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家人的衝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一個友人遇到一個問題。
他說從小他們家算是佛教家庭,媽媽帶著兩個姊姊一起吃素、也信仰追隨同一個宗師。
後來,兩個姊姊都結婚了,也都各自生下了一個兒子,只是兩個姊姊對於他們兒子是否吃素,則持不同觀念與做法。
他的大姊是希望她兒子能跟著吃素,所以從小就會灌輸一些宗教上的觀念或價值觀給兒子,但她的老公對於她這樣的作法並不算太支持,甚至偶爾會帶著兒子一起去吃葷。
而他的二姊,則認為等她兒子有自己的想法或主見後,再由他自己決定吃素與否。
最近,他發現大姊的六歲兒子自己主動跟大姊說要吃素,並且也想追隨大姊信奉的同一個宗師。
原本他想這是孩子他自己的想法,也就沒特別詢問大姊狀況。
直到上周,大姊帶著孩子回娘家的時候,突然聊到她兒子跟著她吃素,但有一次她去道場,請爸爸照顧小孩的當天,爸爸買了葷食給兒子吃,但兒子堅持要吃素,父子倆竟爭執不下,爸爸甚至說我買甚麼就吃甚麼,不然你就餓肚子。而兒子真的也就餓肚子。
等她回來,發現家裡氣氛怪怪的,兒子也跟她說爸爸讓他餓肚子、不幫他買素食。
她聽了有點生氣,覺得怎麼可以不尊重兒子,還提到當初結婚,就有跟她老公約定好、不阻擋她修行吃素。
原本她是打算不生孩子,也就沒跟她老公在婚前提及將來如果有了孩子,小孩是否吃素跟一起信仰,後來因為孩子的爺爺生病臨終前的請託,她一時心軟就生了一個小孩,但現在想想,真的忘了跟她老公說清楚,孩子也是要跟她修行吃素。
她還說她已有做最壞打算,乾脆離婚,帶著孩子去修行。
我這個友人當下聽到他大姊這麼說,是有點不認同,認為既然是走修行路,如何在維持家庭和睦下去跟另一半溝通,才是她應該要去思考的課題,而不是不顧一切就去修行、不想溝通,那麼當初就不應該將結婚列入人生的選項中,免得拖累另一半。於是力勸她三思,不要太執著,說她現在應該要做的是跟孩子的爸溝通,而非獨斷獨行。
其實,我的這位友人也覺得很掙扎,畢竟他也是佛教家庭長大,當然可以理解也大部分認同宗教信仰上的理念與價值觀,只是為了信仰,犧牲家庭,真的是對的嗎?
在那一刻,他遲疑了。
我聽到這個案例,心中也反問自己,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
每個人心中一定都有一個他自己人生的價值觀或信仰,不論是無神論者或是有既定信仰的人。
就我自己而言,自己不論是持有怎樣的價值觀或信仰,都應該是在尊重他人或理解他人的狀況下去做,如果造成他人困擾或痛苦,甚至影響別人的人生,是否太固執了些呢?
姑且不論我這位友人的姐姐最終的決定如何,但我心底已對這個故事做了一個結論,也就是,如果他姊姊的這種想法、態度不變,結局最終一定是離婚收場,但衍生的問題又豈是離婚就結束了呢?她可曾想過爸爸豈會輕易放手?那個孩子的感受?還是她覺得只要談妥孩子歸誰就全部解決了呢?
人生在世,既然追求只要這一世,何苦在這一世徒留苦痛予他人呢?
avatar-img
1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Zo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0年北高雄安親班推薦
常聽兩性專家說:婚姻中,一定要彼此相互成長,才能長長久久。也就是說,如果有一方總是駐足不前,那麼一直成長的一方,終究將捨下停在原地的另一半,離開這段婚姻。 試問,每當我們看到或聽到有人這麼說的時候,你是否會看看另一半、看看自己,我們有一起成長嗎?還是只有其中一人往前? 我有對夫妻朋友,其中先生非常喜
行動吧!
