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前總統的四個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理論上,以一個畢業於哈佛大學、紐約大學的國家領導人,在過去擔任總統八年,常以「熟悉國際政治外交,深受美國信任」為榮,應該不至於在「不」安全的研討會發表一系列對自己友邦「不」信任,對自己國軍「不」信任,對自己國民「不」信任的四不立場。
但是他卻打破我們的想像。
我們當然知道在離世界第二強權,只有一百三十幾公里直線距離的台灣不可能沒有風險意識,但正因為在這風險之下,我們更要加強準備。
先為不可勝
對外加強與國際的連結,除了在國防上面投注更多的預算,讓各國的利害關係在台灣增高,如經濟直接投資、貿易加強量能、人員加強交流、文化增大影響,都是讓台灣成為世界一部分,增加國際干預的手段。
又或者加強其他國家對我方的認知,塑造對台友善的氛圍。從頭到尾,台海安全,根本是中國單方面的對我國威脅,我們只聞中共對我方武嚇,什麼時候聽過我方對中共安全叫囂?

要安全、要和平,就是要有不被撼動的能力。不被撼動的總和能力,除了國防、外交,還有科技、經貿、文化以及理念,與世界利害同步,而非單方面的卑躬屈膝。

中共不會因為你的卑躬屈膝降低對台的軍事部署,
中共不會因為台灣降低國防投資而降低犯台意志,
但中共會利用並操作馬前總統對友邦的不信任,進行輿論戰爭
中共會利用國民的不安全的戰略,來對台灣民眾分化。
中共只會問能不能、代價、利害。

作為國家領導人,你要對他們說:

「 不能。」
「代價非常高」
「害遠高於利」

馬前總統作為卸任的國家領導人,明明可以作為一個有格局、促成跨黨派和諧的典範,他可以提出讓台灣安全的做法,而不是將不安全感,作為讓民眾懼怕、恐懼的放大。

真的很可惜,他並沒有朝做一個有責任的卸任總統這方向去努力。

事實上,本月是AIT的安全合作月,作爲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前總統,本可以帶領國民黨加強與我國最重要盟邦—美國,針對安全合作,進行一系列的倡議,甚至對於覺得不安全的地方,進行有意義的批判。比如在野黨可以批評:
需要更精準的選擇適合台灣的防衛武器,

在野黨當然也可以針對兵役政策、國防預算,替國軍的待遇發聲,這些都是合理、在野領袖能做的。

但是馬前總統選擇最不安全的做法,提供的解法是幾近無意義的單方面喚聲和平,這又如何讓國民心安?!

最後,您擔任總統時,高華柱部長答詢
台海是區域性問題,除獲民主國家的奧援,最重要是要有自我防衛決心。
要有自我防衛的決心,而非寄託於一個國家的善意,更何況沒有善意。
你說「在國家內部找尋敵人」;這不是正確的。

