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政專訪:種苗產業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針對農業政策,從種植農民、產銷合作社、加工廠,接下來到勇壯育苗場,就源頭的農業政策部分,來和黃仲毅,也是勇壯育苗場的負責人請益。並錄下以下摘要、與讀者們分享。

首先,嘉義其實在種苗的產業裡佔有重要的角色,在勇壯育苗場裡,除了花蓮、台東以外,其它全台各地都有勇壯的種苗客戶。以他的產業來說,有各種不同溫室的農業,都會購買種苗,但種苗事實上是供不應求的。因為農業需要的人力很多,但願意進去設施農業、特別是有些溫室的設施農業的人少。

雖然現在的種苗設施已改良非常多,不像過去動輒高溫攝氏4、50度起跳,已控制在3、40度左右(加上電風扇、噴霧),但仍是乏人問津。所以他們雖然有技術及資金設備,但卻無法提供穩定的供給,常常會有很多生產者雖然有需求,卻無法充分滿足他們的需要。

raw-image

除此之外,育苗場也面臨一些狀況。例如休耕的時候,隔壁休耕的田地,可能會造成鄰近田地的一些影響。因為休耕的時候會施作休耕作物、以其有機質恢復地力,這些作物,雖對於恢復地力有重要角色,但同時衍生一些問題。比方說在休耕的時候,這些休耕作物會產生一些病蟲害,這些病蟲害不會分產權,當然會影響到鄰近的農地、設施、作物。所以在農業政策規劃上,除了休耕之外,整地、輪作等等配合,若有確切的時程規劃,除了讓土地恢復地力外,也可解決衍生問題。

raw-image

育苗場內部,雇用很多員工,正在細心的呵護種苗。其實這些設備的投資都很高,例如他所展示的播種機,已經全面自動化,能自動將土壤覆蓋上去,再將種苗植入,最後再覆上一層土壤,如同影片所示,可以取代約10-15名人力。

raw-image

在農業這產業上,農業的生產者不僅扮演著生產的角色,同時也創造就業的機會,以及開創更高的產值。周邊產業例如農業的機具,在開發、維修、製造上,都會創造需求及商機,這些都是可以進一步去努力的部分。

【人力需求建議】

農業師傅,即農糧署及改良場,結合鄉鎮的農會,來統籌執行的一個政策輔導計畫,地方農民反映這是不錯的政策,也需要這樣的人才,但這樣的人才卻仍是供不應求。農業最需要改善的地方,就是留住人才。怎麼讓更多人參與、傳承,如農業師傅要能夠應付各種不同的作物種類,像是種苗特性就各有不同,所以農業師傅也是跟著農民在一起學習的。怎麼擴大這些人的參與,是現在農業發展最大的契機與展望。

在開放農業外勞上,黃先生及其他農友反應,這是極需推動的政策。因為長期缺工的關係,不僅造成他們生產困難,同時也讓有需求的其他農戶商家,也連帶造成影響,讓整體的產值無法更加提升。而且現在有很大的人才斷層,目前最缺乏的不是經營的人才,而是實作的人才,實作人才供給過少,同時也會影響產能與效率,是需要優先被解決的問題。此外,出口可再加強,與合作社、貿易商的協作部分應該要更加緊密,才能創造更高的價值。