原本打算只生一個孩子的,尤其當我剛挨過生產劇痛,身體猶如被火車輾壓數遍般,虛弱地躺在恢復室中時,更堅定我只生一個的念頭。 然而,從甚麼時候開始,有或許再生第二個孩子也不錯的想法呢? 是看到老大一個人蹲在角落,對著玩具自言自語的背影嗎? 還是看到他與其他孩子發生爭執,對方有兄弟姊妹助陣的場景呢? 抑或
2020年北高雄安親班推薦
常聽兩性專家說:婚姻中,一定要彼此相互成長,才能長長久久。也就是說,如果有一方總是駐足不前,那麼一直成長的一方,終究將捨下停在原地的另一半,離開這段婚姻。 試問,每當我們看到或聽到有人這麼說的時候,你是否會看看另一半、看看自己,我們有一起成長嗎?還是只有其中一人往前? 我有對夫妻朋友,其中先生非常喜
行動吧!
原本打算只生一個孩子的,尤其當我剛挨過生產劇痛,身體猶如被火車輾壓數遍般,虛弱地躺在恢復室中時,更堅定我只生一個的念頭。 然而,從甚麼時候開始,有或許再生第二個孩子也不錯的想法呢? 是看到老大一個人蹲在角落,對著玩具自言自語的背影嗎? 還是看到他與其他孩子發生爭執,對方有兄弟姊妹助陣的場景呢? 抑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婆婆聽到孫子開始上主日學後,整個人坐不住了。直接撂下「反正他是長孫就得學拜拜!」我想這就是生而為人最失敗的教育吧,不尊重他人的意志、認為自己相信的就是對的,然後逼迫別人必須無條件的遵從。 對我而言,信仰是每個人的自由,我很愛我的小孩,當然希望他可以跟我一樣成為基督徒,現在的他僅僅算是個慕道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信仰、家庭和婚姻的文章,講述了作者與妻子在教會信仰上的矛盾與糾結,懷疑教會對家庭關係的負面影響。作者描述了自己對婚姻、信仰的態度和思考,並表達了對家庭和婚姻的渴望。文章意在探討婚姻信仰問題的思考與困境,期待透過理解尋求解答。
這講的不是權勢和財富,重點是生活習慣。當然,富與貴也有關係。一個耕讀的家庭跟政治家族,難免會有點格格不入! 有位朋友是很傳統的台灣家庭,他兒子喜歡上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也結婚了!我的朋友覺得這媳婦很好,但是就會有一點隔閡。比如除夕時,她會煑上一桌菜,但是拿香祭拜祖先時,她就立馬失踪了!雖然說拜祖先,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師兄來信請示,來文照登:本人自幼父母常爭吵不斷,家庭失和,父母離異收場,並且兄弟不睦,雖今已長大,各自發展,唯本人皈依佛教,便對此段家人過往耿耿於懷。故想請教家人前世因果關係為何?(來文結束)   佛菩薩慈悲明示:   父母問題係因果所致:父親前四世為縣太爺.....
Thumbnail
  北部一位師姐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如果不是佛菩薩,這事不可能被改變。我年已花甲,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已結婚育有一子,今年又將生一女。因為租屋在外的小兒子與太太常常吵架,鬧第二次離婚。為求家庭和樂,多次親自開車到精舍請示菩薩。   佛菩薩開示:    小兒子前世因果:乃清咸豐年間重臣...
Thumbnail
  一位師姐來信分享個人案例,以下來文照登:    剛開始接觸精舍是因為老公家中的倒房還有兩位嬰靈菩薩,一直干擾我和家中成員。去精舍請示後,我曾經非常心不甘情不願地誦過幾部經,因為覺得先生有其他的兄弟為何不幫忙?反倒是我來承擔,所以越誦越煩,就不想誦經了,直到老公家中倒房和兩位嬰靈......
