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拜訪位於嘉義中埔的種苗產銷班,由東園種苗園的汪豐傑班長帶領,與相關的農友們座談。
過去汪大哥在新竹上班,十三年回到嘉義開始種苗園的工作。汪班長著眼於中埔鄉的氣候土壤,他認為,這個地方非常適合種苗產業,所以選擇回到家鄉重新開始新的人生,看他的氣色很好,講話爽朗,態度親切溫潤,很有鄰家好青年的感覺。
而他真的就是鄰家好青年。
根據汪班長跟這次的農友們所說,現在中埔的種苗廊道供應全國將近七成的量,過去在配合政府的造林政策上,種苗也佔有重要角色。種苗園其實並非僅產單一苗種,例如今天看到的種苗園就有高達7、80 種樹苗,有著極大的多樣性優勢。現在除了配合政府造林,還有景觀工程、盆栽、庭園,就連本次的台中花博,中埔的種苗也有參與。
除了造林之外,包含交通道路旁、學校、私人用宅邸、大型活動等,都是中埔、乃至於嘉義邁向世界的一個舞台。
其實,過去談到種苗、花蕊、公路花園,直覺會想到彰化田尾。因為那是一個全國的集散地,然而,嘉義中埔也是重要的種苗供應地區,但卻不為一般人所知。
這類似於全世界最大的橄欖油產地是西班牙,但世人更為熟知的產地卻是義大利一樣,這是品牌長期累積的成果,反過來也是原產地可以再努力迎頭趕上的一環。
根據汪班長所說,現在嘉義中埔如果所有苗農產量全開,估計能有接近3000萬棵種苗、至少6億產值的潛力。如果有更多的能見度讓全國的買家肯定,產量與產值都還可以再增加兩倍以上,在知名度及品牌經濟愈形重要的現代社會,其實政府能夠更加與民間合作,協助行銷發揮更高的綜效。
汪班長以及產銷班的農友們強調,中埔具備氣候的優勢,能培育的樹苗種也極為多元,所以不怕競爭。只是樹苗的特性在於利潤並不高,所以要發揮群聚優勢,必須要能夠獲得較大規模的訂單,無法僅憑零星訂單來維持。從這角度出發,樹苗顯然無法只依靠觀光客的消費,需要開拓更大的市場。
在未來,政府應該要與民間有更充分的合作,政府協助提供民間最缺乏的平台、傳播跟行銷管道,而民間則能根據自己的產業優勢,專注在提供更好的產品。
政府不用輔導產業,而是創造環境讓產業自由競爭。
出口的可能性
除了國內市場,我也請教汪班長,關於出口的可能。過去在拜會「國蘭」的業者時,我也問到,是否有出口的可能,當時對方業者事表示,都有出口到國外。不過,種苗卻是不一樣的狀況,基本上不管台灣還是其他國家,有土壤附著的植物,原則上不可進出口,因此對於樹苗而言,不能如法炮製。不過這是技術可以克服的問題,未來若將介質改為非土壤的方式,就有機會創造新的商機。當然,這需要花費更多的經費去達成。不過,如日本靠著精品園藝的方式,提高產品的單價及利潤,假如能提高單價,就能夠進而克服了出口花費過高,效益不高的問題。
我也看到旁邊的海報,有全國盆栽展,當產業進化到藝術層面,那所創造出來的經濟利益,就不僅僅是量,而是能夠以「質」取勝。
氣候暖化問題日漸被重視,造林能夠提供減低揚塵、增加遮蔽、吸收二氧化碳等優點,由於中埔有能力大量生產各種樹苗,包含許多地區的原生種,所以只要政府能協助更提高能見度,及打響中埔的樹苗品牌,只要民間對於環境、藝術有更大的意識,哪裡有需求,這裡,就能夠供給。
新的時代,不僅知識是力量,傳播的管道更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