)

2020/08/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延續上一篇【畢設週記02】我想做什麼?(一) 提到我曾想過的畢業設計題目,接下來介紹我想到的第二個畢設題目: 共創舊眷成新村—高雄左營海軍眷村。
共創舊眷成新村—高雄左營海軍眷村,時間:2018,圖源:作者。
02.共創舊眷成新村—高雄左營海軍眷村
  高雄市公告左營海軍眷村文化景觀計有 59 公頃,包括明德、建業、 合群新村及相關公共設施等,本規劃標的以明德、建業、合群新村為範圍;以眷村文化保存振興為核心精神,發揮主題觀光、資源再造、老空間再利用等各種活化可能性,打造人、生活、環境、產業的社區網絡
  1. 保留眷村原有紋理的豐富性,建構眷村特色氛圍。
  2. 延續眷村多元有機生成特性,促進活化及再利用。
  3. 以眷村文化景觀為基礎,結合周邊發展形塑地方特色場域。
共創舊眷成新村—高雄左營海軍眷村歷史脈絡,圖源:作者。請尊重著作權
2004年到2019年基地衛星雲圖,圖源:作者。請尊重著作權
基地現況,時間:2018年,圖源:作者整理。請尊重著作權
當時思考基地與其他活動的關係圖,圖源:作者整理。請尊重著作權。
當時思考基地與其他活動的可行的想像圖面,圖源:作者整理。請尊重著作權。
  考量高雄市左營海軍眷村文化景觀基地太過大,所以有再縮小基地範圍,作為未來基地可行的發展之一,同時也考量公共設施與道路行統的連接,還有人們對過往眷村的集體記憶喚醒,如圖a.所示。
圖a.作者選定基地之現況分析,圖源:作者整理。請尊重著作權。
基地土地建設管制分析,圖源:作者。請尊重著作權。
基地現況問題與環境特色分析,圖源:作者。請尊重著作權。
  我個人認為這個基地是飽含各時期的歷史脈絡、集體記憶的場所,從日治時期1930年養殖漁業帶來的景觀改變,在到二戰時期因南進政策的軍事港口需求將萬丹港擴建為軍港,改造後的Model Village型態,民國政府來台後延續這樣的都市階級配分,1969年美軍駐紮後的設施補充,其中也包含經濟型態轉變,由過去水運轉為陸地運輸,還有與西方都市脈絡發展不同,西方花園城市想像是與周遭有關係、有歷史脈絡的發展出來,而基地的形成方式是憑空的將軍眷們規劃居住於此地,與周遭關係不大,卻也形成眷村裡形成獨特的聚落凝聚與榮民們的驕傲。
  北高雄在民國80年前多為農地或工廠,後來為了均衡都市發展、消除土地畸零細碎與違章建築、配合重大建設、解決居住安全、加強取得公共設施用地等原因展開市地重劃。多個重劃區的開發使得城郊之間的差異日漸被彌平稀釋了,原先眷村裡的階級差異被重新打散了,大家住在同樣的公寓大廈裡面,市地重劃的目的多是為了炒房地產,重劃過後能促進土地升值,而北高雄的空地們自然就成了開發的對象,高雄左營海軍眷村亦然。
  此題目能探討的議題非常多,但同時困難度也是相當高,包含這不是一個短期的都市規劃,還包含一期應做什麼改變拆掉哪些房子、現場診斷老建築屋況、少子化的趨勢下誰住進來等,二期、三期的建設與如何達到有收益效果,如何配合老人化的現況等,再者如遇到政府轉變態度該如何(學生時期不用擔心這個,但未來這個問題很現實)。
(對方正在輸入....)

為什麼廢墟如此美麗? 因為爛漫。
如果保存良好的建築反映了我們對不朽的癡心妄想,廢墟就是現實人生的體現。我們所摯愛的一切,有一天終將消逝,不論是人、建築、城市或樹都一樣。哀弔之後,就要放下,繼續過日子。
---Rasmus Wærn, Gert Wingårdh《What is Architecture? And 100 Other Question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9會員
683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