Thumbnail
這幾週小孩開始參加敬拜團,就是要邊唱詩歌邊跳舞,小男生樂在其中。從前我沒想過原來有自己的信仰是這麼不容易的事。我的孩子一直到去年暑假開口說:「我是基督徒」後我才正式帶他參加教會活動。這一切源自我有一位對佛教熱衷到不行的婆婆、錢捐很多很多的婆婆。
在新竹,我,小娟,嫁入這個家庭,一開始感到有些煩惱。我必須面對傳統的婚姻期望和家庭責任,每天忙碌於家務、照顧公婆和丈夫,這些責任令我有時感到壓力山大。 其中,我對於拜拜傳統的不願承擔太多責任成為我和丈夫之間的一場爭執。我不想成為每個節日都得忙碌於祭拜儀式的主婦,對這份負擔感到不堪重擔。然而,這與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婆婆聽到孫子開始上主日學後,整個人坐不住了。直接撂下「反正他是長孫就得學拜拜!」我想這就是生而為人最失敗的教育吧,不尊重他人的意志、認為自己相信的就是對的,然後逼迫別人必須無條件的遵從。 對我而言,信仰是每個人的自由,我很愛我的小孩,當然希望他可以跟我一樣成為基督徒,現在的他僅僅算是個慕道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信仰、家庭和婚姻的文章,講述了作者與妻子在教會信仰上的矛盾與糾結,懷疑教會對家庭關係的負面影響。作者描述了自己對婚姻、信仰的態度和思考,並表達了對家庭和婚姻的渴望。文章意在探討婚姻信仰問題的思考與困境,期待透過理解尋求解答。
這講的不是權勢和財富,重點是生活習慣。當然,富與貴也有關係。一個耕讀的家庭跟政治家族,難免會有點格格不入! 有位朋友是很傳統的台灣家庭,他兒子喜歡上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也結婚了!我的朋友覺得這媳婦很好,但是就會有一點隔閡。比如除夕時,她會煑上一桌菜,但是拿香祭拜祖先時,她就立馬失踪了!雖然說拜祖先,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師兄來信請示,來文照登:本人自幼父母常爭吵不斷,家庭失和,父母離異收場,並且兄弟不睦,雖今已長大,各自發展,唯本人皈依佛教,便對此段家人過往耿耿於懷。故想請教家人前世因果關係為何?(來文結束)   佛菩薩慈悲明示:   父母問題係因果所致:父親前四世為縣太爺.....
Thumbnail
  北部一位師姐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如果不是佛菩薩,這事不可能被改變。我年已花甲,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已結婚育有一子,今年又將生一女。因為租屋在外的小兒子與太太常常吵架,鬧第二次離婚。為求家庭和樂,多次親自開車到精舍請示菩薩。   佛菩薩開示:    小兒子前世因果:乃清咸豐年間重臣...
Thumbnail
  一位師姐來信分享個人案例,以下來文照登:    剛開始接觸精舍是因為老公家中的倒房還有兩位嬰靈菩薩,一直干擾我和家中成員。去精舍請示後,我曾經非常心不甘情不願地誦過幾部經,因為覺得先生有其他的兄弟為何不幫忙?反倒是我來承擔,所以越誦越煩,就不想誦經了,直到老公家中倒房和兩位嬰靈......
Thumbnail
這幾週小孩開始參加敬拜團,就是要邊唱詩歌邊跳舞,小男生樂在其中。從前我沒想過原來有自己的信仰是這麼不容易的事。我的孩子一直到去年暑假開口說:「我是基督徒」後我才正式帶他參加教會活動。這一切源自我有一位對佛教熱衷到不行的婆婆、錢捐很多很多的婆婆。
在新竹,我,小娟,嫁入這個家庭,一開始感到有些煩惱。我必須面對傳統的婚姻期望和家庭責任,每天忙碌於家務、照顧公婆和丈夫,這些責任令我有時感到壓力山大。 其中,我對於拜拜傳統的不願承擔太多責任成為我和丈夫之間的一場爭執。我不想成為每個節日都得忙碌於祭拜儀式的主婦,對這份負擔感到不堪重擔。然而,這與我