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茂春演講:美國對台政策框架不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During his visit to Taiwan, Miles Maochun Yu, the former principal China policy and planning adviser to the 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State, asserted in an address that the US policy toward Taiwan will not change, no matter who assumes the US Presidential Office next year.  It is not only rooted in history, specifically the STATEMENT BY THE PRESIDENT on June 27, 1950, but also stipulated in the terms of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TRA).

Yu Tsung-Chi, former Dean of Fu Hsing Kang College of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worried that the grey zone warfare is beyond the anticipation of TRA, which might hesitate the response of Taiwan and the partners. However, Despite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adopted by the two Presidents, with Trump favoring strong moves and Biden preferring negotiation, Miles Yu indicated that China remains a systemic and the most dangerous threat to the US and the world order, a concern that has persisted since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China is the systemic and the most dangerous threat to the US and the world order is for sure since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nd will last, Miles Yu indicated. In William Lai’s administration, Taiwan must stand with shared values and democratic partners.

在訪問台灣期間,前美國國務院中國政策與規劃顧問余茂春博士在演講中強調,無論明年誰當上美國總統,美國對台政策都不會改變。這不僅源於歷史,特別是1950年6月27日總統聲明,還被明文規定在〈台灣關係法〉(TRA)的條款中。

國防大學復興崗學院前院長余宗基擔心,灰色地帶戰爭超出了〈台灣關係法〉的預期,可能會影響台灣及其夥伴的應對。

然而,儘管兩位美國總統採取不同的策略,川普傾向於強硬行動,而拜登傾向於談判,余茂春指出,中國仍然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一擔憂自川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余茂春表示,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學者:台灣問題愈國際化愈安全 須與周邊國家一起應對中共施壓    中央社 20240131

中共對台施壓動作多,分析指出,中共試圖透過灰色地帶戰略干擾台灣民心,迫使台灣自己走上談判桌;台灣必須結合周邊國家一起應對這種侵擾,台灣問題愈國際化、台灣愈安全。

前國防大學政戰學院院長余宗基31日擔任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余茂春「美國台海政策之現狀與未來」演講與談人,他於會上作出上述表示。這場演講由台灣智庫、福和會舉辦。

余宗基表示,美中台三邊關係有動態平衡,牽制兩岸緊張關係,彼此公約數是「維持現狀」;這個動態平衡在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上台後被打破了,中共是造成台海平衡結構改變的主要來源。

余宗基指出,美國反對任何一方使用武力片面改變台海現狀,根據台灣關係法,這或可牽制習近平所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企圖心;不過中共對台採用灰色地帶戰略逐步改變現狀,這在台灣關係法沒有提及

他提到,中共挖走台灣邦交國、空飄氣球到台灣上空、片面宣布改變M503航路等作法,意圖引起對於戰爭衝突的內部恐懼,這種戰爭門檻以下灰色地帶對台侵擾動作,明顯意圖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欲使台灣民心混亂,自己走上談判桌。

余宗基強調,台灣應該構思整體策略,結合周邊國家形成反應機制、譴責中共,不能讓中共以為這些做法不用擔負責任,「台灣問題愈國際化、台灣愈安全」;與其規勸中共不武力犯台,台灣更該壯大軍力、增強國際結盟。

余茂春會後受訪說,美國反對任何一方使用武力片面改變台海現狀,不管是民主黨或共和黨贏得11月總統大選,這個原則不會改變;不過對於中共對台軍事威脅如何化解,不同總統會有不同處事方式。

余茂春認為,中共攻台會有很多不利因素,其中一個是中共敵人太多了,包括印度、菲律賓對於中國都有所不滿。台灣防務在亞太地區是很重要的,台灣在世界有舉足輕重地位,包括工業技術、人才等,還有台灣是世界民主家庭重要成員。