我們要團結所有台灣能團結的力量,面對最強大的國安挑戰:中共,這包含馬前總統,您這位曾經「反共」的對手。

你說「常說謊的人不見得永遠不會說真話」,希望上次馬習會跟你見面的習近平,那天跟你說的真話比謊話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p>和我一起,從全世界的公共議題中發現共通問題,運用大格局,找到正確的解方。</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看到紐約時報中文版的一篇文章 美國的川普,中國的「川建國」,其中一小段是這樣的   「在中國,人們戲稱川普的中文名字是川建國。那是因為建國是共產黨愛國者中一個普遍的革命人名。它在諷刺地暗示川普對美國的治理不當實際上是在鞏固習近平的政權。」 裡面也提到,川普在任的幾年,國家更分裂,對於氣候變遷
Throughout my tenure at Taipei City Government, I sought to actualize an open door policy and make my office a one-stop shop for all members of Taipei
這次拜訪的是位於六腳鄉的育家種苗場。台灣今年不斷的面臨各種作物產銷失衡的問題,而種苗場就是第一線的預警單位,從種苗場所販售的作物量,大概就可以推估出今年是否有哪些作物有生產過剩的危機,
氣候暖化問題日漸被重視,造林能夠提供減低揚塵、增加遮蔽、吸收二氧化碳等優點,嘉義中埔有能力大量生產各種樹苗,包含許多地區的原生種,只要民間對於環境有更大的意識,哪裡有需求,這裡,就能夠供給。
前幾日,智庫農業政策的田野調查,拜訪在嘉義縣新港鄉、合作農場的李勇融場長...
針對農業政策,從種植農民、產銷合作社、加工廠,接下來到勇壯育苗場,就源頭的農業政策部分,來和黃仲毅,也是勇壯育苗場的負責人請益。並錄下以下摘要、與讀者們分享。
最近看到紐約時報中文版的一篇文章 美國的川普,中國的「川建國」,其中一小段是這樣的   「在中國,人們戲稱川普的中文名字是川建國。那是因為建國是共產黨愛國者中一個普遍的革命人名。它在諷刺地暗示川普對美國的治理不當實際上是在鞏固習近平的政權。」 裡面也提到,川普在任的幾年,國家更分裂,對於氣候變遷
Throughout my tenure at Taipei City Government, I sought to actualize an open door policy and make my office a one-stop shop for all members of Taipei
這次拜訪的是位於六腳鄉的育家種苗場。台灣今年不斷的面臨各種作物產銷失衡的問題,而種苗場就是第一線的預警單位,從種苗場所販售的作物量,大概就可以推估出今年是否有哪些作物有生產過剩的危機,
氣候暖化問題日漸被重視,造林能夠提供減低揚塵、增加遮蔽、吸收二氧化碳等優點,嘉義中埔有能力大量生產各種樹苗,包含許多地區的原生種,只要民間對於環境有更大的意識,哪裡有需求,這裡,就能夠供給。
前幾日,智庫農業政策的田野調查,拜訪在嘉義縣新港鄉、合作農場的李勇融場長...
針對農業政策,從種植農民、產銷合作社、加工廠,接下來到勇壯育苗場,就源頭的農業政策部分,來和黃仲毅,也是勇壯育苗場的負責人請益。並錄下以下摘要、與讀者們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台灣要付保護費」之前提,必需先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台灣人民必需先主動的站起,使台灣先成為國家,國際各國才能伸出援手協助台灣。反之因為「台灣問題」涉及「一國(中國)內政不干涉原則」,包括美國都不可能主動的保護台灣,遑論保護費。
Thumbnail
到底有哪個國家的官員一直強調自己想被併吞? 台灣的官員不承認自己的國家,為什麼還可以領台灣人民的納稅錢?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馬英九前總統組織了一場「和平之旅」,參訪淪陷區,引起了中國及臺灣社會的關注。本篇文章分析了馬前總統此行在兩岸間引發的不同言論和評價,以及對臺灣政治發展的影響。
雖然McMaster這樣說,但多半是他本人的觀點。倒是他觀察川普的外交政策哲學建立在共同分攤重擔和互惠的基礎上(ideas of burden-sharing and reciprocity.)是一針見血的。 「中國無法靠武力達成對台目標」 美前國安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2024年台灣總統、立委大選即將到來,然而在此選情緊張之際,前總統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說出:在兩岸關係而言,台灣必須相信習近平。然而台灣人民要用選票告訴全世界:台灣唯一的選擇,不是相信習近平,不是擁抱九二共識,不是兩岸一家親!台灣唯一的選擇乃是信賴台灣。美德贏台灣,台灣贏得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台灣要付保護費」之前提,必需先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台灣人民必需先主動的站起,使台灣先成為國家,國際各國才能伸出援手協助台灣。反之因為「台灣問題」涉及「一國(中國)內政不干涉原則」,包括美國都不可能主動的保護台灣,遑論保護費。
Thumbnail
到底有哪個國家的官員一直強調自己想被併吞? 台灣的官員不承認自己的國家,為什麼還可以領台灣人民的納稅錢?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馬英九前總統組織了一場「和平之旅」,參訪淪陷區,引起了中國及臺灣社會的關注。本篇文章分析了馬前總統此行在兩岸間引發的不同言論和評價,以及對臺灣政治發展的影響。
雖然McMaster這樣說,但多半是他本人的觀點。倒是他觀察川普的外交政策哲學建立在共同分攤重擔和互惠的基礎上(ideas of burden-sharing and reciprocity.)是一針見血的。 「中國無法靠武力達成對台目標」 美前國安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2024年台灣總統、立委大選即將到來,然而在此選情緊張之際,前總統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說出:在兩岸關係而言,台灣必須相信習近平。然而台灣人民要用選票告訴全世界:台灣唯一的選擇,不是相信習近平,不是擁抱九二共識,不是兩岸一家親!台灣唯一的選擇乃是信賴台灣。美德贏台灣,台灣贏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