嘉義擁有很高的未來性,因為需求仍高,只是提供農業技術的雇主很多,相對的願意從農的人力卻少。所以如何增加價值,用更多價值來聘請更多人來參與農業,就是最大的課題。我們自己下一步也會更深入研究這些產業,例如紐西蘭為何能創造優質產值、以及穩定的產量,能夠開出高時薪來雇用,甚至打工度假時,台灣青年趨之若鶩,這是我們要思考的課題,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總而言之,任何的政策都不能偏廢,我們會去請益更多的農業的實務者、規劃者,通盤了解消費者端及生產者端,才能有全面的看法,如此一來,政策的制定才能夠真正貼近現實需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冠廷 Kuan-Ting Chen的沙龍
101會員
88內容數
<p>和我一起,從全世界的公共議題中發現共通問題,運用大格局,找到正確的解方。</p>
2022/10/14
台灣以自由、民主與人權揚名海外,這是台灣立國之本,也是台灣人民生活的方式,我們當然對此引以為傲,但除了理念相近的國家之外,我們也須思考其他拓展台灣國際生存空間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2/10/14
台灣以自由、民主與人權揚名海外,這是台灣立國之本,也是台灣人民生活的方式,我們當然對此引以為傲,但除了理念相近的國家之外,我們也須思考其他拓展台灣國際生存空間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2/03/06
The US commitment to the Indo-Pacific and Taiwan How Europe and the Indo-Pacific differs China has no legitimacy to attack Taiwan
Thumbnail
2022/03/06
The US commitment to the Indo-Pacific and Taiwan How Europe and the Indo-Pacific differs China has no legitimacy to attack Taiwan
Thumbnail
2022/01/27
In January, the foreign and defense ministers of the US and Japan met virtually to discuss closer defense ties. The virtual meeting was in the spotlig
Thumbnail
2022/01/27
In January, the foreign and defense ministers of the US and Japan met virtually to discuss closer defense ties. The virtual meeting was in the spotlig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雖然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希望農莊」,但其實只是一塊亂種各樣蔬菜和果樹、想要自耕自食的農地而已。大多數時候雜草叢生,往往要等到草長到讓人受不了,才會設法挪出時間來砍草。務農的生活,永遠忙得團團轉,一刻不得閒,更別說我們還需要工作賺錢養家、還債,四個孩子還要在家自學! 最近看到一段話說: Farmin
Thumbnail
雖然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希望農莊」,但其實只是一塊亂種各樣蔬菜和果樹、想要自耕自食的農地而已。大多數時候雜草叢生,往往要等到草長到讓人受不了,才會設法挪出時間來砍草。務農的生活,永遠忙得團團轉,一刻不得閒,更別說我們還需要工作賺錢養家、還債,四個孩子還要在家自學! 最近看到一段話說: Farmin
Thumbnail
種子是糧食生產的根本,以前的農民會自家留種,現在的農民卻要靠買種苗來進行耕作生產,不只喪失了自主權,只種植商業種子也導致很多原生種類的消失、多樣性減少,影響是全面而深遠的!
Thumbnail
種子是糧食生產的根本,以前的農民會自家留種,現在的農民卻要靠買種苗來進行耕作生產,不只喪失了自主權,只種植商業種子也導致很多原生種類的消失、多樣性減少,影響是全面而深遠的!
Thumbnail
文全老師提到,賺錢是工具,目的是要好好過生活,不過現在大部份的人們剛好是相反,老師丟出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原來的公司以及這個世界?學員們認為要有一個「可以自由進、出的彈性空間」,進到自己想望的農村生活,有自己一小片菜園滿足耕作勞動所需;出門和外部的工作連結,平衡家庭生活及經濟來源。
Thumbnail
文全老師提到,賺錢是工具,目的是要好好過生活,不過現在大部份的人們剛好是相反,老師丟出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原來的公司以及這個世界?學員們認為要有一個「可以自由進、出的彈性空間」,進到自己想望的農村生活,有自己一小片菜園滿足耕作勞動所需;出門和外部的工作連結,平衡家庭生活及經濟來源。
Thumbnail
這跟生態很像,我們總說一個物種的滅亡,牽涉的是很多物種。產業也是一樣,一種產業消亡,極少是只影響這產業直接的上下游,就跟食物鏈、生態系相同,可能連動到我們不知道的項目,直到問題浮出水面為止。 筆者的意思,並非是說每一個產業都要保留,只是產業的形成有其脈絡,生態形成至今,現實即是合理。
Thumbnail
這跟生態很像,我們總說一個物種的滅亡,牽涉的是很多物種。產業也是一樣,一種產業消亡,極少是只影響這產業直接的上下游,就跟食物鏈、生態系相同,可能連動到我們不知道的項目,直到問題浮出水面為止。 筆者的意思,並非是說每一個產業都要保留,只是產業的形成有其脈絡,生態形成至今,現實即是合理。
Thumbnail
帶著心中自我懷疑的聲響,我加倍小心的步行於泥濘的田野之中。在各種協調與天公作美的春日午後,由在地的農夫爸爸領著夥伴,帶著孩子在田裡插下一片歪歪斜斜的秧苗。我們也準備好在剛插好秧的喜悅之後,陪著孩子們一起經歷這一期稻作的生命歷程,在不完美之中,擁抱土地即將帶給我們的學習體驗。
Thumbnail
帶著心中自我懷疑的聲響,我加倍小心的步行於泥濘的田野之中。在各種協調與天公作美的春日午後,由在地的農夫爸爸領著夥伴,帶著孩子在田裡插下一片歪歪斜斜的秧苗。我們也準備好在剛插好秧的喜悅之後,陪著孩子們一起經歷這一期稻作的生命歷程,在不完美之中,擁抱土地即將帶給我們的學習體驗。
Thumbnail
丟掉不切實際的想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浪漫的幻想。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管理模式,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 自給自足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目標,事實上超難。一種作物是一種專業,請尊重專業。 半農半X,最後大多會變成假農大X。既然如此,拜託不要糟蹋農地。 想來農村生活不見得要務農
Thumbnail
丟掉不切實際的想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浪漫的幻想。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管理模式,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 自給自足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目標,事實上超難。一種作物是一種專業,請尊重專業。 半農半X,最後大多會變成假農大X。既然如此,拜託不要糟蹋農地。 想來農村生活不見得要務農
Thumbnail
四天三夜的短暫體驗,一群青年顛覆對於農業的想像,如何結合農田與美學的專業讓地方活化、讓社區變得活潑,激起豆多年輕人洄游農村。
Thumbnail
四天三夜的短暫體驗,一群青年顛覆對於農業的想像,如何結合農田與美學的專業讓地方活化、讓社區變得活潑,激起豆多年輕人洄游農村。
Thumbnail
我有點懵,通常被區長找上樓一定沒好事。坐隔壁的同事成哥想起了什麼,點開網路新聞,鍵入本地地名。 「XX區農産品產銷失衡,農民向政府喊話。」 ……不會吧? 樓上,區長正泡好茶迎接我們。
Thumbnail
我有點懵,通常被區長找上樓一定沒好事。坐隔壁的同事成哥想起了什麼,點開網路新聞,鍵入本地地名。 「XX區農産品產銷失衡,農民向政府喊話。」 ……不會吧? 樓上,區長正泡好茶迎接我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