他強調,中共持續打壓台灣國際空間,不過台灣一定要知道「你不是被孤立的」,美國、歐盟都關注台海局勢,現在最重要的是,台灣絕對不要孤立自己,誤以為自己沒有援助,從全球角度來看,台灣是世界和平安全重大關鍵。

 

若川普重返白宮 余茂春:美國對台政策框架不變    中央社 20240131

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余茂春今天表示,倘若前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對台基本政策框架也不會改變,反對任何一方使用武力片面改變台海現狀,這是美國對台政策最重要原則。

余茂春31日下午在台北科技大學以「美國台海政策之現狀與未來」為題演講。余茂春曾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擔任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政策規劃辦公室中國政策首席顧問。

余茂春表示,不管是民主黨或共和黨在11月總統大選勝出,美國對台基本政策框架不會改變,這是從1950年代韓戰爆發、彼時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派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時就奠定的,「任何一方不能使用武力改變台海現狀」。

他直言,反對任何一方使用武力片面改變台海現狀,這是美國對台政策最重要原則,不管是誰擔任美國總統,這件事情都不會被改變。

余茂春提到,川普政府時期美國最重要外交成就是重新界定了中國。中國對於台灣與周邊國家有用武力解決事情訴求,還有打破國際現有秩序、挑戰美國領先地位的戰略意圖,川普重新定義中國在世界地緣政治定位,中國對美國是頭號威脅,對於全世界也是頭號威脅;對付中共,需要建立全球結盟系統

他認為,台灣政府過去幾年非常成功地將自己納為國際社會成員,沒有將台灣相關議題框限於區域性,也因為如此,對於台灣在應對中共對台各個施壓手段時,「我對台灣充滿了信心」。

對於中共透過利誘方式奪取台灣邦交國以打壓國際生存空間,余茂春建議,台灣可以更加努力地去爭取友好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例如立陶宛、捷克,只要有一個國家跨出了第一步,真的這麼做,後面一定會興起連鎖效應

余茂春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再次強調,倘若川普重返白宮,對於現有台美關係不會構成影響。

