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拜訪的是位於嘉義縣六腳鄉的育家種苗場。台灣今年不斷的面臨各種作物產銷失衡的問題,而種苗場就是第一線的預警單位,從種苗場所販售的作物量,大概就可以推估出今年是否有哪些作物有生產過剩的危機,可說除了提供農民寶貴生產工具外,也肩負著調控產銷的作用。
在與呂育家場長談話的過程當中,才了解到他的種苗場內,有著許多跟著他十幾年以上的老員工,以對待家人的方式和他們相處,也因此每個人都是熟練的種苗嫁接師。以玉女番茄為例,他們3秒鐘就可以嫁接一株種苗,當產能全開的時候,一天可以嫁接超過一萬株的種苗。即便如此,呂場長強調他不會刻意滿足所有農友的採購需求,理由在於都滿足的話,該作物就可能會生產過剩,導致價格崩盤。呂場長可說是在第一線,就開始自主調控產銷,不因要增加收入而無限量提供,讓人很佩服。
新南向建議
這次我們花了不少時間討論了關於新南向的農業輸出政策,以及農業外勞的議題。在新南向這一塊,呂場長說政府鼓勵的是整場輸出,藉由在東南亞的合適土地及政策,讓台灣的優勢農業能在當地創造更大的產值,再回流抑注台灣。但呂場長認為這樣不妥,原因在於整場輸出到國外後,國內原本的根基會流失掉,未來要再回到國內市場就會遭遇困難。比較合理的作法應該是根留台灣,而派出我國的技術人員到東南亞設分場,留住我們的know how,同時也穩固我們自己的國內市場。由於農業技術要被模仿不難,如果我們沒做適當管控,可能會讓我們國家失去競爭優勢,這一點在賺外匯之餘,也必須多留意。
而農業外勞部分,呂場長認為確實部分的情況下會有需求,但顯然國人還有許多疑慮。所以他建議,我們不妨選取國內幾個封閉的園區設定為試辦區,在這些園區內允許使用農業外勞,並做統一進出管理,一方面因需查驗身分而可防止逃逸外勞進入,二方面可在過程當中,了解管理方面有什麼地方需要補強,以及評估是否會對本勞造成衝擊。有了案例,才比較能說服國人它的利弊,讓政策更好推行。
自由市場
原則上,呂場長認為政府還是不要太干預自由市場,應該還是讓市場自由調節,才能發揮最大效益。政府的應該是要扮演著建造基礎的角色,例如談到外銷,政府不能等到某個作物過剩才開始去尋找銷售市場,而是在事前就要協助了解可能的國外市場、他們的要求是什麼,包括檢疫、品質、數量等等,然後讓農民可以有這樣的資訊後,去試著滿足國外市場的要求。
以檢疫為例,個別的農民很難符合各國的檢疫需求,但我們政府是否能以更大的力量,設立如外銷專區,在專區裡劃分銷售給各國的作物區,然後把這些區塊租借給有心拼外銷的農民,讓他們自負盈虧,並請各國的檢疫官直接統一在專區裡就做好檢疫工作,滿足要求者視為已通過檢疫,而可直接輸出該國。這樣一來,可以節省大量的檢疫工作,也可替農民解決個別力量難以達標的門檻。呂場長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替農民拼外銷的作法。
傾聽接地氣
在農業的領域,單就嘉義縣,
就有許多的隱形冠軍。所謂的高手在民間,就是要了解第一線高手的看法,政策制定才不會不接地氣,變成只打高空,但無法解決實際的問題、甚至製造問題。這次拜訪呂場長,除了驚艷於他的嫁接技術外,有許多的政策建議,非常有啟發性,整理所有第一線的從業者的建議,把優缺點統整,才能制定高品質的政策,真正的幫助到我們的農民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