他指出,不管是民主黨或共和黨執政,肯定會持續強調台海穩定和平重要性,只是在具體作法上怎麼處理,各個總統各有不同風格。

他推估,若是拜登(Joe Biden)繼續執政,判斷其會傾向與中國不斷地談判;若是川普重返白宮,推測其會採取較制約性手段,要求中共承諾不會武力改變台海現狀,「兩個總統處事方式不一樣,不過中國是美國頭號威脅,這是完全一致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早就說加薩人民大家都營養充足,不像非洲的難民。那,聯合國其實是中東不平靜的元兇之一。 「因為對某些人的罪行指控,而制裁該機構及其所服務的社群,非常不負責任。」說得好,但是UNRWA做了什麼努力避免資源被用來援助恐怖主義?
台灣在參與國際組織方面所面臨的挑戰正好是一個例證,反映了前述的原則。這種挑戰不僅僅來自北京主張台灣是中國的叛逆省份;相反的,它根植於台灣相對較新的進入外交社群和國際組織的地位。
從巴基斯坦案例驚覺:第一,火箭軍的腐敗已經到了毀滅性的地步;第二,習近平真的想對台灣發動統一戰爭,但卻發現解放軍因為武器系統品質太差而無能為力。
除了譚慎格文章外,此文包含大量的術語和用語,可能代表著北京對過去八年僵局的新提案。
哈馬斯的政治舉動是一個關鍵且平衡的決策:在外部承認“可能發生了一些錯誤”,指的是平民傷亡,同時在內部正當化這次行動,稱其為“一個必要的步驟和對以色列的正常回應”,同時內外兼顧,旨在達成可能的和解。
「台灣自成一格」(自治)這一政治議題,已經深化為社會議題與文化議題—「政治」已滲入「社會層面」、「社會」已滲入「文化層面」。表示,長一輩過去的努力已經開花結果,體現於新一世代的身上。
早就說加薩人民大家都營養充足,不像非洲的難民。那,聯合國其實是中東不平靜的元兇之一。 「因為對某些人的罪行指控,而制裁該機構及其所服務的社群,非常不負責任。」說得好,但是UNRWA做了什麼努力避免資源被用來援助恐怖主義?
台灣在參與國際組織方面所面臨的挑戰正好是一個例證,反映了前述的原則。這種挑戰不僅僅來自北京主張台灣是中國的叛逆省份;相反的,它根植於台灣相對較新的進入外交社群和國際組織的地位。
從巴基斯坦案例驚覺:第一,火箭軍的腐敗已經到了毀滅性的地步;第二,習近平真的想對台灣發動統一戰爭,但卻發現解放軍因為武器系統品質太差而無能為力。
除了譚慎格文章外,此文包含大量的術語和用語,可能代表著北京對過去八年僵局的新提案。
哈馬斯的政治舉動是一個關鍵且平衡的決策:在外部承認“可能發生了一些錯誤”,指的是平民傷亡,同時在內部正當化這次行動,稱其為“一個必要的步驟和對以色列的正常回應”,同時內外兼顧,旨在達成可能的和解。
「台灣自成一格」(自治)這一政治議題,已經深化為社會議題與文化議題—「政治」已滲入「社會層面」、「社會」已滲入「文化層面」。表示,長一輩過去的努力已經開花結果,體現於新一世代的身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根據大陆外交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2024年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阿斯塔納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議期間,就台灣地區「5·20就職儀式」闡明了中方嚴正立場,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維護台海和平的定海神針。 王毅指出,一個中國原則不可違。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
被中共定調「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的民進黨政府,賴清德上任後牽動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共從過去反獨促統,轉而優先遏制外部勢力、其次反獨、接續促統。   美國對中政策無論強度或優先順序都排第一順位,而對台政策是置於美中對抗之下,如此態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幕,如果中國期待美國大選是美中關係的契機,恐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2021/3/12奈伊(Joseph Nye)近日撰文指明,美中權力移轉現象固然是事實,但雙方切忌過度自信與誇大恐懼,否則仍有夢遊(sleepwalking)掉進大戰的危險。尤其是美國正流行一些誇大自己沒落、或高估中國擴張能力的論點。
Thumbnail
首先象徵性的事實是對中國介選的成功反擊,而侯柯配整合的失敗,實際上是中國介選資源的枯竭。也能夠注意到美國這次大選協助台灣的力度也變少,除了中國的力量變小之外,美國這幾年來進入到相對混亂的情況也是一個原因。台灣人必須要注意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因為那場結果將會是另一個影響國際關係大局四年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根據大陆外交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2024年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阿斯塔納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議期間,就台灣地區「5·20就職儀式」闡明了中方嚴正立場,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維護台海和平的定海神針。 王毅指出,一個中國原則不可違。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
被中共定調「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的民進黨政府,賴清德上任後牽動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共從過去反獨促統,轉而優先遏制外部勢力、其次反獨、接續促統。   美國對中政策無論強度或優先順序都排第一順位,而對台政策是置於美中對抗之下,如此態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幕,如果中國期待美國大選是美中關係的契機,恐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2021/3/12奈伊(Joseph Nye)近日撰文指明,美中權力移轉現象固然是事實,但雙方切忌過度自信與誇大恐懼,否則仍有夢遊(sleepwalking)掉進大戰的危險。尤其是美國正流行一些誇大自己沒落、或高估中國擴張能力的論點。
Thumbnail
首先象徵性的事實是對中國介選的成功反擊,而侯柯配整合的失敗,實際上是中國介選資源的枯竭。也能夠注意到美國這次大選協助台灣的力度也變少,除了中國的力量變小之外,美國這幾年來進入到相對混亂的情況也是一個原因。台灣人必須要注意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因為那場結果將會是另一個影響國際關係大局四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